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孩子们的妈妈。所以,请妈妈们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本书是《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的姊妹篇,是日本著名教育家鸟居昭美的另一部教育经典力作。
本书更加系统地论述了孩子从出生到九岁这个阶段涂鸦和绘画的特点,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讲述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在书中,作者详细对比分析了孩子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绘画作品,深刻揭示环境和教育者的态度对孩子创作的影响,并指出如何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帮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
本书是《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的姊妹篇,是日本著名教育家鸟居昭美的另一部教育经典力作。
本书更加系统地论述了孩子从出生到九岁这个阶段涂鸦和绘画的特点,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讲述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在书中,作者详细对比分析了孩子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绘画作品,深刻揭示环境和教育者的态度对孩子创作的影响,并指出如何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帮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
本书尤其适合幼儿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及0到九岁孩子的父母阅读。
儿童时代中的幼儿期和少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创造力异常活跃并充分发展的时期。因此,儿童的这个时期可以称为艺术适应期。
我们成人想要画画的时候,即使买齐了各种画画用具,也往往拿不起画笔。但令人既羡慕又嫉妒的是,孩子们却不是这样,他们在创造性的生活中每天都能获得感动,他们能够随时畅快自由地开始艺术创造活动。这是他们正在度过所谓艺术适应期的证据。如果教育方式不当使得这时的孩子变成不会画画的孩子,那就意味着在这段珍贵的艺术活跃期里,孩子的艺术之花未能开放,在孩子最应爆发旺盛创造力的时期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
然而这种不幸,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不幸。因为现在的孩子终有一天都要为人父、为人母,还要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可以说,这种不幸是明日失去创造力的国家、民族、社会的不幸。这也将是我们老了以后的不幸。所以,成人或父母对孩子的好意有时也会伤害到孩子。
另外,慎重起见,我还要补充说一下,如果不是父母首先给孩子画画,两三岁的孩子是绝对不会主动央求父母给他们画画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顺应自身的能力和必然规律,孩子自主自由地画画才是最自然的一种状态,央求大人“画一个,画一个”的,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大人的错。
如果孩子央求你给他画画怎么办
如果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个总是央求大人给他画画的孩子,大人要负起责任,把这种错误纠正过来。
在这个世界上,尽管孩子的问题行为都是成人造成的,但令人意外的是,成人通常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例如,成人会对孩子的性格进行主观判断:“这个孩子性格内向,有依赖性。”甚至不少成人有时会用这种主观判断作为心理判断的依据。在这里,我来阐述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基本的考虑办法。
首先,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问题行为时,要确信,因为孩子身心发展的力量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所以,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行为都能得以纠正。
第二点,要想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不可能依靠孩子本身的力量。让好的行为得以发展,就能够让问题行为逐渐消失,不要对有问题行为的孩子进行批评和责骂,要在生活中制造机会和场所,鼓励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
具体到画画的事情上,如果孩子不断地央求大人“画一个,画一个”,成人要尽量避免用责骂的方式来改变孩子,不要斥责孩子:“画画的事不可以依赖别人,自己画!”
孩子的错误,侧面地反映了社会,包括成人的错误。孩子的问题行为也是成人的问题行为的侧面反映。单方面责骂孩子的问题行为,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自信,还会让孩子对成人产生不信任感。这样做,也会让成人忘掉自己的责任,而采取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昨天还在为自己画画的成人,怎么今天突然就不画了呢,这样的成人是善变的,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不道德的。
成人不应该像上面描述的那样,突然翻脸责骂孩子,反而应重拾自己在绘画方面的自信。所谓在白纸上画画这回事,其本质其实是把一张干净的纸弄脏。对绘画没有自信,实际上是对于以手为主体运用某种工具使事物发生变化这件事,也就是说对于把一张白纸弄脏这种行为没有自信。因此,要想培养会画画的孩子,最根本的问题是重拾自己在绘画方面的自信。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保证在孩子生活环境中提供给孩子顶级的玩具:沙子和水。当他们面对沙子和水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成了满是泥巴的世界,他们的活动内容就变成了泥巴游戏。此时此刻,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周围的环境,还有他们自己也变得满身泥巴。泥巴游戏结束后,体会洗干净手脚的畅快感……以这种亲身经历为坐标轴,孩子的自主性会得到快速的恢复。然后,孩子必定会对绘画产生出热情。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就越能够尽早地恢复自主性。对于孩子的教育,成人难免有失误的时候。但重要的是,当注意到自己有失败之处的时候,不必过分担心,应该充分相信孩子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去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才是成人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P8-12
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孩子们的妈妈。所以,请妈妈们一定要看一看我写的这本书。
已故的梅根梧先生曾经说过:“现如今的日本教育已经陷入了一种很疯狂的状态。”这位担任过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曾经作为领军人物活跃在日本战后教育界的老先生,在他的最后一本书《关于教育的谈话>中这样批评日本的教育状况。这位为了日本教育的民主改革和发展而奋斗终生的老先生,在他这本类似临终遗言一样的书中,竟然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日本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让我们不仅不得不为此感到担忧,而且更加感到遗憾。
在这场教育危机中,最令我深感意外的是妈妈们的态度。面对当今不正常的教育形势,大多数的妈妈们不但不进行反思,反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令自己的孩子也陷入了这种疯狂的状态。孩子们的不幸,是最令我无法忍受的,于是我写了这本书。希望能够通过孩子们的画,让大家知道当教育违反了儿童的发展规律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不幸。
在读者当中,肯定有不少妈妈认为这不过是孩子绘画中的问题。但是,绘画对于幼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绘画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的人格形成,对于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希望妈妈们一定要充分理解绘画和儿童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成为能够守护孩子健康发展的妈妈。妈妈是最有权利守护孩子健康发展的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人。妈妈们也最能够理解和支持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尽心竭力的老师们。希望妈妈们一定要和幼儿园以及学校的老师携手,一起来守护孩子们的幸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妈妈们改变了,孩子就会发生改变。而孩子们的改变,才能引起我们的社会的变革。
鸟居昭美
这本书由于长期受到读者的欢迎,成为了畅销书。也正是因此,在这次第十九次印刷的时候,从普及袖珍的文库版改成了单行本。重新排版的字体和图画都大了许多,这样就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了。尽管是自己写的,但拿到新版发行的书时,还是不免充满了新鲜感。为此,十分感谢出版社所付出的努力,也请读者朋友们在重新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深刻思考一下美术教育和孩子的生活、成长,以及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儿童教育尽早回到科学的近代教育这条正道上来。
这本书是我一九八五年写的,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然而,围绕着儿童教育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近十年来,父母虐待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每年有将近十二万孩子逃学,把杀人当做游戏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在增加。这些所谓的“十七岁问题”真是不胜枚举。虽然日本的教育状况每况愈下,国家投入改善教育条件的预算却在不断增加。在迎接日本教育基本法实施60周年之际,以改善教育制度为名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实际上是让情况更加恶化了。如果孩子喜欢幼儿园和学校的生活,就一定会高兴地去上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喜欢学校生活呢?这才是如今家长们应该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希望读了这本书,并认可这里面所写育儿方式的妈妈们能够尽早把这种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果你能够运用“听画”的方式发展孩子的绘画能力,孩子的绘画作品就会充满了艺术性和故事性。然后你就能发现,孩子的表达技巧充满了孩子式的明快。如果获得了邻里之间、幼儿园或小学老师的协助,就能更快地迎来孩子在绘画方面的开花期。
我还要提醒妈妈们,在孩子的涂鸦或绘画作品上,用铅笔注明绘画日期以及绘画内容,这对于再也无法重返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纪念品,可以等孩子们长大了以后,当做礼物送给他们。当这些孩子成人之后,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些都是来自他们童年的美好经历。如果我们不希望现在的不幸发生在将来的孩子们身上,就不能仅限于横向地传播这种育儿方式,还要纵向地,从父母到儿女,再从儿女到子孙,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把这种正确的育儿理念作为一种智慧载入历史,并且还要使其不断地发扬光大。
另外,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致力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全国教育研究活动正在广泛地进行。能够完成这本书,正是以高知县的教育实践为依据,同时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如果没有他们提供美术教育的实践作品,也不可能成就本书。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
鸟居昭美
二○○七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