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春秋(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景元华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春秋》是一部讲述老子生平及春秋风云争霸的长篇历史小说,以老子生平故事为经,以东周春秋时代历史事件为纬,起笔于公元前630年老子父入世,终于孔子去逝后的公元前469年。全书大气磅礴,叙写了老子出世、楚庄王问鼎中原、老子入王城、崔杼乱齐、老子征藏列国、晋昭公会盟诸侯、周景王探索世界的八极、左丘明著《春秋》、王子朝之乱、孔子周游列国、老子过函谷关、子贡播乱天下等历史大事,详细勾画了老子从出生到出关,以及出关后西入流沙化胡的史诗般的人生历程,并以春秋风云争霸为背景,探索了老子对其所处时代所作的思考,以及他入道、悟道、证道的觉悟之路。

内容推荐

作者负书入终南山隐居三年写成此书。书以老子生平为经,以东周春秋时代历史事件为纬,详细勾画了老子出生入世、入道悟道证道的历程,并以典籍、史书记载礼制、官制、服饰、建筑等为依托,全面再现两千五百年前古人的生活场景,深刻剖析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人文背景和社会变革的深层原因。全书磅礴大气,叙写了楚庄王问鼎中原、老子译《山海经》、周景王探索世界八极、崔杼乱齐、老子过函谷关、孔子周游列国、王子朝之乱等大事件,宛如一幅史诗画卷。

目录

上卷

 第一节 虚中子、阳有子辞师下山,分道人世

 第二节 虚中子寻找仓颉古文到苦邑

 第三节 灵溪李树下,天地好姻缘

 第四节 楚庄王汉水得宝鼎·徐甲人楚

 第五节 大泽先生荐老子·徐甲初见老子

 第六节 楚庄王一请老子·仓颉文一字千金

 第七节 楚庄王二请老子·路有饿死骨·宋程被鼎烹

 第八节 楚庄王向天下招贤

 第九节 老子收徐甲为仆

 第一○节 天下人才奔楚,楚庄王得孙叔敖

 第一一节 冶公丘铸成天下第一剑

 第一二节 冶公丘去楚国献剑

 第一三节 老子与冶棠初相见

 第一四节 冶棠怀恨楚庄王而寻郁离

 第一五节 郁离行刺楚庄王

 第一六节 楚庄王三请老子·老子人郢都城

 第一七节 老子解上古鼎文·入主楚国天府藏宫

 第一八节 老子破译《冶龙经》

 第一九节 老子铭剑·冶棠依《冶龙经》炼铁

 第二○节 老子嫁妹·冶棠行刺楚庄王中计

 第二一节 楚庄王逼迫郁离吐露冶铁术

 第二二节 老子救冶棠之难

 第二三节 老子编著《冶龙经》·五国结盟·楚庄王阴谋战争

 第二四节 老子与冶棠成亲

 第二五节 楚庄王挑衅天下·冶棠与李母回乡

 第二六节 老子从军·楚庄王北伐陆浑戎

 第二七节 铜瓶神筮·楚庄王受降陆浑戎

 第二八节 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军围困宋国商丘城

 第二九节 河洛原上隐者论政·楚庄王内忧外患

 第三○节 宋程父谋划报仇·鱼仲言逼反若敖

 第三一节 熊职若敖播乱楚国·楚庄王见鱼腹书

 第三二节 熊职若敖郢都反逆·老子徐甲为鱼腹书所冤

 第三三节 老子救徐甲回城·老子含冤感夏日飞雪

 第三四节 王孙满说楚庄王退兵·太子申、开封君逃出郢都

 第三五节 楚庄王回师·鱼仲言、苟茅智回商丘城

 第三六节 老子救楚人王城·临行前为楚庄王谋划复国之计

中卷

 第三七节 楚庄王以老子之计复国

 第三八节 老子通过了十二大臣的诘辩·李宗与周灵王同时诞生

 笫三九节 老子译九鼎《山海经》·老子入主成周洛阳藏宫

 笫四○节 长桑子与四徒下山·长桑子与老子在王宫打赌

 第四一节 一场赌七条命·长桑子心灰归山·老子决心闭关

 第四二节 洛阳藏宫老子人藏房·楚庄王至死未能再见老子

 第四三节 老子为周定王解说生死·姬泄心初见老子

 第四四节 老子悟道生死·瞽叟卖富贵·尹喜买富贵

 第四五节 尹喜离家为读书·晋厉公乱政·瞽叟斗琴辨吉凶

 第四六节 栾书、中行偃逆政·千里送友师旷初会苌弘

 第四七节 太子泄心岐山祭祖·雍州城尹喜救琴儿

 笫四八节 尹喜得太子泄心通关玉符

 第四九节 瞽叟的富贵·师旷与草楼隐者斗问、斗琴遇知音

 笫五○节 至乐时空不能隔·老子、师旷、瞽叟共奏《凤还巢》

 笫五一节 师旷阅镐京藏·世界的八极·魏绛聘李宗人魏国

 第五二节 师旷自艾双目

 第五三节 师旷自焚兵书,与老子同时悟透心传之道

 第五四节 师旷归晋·太史箴辞老子·李母逝世

 第五五节 老子阅完了洛阳藏宫全部典籍·焚书出藏

 第五六节 老子、李宗父子王城相认

 第五七节 老子衣锦还乡·周灵王大开学禁·老子讲学

 第五八节 老子辨乐识苌弘·尹喜下山·镐京藏永不出世

 第五九节 尹喜过函谷道·路逢成周五朝士

 第六○节 琴儿弄笛,尹喜知音

 第六一节 琴儿舍生全义·庞忌被诛·尹喜人王城

 第六二节 老子论道深赞庚桑楚·尹喜含泪辞老子

 第六三节 老子师旷合奏箫韶,天下乐会凤凰来仪

 第六四节 老子为周灵王整理天下地理之书

 第六五节 崔杼庆封乱齐·齐有太史季·老子命南史援之

 第六六节 老子周游列国,征藏天下

 第六七节 老子人齐,在柳下邑初遇展跖

 第六八节 老子预知崔氏城将坏·崔杼与崔明谈论圣人

 第六九节 老子不进崔氏城·苌弘与师论诗乐

 第七○节 老子征史稷下藏宫·庆封、卢蒲婺谋害崔杼

 第七一节 恶人用计放火杀人·老子为晏子论门内门外

 第七二节 崔杼、棠姜双双自尽·崔氏城被毁坏

 第七三节 庆封代崔杼专政·老子论火生于木·崔瞿遇木鸟道人

 第七四节 老子离齐去鲁·初见孔子

 第七五节 老子为鲁国洙泗藏宫整理典籍·天下地上唯王独尊

 第七六节 弃无用忆其跟随寄蜂翁学盗

 第七七节 弃无用没有练成盗眼,窃了师父的黄金蜂笼

 第七八节 《东夷海经》·老子警语·芒砀山老子化五百大盗归善

 第七九节 睢水悠悠扁舟一叶·雪地茫茫风过无痕

 第八○节 老子带着一百二十国史回王城·周灵王惊见王子乔

 第八一节 成周之师声高遭嫉·王子朝太子寿一贤一不肖

 第八二节 四大臣调教太子寿·老子教授王子朝

 第八三节 老子避祸而去鲁国·无恶不作太子寿鼎门戏楚使

下卷

 第八四节 四奸臣为太子寿准备了色·老子为叔孙玄说生死玄关

 第八五节 王化城的人为老子献瓜·四王津寄蜂翁点化四子

 第八六节 太子寿逼反盗跖·逢日蚀老子为孔子说礼

 第八七节 太子寿恶行累累·老子被疏北邙山

 第八八节 太子寿喜挽歌·老子观天象·宾起见王子朝

 第八九节 周景王以诗试四子之志·老子传宿相浑天星相图

 第九○节 老子碎琴,师旷化龙,一曲知音成永别

 第九一节 盗跖恣肆天下,老子与周景王论王霸·晋昭公会盟诸侯

 第九二节 老子与晋军同行·盗跖遁迹淮夷·楚灵王内忧外患

 第九三节 许衡设计报仇·楚灵王兵乱乾溪·公子子比做了楚初王

 第九四节 楚国五日易三王·初王灵王皆自杀而死

 第九五节 老子慈言促成了天下弭兵·观从许衡二士归隐

 第九六节 周景王封禅泰山·姜后害人·老子指点下门子遁化

 第九七节 救火者死·太子寿行刺老子·李宗人王城救父

 第九八节 鲁国四杰·晋昭公出兵王城·王子朝走楚,途吊延陵季子

 第九九节 老子兵法·周景王心结十三王甲·老子为重孙赐氏段干

 第一○○节 周景王拨乱反正·老子讲世界末日

 第一○一节 老子过年·老子不传兵法·秦楚结亲·韩越献美人图

 第一○二节 老子九十九岁生日·盗跖造作《盗王典谟》

 第一○三节 盗跖的寿礼·洛水哀歌·老子悲心冶棠去世

 第一○四节 遵母遗命孔子西游·孔子师项橐·孔子人王城拜老子

 第一○五节 孔子在王城学而不辍

 第一○六节 百岁老子百岁寿·百国朝周不尊王

 第一○七节 太子寿重获自由·左丘明人成周·周景王借火验忠奸

 第一○八节 周景王祭祀太庙,太子寿斫落铜棺

 第一○九节 太子寿仰药死·左丘明强记成瞽·老子对孔子殷殷相嘱

 第一一○节 孔子问盗跖·成败毛庚妻妾·计中计周景王被弑

 第一一一节 兄弟相残王城灭·九鼎没·洛阳藏宫毁·老子走

 第一一二节 徐甲解化化龙渡·老子又得青牛与许甲

 第一一三节 老子最后一次回老家

 第一一四节 孔子在小沛见老子

 第一一五节 拿不起的金叶子

 第一一六节 老子与尹喜论道出关

 第一一七节 老子入中南山·左丘明去世·孔子周游列国

 第一一八节 老子为尹喜讲《连山》、《归藏》、《周易》而知时至

 第一一九节 大地震动大星陨·老子尹喜我是谁

 第一二○节 秦惠公得了老子最后口授的王道

 第一二一节 老子惊动天下·临终为救人传心作证明

 第一二二节 孔子弄琴梦会老子·老子留下了十二双鞋

 第一二三节 返老还童青羊之肆·老子尹喜许甲西行

 笫一二四节 孔子道穷见于获麟,灰心之际绝笔《春秋》

 第一二五节 子贡以舌播乱天下·孔子卒·尹喜、许甲辞老子人化

附节

后记

附录 老子的鞋印

试读章节

在一片茫茫森林中,云雾山云雾缥缈,山头时隐时现。从空中俯瞰下去,但见林海、云雾、高大的树木、条条林木葱郁的涧谷岭壑,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在林壑深处,有一岩洞,岩洞四周,高崖绝壁,藤蔓缠绕,古木枯荣。洞口是一大片平坦的石地,平地正中有一石桌——太极道人、阳有子、虚中子正环桌吃饭。太极道人背洞面谷,居中端坐,阳有子、虚中子两侧相陪。三人各端饭钵,以箸扒饭,吃着吃着,阳有子忽然把饭碗往石桌上一放,停箸在手,仰天长叹。太极道人睫毛略略一动,已知其意,徐徐停下碗箸,轻轻问道:“吾弟子,好端端的,怎么不吃了?”

阳有子低着头说:“不瞒师父,弟子有疑在心,不得其解,吃不下啊。”听师兄这么一说,虚中子也把碗箸放下了,紧张地望望阳有子,又望望师父。就听太极道人笑道:“吾弟子,你有什么疑问呀?不妨说来听听!”

阳有子抬起了头,质疑地望着太极道人说:“师父!想来人生一回,大丈夫立世,当建功立业,名标青史,使志有所遂,学有所用。如何只在这深山之中,忽忽白首,默默无闻,人无知者!一旦老死,岂不是白白来人世走了一回?”

太极道人闻言,淡然笑道:“噢,吾弟子,原来是你的尘心动了。可知你尘心一动,这深山你就待不住了。”

阳有子说:“师父,弟子活了五十五岁,在山上学艺四十九年,尚不知人世之事,更不知师父所传所教复有何用,不甘心耳。”

太极道人点点头,转问虚中子:“虚中子!你也想出去看看吗?去到人世,走一趟试一试?”

虚中子垂目作答,颇不自安:“师父,弟子不知道。若师父不让弟子出山,弟子也没有什么怨言。”

太极道人笑吟吟地望着虚中子,温和地问:“若师父让你出山呢?”

虚中子说:“那——师父若让弟子出山,弟子也就出去看看。弟子在师父面前也已待了四十七年,却不知山外之事。”

太极道人哈哈大笑:“很好!很好!我弟子,你们都说了实话,而到如今,咱们师徒的缘分,也就散了!唉!师父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你们的业障都来了,你们该下山了。”

虚中子、阳有子一起跪下,哀声道:“师父,弟子其实舍不得师父!”

太极道人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话,激动地说:“吾弟子,你们什么也不用说了。师父这几十年的教诲,看来是白费心血了!你们到底还是只看到了布叶生枝,而没有悟透根深蒂固。唉,看来一切皆是因缘,不过,即便如此,你们临下山前,师父还是想听听你们的志向。”

阳有子垂头道:“师父!弟子学了您教的本事,自信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必能出人头地,即使不能为王,亦应为素王,至少也应该做个帝王师吧。”

太极道人闻言大笑:“阳有子,你这是要拿为师所教的东西,去换人间的富贵了!好!好!虚中子,你呢?”

虚中子慌乱地道:“师父,弟子本不愿离开师父。”

太极道人逼视着虚中子:“若师父硬让你下山呢?”

虚中子不敢抬头,声音在嗓子眼里:“听师父说天下九州有万国,万国风俗各不同,各有所知所识,若弟子下山,必尽游万国,继续学习深造,直到成为天下最为博学多识的人,了解天地人生的真理,明白人和天地到底是怎么回事,想来人生一世,也就不枉了。”

太极道人长叹道:“原来你也是个有志行的,你是不是觉得师父教给你的知识少了,你要用师父所授作为基础,出去用于比较,然后去选择积累和吸附,以博取大名与大知!”

这时,阳有子直视着太极道人说:“师父,弟子也深知辜负了您的期冀,但弟子宁愿有为而无憾,不愿无为而老寿。”太极道人笑道:“不愿无为而老寿!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知师父的心血,真的白费了!”二弟子闻声,皆默然无语。太极道人笑着笑着,忽转悲声:“吾弟子,天会让你们如愿以偿的。”

太极道人正要再说什么,忽然又听阳有子问道:“师父,弟子下山,您……您没有东西送我们吗?”太极道人听了这话,一时悲喜交集,哭笑不得:“送你们东西?吾弟子!师父吃的,是你们准备的,烧的,是你们准备的,用的,是你们准备的,就是肚子里那些知识,你们不都学去了吗?师父其实什么也没有啊!哪有东西送你们。”虚中子见此情景,忙接话道:“师父,您的智慧高深莫测,弟子们万万不及也……临行前,您就送给我们几句话吧。”太极道人苦笑道:“送你们几句话?也好!吾弟子,你们辛辛苦苦,跟我一场,那我就送你们几句我的人世心得,你们可要牢牢记住。”阳有子、虚中子一起跪倒,齐声道:“请师父垂教,弟子谨记。”

太极道人敛了笑容,殷殷相嘱:“第一,记住,人世之后,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得到的,多数都是不真实的,你们千万不要以你们所听、所觉、所感而作出判断和决定,否则,你们将因此而付出代价。”

阳有子、虚中子齐声点头:“是,弟子记下了。”

太极道人又说:“第二,记住,人世之后,你们不要相信秘密。天地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一个人的秘密越多,他的包袱就越大,最终他会被压垮、压死,他死后,包袱会被人拿去,解开,他的秘密还是被人知道,一件都不会落下。”

阳有子、虚中子又齐声点头:“是,弟子记下了。”

太极道人最后说:“不要夸耀你们的才学,也不要以你们的真面目示人,这对你们是种保护,有面具可以掩藏你们的脸,有语言可以掩藏你们的心,有鞋可以掩藏你们的脚,有鞋印可以隐藏你们的足迹……要深藏若虚,保护自己,莫要堕落,到时回头不自由,晚矣。”

阳有子、虚中子感激地望着师父说:“师父!弟子记下了,还有什么说的。”

太极道人气笑了:“吾弟子!你们真是贪心啊!这三句就够了,你们还嫌少么?唉,你们尘根已动,师父也不相留了,你们走吧。”

虚中子拜谢而起:“师父,待我学满完成,弟子还会回来陪伴您的。”阳有子也忙拜谢师父道:“师父,弟子功成名就,也会回来接您。”

孰料太极道人只是一片怅然:“吾弟子!你们还想见师父吗?咱们缘分已尽,从此永远不会再见了!只要你们心里想着师父,并记得自己是神的儿子,就够了。”

一听此言,阳有子、虚中子闻声落泪,太极道人也落了泪,叹惋不已道:“当年师父收你们,一个六岁,一个五岁,忽忽至今,你们已搅扰了师父几十年了,师父也该清静清静了,你们走吧,不要回来了!就是你们回来,也永远不会见到我了,师父已经一百多岁了,想把最后的岁月留给天地之间的清静无为和亘古的寂寞。”

虚中子、阳有子不再多言,复翻身磕头,泪别恩师,然后转身下山。太极道人目送二徒远去,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