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缱绻与决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德发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许多年来,天牛庙及周围几个村的人们一直传说:宁家的家运是用女人偷来的。

和许多民间传说一样,宁家发家的故事也在庄户人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中演化成若干种版本。但不同的只是枝叶,故事的主干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在故事的开头,宁家在天牛庙还只是一个外来户,_个叫宁三的年轻汉子正跟他妻子和两个闺女窝在天牛庙村头的一间破屋里。这宁三来自北乡,生下来就是一个穷光蛋,小时候给财主家放牛,长大了就在那家扎觅汉也就是做长工。可是这个宁三不安分,干了两年竟把人家的丫鬟拐走,跑出二百里地来到这天牛庙,因为这庄的首富费麻子是他的表姨夫。费麻子收留了他,给他一间破看场屋子,又拨了几亩地给他种,宁三就与那丫鬟安下身,时间不长生下一女,一年之后又生下一女。这时候的宁三还平淡无奇,因为费麻子虽然收留了他,却没将他和其他佃户另眼看待,每到庄稼登场,费家派去收租的管家斤是斤两是两,没有丝毫的含糊。宁三拖家带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让宁三改变自身及后代命运的契机,是他在某一年某一天遇见了一个醉汉。是在什么地方遇见的,传说不一样,有的说宁三正在地里锄草,忽遇一个走得歪歪扭扭的老汉向他要烟抽;有的说宁三正在河边挑水,忽遇一个老汉向他讨水喝。但不管怎样,就像一条河在某处分成许多细流,流到某处又汇成一股一样,这个故事后来都如是说:这个醉汉是风水先生,他酒后吐真言,告诉了宁三一个不该告诉的重大秘密。他向宁三讲,他已经把他平生发现的最好的一穴坟地给了他平生最喜欢的人。宁三问给了谁,先生朝东边山上一指,说是刘罐子的娘。宁三认识刘罐子,那是给费家看山的一个青年,长年跟他娘住在山上,昨天刚听说他娘死了。先生醉里咕咚地说:“死得好呀,人老了就该死呀!想想她年轻的时候有多好,把我迷得整天往她家跑,他男人把我的头打破了我也不改。可是如今她老了,老得叫人没法看啦,你说她不死干啥!不过,咱没忘了她的情分,咱挑了那穴地,让她儿子跟东家要来埋她,也算对得起她啦!”这时宁三就问占了那穴地有啥好处,先生摆着手说:“你等着看她孙子吧,不竖旗杆才怪哩!”在醉汉走了之后,宁三立马去了东山。他果然在山前看到了一座新坟,刘罐子正一个人坐在坟前。宁三去打量小伙子,也怪,小伙子脸上竞没有丧母之人应有的悲容,相反的是却有一片隐隐的喜色,于是他就对风水先生的话深信不疑了。看看坟,再看看小伙子,他心中像闪电一样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叫他的妻子去了山上。

故事讲到这里容易出岔子,而且在近百年来无数次的讲述时总是有人献疑。说宁三真不要脸,怎么能使出那一招呢?但讲述者总是像真理在握者一样面不改色,从从容容,言之凿凿。他们讲,你认为宁三读过圣贤书,知道何以为羞,何以为耻?况且,他那个老婆是丫鬟出身,一准不是正经玩意儿。有的讲述者甚至肯定地说,那丫鬟其实早跟财主家少爷玩过了,是少爷玩够了把她蹬了,她才又贴上了宁三。这么一讲,宁三老婆上山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小女人上山后,就跟刘罐子睡了。这当中的过程众说纷纭。在对这一过程的讲述中,众多讲述者无不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最大限度。有的说那刘罐子打了多年光棍,见小女人送上门来是喜从天降,立即与其滚在一起,将一粒无比金贵的种子播于小女人腹内;有的说刘罐子因生母刚刚辞世有所顾忌,小女人施展了万般手段方将他俘获,使宁三的计谋得逞。而故事讲到最后都是一样的结局:刘罐子过了不久娶妻生子,十八年之后儿子还像老子一样是个看山佬,便找老风水先生问缘故。老先生也觉得蹊跷,便反复盘问刘罐子当年的经历,问清楚之后扼腕长叹:“唉,贵子早叫你扔了,你还找我作啥?!”刘罐子似有所悟,于是到村里看宁三家情景,而这时显示宁三的儿子中了举人的旗幡已经高高飘扬在宁家门前了……刘罐子大悔不迭,走回山里躺倒,两月没起床,郁郁而终。

这就是宁家的发家传说。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宁家祖上曾出过一个进士,后来放了个山西介休县知县这确是事实。那个叫宁参的宁家先人也真是个好样的。他虽出身贫寒,可六岁的时候就在大街上拿着木棒写字。这天又写了半街面字,正巧费家老爷从那里走发现了,见沙土上的字挺像回事,就暗暗称奇,遂让宁参念给他听。不料宁参擦一把鼻涕说他不认识。老爷说你不认识怎么会写?宁参答日看了人家门上贴的对联,学着写的。费家老爷这一回是吃惊了:了不得,不会念就把字记下了,这孩子不是神童又是什么?慌忙找了宁三商量,让这孩子到他家陪少爷读书去,束惰之类概不用宁三出。一进私塾,这宁参果然不同凡响,用先生的话说,他读书不像读而像“吃”,不出几年,四书五经吃了个透,十八岁上中举人,二十一岁中进士。到二十六岁上放了县令,七八年后就在家中置地三十顷。要不是他三十六岁上得伤寒死去,宁家的家业还要庞大。可惜,宁家也只出了个宁参。他的儿孙们也都读过书,但没有一个成器。而且,在宁参之后他家还有过一次神秘的大火,一下子使家势颓败了。人们传说,这是那个老风水先生见自己的心血没让相好女人得济,一气之下做的手脚。具体的办法,是在宁参家门口的旗杆周围暗暗下了若干支桃木钉,所以将宁家的运气给破了。也有人说,让老风水先生做手脚也是费家的意思。宁参能入学念书全靠了费家,可是宁家却忘恩负义,宁参挣了钱回家置地,大部分是从费家手里夺去的,让费家在天牛庙村的地位一下子跌了下去,如此这般,费家还有不报复的理儿?

不知老风水先生另外做没做手脚,宁家还有这么一个怪事:辈辈不发长子。哪一辈上分家也是长子分得多,但过着过着老大就赶不上他的弟弟,不是早亡就是穷下去。所以,长子这一支就像漏水的管子,不知不觉就让宁家的家产减了下去。到了宣统二年,宁家的长房又一次分家时,身为长子的宁学祥虽比他的弟弟多分三成的家产,但也就只有地五顷、牛五犋了。

出事的那天是民国十五年腊月初七。那天天气很好,一大早,宁学祥就背上粪筐往村外走去。他今天要去四里外的王家台。后天他的大闺女绣绣就要出嫁了,昨晚上数算了一下,那个庄的八家佃户中还有三户没有送贺礼。想了想,这三户都是挺妖翘的,交粮拨工从不那么顺妥,很有必要去催一催。平生第一回送闺女,喜果子无论如何要多一些,这样老子脸上也显得光彩。这是一。二一桩,也是别让这些狗东西坏了规矩——东家办喜事,种地户子在那里装不知道,这算啥事儿?

宁学祥这么想着就走到了围子的西门。此时,有一人半高的两扇柞木围门已经打开,看围门的两个年轻汉子正袖着手蹲在墙根晒太阳,见了他便打招呼:“大老爷出门?”宁学祥眼睛似睬不睬地扫了一下他们,便走出了门去。这些看围门的都是青旗会的人,是受他儿子宁可金管的,所以他身为宁可金的老子自然不必跟他们客气。

P1-3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一个很厚重的作品,是我读了《白鹿原》《古船》之后第一次使我惊喜的一本书。

——评论家蔡葵

这是一部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感情积累的书,又是一部溶注着作者对历史、对生活的深沉思索的书,这样厚实凝重之作当然是那些轻飘飘的作品所不可相提并论的,也是在当前庞杂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所不可多得的,非面壁数年而不可得。

——评论家陈骏涛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与生俱来、无以言明、剪不断理还乱的。土地即是农人的生命,是他们一切价值维系的根本。这样的主题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当然也不乏描摹,但却从没有这样地在生存、道德、信仰和伦理的意义上全方位地给予描写和揭示,而赵德发做到了。

——评论家张清华王士强

《缱绻与决绝》高屋建瓴地透视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土地变迁,同时又以细致绵密的叙事解开了传统农民的恋土情结和创伤记忆,对土地革命进行创造性的改写,无论在社会批判还是生存关怀的层面均称得上意蕴深广。

——评论家张艳梅

作为写农村题材的作品,小说堪称最优秀的经典之作,它对中国农村人物的刻划是最生动、最成功的,也是最成熟、最准确的,就像陈年的酒经得住细品,就像略带潮湿的大树可以长久的燃烧、再燃烧。以这部小说的问世为标志,中国文学界获得了文学艺术的光荣,也获得了社会哲理的光荣。

——评论家翁寒松

内容推荐

土地是农民的命,是农民的根。几千年来,在这命与根的土地上,中国的农民播种着他们的希望与寄托,耕耘着梦想与现实。在文学史上作家们已为他们竖起了一座座丰碑,描述了世代农民在社会的变革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欢欣。然而本世纪中国发生的土地儿聚儿散的剧变,使农民在土地上的足迹又有了既深且远的延伸……

赵德发所著的《缱绻与决绝》正是以土地的变迁为背景,展现了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缱绻与决绝》从1927年写起,沂蒙山区天牛庙村首富宁学祥的长女绣绣正欲小嫁,突破土匪绑了“快票”索要巨额赎金,而其父为保上地党置之不管,让次女代姐嫁人。不料第三天绣绣从山上逃回,出于无奈下嫁给残疾青年封大脚……山村男女的情与恨,由土地引发的爱与仇,贯穿了四代人六七十个春秋……小说情节大起大落,催人泪下: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掩卷之时,令人扼腕长叹,引人作深邃悠远之想。

编辑推荐

厚重文化背景下的新奇故事,一方美丽水土上的生动人物,对深刻主题的诗意表达,赵德发的农民三部曲——堪称田园之绝唱。

《缱绻与决绝》:山村男女的情和恨,由土地引发的爱与仇;

《天理暨人欲》:道德与欲望的激烈较量,君子与小人的殊死搏斗;

《青烟或白雾》:沉沉百年权力之梦,一着觉醒,石破天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