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钱永不眠(华尔街的传奇史)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法)雅克·格拉沃罗//雅克·托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还原华尔街历史,再现百年华尔街景象,揭秘华尔街传奇。

雅克·格拉沃罗、雅克·托曼编著的《金钱永不眠:华尔街的传奇史》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一个世纪里的秘密。本书为我们重现了纽约金融时代的景象,还原了一段真正的人类历史。在这里,我们悉数注视着证券投机商的妖言惑众、金玉其外的银行账户、出乎意料的救世逆转、银行家族间变幻无常的联姻。在彻底揭露金融界厮杀的同时,也让我们渐渐明白:华尔街为什么能一举成为支持美国经济的原动力、世界经济的第一力量,并引领国家卷入了灾难性金融危机。

内容推荐

《金钱永不眠:华尔街的传奇史》由雅克·格拉沃罗、雅克·托曼编著。

华尔街,金融之宫,投机之殿。

《金钱永不眠:华尔街的传奇史》在彻底揭露金融界的厮杀的同时,讲述了这个投资圣地如何成为世界中心。在这里,多少伟大的帝国迅速崛起又顷刻衰败。在这里,充斥着最刺激惊险的投机行为。

在华尔街,混杂着体面的银行总裁、可恶的骗子、惶恐的中央银行行长、半疯癫的证券投机者。

从1907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强制一个又一个银行家出资救世来避免危机恐慌,到1929年公众信心3日内彻底崩溃,再到2000年的重大经济危机,人们一直在狂风暴雨中战战兢兢地航行。

我们悉数注视着证券投机商的妖言惑众、金玉其外的银行账户、出乎意料的救世逆转、银行家族间变幻无常的联姻。从摩根到高盛、雷曼兄弟、美林证券,人们终于看穿了金融市场的最深的核心之处。

这就是今天的华尔街,一座承载着时事矗立于大大小小的惊天故事之中的令人生畏的建筑,向世人展示着它的怪诞以及对世界经济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目录

第一部分 杰出的伟人们 1

1 朱庇特3

2 纽约的晚餐 11

3 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的兴起 15

4 造梦机20

5 德国犹太人的传奇26

6 华尔街和平民街的对抗 31

第二部分 接踵而至的危机39

7 灾难41

8 凯恩斯是正确的46

9 从绅士到流氓55

10 “狩猎者的舞会” 61

11 暴风骤雨中的雷曼66

12 “看不见的手” 70

13 站在前沿的摩根75

14 黑天鹅79

第三部分 黑色九月 85

15 造成泡沫经济的格林斯潘 87

16 金融领域侵袭了现代经济 90

17 高斯联结相依函数,勾勒华尔街的舞曲 95

18 “三级火箭”模式99

19 剧终前一幕103

20 压轴好戏 107

21 纸城堡的坍塌 111

第四部分 将军与凡人 117

22 银行人的职业使命 119

23 阿德利阿堡战役 123

24 粒子加速器128

25 利益前的“缄默法则” 134

26 谁来看管守门人? 138

第五部分 卷土重来! 143

27 贸易如常 145

28 “政府之盛” 149

29 奥巴马和华尔街的对抗 156

30 华盛顿的晚宴 159

后记 166

致谢169

试读章节

3 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的兴起

正是像托马斯·杰斐逊和皮尔庞特·摩根这些强大的金融家,以他们的长远目光和决策力构建了这样一个美国现代社会中史无前例的巨大王国,和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中心。

19世纪初期,纽约仅仅是一个小镇。美国是一个分裂的大陆。在那个落后的未被开垦的时期,加利福尼亚州还属于西班牙,延绵的落基山把它和中央大平原分隔开来。加利福尼亚州其实在1848年才成为美国的一部分。路易斯安那州——占有当时美国领土1/3的面积,则是属于法国的。

世界的中心是在伦敦。而伦敦这个大城市的心脏,是1762年由弗拉西斯·巴林爵士(Sir Francis Baring)创立的一家银行。当拿破仑长期缺乏资金的时候,他决定在1803年把路易斯安那州出售给美国,因此华盛顿政府为了凑够资金完成交易,自然求助于巴林的银行。巴林放出1600万美元的贷款(也就是每平方公里7美元)来填满拿破仑的资金空缺,并让他可以继续对英格兰的战争!

不久以后,一个法兰克福的不知名的犹太金融家的儿子——迈尔·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创建了家族银行在英国的分行,他在欧洲各个法院叱咤风云。这两家银行的威力是不可小觑的。银行系统在19世纪初毫无发展可言,只有最基本的极少量现金储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以及一些有权有势的借款者来说,对于贷款的需求却是极大的。巴林和罗斯柴尔德制定了一项法案。拜伦曾写道:“这些银行要么筑建一个王国,要么让出这个王位的宝座。”没有巴林,就没有路易斯安那州;没有罗斯柴尔德,就没有克里米亚战争,没有苏伊士运河。路易十八的部长黎塞留公爵(Richelieu)曾说:“在欧洲一共有六股势力:英格兰、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和巴林。”

因此,当时的纽约根本无足轻重。但是,它却在10年之间迅速崛起。同时,大量欧洲饥民涌向美国的港口形成移民风潮。从地理位置上说,纽约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事件,当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1861~1865年),纽约发生大暴乱,政府的血腥镇压几乎摧毁了一切,让整个城市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它的发展速度依旧让人瞠目结舌。从1850年到1900年,城市人口从50万上升到350万。在世纪末的时候,纽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

在这个泡沫的幻象世界中,一个杰出的王朝渐渐崭露头角:摩根家族。在最初的探险中,真正的先驱的名字是乔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他原本与摩根家族毫无关系。他于1795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家境十分贫寒,他最初在巴尔的摩开了一家商店。皮博迪雄心勃勃并且十分有远见。但是因为纽约的市场还是十分局限,所以他来到伦敦一展拳脚。1838年,他横渡大西洋,在那里开了一家商号。这个灵活的金融家从1850年开始发迹,并在上流商圈占有一席之地。虽然他并非能够被这些傲慢的英国贵族的阵营所接受,但是他却拥有足够的财富。

尽管如此,他还是遇到了一个问题:他一直单身,没有任何继承人。于是他要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就是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Junius Speneer Morgan),像他一样来自新英格兰的美国同胞,这正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那时的摩根家族早就已经名噪一时,他们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已经获得了认可。17世纪中期,他们从加勒启程,首先到达马萨诸塞州,成为那里的农场主。朱尼厄斯·摩根,作为继承人,他专横、神秘、内心坚定。这两个人都是基督教徒,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明显的白种人——也就是所谓的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在当时的美国,他们是唯一的一群受人尊敬、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精英团体。这些精英自然立刻被指定从事商业贸易管理或者从政等重要事务。

因此,朱尼厄斯与皮博迪在伦敦联手,同时兼顾纽约的业务。在那个时期,市场上充满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也存在着由危机导致的各种泡沫。1857年的这一次经济恐慌,教会他们小心驶得万年船。“慢而稳”成为他们的信条。1869年,乔治·皮博迪去世,享年76岁。他这一生拥有数不尽的光环,而他的葬礼也与众不同,在西敏市的修道院举行!朱尼厄斯此时正在伦敦协助他儿子(出生于1837年)处理纽约的家族事务。摩根家族成为市场唯一的主宰者。皮尔庞特(他喜欢这样称呼自己)和他的父亲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合伙关系,尽管这两个人性格迥异。皮尔庞特当然像他父亲一样,是一个帅小伙,但是他却有着一个典型的投机者的性格,性格浮躁,有时候又患得患失。

朱尼厄斯在伦敦寻找了很久能够重新进入金融巨头们的圈子的方法,却毫无进展。他的努力收效甚微,直到机会悄然而至。1870年,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战败后,没有人再相信法国能够胜利。巴林(已经成为巴林兄弟集团)到达普鲁士。罗斯柴尔德也对法国失去了信心,不愿冒险。然而,法国想要借债5000万的巨资。小心谨慎的朱尼厄斯,却想要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既然没有任何人想揽祸上身,他决定负责发行国债给法国。就在他想要放弃不抱希望的时候,他成功了——债券得到偿还。朱尼厄斯·摩根跻身到真正的上流金融社会,他就这样赚得第一桶金!他给自己在骑士桥公主街买了一栋宫邸,并且用不计其数的艺术收藏品填满了这栋宫殿。

在纽约,他的儿子皮尔庞特·摩根和费城的德雷克赛尔银行(Drexel)结成联盟。他们创立了德雷克赛尔一摩根集团(Drexel Morgan,德雷克赛尔的名字放在首位,体现了他们的实力顺序)。银行业务发展得很快。1873年,美国政府想要继内战后重新发行3亿美元的国债。德雷克赛尔·摩根集团和巴林集团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开表示志在必得的决心,并且得到了巨额交易,两个巨头平均分配份额。

但是1873年的经济危机突如其来,华尔街遭受了重创。纽约证券交易所关闭了10天之久。库克集团(Cooke)、古尔德集团(Gould)以及其他极具影响力的白人金融家们,都遭受重创。但是皮尔庞特·摩根却在他36岁之际大获成功,在美国金融界独占鳌头。这场巨大的危机——第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于他来说,却是人生最生动的一课。正如他父亲在上一次经济危机中所汲取的教训一样,他开始变得谨慎,不再进行投机,只和最好的公司做生意。“慢而稳”,就像朱尼厄斯曾说的那样。

但是,这并未阻止皮尔庞特变得更加专制、患得患失的病态。集团的迅速崛起也让他本人更加固执:他痛恨暴发户和那些只会频繁出入高级会’所的不知廉耻的投机者。“我们可以和任何人做生意,但是我们只会登上绅士的船(隐喻为交朋友)。”他说,“任何为了游艇的维护费而斤斤计较的人,都不配拥有它。”事实上,皮尔庞特只有在海上才找到了内心的平静。1882年,他买了第一艘巨大的游艇,海盗号,并在海盗号上创立了俱乐部,当工作让他喘不过气的时候,那里成为他和朋友们的避风港。

在摩根集团中,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属于一个封闭的小团体,并且无论从外表还是信仰都要相契合:必须是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尤其是要婚姻美满、身材挺拔、身形匀称、高雅金发等完美而苛刻的条件。在摩根集团中,没有犹太人或者黑人的栖身之地——这是一个绅士俱乐部!在年末的时候,大家围在炉火周围,由主教发给每人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支票——这是年终分红,一般不会少于1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 500万美元),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

自然,皮尔庞特自己过着富裕的生活。1910年,他的财富上升到8000万美元,在今天相当于2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他和在当时就坐拥10亿资产(相当于今天的250亿美元)的洛克菲勒,还是毫无可比性。1913年,皮尔庞特去世,享年76岁。洛克菲勒要是在当时能得知这个数字,肯定会惊呼:“这在当时也根本不算是有钱人吧!”

P15-19

序言

近几个月来,谣言已经渐渐被证实:雷曼兄弟的投资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2011年10月和11月,各项数字急剧下滑,尤其是在贸易收入方面。一种无形的持续恐惧情绪充溢在公司之中,也萦绕在华尔街的同僚心中。人们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于高层人员被辞的流言。有一种内战将要开始的气氛,在银行内部逐渐蔓延。其中有一个问题不断出现在各种对话中:这个如此顽固专横的老板,经常被孤立于塔顶,他怎么会善罢甘休,不采取铤而走险的办法来使形势翻盘呢?

作为金融团体,华尔街各家银行的情况一直在恶化。雷曼兄弟继续沉默,同时,董事会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收购人,迪克·福尔德(Diek Fuld)就是理想的接手人选。“这样一个伟大的公司就要被收购啦!”此信息赫然刊登在报纸上。就在3月末,一篇恶意攻击的文章出现在《财富》杂志上:“雷曼在贸易活动中损失惨重……它的团队竭尽全力想要卖掉银行……但是几个有潜力的买家,都因为其多家子公司内出现严重问题,纷纷拒绝购买。”

那您就此认为这就是在2008年时,让雷曼兄弟身处险境,并且在当月让全球经济体系崩溃的那次经济危机的前兆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应该从1984年说起。在那个时候,银行曾经处在一片暴风骤雨之中。在它经营过程中,这并不是第一次危机。它曾经幸免于难,并在24年间又重新振作起来。这只是疯狂的华尔街整个故事的浓缩版本。

我们还并没有从2008年9月席卷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中摆脱出来,2009年的危机就愈演愈烈,‘为了能够让危机在2010年偃旗息鼓,各个负债累累的国家都企图自救摆脱困境。事实上,我们根本还未采取能够足以引发行业震动的重大措施。

但事实上,这场危机又并非不可预见,也根本不需要通过一颗水晶球才能看到:由于受政策性超低利率的鼓动,2000年,资金流动产生了泡沫,大量美国房屋贷款造成的十分虚假的繁荣景象,这些都在持续膨胀着;正如在1907年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到来之前一样,股票价格迅速升高;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已经取代传统银行掌权,并随着时间推移,与银行基本准则越来越背道而驰;政策上不顾一切地放宽贷款,使交易变成了产生利益的最终赌注;有一种疯狂的创造性占据了整个证券市场,成千上万的新型产物拥挤进市场,成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最后,膨胀蔓延全球,影响着这个常常令人瞠目结舌的金融界,最后直接影响着工业界以及传统服务行业。

15年前,金融圈内的各种产品都还全部是100%的实体经济。而今天,它们却膨胀到实体经济的600%。以后,金融衍生产品将会和有形的现实分离开来,人们将进人虚拟经济的时代。而如此把现代金融市场简说成投机交易又未免太过简单。其实,它远不止如此,我们定义:它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自然产物。

无论如何,通过这个定义,再加上我们保留的这点对金融历史事件的记忆,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种演变。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华尔街的那些不停创造辉煌,却同时也制造着危机的故事情节不感兴趣,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了。这些故事,事实上正阐述了本书所要表明的定义,让人们明白我们是为什么又是怎样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的。

华尔街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地方,不过是纽约一条平凡的马路,靠近曼哈顿岛的南端,拥有纽约最早的历史景点,却不具备任何大城市的宏伟景色。它起于纽约三位一体的教堂,延伸到东河铁桥的一条丑陋的高速公路。它的中心是纽约证券交易大楼,就像一座仿造的希腊寺庙,隐约透露着自命不凡的气息,被一群毫无优美感又突兀的高楼所包围。由于马路很窄,以至于只要转动脖子就能看清楚门口所有的廊柱。

从19世纪的铁路工程到20世纪的核心工业,正是在华尔街以及那些金融大厦所包围的金融商业区里,美国所有的贷款和所有大公司的新产品获得了资金支持。没有了它,美国就失去了金融力量。但是华尔街也是所有投机行为和危机的中心,在这里,犹如掉进让人们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能源漩涡之中,四处终日弥漫着铜臭的气息。一些新公司的投资热情和暴利的获取紧紧联系在一起,或好,或坏。总之,华尔街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存在着。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必须时刻保持竞争力。这是一个利欲熏心的美国商业圈,在这里一切行为都是被允许的,而胆小者只能退缩。在名人堂肖像走廊上,总是能让人大开眼界。在那里,我们会遇见极具天赋的夺人眼球的大冒险家,比如奥古斯特·贝尔蒙特(August Belmont),从德国迁居美国的犹太人;比如马库斯·戈德曼(Marcus Goldman)和约瑟夫·赛利格曼(Joseph Seligman),谦恭谨慎的银行家;比如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厚颜无耻的投机者;比如查尔斯·米切尔(Charles Mitchell)和乔·肯尼迪(Joe Kennedy),手段极为高明的骗子;比如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和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堕落的银行家;比如刘易·格卢克斯曼(Lew Glucksman)和迪克·福尔德。我们将会一一介绍。

在过去,那些大投机者都是单独的个人。而今天,却是那些投资银行家、基金巨头们和那些欲壑难填人们的领导者。这些如此“聪明”到极致的人们,是如何让自己误入“歧途”的?因为他们自认为是世界的主宰者。他们控制着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信息工具。由于近15年来监管制度的缺乏(特别是美国),放任他们拥有了无限的市场。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华尔街仍然也一直都是金融界的核心。

后记

下一次的经济危机将在何时,何地,又以怎样的形式爆发呢?2008年的那次危机,和历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惊人地相似:从1637年的郁金香危机,到1873年的铁路危机,包括铜锌和焦糖价格大幅下跌,再延续到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但是,眼下的经济危机又早已不仅仅是完全的历史复制。从前,投机者疯狂地进行各种恬不知耻的投机活动,而银行家们作为他们强大的后盾,紧随其后不遗余力地向各方提供贷款。而这一次,是银行家们自己玩火自焚,只有少数的白人投资者参与其中。同时,各种属性的金融产品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扩张至金融市场,从而导致实体经济份额缩小并趋于合理。对于类似这种金融市场“最终胜利”的假象,其实我们早就司空见惯了。

2008年,刚刚出台的解救市场和公司改革计划,在它为市场提供长久的解决措施前,这种结构产业的不平衡格局一直无法被打破,甚至曾经愈演愈烈。这一切都是源于为不惜一切代价刺激经济而推出的流动性资金新政策,导致金融市场上充斥着的各式各样的潜在泡沫,随时都有一触即发的危险。自以为是的西方强国总是自不量力,根本不可能指望它们在短期内减轻债务压力,它们早已人不敷出到了自己偿还能力的极限。

在未来的经济危机中,假如公众意识顺理成章地认为,银行救世才是万全之策,那么银行的处境必会愈发严峻。除此之外,经济、财政、税务和货币之间的多方协调还远不如人意,有待彻底改善。本质上说,这就是由于美国、欧洲、日本和其他新崭露头角的国家之间,或者说是古老的大陆上那些老牌欧洲联盟国家之间的一种自私的闹剧行为。而欧元危机仅仅是九牛一毛。

2010年,中国仅次于美国,超越日本跻身世界经济第二的行列。世界格局的巨大逆转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今天,不再是西方强国一家独大来裁定全球经济的命运,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兴国日渐壮大。一边是欧洲和美国每年1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一边是亚洲石油输出国每年同样数字的盈余。单单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已经等同于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可观的数字自然主宰了其他国家的命运。而自文艺复兴以来在全球稳步创造辉煌历史的西方国家,就这样失去了昔日的鼎盛之势。

但是在管理国家财富方面,这些新兴国还是缺少灵活度以及美国的“软权力”手段。在美国,石油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中国的资金储备都用来替美国政府和国民消费者偿还了债务。尽管美元市值随市场波动,但它依旧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通用货币,是货币的基准线。无论是日元,还是人民币,抑或是欧元,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而代之。全世界的资金最终还是会涌向美国,被其收入囊中。

许多人认为,全球的经济重心已经偏向中国,而上海会在21世纪成为最优雅的核心城市之一。但是上海是无法像华尔街一样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并在一夜之间一跃成为金融革新的梦想之地的。论优势,它没有美国实验室一直苦心钻研的全球领先的投资方式;拼狡猾,它无法不遗余力地把资金完全投入到新产品创造和不计后果的疯狂投机行为之中。

没有任何迹象能够预测出,世界金融重心将会严重偏离华尔街落人他处。也正是因此,必须时刻警惕观察华尔街的一举一动,因为下一场经济危机的震源和震中必源于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