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国理查德·H.托尼所著、沈汉等共同翻译的这本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堪称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内的重要经典著作,是研究资本主义史、新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和西方经济史的推荐阅读书。作者凭借广博的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者从阐述中世纪的社会伦理理论入手,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政治、经济变化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它在许多方面修正了马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派,可以看作对马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主义发展有名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
由英国理查德·H.托尼所著、沈汉等共同翻译的这本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一部讨论宗教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名著。
这部书是以1922年3月和4月应霍兰德基金会邀请在伦敦英王学院所作的题为“16和17世纪社会问题的宗教观”的系列讲座为基础写成的。
二、路德
像三个世纪之后大工业的兴起一样,伴随着文艺复兴发生的经济革命有力地促使人们反思。在德国和英国,人文主义者都将对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端进行一连串的批评。重商主义思想家为王公的武器库重新磨砺了传统的经济武器。尚处于襁褓状态的客观经济分析从务实的人士关于价格上涨、通货和外汇的论战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
宗教舆论对这些新生力量可能采取何种态度是重要的问题。它也许会把经济事业的勃兴当作一种财富和奢侈的手段而欢呼,就像教皇为古典文化的再发现而狂喜一样。它可能将它谴责为向异教道德败坏的退化,即如同从罗马的物质成就中战战兢兢地蜕变而来的教父一般。它或者试图利用这种日益庞大的力量服务于它自己对人的精神目的的构想,一如经院哲学家利用旧公式去概括资本和商业产生的新力量。它几乎无法忽视它们。因为尽管已经有了马基雅维里,但社会理论只是开始将自己从中世纪僵化的基督教框架中解放出来。对这些经济问题最系统的讨论仍然包括在教会法学者的著作中,而神学家以对待神学问题的同样自信,继续对财产和契约问题作出判断。
俗人也许会反驳他们学说的内容并否认其结论。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攻击这样一种假设,即经济行为问题是教会法专家的分内职责。贝拉明有点尖刻地抱怨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由虔诚的商人在忏悔中提出的对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判问题的复杂性。在安特卫普交易所的西班牙商人并不是病态地倾向于良心自责的阶层,他们对教会权威表现出了充分的尊敬。他们将自己的忏悔者送到巴黎以便向巴黎大学的神学家请教有关商业投机交易与教会法能否相容的问题。后来因为与路德论战获胜而著名的埃克,当时专门旅行到意大利,以便博洛尼亚大学的权威认可其大胆的论点,即商人可以在交易中合法获取利润。和伟大的富格尔家族不相上下的一批资本家同样认为,为了追求一种受益无穷的真理而付出探索的代价是值得的。
由于个人主义和竞争性被商业和金融而不是工业的无限扩张裹挟向前,新的经济文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为投机获利提供了机会,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并且因为宗教改革的支持者和敌人都把这种辩论与社会变革等同起来,所以宗教斗争的领袖不可避免地成为这场辩论的主角。在德国,孕育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社会革命似乎终于到来了。在博丹于1569年出版其有名的小册子之前,15困惑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谜一般的物价上涨造成了反对垄断者的愤怒狂潮。自1476年汉斯·伯海姆领导的起义以来,农民暴动停止了还不到十年。长期以来为工匠和农民所抱怨的高利贷已经成为斗争的口号。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市政当局慑于公众镇压勒索者的要求,纷纷向大学和神学家请教有关利润合法性的问题,而大学和神学家却只是像通常那样给其一个冠冕堂皇但又含混不清的回答。梅兰希通就放债和价格这一问题详细说明了神圣的教义,16加尔文就高利贷写了一封著名的信,并就同一主题作了布道。17布策为信仰基督教的王公勾勒了一幅社会重建的图画。18(P82-83)
译序
理查德·亨利·托尼(R.H.Tawney,1880-1962年)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他的社会思想属于基督教社会主义。他于1880年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其父是东方学者,曾在印度教育处任职。托尼先是在格拉比学校就学,后人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曾参军。托尼在其社会活动初期,在兰开郡和北斯塔福德郡担任工人教育协会的指导教师,以后担任了16年之久的工人教育协会主席。这个协会积极推动成年工人教育运动。托尼这段在工人群众中活动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思想和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后,他参加过教育部评议委员会、伦敦郡教育委员会及大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他自1921年起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这里成为他终生学术活动的根据地。在1931年至1949他任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1949年以后为荣誉教授。托尼是一位经济学家又是一位社会哲学家。他在学术研究中注意社会问题,认为通过讲授经济史可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加以抵制。他积极参加英国工党的工作,是工党左翼活动家,曾任工党教育政策顾问达50年。托尼的著作除这本《宗教和资本主义兴起》外,还有《16世纪农业问题》、《贪婪的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政策》、《平等》、《中国的土地和劳动》、《詹姆斯一世时期的商业和政冶》、论文“1558至1640年乡绅的兴起”(载《经济史评论》第11卷,1941年)等,另与布兰德和布朗合编《英国经济史文件选集》、与伊林·鲍尔合编3卷本《都铎朝的经济文献》等。
《宗教与资本主义兴起》一书是研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历史的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它最初是托尼在伦敦英王学院作讲座的讲稿,1926年结集成书出版。有关情况原书的几种序言中已提到。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曾在本世纪初年形成一个学术焦点。德国学者桑巴特在1902年出版了《现代资本主义》。马克斯·韦伯在1904和1905年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该书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以后,德国经济学家布伦塔诺写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1916)一书,对韦伯的观点提出批评。托尼的《宗教与资本主义兴起》正是为了阐述与韦伯不同的看法而写作的。托尼认为,韦伯在其著作中强调加尔文教、特别是英国的清教在建立一个有利于资本主义企业成长的道德和政治环境中起了占压倒地位的积极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或者说强调得太过分了。托尼赞成布伦塔诺的某些批评意见,他指出,第一,在15世纪,资本主义精神在欧洲各地均有所表现,如在威尼斯、佛罗伦萨、德意志南部和佛兰德。至于16世纪英国和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它们是新教国家,还因为新大陆发现引发的大规模经济运动;第二,马克斯·韦伯在研究与资本主义兴起有关的思想运动时只注意到宗教思想,其实,诸如文艺复兴时期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实业界人士和经济学家关于货币、价格和外汇的思想,都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第三,包括英国清教在内的加尔文派的教义内容纷杂,有些内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无论是“新教伦理”还是“资本主义精神”都比韦伯书中所说的要复杂得多,韦伯把加尔文主义过于简单化了。托尼在本书中阐述的看法对于中国学界全面认识当时西方讨论资本主义思想起源的情况会有帮助。
本书内容涉及宗教史和中世纪社会思想史诸多方面,我们相关知识有限,加上原书旁征博引,我们的译文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望读者教正。
本书中译稿由沈汉(1937年版序、卷首语、前言、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一节、索引)、徐祥生、(第二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二、三节)、许沽明(第二章第三节)、孙庆(第二章第二节、第五章)、李海东(第四章第四节)译出,注释由沈汉、梁远、袁梨梨译出,沈汉对译文作了校订。
沈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