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刚编著的《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在总结归纳以往城市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贵州城市化的民族因素、发展水平、结构、效率、动力机制和多元指标城市化等内容进行考察,从而进一步预测贵州未来城市化水平,并提出加快贵州城市化进程的展望。深入研究贵州城市化问题,对于贵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科学制定适应贵州各地基础条件和资源特点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而以贵州建省六百周年为契机,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加快贵州城市化进程。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框架
1.2.1 研究目的
1.2.2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1.2.3 本书可能有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城市化相关基本范畴及其综述
2.1 城市与城市化相关范畴界定
2.1.1 城市的概念
2.1.2 城市化的概念
2.1.3 城市化与城镇化概念简析
2.1.4 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2.2 国外关于城市化理论综述
2.2.1 结构变动模型对城市化的解释
2.2.2 区域经济学对城市化的研究
2.3 国内关于城市化理论综述
2.3.1 中国城市化政策研究
2.3.2 中国城市化特征研究
2.3.3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2.3.4 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
2.3.5 贵州省城市化问题相关研究述评
2.3.6 贵州省城市化问题综述小结
第3章 古代及近代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透视
3.1 明清之前贵州省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1.1 远古至春秋时期贵州省早期城市的起源
3.1.2 秦汉宋元时期贵州省城市缓慢发展时期
3.2 明清时期贵州省城市快速发展及其特征
3.2.1 明代贵州省城镇的出现及其特征
3.2.2 清代贵州省城镇数量增多,城乡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3.2.3 清代贵州省城镇体系的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2.4 贵州省内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以主要交通线为依托出现了大批集镇
3.3 民国时期贵州省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3.3.1 民国时期贵州省城镇区划的主要调整历程
3.3.2 民国时期贵州省城镇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3.3 贵州省城镇工商业、文教事业在抗战时期得到较快发展
3.3.4 贵州省内交通初成体系,城镇之间的联系加强
第4章 1949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综合回顾与考察
4.1 1949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区域禀赋基础、民族因素与演变历程
4.1.1 1949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区域禀赋基础
4.1.2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民族因素
4.1.3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纵向考察
4.1.4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横向考察
4.1.5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4.2 贵州省少数民族的城市化进程探究
4.2.1 贵州省少数民族的城市化与全国比较
4.2.2 贵州省少数民族之间城市化差异分析
4.2.3 贵州省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研究小结
第5章 贵州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
5.1 贵州省工业化进程及衡量指标的选择
5.1.1 贵州省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5.1.2 贵州省工业化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2 贵州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时间序列分析
5.2.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2.2 贵州省城市化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分析一
5.3 贵州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基于面板数据
5.3.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5.3.2 贵州省各地区城市化与工业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
5.3.3 贵州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的小结
第6章 贵州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
6.1 贵州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6.1.1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6.1.2 相关性分析
6.1.3 平稳性检验
6.1.4 协整检验
6.1.5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6.1.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6.1.7 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6.1.8 方差分解分析
6.1.9 贵州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的小结
6.2 贵州省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的关系
6.2.1 贵州省城市化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之间的关系
6.2.2 贵州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6.2.3 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6.3 贵州省金融发展和城市化关系
6.3.1 贵州金融发展和城市化:简要的历史透视
6.3.2 金融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分析框架
6.3.3 贵州省金融发展和城市化的实证分析l
6.3.4 贵州省金融发展和城市化的小结
第7章 贵州省城市化结构研究
7.1 贵州城市规模等级分析-
7.1.1 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理论
7.1.2 贵州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概述
7.1.3 捷夫法则与贵州省城市体系规模比较分析
7.1.4 贵州省城市体系结构整合的基本思路
7.2 贵州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分析
7.2.1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概念及其分类
7.2.2 贵州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现状
7.2.3 贵州省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7.2.4 贵州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小结
第8章 贵州省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8.1 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
8.2 贵州省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形成与演变
8.2.1 贵州省城市化动力机制经历的阶段分析
8.2.2 新形势下贵州省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第9章 贵州省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动因分析
9.1 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简介
9.1.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9.1.2 聚类分析方法简介
9.2 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9.2.1 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意义
9.2.2 基于主成分方法的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考察
9.2.3 评价指标的建立
9.2.4 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主成分分析
9.2.5 主成分分析后关于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的初步判断
9.3 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的聚类分析
9.3.1 聚类分析的实施过程简介
9.3.2 聚类分析结果的基本分析
9.4 贵州省城市化的GIS空间分析及演化动因分析
9.4.1 GIS结果简要结论
9.4.2 贵州省多等级城市体系形成和演化动因分析
9.4.3 贵州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小结
第10章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未来预测和发展展望
10.1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未来预测:基于灰色系统的分析方法
10.1.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简介
10.1.2 贵州省未来城市化水平预测:基于灰色系统模型
10.1.3 贵州省未来城市化水平预测小结
10.2 贵州省城市化路径的基本思路和选择
10.2.1 走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
10.2.2 走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
10.2.3 走市场机制主导运行的城市化道路
10.2.4 走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道路
10.2.5 走外力拉动和内部挖掘并重的城市化道路
10.3 贵州省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展望
10.3.1 优化贵州省城市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10.3.2 大力提升城市基础支撑能力
10.3.3 强化城市化产业支撑
10.3.4 创新和完善贵州省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
第11章 主要结论和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1.1 主要结论
11.2 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城市化率
附表2 测度贵州13个建制市城市发展能力的18个指标(2008年)
附表3 1978~2008年贵州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转换数据
附表4 2000~2008年贵阳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5 2000~2008年六盘水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6 2000~2008年遵义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7 2000~2008年安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8 2000~2008年毕节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9 2000~2008年铜仁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10 2000~2008年黔西南州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11 2000~2008年黔东南州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附表12 2000~2008年黔南州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数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