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樱,曾在边疆工作,又在新疆生活了18年,因此,对边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她的这本《沙漠密语》就是在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报告了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宁西北六省的沙漠地带状况。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编写此书,目的在于警醒国人对环境的保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沙漠密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林樱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林樱,曾在边疆工作,又在新疆生活了18年,因此,对边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她的这本《沙漠密语》就是在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报告了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宁西北六省的沙漠地带状况。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编写此书,目的在于警醒国人对环境的保护。 内容推荐 李林樱,历任报刊编辑、记者,工人,《城市改革与发展》杂志总编辑,四川东华综合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编审。曾任全国改革报刊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期刊协会副会长,第六、七届省政协委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漠风萧萧地火红——中国石油大会战揭秘》、《雅砻江的太阳》、《贫困的呐喊》、《山风浩荡》、《生存与毁灭——长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考察纪实》、《救救我们的孩子》、《啊,黄河——万里生态灾难大调查》、《五月·国殇·成都人》等400余万字。曾获全国改革报刊作品评比一等奖、中国报告文学第四届正泰杯大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最佳图书奖、省文学奖、省优秀报告文学奖等。本书《沙漠密语》就是由她编写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了中国西北六省(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宁)的沙漠地带。 《沙漠密语》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篇首 苍凉的金色光芒 沙漠的追逐 若尔盖与沙尘源 新疆篇 天山南北好风光 湖的忧虑 沙漠边缘的诗与歌 塔里木河,一首即将消逝的歌 在沙漠公路上徜徉 一个搬迁了三次的县城 玉龙之乡与“绿洲文化”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 青海篇 “三江源”患上了感冒 迤逦绵延的沙丘带 举步维艰的高原生态移民 青海湖畔和《在那遥远的地方》 木格滩——藏语中的“灾难滩” 驰入黄河的沙龙 内蒙古篇 治沙实验与体制盲点 大自然的儿子 元上都,盛开着耀眼的金莲花 治多伦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 女人的爱情和梦中的绿色 大漠中的“龙凤之乡” “海市蜃楼”——漠中幽谷 “同为炎黄子孙,共创永恒之业” 柳丝绵绵:“反弹琵琶”的漫赖现象 陕甘宁篇 苍凉统万城 “移步生绿”的编外专家 沙漠中响起了《信天游》 拯救民勤刻不容缓 月牙泉,我为你流泪 白芨滩的“荒漠童话” 篇尾 叩问体制与政策 叩问科技与文化 试读章节 我热爱青山绿水、峻岭大江,也热爱荒凉的沙漠。这里是黄色的大海,波涛汹涌,一望无际,总是闪耀着神奇的金色光芒;这里是太阳的世界,风的世界,沙的世界,带着赤裸裸的严酷,是极端炙热而又极端寒冷的地方。在大沙漠里,人们会加倍地感觉到造物者的威严、伟大和自身的虚弱、渺小,在荒漠中,金钱、权势、享乐、安逸……似乎都远离而去,剩下的仅仅是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当然,还常常伴随着恐惧。 50多年前,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我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第二大沙漠——新疆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采访一支石油部门的女子测量队。我万分惊喜地发现,原来,在大沙漠里并不只是死神的天地,也有许多生物在顽强地生存,也留下了春天的美丽。这里有碧绿的骆驼草,嫩绿的梭梭柴,灰绿的芨芨草,枝上挂着小红果的铃铛刺,以及白蒿、三芒草、苔草和许许多多楚楚可怜地开着小花的植物,婆娑的沙柳像一群正跳着草裙舞的少女,花棒总是满身都欢欢喜喜地绽放着红色、粉色、白色的小花,有跳鼠、沙鼠、蜥蜴和刺猬,听说还有珍贵的野马和野骆驼。 在广袤的沙漠里,我第一次骑上了新疆的骏马,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金色的、落霞辉映的天空,看到了骆驼队黑色的、如诗如画的剪影,听到了悠远的、天籁般的声声驼铃。也第一次领教了沙漠变幻莫测的气候:中午,会热得像火烤;晚上,会冷得像冰窖。虽然有时会下一点雨,但更多的时候,雨滴在空中便蒸发和消失。这里永远充满着烈日、大风和干渴,而在刮大风的日子里,真正变成了炼狱。山呼海啸,天上地下一片混沌,太阳消失了,生命在战栗,连骆驼都不敢前进,人的呼吸、人的毛孔都呛着沙土,大脑一片空白,似乎停止了思维,人类变得比蝼蚁还要渺小…… 难怪人们会说,沙漠是死亡的境地,绿洲是生命的象征。 但不知怎的,沙漠的严酷并没有吓退我,相反,它张扬的个性竟叫我着迷,从此,它便对我产生了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广袤、贫瘠、漠风呼啸、黄沙滚滚的大沙漠,带着史前的洪荒,带着严峻的巍然大气总是向我的梦想走来,让我无法抗拒,让我总是希冀着能从那些神秘的地方发现一些惊人的秘密。因此,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听说一支地质勘探队准备穿越我国的第一大沙漠、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时,我便坚决要求随队采访,领导以“安全”为由一口拒绝了我,虽经我多次请求,但最后仍然只能以失败告终,成了我采访生涯中极大的遗憾。 能够进入塔克拉玛干已经是30多年后的90年代初,为了反映举国瞩目的石油大会战,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在这个面积达33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多浙江省)、位居世界第二的流动性大沙漠里,我真正领会了沙漠的坦荡、深沉、雄浑和壮丽。大自然在这里塑造了无边无际、连绵起伏、千姿百态的沙丘,穹形的、鱼鳞形的、金字塔形的;塑造了巨大的沙垄和沙丘链,高一两百米,甚至三百多米……大风起兮,大沙漠便一改平时的单调和静默,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狂暴起来,瞬息万变,惊心动魄,宛如风暴中波涛震天的大海。那些巨大的沙丘,常常会像中了魔法般或腾空或贴地飞驰而去,转眼间便消逝得无影无踪。 塔克拉玛干有著名的“龙卷风”,风圈的直径大约十米,卷起的沙尘有几十米高;还有一种“妖风”,平地而起,来去无踪;当然,最可怕的是“黑风”,风起时宛如一堵黑墙陡地挡在人们面前,白天立即变成了黑夜,太阳立即失去了光辉…… 关于大风,当地人还告诉了我这样一个神秘的、富于哲理的故事: 远古时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个很大的王国,它的都城是一座富丽的城堡,国王的宫殿用金砖铺地、玉石砌墙,城里人烟密集,城周田园似锦。但是有一天,突然刮起了黑风暴,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一直刮了九九八十一天,风停后,城堡不见了,流水干涸了,田园消失了,留下的只是黄黄的、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从此以后,每到清晨和黄昏,沙漠里常常会传出人喊马嘶、鸡鸣犬吠,甚至城堡也会突然出现。有幸进入城堡的人,总是会被这里的奢华和财富震惊得目瞪口杲。但是,如果谁想拿走一件,城门便会立即自动关闭,等你放下财宝,城门又会自动打开。后来,有个年轻人,骑着比旋风还快的骏马闯进了城,他惊喜地望着那些奇珍异宝,并且被一块巨大的、璀璨光彩的水晶石吸引住了,终于控制不住地抛出套马索,往水晶石上一甩便飞马向城外跃去……但在他人马跃到城门的那一瞬间,两扇城门便陡地阖上,把他连人带马紧紧卡住,他骇异地急忙丢掉了手里的套马索,城门才又打开,让他死里逃生…… 这里是神秘的楼兰古国吗?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在塔克拉玛干刺目的阳光下,我曾看见过怪异的海市蜃楼——茫茫沙海中竟出现了清波荡漾的大河、郁郁葱葱的森林,甚至还有亭台楼阁……我也曾听到过一些年轻的建设者被沙漠吞噬的悲惨故事,曾看到过骆驼留下的森森白骨,它们由于饥渴和疲惫,再也无法赶路,甚至无法站立,便被沙漠吞噬了生命。 但是,塔克拉玛干又绝不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称的“死亡之海”,它并不是只会吞噬生命、只有“一片茫茫流沙”的地方。 在沙漠腹地,我看到了著名的塔里木河。这条沿途接纳大量泥沙、常常四处漫流的河流,经过沙漠的过滤,竟有意想不到的美丽。河水是温柔的绿色,两岸红柳、胡杨、沙枣婆娑的身影曼妙地倒映在河水中,岸边浓荫蔽日,形成了华美的绿色长廊。红柳的枝头上缀着一串串胭脂色的小花;胡杨的叶片有的翠绿,有的金黄;沙枣树上结着累累果实。河水在大漠中悠悠流过,百多米宽的河面红光碧影,水波不兴,静谧得几乎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只有时而飞起的几只野鸭才打破了这恬静,但却让美丽的画面更加灵动起来。 钻井队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告诉我,塔里木河里有许多鱼,有人拿大头针弯个鱼钩,挂上块馒头,一扔到水里,鱼就忽忽地往上咬,一甩竿就钓起一条。他们还说,塔里木河的鱼特别肥,拿刀剖开,厚厚一层膘。河边的树林里有野鸭、野鸽子、老鹰、狐狸、狼、跳鼠、黄羊、野骆驼等等。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