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是最完美的雕塑家,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有人说,米开朗琪罗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刻出如此精确的雕塑,后代雕塑家只有用真人翻模才能超过他。他生来就是为了证明什么叫“永恒”的,他历尽坎坷而又坚韧求索,他的内心悲凉而又壮阔,150件传世佳作完美解析,理念我们见证人类智慧的荣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摩西的重生(米开朗琪罗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付娜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是最完美的雕塑家,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有人说,米开朗琪罗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刻出如此精确的雕塑,后代雕塑家只有用真人翻模才能超过他。他生来就是为了证明什么叫“永恒”的,他历尽坎坷而又坚韧求索,他的内心悲凉而又壮阔,150件传世佳作完美解析,理念我们见证人类智慧的荣光。 内容推荐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障碍较大的,无疑是美术和古典音乐。 就像我们很难有耐心欣赏西方交响乐和歌剧一样,我们也搞不懂那些“不知所云”的美术作品画的是什么,更不可能对那些色彩、造型怪异的画派产生好感。 天才的达·芬奇、孤僻的塞尚、疯狂的梵高,怪诞的达利…… 他们的人生背后隐藏了孤傲、偏执、冷漠,还是愤怒、扭曲、仇恨?为什么乱涂乱画也价值连城?为什么草稿也受人追捧?为什么未完成的作品也成为艺术杰作?为什么恶评如潮的作品几年后突然升值?他们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懂他们的艺术?所有这一切,在本套丛书中一一解答。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毕加索、达利、梵高、高更、雷诺阿、马蒂斯、马奈、德加·莫奈、塞尚、提香,14位艺术巨匠人生轨迹全记录;全角度解析,局部图解,2000幅世界遗产级名画欣赏指南,揭示其传世恒远的价值。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不断创造奇迹的大师 第一章 天才少年 第二章 初露锋芒 第三章 英雄时代 第四章 痛苦沉寂 第五章 再展才华 第六章 迟暮之年 第七章 光耀千秋 第二篇 米开朗琪罗作品赏析 第三篇 米开朗琪罗年表(1475-1564) 第四篇 附录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现在,《大卫》雕像存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一座园亭中。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雕塑杰作。历代艺术家们都认为,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看,大卫每个部位的雕刻都精确得无懈可击。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雕塑研究者马克·莱沃却声称,根据他的研究发现,大卫有一个不大容易引人注意的缺陷,这位完美的大理石美男子的眼睛有些内斜视。莱沃认为,米开朗琪罗为了使观赏者从各个角度都能获得最佳视角效果,在设计大卫的眼睛时进行了刻意处理,无意中使大卫成了内斜视眼。观赏者如果从雕像的右侧看,大卫的眼睛是向左看的,从左侧看则是直视前方,但是大卫像高4米多,其上举的左手常常挡住了观赏者从近距离全方位进行观察的视线,从而忽略了大卫斜视眼这个缺陷。 在《大卫》尚在创作中的1503年,米开朗琪罗创作了《圣家族》圆形画,这幅画是受多尼家族所托为阿格诺罗·多尼和玛达莉娜·斯特罗奇的婚礼而画。据说这件作品完成时阿格诺罗·多尼企图付40金币了事,而非事先答应的70金币。米开朗琪罗扬言要收回这幅画,除非多尼付上原价数目的两倍,最后多尼只好妥协。 在《大卫》完成之后,米开朗琪罗立即为教会担任了另一个巨大的使命——雕刻远比人体还大的十二使徒像。但他仅开始了一件《圣马太》,便在1505年接受设计教皇陵寝的委托之后,取消了十二使徒的合约,《圣马太》也没有最终完成。 1504年,米开朗琪罗与文艺复兴的另一位巨子达·芬奇在壁画上进行了一番竞争,这件事就是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大师之争”。这一年,佛罗伦萨议会的新会议厅落成,议会决定用两幅巨型壁画来进行装饰。行政长官皮耶尔·索德里尼邀请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分别绘制其中的一幅。 当时达·芬奇已经52岁,他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但不偏重任何一项,而米开朗琪罗则是一个专注于自己的信仰和热情的人。他痛恨自己宗派和信仰的敌人,更痛恨那些没有宗派和信仰的人。在许多公开场合,米开朗琪罗都对达·芬奇表现出敌意。据传说: 有一天,达·芬奇和一个朋友在街上散步,碰到几个人在谈论但丁的一段诗,他们请达·芬奇替他们辨明其中的意思。这时米开朗琪罗从旁边路过,达·芬奇说:“米开朗琪罗会解释你们所说的那段诗。”米开朗琪罗以为达·芬奇在有意嘲弄他,就冷酷地答道:“你自己解释吧,你这曾做过一座铜马的模塑却没有铸成铜马、居然不觉羞耻半途中止的人!”米开朗琪罗暗指达·芬奇没有完成雕像。说完,他转身走了。达·芬奇站在那里,脸红了。米开朗琪罗还不肯罢休,满怀着要中伤他的念头,喊道:“而那些混账的米兰人竟会相信你做得了这样的工作!”很快,他俩的这次相遇,就被多嘴多舌的市民添油加醋地传播开来。 现在皮耶尔·索德里尼为这两位百年不遇的天才提供了一个竞赛的机会。 他们为这次竞赛做好了准备,两个人的内心都燃烧着想超越对方的欲望。 1504年5月,列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安加尔之战》的草图,1504年8月,米开朗琪罗受命绘制《卡西那之战》的草图,整个佛罗伦萨为这两位对手分成两派。达·芬奇描绘了一幅骑士战斗的场面,他冷静地分析、推断战斗的所有细节,然后简洁地将它们表现出来。米开朗琪罗描绘的是1364年对比萨的战争中发生的一次事件,当时一队约四百人的佛罗伦萨士兵在卡西那的阿诺河边洗浴,突遭敌人奇袭。这幅描绘行动中的裸体人物的草图画面壮观,富有动感,受到普遍热烈的称颂,然而遗憾的是,两人的壁画都没有最后完成。 达·芬奇的湿壁画,完全是他自己把它毁掉了。他想完善壁画技巧,一再沉溺于自己的发明创新,结果一无所获。他试用一种油膏,但不能持久。1506年,他感到灰心丧气,放弃了这幅壁画的绘制,后来由瓦萨里作画覆盖。达·芬奇的壁画草图也失散了,不见踪影。P15-16 序言 说起西方美术,即使在现代教育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相当普及的今天,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不甚了了,我们很难在欧洲的博物馆中驻足于一幅名画前耐心地欣赏,很难理解那些“不知所云”的作品为什么价值连城,甚至不可能对某些色彩、造型怪异的画派产生好感。如果将所有艺术门类进行综合考量,我们甚至可以说,西方绘画与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人来说几乎就是个陌生领域,它不如文学那样容易接受,也不如摄影那样容易迅速完成观念和技术的交流与融合。 实际上,中国绘画艺术很早就与外来艺术相互融合,比如著名的佛教犍陀罗艺术就影响了我国的宗教绘画和雕塑。当然,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状况,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外来宗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并不是我国绘画艺术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西域文化的结果,而更可能是我们认为佛像就该如此而照猫画虎地模仿,或许正因如此,那些西域的绘画理念和技法只存在于佛教艺术中,而并未被我国古代画家广泛研究。 在明清之际,西方美术开始真正地在我国民间广泛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版画、瓷器画艺术上,西方美术理念的应用更为直接,比如现存的明代天启年间的金陵版《金陵图吟》中,就运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法;清嘉庆“粉彩凸雕婴戏图螭耳大瓶”上的画中,婴孩的头部和衣纹都有了明暗调子,显然是受到了西洋绘画光影法的影响。 我国真正研究西方美术理论,则要晚到民国时期,李叔同(弘一大师)第一个把西方绘画思想引进到中国,开始了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的一系列实践。可以说,中国人对于西方美术,接触得较早,但研究得较晚,这是东西方对视觉艺术功能的理解、东西方在科学与人文主义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也搞不明白西方作品画的究竟是什么,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正如我国的佛教绘画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进而产生了“曹衣带水”、“吴带当风”的技法一样,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了画作背后的文化脉络,就会发现,西方绘画的某些理念与中国画绘画实践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隔阂。很明显地,“曹衣带水”与西方绘画注重人的形体变化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而佛教造像的比例(量度)与达·芬奇的人体比例研究更是不谋而合——由此,我们认为,中国人如要斤欠赏西方美术,首先应该弄清楚其基础的文化知识。西方美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如果以其文化角度理解,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西方画作表现的视觉理念,实际上也存在于东方艺术中。 由此,我们在编辑出版这套西方知名艺术大师的画传时,着重对画家的人物生平、创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理念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以使读者简单、快速地了解西方美术史上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脉络,理解各画派的主要特点和所持的艺术理念——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后,就会明白为什么西方人画的苹果不是圆的,或者颜色是混乱复杂的。 同时,我们在展示各位画家的代表作品时,不但着力介绍画作内容、特点,更着重体现其看点、欣赏角度以及欣赏思路,让每一位读者看懂画作的传世价值,读懂画作背后画家想要表达的理念。对那些人类美术史上的重要画作,我们更是采用局部图解的方式详加解读,并穿插介绍其收藏、传世的传奇历程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