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集》是《中国杂文》系列丛书之一,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刘征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征集/中国杂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征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征集》是《中国杂文》系列丛书之一,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刘征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内容推荐 《刘征集》收录了作者刘征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刘征集》中的这些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文采,是非常优秀的杂文。 目录 “帮”式上纲法 骏马和骑手 叶裹小集 有感于吃甲骨文 卧龙谈心 播谷篇 听涛篇 雕蛇篇 妙语录音 题《元佑党籍碑》 武大打虎 庄周买水 “衙内”说古 歪补《辕门斩子》 美先生和刺先生 一篓螃蟹 刺猬咏叹调 悟《西游记》的“豹尾” 屠牛说 “牛鬼蛇神”粗考 诗谳琐话 拍马术举隅 忧天赘语 绞杀现象 说赵壹 杜甫投稿 庄周和骷髅 沉稿和放龟 《腐氏词源》拾零 两种鬼文化 登云三傍 人向何处去? 鼠辈的变异 从警车开道想起的 虎打武松 诗戏 访墓有感 戏说《西游》 小官殉酒记 新官问卜记 大卫之死 斗牛场上的牛 代骂与代拍 大款和维纳斯 铁窗华宴 貔貅访谈 噩梦 试读章节 叶裹小集 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竞,树叶还应弃。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痴华鬟》 蝉和蜜蜂 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到处可以听到蝉在说话。蜜蜂呢?只在匆匆飞行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稍离得远一点儿就听不见了。 蝉讲话:多,天天讲天天讲,一连几个月不住声;长,一讲就是一天,有时连夜里也搭上;响,声音大而哑,像敲打破旧的空桶。一提起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连串无休无止的噪音,至于讲些什么,谁也不记得。 蝉讲了些什么呢?幸好,有一段录音,现在放给大家听听: “大家都注意听啊听啊!我们是昆虫,造物者既没有赋予我们保暖的毛,——像兔子那样一丝一丝的毛或者像麻雀那样一片一片的毛,两种毛都没有,也没有赋予我们制作衣服的智慧。衣服可以御寒,关于这一点,我们可怜的昆虫界还很少知道。既然如此,我们要研究研究怎样度过冬天。一年分四季,春天暖和,夏天炎热,秋天凉爽,过了秋天就是冬天。听说冬天是很冷的。什么叫冷呢?可惜我们的科学家还做不出一个科学的定义,总之,冷对于我们昆虫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呀,要做过冬的准备。有准备跟无准备大不一样。比如说,暴风雨来了,你早一点躲到树洞里,就平安无事;要是仍然趴在树枝上,那可就危险了。还有……”请注意一点:蝉的嘴皮子虽然承担了无休无止的繁重劳动,它的六只手脚却始终闲着。 在蝉忙着大讲特讲的日子里,蜜蜂也在忙着。它忙的不是讲话,是采蜜。酿一公斤蜜,蜜蜂要飞行三万次,要从一千万朵花中采集花粉。等到秋风落叶的时候,蜂房里积存的蜜已足够一冬食用还有余了。蝉呢,大约说了有几千万句话,可惜话变不成蜜,仍不免空着肚子在凛冽的寒风里死去。 那么请问:蝉的录音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蜜蜂那里借来的。蜜蜂忙于采蜜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一件它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就是给蝉的讲话录音。每逢一批幼蜂出世,总要给那些带着淡黄色触角的小家伙放录音听,并且告诉他们:蜜蜂要想生存和发展,千万别像蝉那样,只说空话,不办事。 猫头鹰和鹦鹉 猫头鹰和鹦鹉都是诗人。 有一次,鸟类举行诗歌比赛,诗神也参加了。不用说,诗的好坏要由她来评判。 第一个朗诵自己的作品的是鹦鹉。它一会儿学喜鹊叫,一会儿学百灵叫,一会儿学黄莺叫,一会儿学杜鹃叫。最后,它朗诵了得意之作,学主人迎客时的喊话——客人来了,请进!大伙儿连声赞叹,说它学得逼真,闭起眼睛听,简直不相信是出自模仿。特别是学人类讲话,虽然鸟儿们很不喜欢那种粗俗的噪音,却因为只有鹦鹉学得来,仍然被认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绝技。 诗神却皱了皱眉。 接着,猫头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它先是发出一串震撼森林的大笑,像暴风,像冰雹,使每一片草叶、每一个小虫都警醒起来。然后,它大声吟唱:咕咕咕喵!咕咕咕喵!比鹰的叫声更沉毅,比猫的叫声更果敢,像大旗闪处响起一阵牛皮鼓。听了这样的吟唱,有的吃惊,有的发抖,也有的觉得心胆俱壮,跟着吟唱起来。这也是诗吗?是好还是不好呢? 诗神的评判是:猫头鹰获得第一名。 “你根本不懂诗,你算老几?”鹦鹉大声争辩。 “安静些,”诗神笑着说,“你的诗里有各种声音,单单没有你自己的声音,除了给饱食者一点娱乐以外,没有给这个世界任何东西。猫头鹰却不然,它的诗虽然粗犷凌厉,一点也不悦耳,可是完全是从它自己的肺腑中流出来的。有人说,猫头鹰的声音是不祥之兆,其实,它只不过如实地讲出这世上还有许多老鼠,警告大家留神自己的衣箱和食物柜。假如自己不是鼠辈,又怎么会感到不祥呢?” 诗神的话是对的。可惜人们至今还是请鹦鹉居住在金丝笼里;却把猫头鹰赶得无处安身,听到它在哪里吟唱,就朝着那里举起鸟枪。 猴子和偶像 猴子没有人类的聪明,却也没有人类的愚蠢。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猴子跳进一座大庙里,望着许多高大的偶像感到莫名其妙:这是什么东西?像人又不像人,像活的又像死的。它挠了挠耳朵,终于想明白了,这些是玩具,专供孩子或者猴子玩耍的。 于是,猴子高兴极了。它一会儿揪揪这个的长胡须,一会儿摸摸那个的脸蛋儿,一会儿吊在这个的长胳膊上打秋千,一会儿拿那个的大肚皮当滑梯,把偶像弄得丢盔卸甲,七歪八倒。猴子玩得有些累了,就爬到中间的一尊偶像的头顶上打瞌睡。 这时候,走进来一个人。他看到这幅景象,直吓得魂不附体,连忙把偶像扶起来,跪在地上磕头祷告:“是弟子一时疏忽,累得各位尊神遭了一场大难。弟子罪该万死!弟子发誓:一定为您重修庙宇,再造金身。各位尊神千万不要降罚于我,请严厉地惩罚那个来这里胡闹的狂徒吧!您的慧眼一定能认出他是谁,他是罪有应得的。” 祷告声把猴子惊醒了。它一声长啸,从偶像的头顶上跳出窗口,攀住高树上的老藤,乘势一荡飞出庙墙,又飞上悬崖,直奔密林深处同情人幽会去了。 那个人呢?还以为是尊神显灵。只见他浑身发抖,像捣蒜般地磕头,直磕得额头出血。 1980年3月 P9-14 序言 阳历年初恰是阴历的岁宴。这几天一直是响晴天,今天忽然阴起来。开一角窗子寒气袭人,屋子里,灯下,倒也是温暖舒适。为这本自选集写个序,写什么,我展开纸,陷入沉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写杂文,未曾下笔既有千秋之想,也没想过它必定速朽。只是胸有郁结,如鲠在喉,非吐不快而已。至于“寸心”,有知也有感,到底是要社会的天平称其轻重的。其实,读者愿意随便翻翻就够了。不爱听作者唠叨。倒不妨说点闲话。 人常说,常人多梦。我是常人,所以入睡则梦,可有一节,一睁眼就忘了。近来有些变化,一连若干夜,梦境大同小异,多次重复就记住了。总是仓促到远方去或是从远方回来,正在赶路,有几个同伴或者独自一人。徒步有时还背着行李。走着走着,忽然四顾荒无人烟,路没有了。前面是高低不平的丘陵,或是众峰联耸的山区。我没感到诧异,也并不停步,仍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甚至从此峰飞到彼峰上去,低头看,原来不远处就是一条大马路,跑着汽车,可是我过不去。又总是在走不到目的地时忽然醒来。这不是,昨夜又有此梦,只是多了一个同行的陌生孩子。以上所说,都是实情,并非故弄玄虚。我不会圆梦,也不信圆梦者的瞎说。但我觉得这许多同样的梦,也许反映了在内心留下的生活之旅的某些印迹,以及笔墨生涯的某些影像。对吗? 今年是龙年,廉价的吉祥话铺天盖地。我也以一语自祝:风雨时时龙一吟。 2012年元旦,蓟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