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莱特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威尔伯·莱特生于1867年4月16日,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生于1871年8月19日,他们从事自行车修理和制造行业,从小就对机械装配和飞行抱有浓厚的兴趣。兄弟俩聪明好学,从1896年开始,他们就一直热心于飞行研究。通过多次研究和实验,他们很快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飞机操纵这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必须装上某种能使空气动力学发挥作用的机械装置。他们按照这一想法,在基蒂霍克沙丘上空对载人滑翔机进行了几年的试验之后,他们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奥托·李林塔尔试飞滑翔机成功的消息使他们立志飞行。1896年李林塔尔试飞失事,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飞机的平衡操纵上面。他们特别研究了鸟的身体结构和飞行动作,并深入钻研了当时几乎所有关于航空理沦方面的书籍。这个时期,航空事业连连受挫,飞行技师皮尔机毁人亡,重机枪发明人马克沁试飞失败,航空学家兰利连飞机带人摔入水中,等等,这使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
莱特兄弟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1900年至1902年期间,他们除了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之外,还自制了200多个不同的机翼,进行了上千次风洞实验,修正了李林塔尔的一些错误的飞行数据,设计出了较大升力的机翼截面形状。滑翔机的留空时间毕竟有限,但假如给飞机加装动力并带上足够的燃料,那么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起降。于是,兄弟俩又开始了动力飞机的研制。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地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他们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这架飞机的翼展为13.2米,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两副两叶推进螺旋桨由链条传动,着陆装置为滑橇式,装有一台70千克重,功率为8.8千瓦的四缸发动机。这架航空史上著名的飞机,现在陈列在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内。
“飞行者”1号是一架普通双翼机,它的两个推进式螺旋桨分别安装在驾驶员位置的两侧,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飞行者”1号进行第4次试飞,地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镇基蒂霍克的一片沙丘上。第一次试飞由奥维尔·莱特驾驶,共飞行了36米,留空12秒。第四次由威尔伯·莱特驾驶,共飞行了260米,留空59秒。
1904年,莱特兄弟制造了装配有新型发动机的第二架“飞行者”,在代顿附近的霍夫曼草原进行试飞,最长的持续飞行时间超过了5分钟,飞行距离达4.4千米。
1905年,莱特兄弟又试验了第三架“飞行者”,由威尔伯驾驶,持续飞行38分钟,飞行38.6千米。1906年,他们的飞机在美国获得专利发明权。莱特兄弟飞行的成功,最初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与承认,直到1907年还为人们所怀疑,反而是法国于1908年首先给他们的成就以正确的评价,从此掀起了席卷世界的航空热潮。他们也因此在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威尔伯·莱特干1912年5月29日逝世,年仅45岁。此后,奥维尔·莱特奋斗30年,使莱特飞机公司成为世界著名飞机制造商,资金高达百亿美元。奥维尔·莱特于1948年1月3日逝世。P9-12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在不久前,21世纪还是一个形容未来的名词,现在已经和我们同行许久了。回头看过去的百余年,你会发现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成果远远多于以往数千年的总和。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思维空前活跃的时代!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自然科学以及对自身的认知。其中有对宇宙的探索、对自然的探索、对科学的探索、对生命的探索、对历史的探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们去品味、感叹……
遥想当初,人们仰望上苍希望翱翔于天际;当飞机诞生之后人们进而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太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让人类真正驻足宇宙空间。但探索自然的道路是充满冒险和坎坷的,除了付出汗水与辛苦外还有生命和鲜血。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悼念遇难者仪式上的演讲感动了很多人,“他们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去触摸上帝的面庞”。
人们开凿运河,拦江筑坝、围海造田真正有了“移山弄岳”的手段。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让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实现了直线联系;英法海底隧道使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不再孤悬海外;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船队可以直航到嘉陵江口,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大大减轻,“高峡出平湖”的理想不再只存在于诗篇。
20世纪40年代以前,肺结核被人类视为不治之症,而引起肺结核的罪魁就是葡萄链球菌,为了能够寻找一种能够杀灭这种细菌的药物,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最终上帝终于垂青于他,在一个因发霉本打算倒掉的葡萄链球菌培养基中,他终于发现了细菌的克星——青霉素,这一无与伦比的医药发明把千百万人的生命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0世纪初半导体收音机成为西方普通家庭的必备之物,也许人们在听收音机的时候,会联想到日后也许会有一种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影像的东西——电视,可是他们绝然想不到电脑和互联网的今日普及;更想不到手机让人们实现了咫尺天涯……科技就是这样来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的改进,又超越了人们的理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1947年的一天,15岁的贝杜恩族男孩阿狄布在死海西北角的沙漠地区寻找迷路的山羊时,看到绝壁上有一狭窄的洞口,当进入洞中后发现了12个褐色发霉的羊皮卷轴,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古希伯来文,这就是稀世的古代手稿——《死海古卷》,它的重见天日,使《圣经》中许多存在争议的事件有了让人满意的答案。1974年3月陕西西安的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之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2000多年前郝位横扫六合的帝王,他的庞大军阵终于展现在了世人面前,那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震惊了世界。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亚历山大城的遗址,一个个文明遗迹被人们从尘封中解开。
人类探索的步伐永不停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追求进步的现代人如饥似渴地撷取各种文化知识,各种类别的读物更是让人们难以选择。我们在编这本书的时候,并不奢望读者看完它后能够到达某种博学、深刻的境界,仅仅是想让你在茶余饭后翻阅它的时候,给那颗忙碌、紧张的心增添一丝舒缓、宁静的人文情怀,去感叹人类一个世纪里在探索发现领域中所实现的飞跃。
是的,文明在飞跃,我们在生活。
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什么是传奇?是主宰命运的英雄,是使天地色变的霹雳,是令人神往的秘境,是无法磨灭的记忆,是人迹罕至的奇景,是社会变迁的光怪陆离……
历史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事件都与无数种可能交错,我们深陷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真相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有勇气穿越历史的迷雾,沐浴晴朗。
总有一些人物影响着历史,总有一些事件成就了某人,他们的言行是对历史最真实的演绎。他们曾经光鲜夺目,秀韵多姿;他们曾经飞扬跋扈,显赫一时;他们曾经一言九鼎,位高权重;他们曾经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如今他们中的一些虽早已离开世间,却走不出光阴的痕迹。新闻、绯闻、真相、谜团,将成为历史永存。这些舞蹈天地间的灵魂,时至今日,历久弥新。
传奇翰墨编委会深度策划,精心打造传奇的历史,梳理信息碎片,挖掘谜样的事实。
20世纪以来,人类在探索与发现未知世界、征服与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回顾过去人类探索的种种艰辛和辉煌,我们不由感叹那些开创者的伟大,也深知我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了百余年来人类探索的历程。其中既有人类向宇宙探索的种种努力,也有征服自然、挑战自我的壮举;既有认识生命奥秘的探究和挫折,也有考古发现的震惊与不解……相信书中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探索故事,会让每位读者在好奇与震惊中理解探索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