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地方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俊编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地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对于方志学的学科地位,学术界的认识尚有不同的观点,未趋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方志学目前尚不具备独立的条件和基础,应当隶属于相关学科之下。从旧方志学产生之日,就有所谓历史派、地理派之争。当今则有“史学分支”“行政管理学的一部分”“区域地理学”等说法。这些说法尽管对方志学属性认识不一,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都否认方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另一种意见认为方志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张方志学科独立的意见虽说是近几年的事情,但目前却颇有市场,大有日渐其上之势。很多人认为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当代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以及方志学特有的研究对象,使方志学已渐向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横向综合性学科发展。

方志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方志编修实践而发展的。方志编修在唐以前,受地学影响较大。两宋以来,则受史学影响较深,特别是清代章学诚强调“志属信史” “志乃史体”,将方志学纳入史学范畴以后,一直到民国,人们多认为方志学是史学的一部分,在修志实践中这一观点影响至深。客观而言,方志学虽创自章学诚之手,但正式提出“方志学”一词,并以方志学作为一门专学进行研究则自民国时期始。民国时期各家方志学理论,基本上仍祖述章氏,置方志学于史学门下。旧方志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不仅与方志悠久的历史不相称,而且也远落后于史学的发展。因此,人们批判旧志发展缓慢,自宋以后中国方志内容、形式很少变化的原因,除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之外,方志学理论发展缓慢、不具独立学科地位和严重脱离实践不能不说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特别是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大规模的修志实践,方志学有没有独立的必要和可能呢?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特有研究对象与客观条件的形成。就社会实践需要而言,新志内容事涉百科,兼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已远远超出史学或地学的范围。如果仍将方志学置于史学或地学之下,史学或地学的理论已不足以完全说明和解决新志编修工作的许多问题。另外,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科学的发展已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目前方志学的研究已呈现了横向、综合的特点。学科理论的现代化、学科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和学科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学科内容的综合化,也客观要求方志学从史学或地学的门下独立出来,这不仅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方志学的研究对象而言,中国地方志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不仅类型日丰、内容日趋综合、体例越演越精,而且还形成了志书所特有的综合性、区域性、连续性、资料性的基本特征,创立了不同于史书或其他书籍的独具特色的体裁形式。同时方志的编修工作已不再是少数封建官员和文人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群体的文化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学是以方志、方志事业及相关因素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既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又有界分清楚的研究范围。

就客观条件而言,方志编修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方志学遗产,而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大规模的修志实践,又为我们总结和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有生命的有关新志编修的经验和理论。这样就为我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为方志学科的系统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全国方志学理论研究的队伍与机构已经系统形成。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到地方各级修志机构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地方志协会及各专业志研究机构的设立,使方志学科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初步形成了一支不同层次、为数众多,既有理论又富修志经验的专业队伍,为方志学科的研究深入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与人员的保证。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客观社会实践的需要,还是从方志学科研究对象和客观条件的形成来说,方志学都已经发展到寻求自己独立学科地位的时候了。任何一门学科在科学殿堂中的地位,都是由其本身决定的,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方志学应当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横向综合的独立学科。确立方志学科的独立地位,无论是对指导新志编修实践,还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P27-29

目录

第一章 地方志的产生及其概况

 第一节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

地方志产生的基本条件

地方志的起源

地方志的萌芽与《周礼》

《禹贡》和《山海经》

 第二节 地方志的功用、现存情况及种类

地方志的功能作用

地方志的现存情况

地方志的基本种类

 第三节 地方志学基本发展概况

地方志学的形成与发展

地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地方志学的研究对象

地方志学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 地方志体例与编辑整理

 第一节 基本体例与体裁章法

地方志的基本体例

地方志的纂撰体裁

地方志的图表

地方志的章法

 第二节 地方志编辑整理

地方志的目录与提要

旧志整理

第三章 秦汉魏晋时期的地方志

 第一节 秦汉魏晋地方志概况

秦汉地方志概况

魏晋地概况

 第二节 秦汉魏晋名志举要

《三秦记》

《陈留风俗传》

《南州异物志》

《三巴记》

《畿服经》

《十三州志》

《广州记》

 第三节 秦汉魏晋时期的方志学家

裴秀

山谦之

顾野王

第四章 隋唐互代时期的地方志

 第一节 隋唐五代地方志概况

隋唐五代的发展时期

隋唐地方总志介绍

隋唐地方志的价值

 第二节 隋唐五代名志举要

《蛮书》

《桂林风土记》

《吴地记》

《沙州图经》

《西州图经》

《沙州伊州地志》

《寿昌县地境》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方志学家

贾耽

李吉甫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地方志

 第一节 宋元时期地方志概况

宋代地方志发展和定型

宋代地方志编修概况

元代地方方志编修概况

地方志理论的初现

 第二节 宋元时期名志举要

《吴郡志》

《长安志》

《咸淳临安志》

《齐乘》

《延祐四明志》

《大德昌国州图志》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方志学家

宋敏求

朱文长

范成大

罗愿

周应合

第六章 明代的地方志

 第一节 明代地方志概况

政府高度重视修志

明代地方志的特点

 第二节 明代名志举要

《大明一统志》

《山西通志》

《滇略》

《徽州府志》

《兰阳县志》

《寿宁待志》

 第三节 明代的方志学家

莫旦

杨循吉

唐锦

闻人铨

郭子章

陈继儒

第七章 清代的地方志

 第一节 清代地方志概况

清代地方志编修概况

清代修志流派分析

 第二节 清代名志举要

《凤台县志》

《乾隆永清县志》

《嘉庆广西通志》

《乾隆汾州府志》

《光绪顺天府志》

 第三节 清代的方志学家

胡渭

章学诚

戴震

钱大昕

武亿

吴廷燮

张维

参考书目

序言

地方志简称“方志”,它是中国文化结晶之一,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地方志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如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祷杌》等,以反映各国情况,上达天子。其后,郡县取代侯国,地方志显得尤为重要。地方志是以历代行政区划为单位,把一地的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荟萃于一书,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原始的、单一的历史和地理范畴。它已经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地方百科全书。地方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内容逐渐丰富,体例亦日臻完善。

我国地方志的发展演变复杂而漫长,才最终形成一种特定体裁的著作。它的发展演变受到全国总志的影响,同时,又经历了地记、图经到地方志等几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例如,从西汉之后,鉴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豪族势力的成长,地记著作(如风土、山川、物产、人物等)出现并渐为增多。魏晋以后,地记著作显著增多,内容多属于风土记与风俗传性质,有的重点志地理物产,有的重点志人物史传。图经之作,虽始见于东汉,然图经之盛行,乃是隋唐以后之事。图经之书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北宋末年,图经向大量文字记载方向发展。图退居于附录,有的甚至摈弃不用,只保留经文部分,事实上,图经已经演变为地方志了。如宋代元丰年间的《九域志》,是王存据《九域图》重修而成。由于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故更名为志。至南宋,索性将图经改称地方志,如《严州图经》,后改名为《新定志》即其显例。图经之名,至南宋已成为地方志通称。

编修地方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代定型开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到民国时期,至今还保存的历代旧方志达8000多种,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0%。这些志书十分珍贵,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独具特色的人类文明。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古代希腊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卷帙浩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认真继承、发扬和创新。

广大从事修志工作者以及对地方志书有兴趣的各方面人士,都希望全面了解中国地方志书的起源、性质、作用,以及方志学理论的各种观点和历代编修状况,吸收其精华,为当前编修方志服务,为方志理论建设服务。本书就是为满足上述要求而撰写的。

在众多老师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之下,本书才得以完成。值此付梓出版之际,谨向各位老师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有一部分是自己研究所得,但大部分是吸收他人成果或摭古籍原文编纂而成。没有学术界同仁的研究成果,本书是难以问世的。为此,特致谢意。  由于写作时间仓促,学术界一些先进成果未能全面吸收,加之本人能力所限,错误之处,望读者以及相关学者不吝教正。

内容推荐

地方志汇聚一个地区从古代到现代,从自然到社会的所有方面的资料,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一志在手,这个地区的山川、风物、史迹、人物全都历历在目,堪称“地方百科全书”。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地方志》在介绍方志的名称、种类、性质与特征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沿着先秦到民国的历史发展轨迹,讲述了方志从孕育、诞生、定型、发展到繁盛的全过程。本书内容丰富,所引历朝历代的方志资料颇多,是一本较好的了解我国方志相关知识的入门书籍。

编辑推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有许许多多介绍各地方情况的文

献,其中叙述得最全面、最详细的,就要数地方志了。地方志也可

以简称为“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各个方面情况的记载。

广大从事修志工作者以及对地方志书有兴趣的各方面人士,都希望全面了解中国地方志书的起源、性质、作用,以及方志学理论的各种观点和历代编修状况,吸收其精华,为当前编修方志服务,为方志理论建设服务。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地方志》就是为满足上述要求而撰写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