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步上亿元财富之路--催化剂投资法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林少阳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致富其实并不难

美国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经讲过,投资的秘诀其实很简单,但有两条投资戒律必须谨记:第一,不要让自己输钱;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戒律。投资最重要不是赚尽每一分钱,而是保障本金的安全。由25 岁开始,只要能够持之以恒每月投资3 200 元,即使只是保持每年15% 的投资回报,65 岁时已可变成亿万富翁。

进一步想想,如果只买美国国库债券,每年投资回报是5%,即使你每月投资一万元,40 年后仍然只有1 533 万元。假如没有通胀的话,千万身家应该可以安享晚年;不过只要每年通胀平均3%,40 年后的1 533 万元,将仅大约相等于现今700 万元。如果不用支付住房及子女开支,生活应该没有问题,否则到时还要预留医疗费用,生活便说不上富贵。

如果你和伴侣每月只能腾出2 500 元,投资于国库债券,40 年后的本利和只有383 万元,扣除3% 通胀,以目前的购买力计算,身家不到120 万元,都不够在中国主要城市的近郊买一个小型住宅。因此,如果你们每月所能进行投资的钱不够一万元,太过保守地投资,你们的退休生活将难有保障。

如果你们将资金转为投资股票,即使是投资于成熟市场,如美国的标准普尔500 指数,每年平均投资回报也有13% ~ 14%;而香港的恒生指数,计算股息回报在内,自20 世纪60 年代指数成立以来每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17% ~ 18%。因此,假如香港过去50 年的高成长历史可以复制,只要将大部分财富投资于一篮子稳健的蓝筹股票,即使只是每月投资3 200元,拉上补下应该不难达到每年15% 的回报,40 年后阁下仍然有机会变成亿万富翁。

很可惜,正当本书付梓之时,笔者重看过去20 年指数成份股的表现,得出的结论却很令人沮丧,由于香港经济高成长期已成过去,蓝筹股的投资回报率已追不上20 世纪60 ~ 90 年代的黄金时期,平均年均回报率已跌至只有10% 左右而已,只有个别小型成长股能做到每年复合回报不低于15%。由于小型成长股的投资风险很高,本书的主旨,正是在于如何协助投资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利润最大化。

如果你志不在此,希望变成明日的百亿富豪,则必须增大每月投资金额,并不断提升投资技巧。如果你能连续40 年每月投资一万元,并每年有25% 的回报,在第41 年,阁下的财富将首度超越一百亿元。我们的客户当中,也有不少身家过亿,显示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及正确的投资观念,要变成亿万富翁其实不是天方夜谭。然而,年少时能够每月投资一万元的投资者,数量恐怕不多,长年累月每年有25% 投资回报,更加是股神级数的纪录,除了超凡的投资眼光之外,也需要若干的运气,才能够成就百亿事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百亿富豪在社会上有如凤毛麟角的原因。  社会上很多百亿富豪,大多是透过借助别人(如银行、债权人或股东)的金钱,即老外俗称的OPM(other people's money),用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资金,投资于更高回报,借助杠杆效应达到极速致富的目的。

为什么有穷人

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穷人占大多数?这个世界穷人永远占大多数,并不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变成小富的机会,而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贯彻始终执行定期投资计划,投资到一半的时候,可能会受到身边朋辈的影响,买了一辆名贵的房车,或在房价创出新高即将向下时,为了凸显自己的尊贵身份,换了新房子。

另外,也有一些人,年轻的时候生活奢华,等到人到中年,才开始建立财富。以每年投资回报率15% 计算,每迟五年起步,你便得每月多花一倍的储蓄,以达到相同的退休金目标。如果你的退休投资计划由25 岁延迟到35 岁,要在65 岁得到一亿元的退休金,你的每月投资,必须由原来的3 200 元,急增至12 800 元;若维持每月投资3 200 元的习惯,你的退休金将缩水剩1/4。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一些突发的事故,令我们的生活开支失去预算,或者是一时的失业,令我们被迫暂停投资计划,令我们法如期达成人生要达至变成亿万富翁的人生目标,关键在于让利润滚存。要在股市中赚一点零用钱,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困难。我们不需要具备百发百中的预测未来能力,只须在每100 次的投资中有51 次能够获利(假设每次盈亏的金额一样)已经足够。当然,如果大家每次赚钱都是“赚颗糖”,但亏本就“亏间厂”,那当然不行。传统投资智慧教我们要“让利润滚存”,

如果我们能够在赚钱的项目中有数以倍计的盈利,而在损失的项目中损失轻微,则我们的投资成功率即使低于一半,我们的整体回报仍然是正数。

股票投资可说风险很大,与做生意异,同样面对公司倒闭的潜在危机,同时投资者一般只能占有公司的极少数股权,在公司中几乎完全没有决定权,因此除了面对公司本身的业务风险外,小股东也面对可能被管理层(如美国早几年掀起的夸大公司账目事件)或被大股东欺凌的危险。香港的上市公司管理层通常都是公司的大股东,“以大欺小”的事例屡见不鲜,证监会早几年竟然荒谬地声明,对于大部分利用法例漏洞的欺凌股东事件,他们也爱莫能助。事件遭到传媒及市场人士的猛烈批评,但是看过当年任证监会主席的沈联涛先生坦白得可爱的声明后,我反而对他的为人颇有好感,只是觉得以他的身份发表上述声明并不恰当而已。

让利润滚存目标。当然,我们可能见到更多的例子,是投资者贪图侥幸,希望富贵险中求,只要一两次的严重投资失误,便很容易将辛苦得来的财富,付之一炬。敝公司的客户是一班知识水平颇高也很懂得为自己将来打算的投资者,但是即使精明如他们,也偶然会对短线获利机会特别雀跃,有时当我推荐了几只细价股 表现不错,随即便有人问:有没有多三五只推荐股份,预期将有类似的表现?此乃人的天性,偶一为之,应该原谅自己。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毕生财富都用来投机,却是对自己及家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虽然如此,长线而言,股票仍然是最佳的资产增值工具。试想想,一只股票论如何差,其股价跌光也不过是“零”,但它的升值潜力却是限大。一项优质的投资,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数以百倍计的增值潜力。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社会上很多百亿富豪,几乎一不是透过借助OPM(别人的钱)─银行也好、债权人也好,或者是股东的钱也好─利用回报的杠杆效应,达到极速致富的目的。

而我的投资方法十分简单,唤为催化剂投资法。这是我重要的投资理念,主要分两大类别:研究长线盈利推动股价的催化剂,唤作主题催化剂投资法;至于专注分析短线事件对股票价格推动作用的,则为事件催化剂投资法。接下来我会在本书中作详细解释。

P6-19

书评(媒体评论)

著名基金经理林少阳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结合“后金融海啸时代”的多年历练,融会演化出“催化荆投资法”,以长中短投资角度,应对当前大型区间波动,选中如“腾讯”般的倍升股。维持稳定的收益率,亿万收益不是天方夜谭!

林少阳先生是价值投资信仰者,本书针对电商、地产、金融、医药、赌业等热门行业深入分析。既有宏观政策前瞻也有微观数据预测,展示如何运用“催化剂投资法”,帮助读者发现价值、创造财富,在此推荐。

——李驰 同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今年夏天我拜读了本书,非常受用。他对内地及香港两地公司的深入研究,业内很少有人可以相比。他的最大优点是把宏观经济问题、行业变化跟公司结合起来研究。我期待学习他的新作。

——张化桥 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

林少阳对股市的广泛经验,常常成为我做出投资意见的基础。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分析表现出众。本书除了给予读者无穷的金钱回报,也将带来无穷的阅读乐趣。

——东尼

目录

第一部分 简单要诀 向一亿元进发

 第1章 由投资3200元开始

投资风格论输赢

致富其实并不难

让利润滚存

止损要用得其法

利好形势 善用杠杆

第二部分 长线黄金路

导论 掌握主题催化剂的大趋势

 第2章 释放民企倍升股潜力

中国经济转型后的投资机遇

民企受惠政府新政策

高息民企股潜力限

民企的隐忧

选股先选人

 第3章 由城镇化看中国二次改革

燃气股潜力大爆发

电力股有望谷底翻身

银行股高增长成历史

地产股风险处处

 第4章 人口老龄化的危与机

人口结构的改变

老龄化带活药企变身

护理产品股的增长故事

 第5章移动科技 蕴藏大宝藏

电信业新经济与旧经济

电商股崛起 阿里巴巴与腾讯之争

数据中心股 新意网前景美好

电信设备股 京信通信蛰伏待破

科网股怎么办 太平洋网络的启示

 第6章 解决污染 新能源企业一马当先

首都减排 利好京能清洁

风电服务商 金风科技寄望反弹

缺水问题 检视受惠与受压行业

第三部分 短线爆发力

导论 捕捉事件催化剂的机遇

 第7章 出售业务或资产

地产股嘉华国际 出售大折让资产

粤海置地 出售啤酒业务转行地产

电能实业 将香港电灯分拆上市

 第8章 收购合并/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启示

见底信号 三林环球私有化的启示

释放价值 地产股永泰出售旗下南联

关痛痒 港交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

低息套利 中信电讯收购现金牛

重组业务 微创医疗的大型收购

品牌有价 维达被全面收购

银行卖盘 创兴银行被中资收购

应阿里之名 阿里巴巴入股中信21世纪

 第9章 短期项目与重大/关联交易

合和实业二期项目及港珠澳大桥的隐藏价值

深圳控股母公司 送大礼落实注资

味精供应商阜丰集团 赎债露玄机

恒隆集团 要股不要地

越秀地产售楼 现联营公司猫腻

 第10章 IPO/配股/发债的集资行为

茶餐厅的中国梦 翠华高估值上市

发债大时代 企业趁旺抢发债

都来配股了 实则逆转信号

综合企业第一太平 趁股价新高供股

漏夜赶科场 中集安瑞科与中国高速传动配股

炒作新经济概念 民企股股权变动

 第11章 来自业绩的启示

火电厂盈喜 股价不升之谜

柬埔寨赌场 博彩股的另类选择

听李嘉诚的 长和系的业绩重点

亲疏有别 长江基建的诱人一面

楼市调整 新鸿基业绩有惊喜

补贴双刃剑 四环医药增长强劲

 第12章 企业转型的成败因素

目的不纯 思捷环球供股救亡

政策多变 内地电信市场不稳

兵行险招 联想连环收购的盘算

盈利周期短 手机游戏股只宜短线炒作

重组与引资 中信泰富与中石化齐改革

 第13章 负面消息 危中有机

上海同业拆息急升 恐慌中选择性买货

越危险越安全 华润电力董事长遭举报

内地医药股 坏消息或已尽出

股价领先坏消息 昆仑能源受整顿牵连

蒙牛再传毒奶 影响有限

序言

“以立投资”于2009年5月15日正式成立,开张前一天收到律师信,代表一家与以立原来英文名相似的公司,要求即时更改公司名称。我们与律师商量后,认为公司仍未开业,改名损失有限,犯不着纠缠于这个小问题而影响开业。

做生意是求财,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冒犯任何人的意图,实在没必要未开业便与人为敌,决定立即改名。在那关键性的24小时内,公司换了新名字,通知公司注册处、商业登记处、大厦业主与证监会,刚好赶及翌日公司开业,紧张程度直逼获得艾美奖与金球奖的电视连续剧《24小时》。虽然因一个小小误会,令公司上下几乎连续忙了整整24小时,也花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律师顾问费,看来非常不值,然而,这次经验,充分考验了自己、拍档与同事的临时应变能力,为业务正式开张,打好扎实基础,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事件中,我深切体会以下这条投资道理:止损要够决,因“第一笔损失就是最小的损失”(your first loss is the minimum loss)。公司未开业前已改名,一来向对方示好,二来断绝一切因相似名称而可能获得的任何坏处。

与其纠缠于名字之争有伤和气,不如集中精神,多做两单生意,对大家都有好处。事实上,5月也是2009年股市表现最好的月份之一。如果因一时意气,对一家新公司来说,损失势必更大。

关于创业,值得我们偷师学习的对象有很多。早前我重温了我以前老板的著作,感觉十分亲切。虽然我曾为他工作过,也在公司的男洗手问跟他碰过面打过两声招呼,但是严格来说我俩不算认识对方。感觉亲切,只因我是他的忠实读者。

在商场上,我视他及中原集团老板施永青为启蒙老师。他们的共通点是说话干脆利落,充满自信,言论更是商界中绝种的真诚与亲切。即使只看他们的文章,认真的读者已能学到不少处世与从商的智慧。至于其他富商,无论读了多少遍别人为其歌功颂德的自传,我仍对这种近乎完人的事迹抱怀疑态度。

两位前辈的身家,未必及得上城中富豪,而我也从不羡慕别人的身家丰厚,因为无论你多富有,晚上也只能睡半张床。我最羡慕的,是那些能够活得过瘾又活出真我的人物,而财富不过是达至以上目的的手段而已。

我的前任老板在其书中谈到自己年纪轻轻便做生意的经历,当年还带点天真以为人定胜天,自视过高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别人的坏习惯。碰过钉子后才发觉,原来有理不一定能够服人。与其舍易取难企图改变别人,做上司或老板的不如发掘下属的长处,让他们有足够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反而更大。

而我能够拿出勇气创业,多少也是受两位前辈的鼓舞。人生没有多少个十年,最近我很为一位早前透过朋友介绍来面试的年轻人高兴,因为他说刚跟朋友在上海创业,这位才30出头的年轻人,已有远大志向跳出鲤鱼门,我祝他创业成功。

最近在街上遇见一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趋前向我诉苦,表示他是东尼(T0ny Measor)及林森池前辈的忠实拥趸,也是价值投资法的信徒。他基于两位前辈对中资股份的中长线看法,多年来倾尽家财长线投资于内地银行股、保险股及以“三桶油”为主力的商品股,持货多年不是股价横行,便是损失惨重。他对此感到非常迷惘,问我:“价值投资法是否已经失效?”

听完他的故事,我心有戚戚焉。我并不认识林森池前辈,而东尼则年事已高,很久没有再留意市况。不过,以我跟东尼这么多年学艺所得,他不仅是一位价值投资者,也是一位实用主义者,而且若在优质股。与残价股Ⅷ之间取舍,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假如要我代东尼回答这位青年的问题,我相信他会建议这位后辈继续坚守盈利连年增长的内地银行股,但是恐怕他未能同意这位年轻人死守内地保险股及商品股的做法。

提出这四个长线投资主题的想法,我只是想证明,真正能赚大钱的机会,要有从中长线找到合适投资主题的宏观视野,并且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有足够的定力,由头坐到尾。

对于未来,当然没有人能够担保,上述四个在过去七年一直为股东创造无比投资价值的行业,未来七年仍然能够继续有效。不过,直至本书付梓之时,我仍然确信这四个板块,仍然处于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中长线发展仍然远未见顶。

虽则,在四大高增长板块之中,我对科技股的行业周期是否仍然持续,信心没有其余三者那么大。然而,正如医药股于2010年曾经见过短期顶部,然后出现一场残酷的汰弱留强的淘汰赛一样,科技股即使在经过最近一轮急升,以及阿里巴巴计划中的美国上市集资计划,大大削弱了未来一两年市场的竞争格局,一场残酷的汰弱留强赛事,一触即发。然而,留下来的强者,最终还是会远远跑赢整体经济及大市的表现,情形就像2010—2011年间的医药股一样,短期的行业周期调整,并不表示行业进入长久衰退,永不翻身。

最近投资者开始对赌业股的兴趣减弱,我同意他们的最大风险因素,在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是否会大幅放缓,以及国家的打击贪腐压力,可能削弱行业的增长潜力。不过,以中国人那么强的赌性,加上澳门的出入境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多次往返澳门的赌客,都是集中于广东省及华南一带,未来内地的交通尤其是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之后,行业长远前景,看来仍然是大有可为。

相比起科技及赌业股,我认为环保及医药股的中长线投资风险最低。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中国已进入了小康之家,或者正如现任香港“财爷”曾俊华所讲的中产社会。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当居民的平均收入持续上升,对生活的要求自然会持续提高。

这个单一因素,推动着香港的旅游、零售、澳门赌业,同时推动着医药与环保行业的发展。由于人命越来越宝贵,国民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优质的医护服务;由于人命越来越宝贵,国民的环保意识也日益高涨。最近,也因为环保意识的抬头,国内多个地区出现市、镇或乡民维权的运动,他们甘冒被拘捕的风险,也要维护地区居民的宝贵山川河岳、饮用水以及空气的安全。现任政府向环境污染宣战,不仅是口号,还是团结国民的重要施政方针。因此,推动医药与环保行业发展,不仅是配合当前国家实际经济发展,还是当权者提高管治威信的重要手段。

上述的投资方法,正是本书中心思想——催化剂投资法——其中一条主线,即主题催化剂投资法,其方法有如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分析。催化剂投资法另一条主线,叫做事件催化剂投资法,其方法有如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分析,透过分析个别公司,尤其是个别企业重大的业绩、收购、合并、分拆、上市(IP0)、供股、配售、业务转型等事件,以判断股价是否出现短期的错价现象,以获取不受市况区间波动影响(即不论市况涨跌好坏均能获利)的利润。

近年港股的市场参与者日益专业化,投资者必须与时并进,若抱持一成不变的旧有投资观念,实在不能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市况,与国内的私募基金及国际机构投资者争一日之短长。但愿本书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刺激读者改变旧有思维,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内容推荐

如何将三千元变成一亿?这个听起来不可能的事,林少阳通过他自己特别的投资方法实现了。在《步上亿元财富之路--催化剂投资法》中,作者聚焦内地和香港经济转型的主旋律,瞄准长线受惠于即将迎来的老龄化社会结构和新兴的移动科技企业等,赚取历时数年到十几年的高增长盈利。同时也通过分析企业的收购兼并、业务转型等实例,判断相关事件能释放多少资产价值,形成短期爆发力。其独特的“催化剂投资法”,传授了读者赢在长短线的投资组合。

编辑推荐

《步上亿元财富之路--催化剂投资法》中香港著名基金经理林少阳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结合后金融海啸时代的多年历练,融会演化出“催化剂投资法”,以长中短投资角度,应对当前大型区间波动,选中如“腾讯”般的倍升股。维持稳定的收益率,从25岁开始每个月投资3200元,40年后你就有机会成为亿万富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