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高原/康巴作家群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贺志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贺志富,笔名紫夫,康定人,汉族,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已出版文学专著16部,曾获第二届四川文学奖,第三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荣誉奖。《行走高原》这本书就是他的游记作品集,共收作品三十一篇,包括《与贡嘎山的缘分》、《西行书签》、《康定郭达山遗闻拾零》等,按“康藏山水”、“域外行履”、“康定忆旧”三部分编排。

内容推荐

《行走高原》是以作者贺志富行履康藏高原众多自然生态景观所见所闻为主体的游品选萃。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康藏山水”记录了作者涉足康藏高原许多著名雪山草原,如贡嘎山、海螺沟、阿须草原、雅砻江等以及民族风情醇厚的丹巴美人谷等地区的观感。“域外行履”则记录了作者走出康藏高原,去西藏、到东北乃至“内地”行游的见闻。“康定忆旧”是作者对故乡往事充满质朴情感的追忆。该书行文精短优美,情感溢于言表,值得旅行者、摄影人士关注和阅读。

目录

康藏山水

 与贡嘎山的缘分

 春色、藏寨、意境

 追寻亚丁的另一面“风景”

 环贡嘎山行色

 高原湖泊速写

 海螺沟的诱惑

 拍摄贡嘎山

 雅砻江大峡谷行记

 卡瓦洛日神山下

 日鲁库湿地草原行

 观卡莎湖

 雅砻江湾随记

 牦牛沟随记

 皮察沟记

 马尼干戈的遐思

 阳光下祥瑞的阿须草原

 美人谷风采

 玉科草原随记

 茶马古道雅江行

 香巴拉乡城——记行

域外行履

 西行书签

 东北行记

 长春印象

 黄龙镇寻觅幽古情

 川北蓬溪行草

 穿越历史的烟尘

康定忆旧

 康定郭达山遗闻拾零

 跑马山轶闻拾趣

 山水自有养人处

 今日跑马山

 心灵,插着鹰翅飞翔

试读章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言原本古人洞察世俗之见,却没想到年过半百,竟然悟出个中真谛。被世人称作“蜀山之王”的贡嘎山,就巍然屹立在我的家乡康藏高原上。碌碌半世人生,不知从它身边经过了多少次,也不知有多少次在与内地友人的闲聊中孤傲地以贡嘎山人自居,更让我无端自豪的是至今工作的单位也是名为“贡嘎山”的编辑部,这缘分该是有多深呀!其实抛去那些掩人耳目的自欺欺人之说,一年前,我连贡嘎山的尊容也从没目睹过。及至今天,方知这数十年人生旅途中,竟然有无数次从贡嘎山身边经过,最近目测观察点也不过三两公里便可真真切切与它相见。真应了古人之说。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多,因为痴迷上了摄影,对与贡嘎山的亲密接触竟是欲罢不能了。有时竟然在梦里也与它面对面地交流情感,人生的渺小便相形见绌,对神圣的贡嘎山的观赏不由自主地升华成对于人生美好的追求。

第一次去拍贡嘎山就让我上了瘾

我对现代摄影的认识其实是很肤浅的,开始只是从一门艺术欣赏的角度去进入。青藏铁路通车一周年时,我曾有幸去了一趟西藏,短短一个星期里,我从青海湖至可可西里,到拉萨,再去圣湖纳木错、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随身不离的高档数码相机留下了数百张自认为弥足珍贵的西藏风光艺术照片,也让同行文友们以摄影家的殊誉相待,比如同行文友冯小娟女士就在她的纪实特稿中提到“酷爱摄影的紫夫拍了近千张照片”发于《作家文汇报》上。两月后方知我的西藏之行的摄影完全可以归于一次失败,这缘于我所敬重的故乡摄影家,被乡人誉为“摄影三剑客”的老师们的点评。这三位摄影老师,一位就是小城里绝大多数人都认识的职业从影五十年、作品丰厚的代奇元,一位是摄影作品上了央视征文的藏族摄影家,平易近人、口碑极好的目雅丁真,另一位就是曾经与王建军等多名蜀中著名摄影家在一起专业拍摄过原创作品《康定》画册的摄影家魏晓雨。通过他们对摄影“光影”“构图”“内涵”的讲解,我逐渐懂得了摄影也是一门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三人行,必有我师,自此我便在心里拜上了师。

第一次专程拍贡嘎山是那年10月3日,正值国庆放大假的日子里。同行的有“三剑客”,还有曾经当了几年自由撰稿人的女散文家毛桃。关于这次行履,毛桃女士已在事后不久就写了纪实散文《和“三剑客”一起去拍山》,刊于报端。只是对于个人感受,我却有所不同。因为这是一次真正面对贡嘎山的“对话”。魏晓雨轻车熟路地将小车开上高尔寺山顶另一条乡村土路,仅两分钟时间,车头转过一个山弯,眼前豁然开朗的天宇尽现出它的辽阔旷远,群山如浪,从眼前向东边天际簇拥而去,深蓝、黛赭,渐入云海,在似乎不动的云涛上而,巍峨雄浑的雪山如排列的勇士壮阔地进入视线,“神圣…雄奇”……什么词儿也道不尽初见贡嘎群峰时让人心尖儿因激动而战栗不止的心境。当时我的感触除了面对实境的震撼之外,就是倏忽有一种懊悔在心底升起,那就是我曾数十次从相距这里几公里的川藏线路过,竟从不知道贡嘎山就在咫尺之外的天边。很多无知会伴人至老,这话有道理。车停处,我们正对远处云遮雾绕的贡嘎山主峰,顿感大自然在眼前是那么博大浑厚,人的渺小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随行的年龄最大的代奇元最先面对贡嘎山虔诚地跪拜于地。据代老师说,他这已是第九次来拍摄贡嘎山了,可没有一次见到贡嘎山完整的形象,因为每一次来都遇到云海簇拥贡嘎山,哪怕是少见的晴天丽日,贡嘎山的尊容总时隐时现于云海雾岚中。今天也同样,那一带浓得揪心的白云一直横伏于贡嘎山主峰前沿,它周围的加持神山、亚拉神山、笔架山、大炮雪山都时有露脸的时候,可它就是不肯露出神圣的尊容。我们耐心地架好脚架,支好相机,等待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动人时刻的到来。这个等待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摄影的最好时机,在三位摄影专家的指点下,我对手中的相机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技术还是对这门艺术的认知,我至今都是不敢忘记的。晚霞终于出现了,天边的云烧红了,眼前的云海、高山草甸都被染成了鲜红的色彩,贡嘎山主峰仍然没从红霞中露出,尽管我们不失时机地拍了许多晚霞中的大山瑰景,如“亚拉晚霞”“贡嘎群峰组图”……但贡嘎山神圣的尊容并没有让我们看见。曾经也是十多次来过这里的魏晓雨告诉我,他曾和省里著名的摄影家在这里安营扎寨苦等过一个星期也没能拍摄到贡嘎主峰。对藏文化颇有研究的目雅丁真说,拍摄贡嘎山是要有缘分的。我对此的理解是,贡嘎山是神山,只有虔诚的心才能与它相见。“缘分”是带有禅意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能说一百句的只说一句”,这就是禅意在其中了。也许与贡嘎山的“缘分”之解要留待以后才能明了吧。这是一次并不成功的贡嘎山专程拍摄行动,但它却让我产生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拍摄之“瘾”,我知道我已经迷上了贡嘎山。

P3-5

序言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阿来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体。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推出十二位优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等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我因为在美国没能出席这次会议。2015年和2016年,“康巴作家群”书系再次推出“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三辑、第四辑,含数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还是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入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至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入。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地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入所造就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