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智能之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剑钧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引子 并非虚幻的智能之城

公元2008年,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科罗拉多州,有座9万人口的袖珍小城波尔德,成为了全美乃至全球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记得远在美国东海岸留学的女儿提起过,她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时的一个师姐就在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读博。她听师姐讲,波尔德市坐落在风景秀美的落基山脚下,波尔德河流经整个城区,城市因而得名。波尔德海拔1655米,是中国拉萨的姐妹城市,也是个非常漂亮的地方。那里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曾被美国不少媒体评选为“最适合居住城市”。

就在那一年,美国政府在这座景色宜人的生态小城安装了新的电能测量系统,不仅能测量每家每户的用电量,还可以将信息实时、高速、双向地与电网互联。家庭中增加了家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混合动力车等装备。据说,波尔德市一下子就安装了25000只新的智能电表,为用户进行“用电情况分析”,方便居民根据实时电价灵活、合理地使用电器。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经过转变,都可以通过智能电网输送进入普通家庭。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素有人工大脑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雨果·德·加里斯当年接受美国《 科学 》杂志采访,谈及智能化社会发展趋势时,做过这样的论述:“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年,是人类历史的50倍以上。在这2亿年时间里,似乎它们并没有本质地进化成更高级、更智慧的一类生物,这也许就是它们灭绝的原因吧。”

追溯一下,人类近代社会从最早的蒸汽机技术到福特的标准化技术革命,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这个过程大约用了200年。而今,人类迈进了信息革命时代,从电脑产业萌芽,到PC技术向其他行业渗透,使各产业的制造、组装等各个环节可以剥离出来,在全球不同地区进行外包,人力、资本等资源的分配开始全球化,使智能社会化成为了现实,这个过程仅仅用了60年。

请看,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宣告研制成功。这台耗电量为140千瓦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它能够在一天内完成几千万次运算,大约相当一个人用台式计算机操作40年的工作量。“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使人类发展计算技术到达一个新的起点。

再请看,2010年11月14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是来自欧美日国家之外的超级计算机首次荣登榜首,引发了全球瞩目。有外国专家说,纵然中国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国家还相差很远,但中国的目标很明确,即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核心在于提高智能化水平来促进工业化进程向高级阶段发展。

走进21世纪的中国,在领取智能化社会入场券中,选择了赶超战略,尤其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以一个又一个惊喜让世界为之惊叹。无独有偶,在美国“智能电网城市”波尔德横空出世三年后的2011年10月,在中国的天津滨海新区,有十几位作家走进了一座已见雏形的中国“智能电网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这里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这座海滨新城在智能电网建设上,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气派上,都远远大于波尔德的“智能电网城市”,是一座并非梦幻的“未来之城”,或者说“智能之城”。

那一天,来自京城的作家乘坐的旅行轿车刚刚行进到蓟运河口的彩虹桥,豁然看到5架数十米高的风机矗立于桥边,展示出这座海滨新城的奇妙之处,再往前行,一路随处可见的是高高矗立的风机和太阳能路灯,愈发展现出智能之城与众不同的风采。

著名散文家柳萌老师是天津宁河人,家乡与生态城只有区区几十公里,应当说对这一带再熟悉不过了,但他还是被这里的风景所打动了。他望着车窗外围着绿网,到处是穿云的脚手架和旋转摇臂的塔吊;凝神于一座座崭新楼宇前后,林立的风能发电机架和太阳能光伏板,忍不住连声道:“滨海的变化太快了,快到了让人目不暇接!”

车上,陪同这次“中国作家走进智能电网”采风活动的滨海供电公司思政部主任杨永柱向柳萌老师介绍说:“就在一个月前,目前国际上覆盖区域最广、功能最齐全的智能电网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已成功投运。这个涵盖6大环节、12个子项目的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天津市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合作,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成果。”

柳萌老师频频点头,说:“有梦想的人,血总是热的,生活总是美的。”

我去年曾几度到过滨海新区,那会儿是为采写长篇纪实文学《 滨海 光电交响曲 》而来。这次旧地重游,却别有一番感受。“如果你的心灵很年青,你常常会保持许多梦想。在浓重的乌云里,你依然会抓住金黄色的阳光。”这是西方作家斯沃伦的一句名言。而今,在东方的中国,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旗下,有无数的人携起手来,奇迹般地抓住了那金色的阳光,为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正是他们将梦想演变成为现实。

我想说,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迎着那片金色阳光成长起来的城市。我愿用诗的语言来礼赞这座智能之城,礼赞为之默默奉献的创新者和建设者。

“梦想是生命的灵光,失去它,生命就会失去很多色彩。”同行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深有感触地说。在生态城嘉铭红树湾小区的智能家居样板间里,作家们亲眼见到了许多年前,只有在科幻影片才会出现的镜头:在下班回家之前,在办公室只要轻点鼠标,指令信息就可以传回“智能家电信息中心”,洗衣机开始工作,电饭煲开始煮饭,热水器开始烧水,回到家就可以坐享其成。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再是梦想,而是生态城智能电网系统的智能家居中最基本的功能。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傅溪鹏也感叹地说:“智能家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梦想化为了现实。”

著名女作家韩小蕙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这次来到天津滨海,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说:“印象中的滨海,曾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没想到会变成一座如此夺人眼球的智能之城,谢谢这次活动,让我回到了留下过青春足迹,又耳目一新的地方。”果然,回京不久,她就在《 光明日报 》发表了一篇充满激情的随感,开篇便说:“书为媒,因了《 滨海 光电交响曲 》一书,我又一次来到天津滨海新区,又一次看到了新的巨变,又一次受到新的震撼……”

怪不得军旅作家陈先义面对此情此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好好生活,享受智能。”

怪不得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报告文学 》杂志主编李炳银会诗兴大发,随口吟出这般的诗句:“滨海新区伴日腾,远古滩涂改面容。曾经风雨弄潮急,搏涛供电建奇功。”

我饶有兴趣地拿着佳能单反相机,将客厅、餐厅、卧室里的一切都收入了镜头:电视、电饭煲、冰箱、空调等家居的陈设与普通家居相比,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然而,随着那位漂亮讲解员轻轻触摸“平板电脑”,室内陈设都转瞬间发生了魔幻般的变化:根据光线自动闭合的窗帘、随时调节室内气温的空调,定时播放预存电视节目的电视机、根据室内环境适时喷出水雾的加湿器……

《环球企业家》主编李林栋好奇地问询智能家居的秘密,杨永柱解释说:“要说这些秘密可都隐藏在电源插座和电器当中,设施内部都设置了信息处理模块,再通过与无线局域网的联接,就实现了平板电脑的各项操作。

《文艺报》总编室主任徐忠志问:“那么,智能家居又如何实现远程控制呢?”讲解员微笑地解答:“楼宇内敷设的电缆为光纤复合电缆,具备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以用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互联网对家电进行远程操控。”

《工人日报》文艺部主任刘建民感慨地说:“智能楼宇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我见证了这个奇迹。”

P1-5

书评(媒体评论)

用一句浪漫的话说:是电力这位伟大的诗人,创作了这首中国智能之城诗篇,赞颂美梦接近现实。

柳萌 作家、《小说选刊》杂志社原社长

在中国智能之城,国家电网的建设者,创造着“科幻”,也创造着神话。

郑荣来 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中国智能之城的今天,就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明天,人类的福祉由此而得以延续。故而,我对之抱有深深地期待。

查干 诗人、作家、《民族文学》杂志社编委

中国智能之城,让我感受到一种希望,这希望如三月的春风,吹着我的思绪,暖着我的心扉,因为我看到了:智能电网正在让生活像诗歌一样美丽!

叶延滨 诗人、作家、《诗刊》杂志社原主编

在中国智能之城,我看到了用人类智慧“再造”一个地球的幸福愿景。

韩小蕙 作家、《光明日报》副刊主编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智能生活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其核心理念——绿色生态、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却指明了人类前行的方向。

徐怀谦 作家、《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

目录

引子 并非虚幻的智能之城 2

第一部 寻梦智能之城 6

 距梦想最近的那缕曙光 6

 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10

 “精卫填海”围新城 13

 智能电网的十年之约 17

 写给智能未来的承诺 20

 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 23

 一张蓝图从这里飞出 27

 开启未来之城大门 30

第二部 追梦智能之城 34

 环网绕城逐春风 34

 为智能之城把脉的人 38

 从世博园到生态城 41

 当魔盒开启的那一刻 46

 为了中国的“迪斯尼” 50

 新能源吹皱一池春水 55

 给电动汽车插上梦的翅膀 59

 打造世界级智能之城平台 63

 走进智能营业厅的那一刻 67

 嘉铭红树湾的未来生活 72

第三部 圆梦智能之城 76

 用心点亮慧风溪畔 76

 一年节水“三个西湖”的背后 79

 圆梦的“第三只眼睛” 83

 站在智能之城的前沿 116

 智慧之花为谁开 136

 生态城的未来公民 157

 外国人眼中的智能之城 168

 未来之城在滨海崛起 187

尾声 我的未来不是梦 224

附录1 作家眼中的中国智能之城

 柳萌:生态智能城畅想

 郑荣来:智能之城——别样的风景

 查干:感悟中国智能之城

 叶延滨:智能电网让生活像诗歌一样美丽

 韩小蕙:用人类智慧“再造”一个地球

 徐怀谦:智能与低碳伴我前行

附录2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大事记

附录3 编辑手记:别样创意别样风情

内容推荐

《中国智能之城》以“寻梦智能之城”、“追梦智能之城”和“圆梦智能之城”三部曲的创意来布局全书。从寻梦到追梦,再到圆梦,作家讲述了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者们在渤海之滨苦苦寻梦之旅,缕缕追梦之风,盈盈圆梦之举,共同擎起了中国智能之城的硕果。智能电网的神奇构筑了智能变电站、智能营业厅、智能充电站、智能小区、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之城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们行走在路上,就能通过操控电脑或手机,将家里的空调、热水器开启预热;回到家中,就可在暖融融的房间里洗上热水澡,洗去一天的尘灰与疲惫……这些先前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情节,如今正一步步地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圆了中国人一个未来城市之梦。

与传统的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剑钧通篇将具体的创作时间与情节推进有机结合起来。譬如,写到书的尾声“我的未来不是梦”,临近收笔,恰逢是元宵之夜,作者就巧妙地写道:“当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正是2012年的2月6日晚上22点,这一天是壬辰龙年的元宵之夜,我选择这个梦圆月圆的日子,作为书稿的收笔之日,也许还带有几分刻意,相信还是颇有纪念意义的。”这种写法,就将作者的情感与文字融为一体,既给人以亲切感,又给人以真实感。

《中国智能之城》是一部工业题材的纪实文学,一般来讲,很容易写得枯燥。为了增强书的可读性,剑钧在创作中贯穿了一条与在美国留学的女儿交流的主线。通过父女的互动,将原本枯燥的工业题材,揉进了亲情的成分,从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品通过父女对话,从中美两国两地对环保、低碳、智能的理念追求出发,突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建设方略和实践。从另一个方面,也通过父女对中外历史文化的回顾,增强了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恰如作者所云:“我的心在告诉我,在中国,这里的建筑有别于任何一座城市,这里的风情有异于任何一处景观,这里是智能未来的试验田,这里将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智慧城市。”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描写智能电网建设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人打造世界级智能之城的绚丽多姿画卷。

剑钧编著的《中国智能之城》开篇便向读者介绍了这样一个事实:公元2008年,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有座9万人口的袖珍小城波尔德,成为了全美乃至全球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无独有偶,三年后,在万里之遥的滨海新区也崛起了中国首座“智能电网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这座海滨新城在智能电网建设上,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气派上,都远远大于波尔德,是一座并非梦幻的“未来之城”,或者说“智能之城”。

《中国智能之城》生动地刻画了走进21世纪的中国,在领取智能化社会入场券中,选择了赶超战略,尤其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内,以一个又一个惊喜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首座智能之城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公司和建设世界一流国家电网为己任的国家电网公司,以及旗下的天津市电力公司看到了中国智能电网难得的发展机遇,并抓住了这个机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8: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