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宝中的历史密码(清代 & 两岸故宫卷)/CCTV国宝档案特别节目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宝档案》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一档文物历史纪录片栏目。该栏目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的定位宗旨,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为一体,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级文物精品为主线,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国宝档案》让观众对遥不可及的国之瑰宝不再陌生,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本《国宝中的历史密码(清代&两岸故宫卷)》从栏目中选编了清代国宝及两岸故宫中的文物,并介绍了它们各自背后的动人故事。是海内外华人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必备读物。

内容推荐

每—件国宝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璀璨的历史瞬间,一幅幅国之瑰宝的画面融汇在—起,编织出一幅中华文明的壮美画卷。

本套图书根据CCTV-4《国宝档案》60集特别节目汇编而成,全书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主线,以有代表性的历代国宝为切入点,通过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等权威专家学者的精彩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本套图书一共4卷,分别为夏商-南北朝卷、隋唐-辽金卷、元明卷、清代&两岸故宫卷,可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海内外读者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赏鉴读物。

本书为其中的清代&两岸故宫卷,书名为《国宝中的历史密码(清代&两岸故宫卷)》。

《国宝中的历史密码(清代&两岸故宫卷)》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编著。

目录

第一篇 康熙王朝

 康熙福字碑:天下第一福字/012

 《康熙御笔书轴》:康熙极喜董其昌书法/014

 《平南王尚可喜肖像》:平南王想传给后世子孙的画像/016

 《福建舆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018

 《康熙台湾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020

 《康熙字典》:创造中国字典史的许多第一/022

 承德避暑山庄:恩威并重的治国之道/024

 青花描金加彩法国皇家纹徽章瓜棱把壶:首批法国皇家专用瓷/026

第二篇 勤政皇帝与大清繁荣

 《康熙遗诏》:“篡改诏书”一说不成立/030

 “为君难”印玺:雍正为君“四难”与大力改革/032

 雍正朱批:清代特有的奏折样式/035

 玫瑰紫釉菱花式洗:仿宋瓷的精品/038

 《雍正像耕织图册》:再现农桑生产全过程/041

 《胤禛行乐图?喇嘛装》:三教合一的治国理念/043

第三篇 传奇乾隆和他的巅峰王朝

 《平安春信图》:少年得志的乾隆/048

 立储锦匣:秘立皇储制度/050

 乾隆御用宝刀:帝王习武的表率/052

 《平定西域战图册》铜版画:由西洋传教士绘制/055

 《平定两金川战图册》:乾隆一生最为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057

 《四库全书》:乾隆帝的“文治”之功/059

 《皇清职贡图》:乾隆时期的民族向心力/061

 《万笏朝天图》:苏州官民迎接圣驾的彩排实况/064

 《乾隆南巡图》:乾隆下江南的真实写照/066

第四篇 清代绘画的多元繁荣

 《清宣宗行乐图》:清代帝王的日常生活/070

 《花鸟图册》:中西合璧的杰作/072

 《嵩献英芝图》:清代宫廷画的代表/075

 《双鹤图》:八大山人的愤世之作/078

 《双松图轴》:郑板桥“胸中无竹”/081

 《百鸟朝凤图》:清代文人画中的丰富寓意/084

 《丹凤朝阳图》:与日本的文化交流/086

第五篇 象征财富和权力的奢华金器

 金编钟:乾隆80大寿的国礼/090

 长命百岁龙凤双喜盆:悠久的“洗三”习俗/093

 崇庆皇太后金发塔:推崇佛教和重视孝道/096

 金册:清代册封后妃的诏书,页数体现等级之分/099

 金瓯永固杯:皇帝开笔仪式专用/101

第六篇 王公贵族的休闲生活

 翡翠扳指:清代男性必不可少的饰品/106

 乾隆扳指:扳指雕刻诗句的起源/108

 如意:皇族把玩的珍奇/110

 三镶铜镀金螺丝如意:清代的宫廷礼品/112

 鼻烟壶:方寸之间现大千世界/115

 自鸣钟:计时方式的改变/118

 “太平有象”钟:东西文化的交融/120

第七篇 玉器的盛行

 翠玉白菜:清朝当之无愧的陪嫁珍宝/124

 御宝:最能代表皇权的器物/127

 白玉大象:“太平有象”的美好期许/129

 “蓬莱仙境”玉石仙台:慈禧60大寿献礼/131

 白玉贯耳扁瓶:清代玉器的仿古之风/133

 “大禹治水”玉山: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玉雕/135

第八篇 恢弘大气的皇家建筑

 《样式雷图档》:雷氏家族的皇家建筑设计图/140

 《圆明园百景图》:复原圆明园全貌/143

 昙花阁、文昌阁:颐和园的雏形/147

 景福阁: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149

 恭王府:介于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的王府文化/151

 清东陵:清代陵寝的建筑规制/154

第九篇 清式家具绚丽豪华

 朱金木雕大屏风:清代屏风将雕刻工艺发挥到极致/160

 黑漆软嵌螺钿婴戏图衣柜:清代家具的富贵之气/165

 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花卉屏:帝王治国思想的体现/167

 紫檀扶手座椅:名贵紫檀小木料拼接而成/171

 紫檀雕云龙纹漆面长桌:皇家的繁文缛节/174

 酸枝木嵌大理石螺钿扶手椅:中西合璧的广式家具/176

第十篇 清代宫廷用品的艺术性

 朝服:皇袍和龙袍在样式上的区别/180

 朝冠:清代头饰的演变/183

 金镶珠宝簪:后妃们的首饰/185

 黄金镶珍珠手镯、金雕花嵌宝石八角盒:节俭的清代后宫/187

 珐琅彩黄地牡丹纹碗:御用器皿的大气与精美/189

 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饮食中的等级观念/191

 青玉合卺杯:清代皇帝的婚俗礼仪/194

 光绪皇帝洞房:清帝选妃的传统/196

 青花万寿字大瓶:康熙60大寿的寿礼/198

 红色雕漆飞龙宴盒、大吉宝案:乾隆这样吃饺子/200

第十一篇 皇家宫苑圆明园

 《圆明园四十景图》:为何修建圆明园?/204

 西洋楼铜版画: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208

 水力时钟:从古希腊神像到生肖造型/211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证/213

 “海晏河清”瓷尊:清王朝的兴衰/215

第十二篇 两岸故宫国宝荟萃

 《富春山居图》:文物南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220

 定窑孩儿枕:两岸故宫瓷枕的不同/224

 三希宝帖:国宝的失散与重聚/226

 珐琅彩瓷器1:珐琅彩的高度发展/228

 珐琅彩瓷器2:珐琅彩的丰富造型/231

 毛公鼎、后母戊鼎:中国青铜器之最/234

 翡翠白菜:“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237

 肉形石:旗鼓相当的两宫玉器/239

 国玺、御宝:北京故宫的玉器分类/241

 青瓷:难得一见的汝窑稀世珍品/243

后记/245

试读章节

康熙福字碑:天下第一福字

恭王府有一处将福与蝠巧妙融为一体的建筑,名叫“滴翠岩”。山下正中有一个秘云洞,洞内石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碑上镌刻一个草书“福”字,苍劲有力,气势非凡。字的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故名康熙福字碑。

康熙福字碑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字”,它也是恭王府花园的镇园之宝,有“洞天福地”和“福照全园”的寓意。更奇妙的是,在康熙皇帝御笔书写的“福字碑”周围,又有众多的蝙蝠围绕着“福”字组成了“万福园”。

除了康熙“福字碑”和簇拥着它的众多蝙蝠外,在两百多米长的王府花园游廊上,还绘有数千只蝙蝠。在花园西南方一个名叫“秋山水房”的雕梁上,也绘满了金色的蝙蝠和其他寓意吉祥的图案,天棚上有蝙蝠装饰,建筑上有彩绘的蝙蝠,窗户上有砖雕的蝙蝠——王府内的建筑上有大大小小9999只蝙蝠,再加上“福字碑”上康熙皇帝御笔书写的“福”字,正好是10000个“福”,所以,恭王府花园又叫“万福园”。

恭王府作为清朝皇家建筑的组成部分,将清朝皇家的“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清王朝的福文化一脉相承。

康熙皇帝在位时定下了一个“新年赐福苍生”的规矩:每年春节前,他要亲笔写很多福字,首先是在宫廷里边张贴,然后赐给王公大臣,这主要是由于康熙皇帝非常喜爱书法,并有很深的造诣。他还借助汉族的福文化来笼络人心,所以后代的皇帝都遵循了这个规矩。

从清朝档案的统计来看,每年得到皇帝福字的王公大臣大约有二十位左右。从康熙开始,历代皇帝都形成了一种家法:每当春节来临时都要写一些福字,给一些特别宠信的王公大臣赐福,通过福字联络君臣感情。

《康熙御笔书轴》:康熙极喜董其昌书法

华侨博物院珍藏的康熙皇帝御笔书轴,作品为绢本,纵220厘米,横95厘米。笔画圆劲秀逸,布局分行疏朗,结体舒展,充分显示出康熙皇帝的书法功力。作品的末尾书写“临董其昌书”5个字,表明是康熙皇帝临摹董其昌的书法。

康熙皇帝8岁继位,14岁亲政,年纪轻轻的就坐拥大清万壁江山。不过,这位稚气未脱的小皇帝却不是任人摆弄的棋子儿,他16岁就干脆利落地除掉鳌拜集团,20岁向拥兵无数的吴三桂开战,并用了8年时间取得彻底胜利。

康熙皇帝从一个清王朝江山的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建立了一个个功绩。康熙自幼雅好翰墨,勤学苦练,终生不辍,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康熙皇帝喜欢临摹先人墨迹。不过,他最喜爱的还是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是明代大书法家,康熙皇帝曾赞誉说:“董其昌的书法天资迥异,高秀圆润,非诸家所能比。”为了寻求更多的临摹范本,康熙皇帝曾广泛收集董其昌的字,当时存世的董其昌佳作几乎都被送到宫里,可见,康熙皇帝对董其昌的书法非常之喜爱!

北京故宫博物院也珍藏有康熙皇帝临摹董其昌的书法,如行书《临唐诗》、《仿董其昌书》和《临董王维诗》等。在书法的后面,康熙皇帝都标明“临董”,“仿董其昌”、“临董其昌”的字样,成为康熙皇帝喜爱和临摹董其昌书法的见证。

从书法角度上看,康熙皇帝的福字受到了董其昌书法的一定影响。董其昌是晚明时期文化界、书法界的最高权威,相当于解放后的郭沫若先生、启功先生的地位,是绝对的泰斗。清朝统一后,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人心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康熙皇帝为此费尽苦心,从书法上找一个突破口是他很高明的手段。

康熙皇帝实际上并不限于只学董其昌,他还学黄庭坚、苏轼以及赵孟,对这几个书法家的作品以及风格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每天都要临帖,而且临摹得很多。

俗话说字如其人。从康熙皇帝的福字造型可以看到他的一些性格特点:第一点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以康熙为代表的清朝皇帝主动接受汉文化的熏陶,主动融入汉文化;第二点是康熙皇帝以万乘之尊,怡情于墨宝之间,他所追求的闲情逸致深为后代皇帝所推崇。

《平南王尚可喜肖像》:平南王想传给后世子孙的画像

1981年深秋的一个早晨,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馆长刚上班,办公室的门就被一位中年男子推开了,他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周围,然后说:“我有一幅画,要交给国家收藏。”

展示在馆长面前的是一幅长269.5厘米、宽127.5厘米,绢本锦裱的工笔重彩描金人物肖像画。画中人物身穿御赐四团龙马褂,头戴王冠,足着朝靴,端坐在虎皮太师椅上。在画幅的上端有金地楷书题跋261字,简要记述了尚可喜的生平。

据清史记载,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辽宁海城人。清太宗皇太极时归附清朝,后因战功赫赫,于顺治六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与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所辖藩镇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也就是1673年,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康熙皇帝锐意撤藩,于是下诏命尚可喜全藩撤离。尚可喜毫不犹豫地奉旨遵行。

朝廷对尚可喜的请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尚可喜虽“效力累朝,功绩茂著”,却“能知大体”。最后,不仅同意尚可喜归老辽东,而且决定尚可喜所属的十五佐领官兵一起撤回辽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撤藩。

实际上,尚可喜前后申请了12次,到康熙十四年才获得批准,准许他可以告退。没想到皇帝批准刚下来,吴三桂却造反了,尚可喜也就没有回成。他屡次请求回籍,请求撤藩,给了康熙皇帝一个很好的借口,借此康熙可以名正言顺地撤三藩,所以在康熙撤三藩的大行动里,尚可喜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尚可喜本来是平南王,后来朝廷又加封他为平南亲王。当时尚可喜感觉身体不好,预感将不久于人世了,加之当时政治相当混乱,据说他有一段时间都准备好了柴草随时打算自焚。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就请了画师,让他给自己画了7幅坐像,想要传给后世子孙,其中就有这幅《尚可喜画像》。

康熙最终能平定三藩,深究之下有3个原因:其一是康熙本人坚定的意志。需不需要撤三藩,撤三藩之后万一打起仗来能不能坚持下去,当时朝臣对此意见也不一致,康熙皇帝态度坚定,他说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其二康熙皇帝凭借着统治全国的优势,通过集中全国的军事、经济、财力、人力,用了8年时间部署平三藩战争。其三是康熙皇帝策略得当。他很讲究平定的策略,有进剿,有招抚,他对率众来降者一律优待,即使只有一个人投奔也会收留并抚恤,对顽固分子则坚决给予打击,对被迫胁从的人员则进行分化瓦解。实际上康熙皇帝对尚可喜及尚之信就采用了不同的政策,这样才保证了广东一带的安定团结。

《福建舆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库,工作人员齐心合力才将一个大木箱子抬了出来,木箱的盖子上雕刻着3条身姿矫健、作势欲飞的金龙,中间有四个大字——福建舆图。舆,在中国古代原意指车的底座,是用来承载物体的。因为地图上要绘制四方风物,山川城池,好像是在一张纸或一幅丝绢上托载着它们一样,所以地图又被称为舆图。

《福建舆图》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幅古代省级地图,标注的是当时福建全省各个府、州、县的具体位置。城镇、山川、道路以及重要的关隘、岛屿、口岸等都被一一描绘出来,一览无余。由于《福建舆图》面积很大,在制作的时候,它的主体部分由12条丝绸拼缝而成,而且拼得天衣无缝。有意思的是,为了让《福建舆图》更结实,绢丝要缝制两层,像衣服一样有一个里子和一个面子。

为了形象直观,《福建舆图》采用青山绿水画的技法绘制,用矿物质颜料作为主色,见山画山,见水画水,形象生动。在《福建舆图》上,能看到福州、漳州、泉州等许多熟悉的地名,绘者将比较重要的城池一一勾描,城墙的形象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重要的建筑还用文字注明。《福建舆图》精工细作,一山一水、一城一池都形象具体。它的四周用宽55厘米的缎镶边,黄缎上又用金丝线精巧地绣出了9条金龙,象征着皇帝九五之尊的权威,9条金龙条条栩栩如生,把全图衬托得富丽堂皇。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紫禁城召见了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的部下,跟随郑成功一起参加了收复台湾的战役。郑成功死后,施琅在台湾受到了排挤,于是就归顺了清朝,康熙皇帝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的战役打响,施琅率领水师大军渡过海峡,把盘踞在台湾的郑经军队全部收缴,台湾作为府一级的地方行政机关正式纳入清中央版图。

台湾作为府归福建省管理,福建官员感觉到责任重大,就专门组织人力,精心绘制了《福建舆图》。它是康熙统一台湾以后,把宝岛台湾正式纳入大清版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P12-19

序言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热地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有文字记载的悠久文明史中,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存,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巨大财富和宝贵遗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

弘扬中华文明、加强文化建设,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是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一个特色鲜明的栏目,《国宝档案》立足国情、服务大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的结晶——国宝文物展示给全世界,让海内外观众进一步了解、认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精神养分,为激发爱国情怀、增进友好情谊、促进世界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宝档案》的节目内容很吸引人,我一直很关注,可以说我是它的忠实观众。这个栏目通过讲述国宝文物背后传奇故事的方式,来发掘、介绍、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每期内容时间不长,但都精挑细选、画龙点睛,对各时期、各民族的国宝重器进行梳理介绍、研读内涵,然后以具有代表性的精益求精的画面,配以简单精炼、通俗易懂的解说词,介绍给海内外的观众朋友,在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主持人任志宏,形象庄重亲和,声音醇厚稳重,风格自然大气,展示了一名优秀主持人的良好风貌,看了他的节目,让人赏心悦目、扣人心弦,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超凡脱俗的水平,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暑期,《国宝档案》连续两个月推出“特别节目”,每集节目的时间延长了,讲述更为生动和深刻,更具有通俗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观众朋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希望《国宝档案》栏目组,继续坚持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导和目标,继续以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级文物精品为主线,继续挖掘国宝背后的生动故事,坚持高档次选题,高品位格调,内容权威客观;同时,继续努力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栏目的质量和品位,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为国内外观众服务。

祝愿《国宝档案》栏目越办越好,祝愿栏目组全体同志和国内外观众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热地

2012年10月23日

后记

《国宝档案》编织出一幅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总监 杨刚毅

对于《国宝档案》栏目,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忠实观众想必并不陌生,从2004年创办至今,正如它的名字,默默地为海内外观众解密了大量的国宝档案,从过去一档10分钟的节目扩展为现在15分钟的日播栏目,而且还在节假日为观众提供了很多特别节目。

2011年暑期,《国宝档案》制片人提出要为频道制作暑假60集特别节目,每集45分钟,连续播出两个月。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把过去八年来陆续播出过的节目素材重新组合与编排,让尘封已久的史实文物再次走到观众面前,不仅帮暑期休假的青少年朋友按年代由远及近鲜活地学习和梳理历史知识,而且栏目本身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这是一件事半功倍、两全其美的事情,也为我们的常规栏目盘活节目资源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国宝档案》暑期特别节目与其常规节目有所不同,栏目请来了各路文物权威专家,通过与主持人对话。旁征博引地从每个文物中不仅分析出了它的文物价值,还挖掘出它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乃至丰富的文化内涵,编织出一幅幅令国人骄傲的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比如其中有一集《青铜之光》,它带领观众一起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器是立国的重器,是王权的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首先展示的第一件国’宝,就是被称为“中国青铜器之王”的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鼎不仅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同时也是中国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艺术瑰宝。节目首先从它在1939年如何被一位农民无意发现,到出土以来,后人不断地推测它的名字和考究它的身世入手,引人入胜。专家通过生动讲述一个个故事,解密了它为什么叫司母戊,为什么是那样的铸造、为什么是那样的图案,并还原出古人赋予它很多的思想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影响。整个节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给观众以知识、乐趣乃至思考和启迪。所谓藏礼于器,礼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一直延续至今,以礼治国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治国理念,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我们和后代。

八年默默耕耘,如今结出了丰硕果实,《国宝档案》依据其良好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专业性,保持了稳定的收视率和逐渐增多的忠实观众,2011年《国宝档案》跻身于中央电视台栏目综合评价的前30位,被评选为央视年度品牌栏目。整体来看,除了《国宝档案》常规节目的稳定质量受到观众、专家和领导认可外,《国宝档案》特别节目在扩大栏目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

《国宝档案》的成长和成熟可喜可贺,它凝聚了所有编辑、记者、主持人、制片人以及领导的辛勤、智慧和汗水,希望《国宝档案》永葆活力、追求品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