本书收入奚同发、陈毓、罗伟章、侯德云、黄建国、孙方友、周海亮等100多位作家的130多篇佳作。这些作家,均为创作成果颇丰、特色鲜明的佼佼者。他们的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精巧别致,细节真实生动,文笔精短凝炼,以小见大,精雕细刻,不拘一格,曲尽其妙,好看,耐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奖小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晓敏//郭昕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奚同发、陈毓、罗伟章、侯德云、黄建国、孙方友、周海亮等100多位作家的130多篇佳作。这些作家,均为创作成果颇丰、特色鲜明的佼佼者。他们的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精巧别致,细节真实生动,文笔精短凝炼,以小见大,精雕细刻,不拘一格,曲尽其妙,好看,耐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奚同发、陈毓、罗伟章、侯德云、黄建国、孙方友、周海亮、蔡楠、邓洪卫、滕刚、相裕亭、刘建超、宗利华、申平等100多位作家的130多篇佳作。 入选本书的作家,均为创作成果颇丰、特色鲜明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分别荣获以权威性和公正性赢得广泛赞誉的小小说大奖——“金麻雀奖”(两年一评)、《小小说选刊》年度优秀作品奖和佳作奖(两年一评)、《百花园》年度读者推荐奖…… 奚同发的冷峻和凌厉,刘建超的正气和阳刚,宗利华的细腻和透视,蔡楠的显微和荒诞,邓洪卫的新颖和实验,刘黎莹的纤细和敏感……收入本书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小小说的魅力——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精巧别致,细节真实生动,文笔精短凝炼,以小见大,精雕细刻,不拘一格,曲尽其妙,好看,耐看。 目录 小小说让郑州扬名(代序)/冯骥才 最后一颗子弹/奚同发 伊人寂寞/陈毓 独腿人生/罗伟章 我的大学/侯德云 谁先看见村庄/黄建国 霸王别姬/孙方友 刀马旦/周海亮 一根鱼刺/吕啸天 身后的眼睛/曾平 甘小草的竹竿/邓洪卫 百花凋零/滕刚 关键词/蔡楠 偷盐/相裕亭 一次失败的劫持/安勇 一车救灾煤/乔迁 青衣花旦/海飞 索当/聂鑫森 命系悬壶/陈源斌 武侠梦/申永霞 扶贫经历/王奎山 同学/邓洪卫 童神掌/曹德权 先生/魏永贵 警铃/丁新生 头羊/申平 活着的手艺/王海群 偶然/王奎山 诗祭/陈敏 山上山下/包利民 中国算盘/司玉笙 真爱是佛/闵凡利 拾荒者/罗伟章 黍地里的秘密/修祥明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 刨树/赵文辉 民工看球/曾颖 绝唱/滕刚 木匠李直/海飞 一尊获奖塑像的诞生/马丁 雨中的祖父/牧毫 荒/非鱼 锄禾日当午/乔迁 土烟/胡炎 砷米/刘黎莹 遭遇男子汉/刘建超 忙年/相裕亭 幸福倒计时/李世民 浪迹江湖三题/宗利华 青岛啊,青岛/刘兆亮 上坡或者下坡/侯德云 心事/王琼华 一条短裙/张春燕 妈嫂/黄自林 进城的路/孙明华 开往春天的地铁/潘格 摆渡老人/叶大春 热闹/李利君 一次事先张扬的整顿会议/马丁 小城画师/相裕亭 采山珍的人/杨学利 山魂/陈茂智 冠军与亚军/莫小米 观摩课/李子胜 滑一刀/刘建超 正月的婆娘/巴尔汉 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 知己话/赵新 开门书记/董陆明 春天的故事/珠晶 上士还乡/齐闯 伤心的天空/王明新 玉米的馨香/邢庆杰 最后一次过渡/黄华明 暖雪/傅昌尧 一条鱼/李世民 鞋/阎耀明 丑鸟/石鸣 15岁的冬天/于心亮 初春/王坤泽 视察/林荣芝 秋红/聂兰锋 个人履历表/滕刚 离婚/邓洪卫 雪祭/陈力娇 神箭手/朱雅娟 头条新闻/周波 缘分/邓石岭 失去记忆的日子/陈敏 别墅的力量/范子平 风格/徐岩 庄保四寻妻/邓洪卫 斗鸡/易凡 老酒/傅昌尧 年集/赵新 正步走/秦德龙 嫁的理由/陈永林 诱杀/朱耀华 当一回县长/朱占强 小芳/郑洪杰 冰湖/陈彦斌 身份证是个大问题/宗利华 母亲的心/潘格 表弟/戴涛 遥远的村路/魏永贵 女儿湖/马金章 湖桥绝唱/李培俊 虹/陈毓 我们唱着东方红/李轻抒 状元街/刘国芳 被收藏的爱情/朱耀华 惭愧/一冰 我想听听你唱歌/刘卫平 离婚女人/邓洪卫 石泥鳅/张国平 命运/尹全生 头汤面/邵孤城 被子/刘建超 井/宗利华 你的笑容永远灿烂/傅昌尧 酒鬼/刘璟 领悟/潘格 世仇/尹全生 幸福的猪肘子/侯德云 籽言/伍中正 会直立行走的庄庄/庄学 月食/王往 守门员/张国平 对面的女孩/梁丰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魏永贵 谁怕谁/范子平 洗澡/曾平 头牌张天辈/红酒 醉酒/刘靖安 滴水的声音/戴燕 猎豹/申平 报案/赵新 黄昏/陈彦斌 试读章节 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 谁也没想到,高大而茂密的林子间竟然有那么一片绿草如茵的空地。刑警吴一枪就是在那片林子里与最后一名歹徒狭路相逢的。这之前,吴一枪已追赶逃犯一整晚了。那里树密山高,与战友已失去联系的他只能孤军作战。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歇息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浑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声。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处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了……”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别说只有20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六四式手枪,只要存50米以内任何点上,吴一枪都可以毫无疑义地撂倒对方。要不怎么是吴一枪呢!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在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 这一点几乎众所周知:因为百发百中,吴一枪追捕逃犯时一般只枪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吴一枪纹丝不动,只是双眼匕首般刺向对方。此时,他把全身的力量都贯注在自己那双并不算大的眼睛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公安,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而这些对于吴一枪来说,是有过血的教训的。那次缉毒战,因为心里想着身后有记者,就想把枪打得漂亮一些,动作也潇洒一些,在甩手射中屋顶一名歹徒的小腿的同时,稍一迟疑,比右侧窗口的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响之后,一位老刑警为掩护他而中弹扑倒在他的肩头…… “二……”声音洪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间,一名警察与一个逃犯共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他记住歹徒昨夜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间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地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吴一枪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后,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竞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来,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因过度紧张造成大脑和心脏缺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进裂了…… 伊人寂寞 陈毓 是那场突然降临的死亡出卖了她。 灾难降临以前,她是一个不久就要当妈妈的女人。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已经过去,对食物的热爱回到她心里,睡眠也回到她的眼睛里,她看上去很强健,有旺盛的精力。生活很好,即使她的肚子高高地隆起来,腰身的粗壮使她原来的衣服不再适合她,但是春天的到来却使她很容易打扮自己,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孕妇裙,看上去是那样地闲适自在。 是一个周末,她要去郊区镇子上看望一位女友。女友在电话里不止一次跟她描述小镇油菜花开的样子,麦苗青青菜花黄,那情景她是熟悉的,只是好多年没看见了。现在,怀孕使她从容起来,那就去看看吧。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同,她说,离产期还早呢,没那么金贵,一个人去得了。她心疼上夜班的丈夫,就靠白天的睡眠补精神,她不能叫他缺觉。 丈夫送她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些。 他陪她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载她去女友所在的小镇。他看着她上了公共汽车,他们相互挥手道别后,他就回家了。他睡觉。他的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个完整的夜班的确使他疲劳。他的睡眠一片黑暗,那里很少有梦。 他不知道有什么正在他安睡时发生。那辆公交车——载着他妻子和将要出生孩子的车——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车撞到了路基下。他的妻子和他未来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地弃他而去了。 他在医院里看见他们,准确点说,是看见他的妻子,他妻子的尸体。 跟他谈判的是医生。医生说,她死了,在撞车的一瞬就死了,她撞坏了大脑,她没有痛苦。医生替他揭开那块白布,他看见她的脸,她的身子。她的身子和脸都是完好的,区别是它们现在看上去僵僵的,没了血色。他仔细地看她,他看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里没有恐惧,只有吃惊,像是看见什么叫她不明白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从前他惹她生气时她多半就是那表情,吃惊无辜地看着他,看得他心软,把所有的过错自觉承担下来,不管事情的起因怪不怪自己,他都甘心。现在,那样的目光再次看着他,他立即就有了要承担什么义务的准备了。可这一次,他能承担什么呢? 我们医院想买你妻子的身体,当然,这得你肯成全。医生在说话,在对他说。 等他终于明白医生的意思,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但他控制了自己。他虽然活得粗糙,但这并不意味他缺少教养。 我们很想把你妻子的身体留在这里,你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医生更加小心地寻找字眼儿,生怕伤害了那做丈夫的情感。 谈判是艰难的。一方是刚刚痛失亲人的丈夫,一方是对科学秉承严谨态度的医生。 总之这桩谈判最后定下来了。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而医生,一个视人体研究如同生命的人得到了那具人体: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年轻女人的健康完整的身体。 据说,那个女人的身体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被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 我是在一次名为“人体奥秘”的展览里见到她的。于我,那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个参观者,一次不明就里就走进去的观看。讲解的先生一再说,一定进去看看,这里有中国仅此一家的珍藏。讲解先生说的“仅此一家的珍藏”指的就是那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的身体,她在这里有一个名字:“惊鸿”。那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但在这里我看不见诗意,也因此怀疑,那不是她的本名。 讲解先生说了她的来历,她现在的身价,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只因为,她的遭遇的偶然性导致了她身体的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 时光过去了二十年(这也是讲解先生告诉的),她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而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味,她孕育和护佑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内的秘密:她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你看她的宝宝多健康,仿佛随时都会在她的子宫里伸个懒腰踢一下腿似的。 我回到展览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我使劲摇了摇头,想摇落那女人留在我记忆里的目光。可是摇不掉。 我再回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使展览馆待在黑影里。 那里,藏着科学的凉意。 P1-5 序言 小小说让郑州扬名(代序) 冯骥才 自从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已无暇小说创作。当下,全球的人类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转变中,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期间,在中国曾经出现了疯狂地扫荡自己的文明的时期,它的最大破坏性在于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轻蔑感。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人类的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时候,我们原有的农村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迅速消逝,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文化的家园,我们给人类文化所贡献的多样性正在眼前急骤流失。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最具时代性的挑战。也有一种精神上的无奈。 然而在被毁坏的废墟上,同样也催醒了强烈的自觉的保护抢救意识,也开始着对当代文化的创造性构建。因为不这样做,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后人会说我们这一代文化人无能无知,没有骨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我每年都要来河南两三次,今年更是十多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到中原农村考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由于河南是块充满神奇而又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许多项目的重点都放在了河南。去年已启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多个保护项目,今年准备把全国陶瓷调查重点放在河南,因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三个窑址都在河南。在全国的县级民间文化遗产普查中,河南110多个县每个县都在编一部民俗志。河南太有代表性了,很有文化底蕴,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河南作为文化大省不仅体现在它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记忆上,更在于它在当代文化重构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就要提到小小说——中国的小小说,郑州的小小说。 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全国的很多作家都是从写小小说入门的。小小说传播的速度很快,现在正突飞猛进。百花园杂志社通过20多年的努力,把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20多年以前,在我们的文学领域里还没有小小说这种文体。我记得一开始有很多的名称,如微型小说、短小说等。那时我还从美国“借”了一个名称,叫“口袋小说”,还办过这么一个刊物。但小小说能够生存到今天这种局面,而且最后为这种文体正名为“小小说”,我觉得它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应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天时”指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一个想象自由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我们可以任意地创造我们想象的审美的形式。“地利”呢,我觉得跟中原这块土地分不开,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腹地,站在中原这块地方,往哪儿看都行,目光向来是四面八方的,所以,中原人大有这样的气魄。那么说“人和”,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指百花园杂志社,20多年来他们是一个很团结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敬业,因为他们的富有激情和创意,所以今天才能把小小说做到这样一个地步。大家都看到了昨晚的盛大颁奖晚会,非常成功。成功圆满的背后是在这个文化大省的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小小说也让郑州名扬天下。二是据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这么庞大和谐的一支队伍在为小小说而疯狂,我们的小小说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兴盛。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占尽天时地利的风光,把小小说这个中国文学的名胜,永远留在河南。 中外有很多小说名篇,就是小小说。像欧·亨利、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是小小说佳作。但当时没有小小说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在郑州百花园杂志社的大力倡导和规范后确立的。小小说凭什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体?它在审美上有怎样的规律?我总结有以下五点:一是小中见大。主要是针对小小说的思想艺术而言,虽然篇幅不长,却总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或博大,或深远。总之,显示着不同的内涵。二是巧思。不仅仅是指巧妙的结构,而且指小说中作者的思考,如何把小说写得绝妙、好看,从中显示作家的智慧。三是有一个意外的结尾。就是读者没想到的结局,把读者放在想象的空』司。交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小小说创作的篇幅延伸性。四是细节。这是小小说的血肉。没有“自己发现的细节”,小小说的价值就少了许多。五是惜墨如金。要像唐代散文、绝句,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汉语方块字的写作,一字多义,在小小说这么短的篇幅中,用字的讲究,也是文体特色的一大体现。小小说只有形成自身的特点,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评价系统。我现在看一些小小说作品,确实很佩服这些作者的才情,作品体现出了很深的思想性和对生活的敏感。晓敏-主编将小小说定位为“平民艺术”。下一步小小说应该如何走?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文本上进行更多的实验?我觉得只有进行了文本上的实验,才有可能产生更多姿多彩的小小说的形态,丰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力。 郑州小小说现在的综合性体系已经形成。首先它有刊物,有选载版,有原创版和成熟的办刊理念,还有学会,有培训班,有网站,有小小说的多种奖项的设置,当然还有“小小说节”。近两届,中国小说学会每年都要推出一个小小说排行榜。我认为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是长篇的柱子,一个是中篇的柱子,一个是短篇的柱子,一个就是小小说的柱子。小小说这个柱子是不是坚实,是不是有力,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地努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