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意为“自由之城”,然而,近年来却政局不稳,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贫穷、恐惧、危难之中。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先后派出工兵、运输、医疗等部队走进热带丛林,在高温、暴雨、狂风、洪水等恶劣气候下,在毒蚊、大蟒、疟疾等威胁下,抢修道路、运送物资、提供医疗服务。
《从长城脚下到利比里亚》(作者刘素英)主要介绍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某汽车团、和平医院、第二五四医院等部队官兵,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动人故事。通过详细介绍江汉刚、陈海花、李峰、李亚东、贾付清、郑建清、王东旭等先进代表人物的感人事迹,捕捉典型语言、经典举止和个性特征,使一个个鲜活的维和英雄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并通过他们反映中国军人不畏艰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从长城脚下到利比里亚》(作者刘素英)主要介绍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某汽车团、和平医院、第二五四医院等部队官兵,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动人故事。通过详细介绍江汉刚、陈海花、李峰、李亚东、贾付清、郑建清、王东旭等先进代表人物的感人事迹,捕捉典型语言、经典举止和个性特征,使一个个鲜活的维和英雄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并通过他们反映中国军人不畏艰难、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从长城脚下到利比里亚》中精选胡主席视察维和部队官兵、雨中修桥、穿越“雷区”、营区遭袭、总统的农展会、攻破潜蚤病、承办联利团卫生会议、异国姐妹情、战大蟒等精彩纷呈的小故事,通过这些片断折射出了“UN”旗帜下中国军人的机智勇敢、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序章 来自大洋彼岸的褒奖
第一章 那一天,胡主席来到我们中间
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李峰同志
在非洲见到了胡主席
那一天
第二章 “蓝盔硬汉"——江汉刚
非洲土著会呼喊一位中国军人:“江汉刚”
热带丛林,牛虻、毒蚊、大蟒
长期战乱,反叛、动荡、武装袭击
大雨滂沱,路桥、洪水、泥坑
异国他乡,情感、厚爱、水乳交融
兴奋期、平淡期、寂寞期、烦躁期,最终都是兴奋期
最不发达国家,土著、酋长、原生态
外交家的眼力,忠诚、智慧、策略
九头鸟九条命,毒瘤、胃癌、晚期
第三章 军中“南丁格尔"——陈海花
胡主席为她颁发南丁格尔奖章
情注护理,追随“提灯女神”
跨国救助,10个病人7个HIV阳性”
生与死的考验
传播爱心的“天使”
黑人老奶奶的拥抱
家里有面“女儿墙”
第四章 郑剑清: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行走在战争的边缘
营区外窥视的“蒙面人”
“核查”利比里亚
总统的“农展会”
难忘的授勋仪式
异国他乡伸援手
第五章 维和医疗“权威”——王东旭
“Mr.王,到联合国工作吧”
没有硝烟的危情战场
一次维和两次核查一
中国医疗技术帮带中心
巡诊大克鲁州-
孩子,你有一个中国名字
话别绝症哥哥
第六章 中国形象大使——贾付喜
让世界了解中国-
牢记主席的亲切嘱托
爱心无国界:援建学校,“童子军训练营”,“便民维修点”
“利比里亚的和平进程,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下推进的”
展示中国军队良好形象
“两地书”中的军人情怀
第七章 从“小汤山”到利比里亚——李亚东
2003年,他在“小汤山”
给总统当保健医生
与死神过招
兄弟,我一定让你健康地回国
如果我受伤了,请将我送到中国二级医院
第八章 孙天胜:让华益慰旗帜高高飘扬
刮骨疗伤除陈疾
取出心脏旁的子弹
抢救孕妇母子
为了烧伤儿童的健康
与艾滋病人的亲密接触
10公斤的5岁儿童
联合国日的义诊
第九章 远涉西非的蓝盔战士
王玉海、杨晓华:维和“夫妻兵”
王双平:新婚去维和
刘树杰:泪别病重父亲就出征
王宏亮:将大爱埋在心底
周燕:这点苦算什么
李建华:医疗队的“大姐大”
侯会池:妇产科大夫
李东:“疟疾克星”
王天轶:急救先锋
王更银:整天与病毒打交道的人
吴仲寅:神奇牙医
王翠兰:“爱心天使”
牛艳萍:“上帝派来拯救我们的神”
陈江文:“新闻官”
邢红艳:我的异国姐妹情
郭娇:我闻到了死神的气息
李义男:“编外翻译官”
魏涛:“铁骑神医”
魏先宝:“王牌中的王牌”
赵飞飞:二出国门去维和
王颖琦:一个特殊的护士节
白妙春:我为新招募警察体检
张生锁:当个维和军医真好
李建东:我的异国同事赖玛
丁国强:为受勋战友摄影
一对表兄弟两个维和兵
“多面手”
第十章 与死神抢夺生命
破解“怪病”之谜
战区首例登革热患者
血吸虫来袭
艾滋病与急性阑尾炎
与“致命敌人”的较量
生命争夺战
第十一章 白求恩精神在UN旗帜上闪光
和平使命
挥师绥德鲁
西非印象
首战告捷
“造血式”援建当地医院
活跃在热带丛林中的“红十字”方队
巡诊
举办国际学术交流大会
你可曾体会过非洲的“冬天”
给祖国的最好献礼
第十二章 “草原铁骑"载誉非洲
“英雄团”走出国门
一支负责任的部队
中国运输分队的内务秩序是任务区最好的
播撒友谊的种子
秘密押运
一路艰辛一路歌
第十三章 一路维和一路情
为HIV病毒携带者做阑尾手术
州长送山羊
接收“洋弟子”
“中国妈妈”
传播中国文化
第十四章 别样的维和生活
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中国维和井见闻
难忘的“八一”庆典之夜
在绥德鲁过年
战友
在西非过“六一”
食品危机
烙饼情
饼干换扫把
老夫妻过“洋节日”
“编外队员”
维和生活
第十五章 燕赵儿女的济世情怀
房树志:“最出色的医疗队”队长
刘瑞峰:医学博士再出征
姚会艳:护士的一天
维和娘子军:“八朵金花”
“南泥湾精神”在西非
附录一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大事记
中国维和部队
中国首支蓝盔部队
北京军区首次担负维和任务
利比里亚总统:中国维和部队为我们带来和平与安全
附录二 利比里亚(Liberia)概况
历史沿革
基本情况
同我国的关系
世博会——利比里亚馆
秘书长特别代表:利比里亚局势取得进展但尚需巩固脆弱
的和平
后记 珍惜感动
2007年2月1日,对于时间来说仅是一个节点,对于中国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来说是意义非凡,对于历史长河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正在非洲出访的胡锦涛主席专程赶到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星基地,亲切看望中国维和部队官兵。
夕阳普照,丛树滴翠。当地时间16时48分,胡锦涛主席抵达星基地,受到联合国特派团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多斯等的热情迎接。
16时49分,李峰指挥长向主席报告:“主席同志,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主席回答:“按计划进行!”
雄壮的军乐声响起,胡锦涛主席健步走向英姿飒爽的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官兵和民事警察组成的方队,检阅这支肩负着维护和平、传播友谊重任的光荣队伍。这是胡主席首次在海外检阅中国维和部队。
16时51分,阅兵式结束。胡主席登上主席台。维和部队王洪国政委主持发言:“同志们,今天是我们终生难忘的日子。我们敬爱的胡主席在国事访问中,专程视察维和部队,看望大家,使我们倍感亲切。我们全体官兵向胡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受阅方队全体人员敬礼)
胡主席走到话筒前,又一次亲切问候部队:“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部队响亮地回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尔后,胡锦涛主席向官兵们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今天,在远离祖国的非洲大陆,看到同志们精神抖擞、斗志高昂,感到非常高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祖国人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胡锦涛主席强调,自2003年12月我国参加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以来,同志们牢记祖国人民的重托,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恪尽职守,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利比里亚的和平稳定和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祖国人民为你们感到骄傲!
胡锦涛主席指出,当前,中利关系发展势头良好,这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有同志们的一份功劳。
胡锦涛主席说:“同志们作为联合国维和人员,肩负着重要而特殊的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希望同志们牢记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卫士;希望同志们维护中利友好的大局,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当地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努力做促进中利友谊的使者;希望同志们充分利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利机会,学习友军长处,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标兵。”
最后,胡锦涛主席深情地表示,祖国和亲人期待着你们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主席讲话结束后,王洪国政委代表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表态:“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不辱使命,出色完成维和任务,让党中央、中央军委放心,让胡主席放心。同志们有没有决心?”部队齐声响亮回答:“有!”
乐队高奏《歌唱祖国》。
17时10分,胡主席健步走进会议室,陪同的有唐家璇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此时,会议室投影屏正显示着胡主席7分钟前的阅兵图片。胡主席很高兴:“小伙子们快得很嘛!”随后,李峰指挥长开始进行工作汇报。
李峰在汇报中说,中国在利比里亚维和人员包括维和分队、民事警察、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目前共有593人,其中维和分队共有558人,由运输分队、工兵分队、医疗分队组成。运输分队已累计行程260多万公里,运送各类人员12万人次、各种物资14万吨;工兵分队已勘察修复道路2600多公里,架设修复桥梁35座;医疗分队共接诊1.3万多人次。中国维和部队的出色表现,为利比里亚和平协议实施和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联利团和利比里亚人民的广泛赞誉。约翰逊·瑟利夫总统称赞他们是训练有素、纪律性强、高度职业化的部队,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友好使者。
听到这里,胡锦涛主席说,刚才同约翰逊·瑟利夫总统会谈时,她特别提到中国工兵部队在利比里亚修了很多道路,当地老百姓非常感谢。
胡锦涛主席叮嘱道,维和部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关注当地民生,多为当地民众办实事,把中非友好的种子播撒到人民心中。
胡锦涛主席欣然命笔,为维和分队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这几个字,表达了胡锦涛主席对维和部队官兵的殷切希望,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意志。
走出会议室,胡锦涛主席来到运输分队七班宿舍,同8名战士亲切攀谈起来。
“谁是班长?”“你们都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一听完回答后,胡锦涛主席说:“你们中有4个内蒙古人,两个安徽人,一个河南人,一个重庆人。”一席对话,让战士们备感亲切。P7-9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地区和平与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促进中利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联合国和联利团(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别团)官员、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我驻利大使和武官的高度评价。
我非常感谢你们为利比里亚和平事业作出的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埃伦·玛格丽特·罗伊
你们的素质堪称维和部队的典范,你们的出色工作让我们感动,你们的国家会因为你们的优异表现感到骄傲,感谢你们为利比里亚重建和世界和平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埃伦·玛格丽特·罗伊
对中国二级医院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最好的祝愿。
——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别代表 阿兰道斯
感谢中国维和部队的出色工作,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我感到十分的钦佩,从你们身上体现了很强的精神意志。
——世界粮食署官员
对于中国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所提供的优质服务表示感谢和赞赏。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
中国第七批维和工兵克服种种困难,为利比里亚修建改造了很多重要的道路,架设了一些质量很高的桥梁,你们用杰出工作为保障利比里亚陆路交通畅通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为利比里亚重建作出了贡献,利比里亚人民会永远铭记。
特别是在回国前夕,你们夜以继日地为利比里亚架设了跨度最长的贝雷大桥,这是送给利比里亚人民最好的圣诞礼物,你们是利比里亚人民最尊贵、最敬爱的客人。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中国第七批维和工兵分队全体官兵:
在此,我非常荣幸地向中国第七批维和工兵分队的队长以及全体官兵表达我衷心的赞扬和祝贺,因为你们在任务期内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联利团交付你们的各项任务。
中国工兵分队驻扎在利比里亚大吉德州首府绥德鲁市。你们开展工作的任务区是利比里亚境内最不发达最复杂最困难的地区,你们面临着各种复杂艰险的环境、各种危险和对健康、生命的威胁。尽管如此,你们还是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无穷的力量,圆满出色地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和工作。
你们工兵分队所完成的工作都非常的杰出和圆满。我对你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你们在任务期马上就要结束的最后日子里,以极短的时间,建成了一座180英尺长的贝雷桥,更让我为你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所有这些,都展现了你们对维护和平无限忠诚和无所畏惧的牺牲奉献精神。你们杰出的能力、出色的技术和敬业精神,将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虽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名誉和利益上的收获,但你们所做的一切让人们称赞。对我们而言,你们是真正的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我相信,你们伟大的祖国会像我们一样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祝贺你们为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顺利完成了此次维和任务。
再次向中国工兵分队队长江汉刚中校表达我的敬意,你组织策划了各项工作,并带领部下出色完成了工作。你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和联利团所有成员的尊敬,并且在将来无论任何地点任何任务,我都会极力推荐你和你的团队参加。
祝愿你在今后能够获得更多的荣誉,祝愿工兵分队的每一名成员成就更辉煌,生活更幸福更美满。
联利团总司令阿拉姆中将 2008年12月24日
我以前曾两次来过中国医疗分队,你们为四战区所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很高兴你们能再接再厉。你们是一支敬业的队伍,并且工作热情很高。非常感谢并祝福你们。
——联利团前任总司令奥比亚克中将
你们使当地人知道,即使在雨季路也是能通的,即便在夜晚人也是可以工作的,真是了不起。
——联利团前任总司令奥比亚克中将
这是我第四次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工作速度非常快,精神面貌非常好,你们的营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演的节目也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节目之一,我非常高兴。
——联利团前任总司令奥比亚克中将
你们有非常有创造力的指挥官,队伍非常专业,工作非常出色,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和发扬。
——联利团副总司令卡尔斯·摩迪少将
中国医疗分队队员在完成各项工作中都十分优秀!我们离不开中国医疗分队!
——联利团总参谋长福库准将
你们的装备是一流的,作风也是一流的,我看以后你们这里可以免检了。
——联利团装备核查组组长赫拉塞克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是保持交通命脉畅通的医生,没有你们的工作,我们是不能维持各个战区部队执行维和任务的,尤其是四战区。
我们作为联利团指挥机构的代表和利比里亚人民的代表,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并祝你们成功、健康和幸福。
——联利团行政总监利伯曼·史蒂芬
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你们正在进行的辛勤工作,联合国和利比里亚人民祝福你们不断取得新成绩。
——联利团警察总监亨利
你们具有联利团维和部队一流的营区,生活保障是一流的,士兵的士气和素质是最棒的。
——联利团行政总监利伯曼·史蒂芬
中国工兵分队是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部队,是我最信任、最放心的一支部队0
——联利团工兵处处长 萨克上校
江中校,你的标准是一流的,你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是一流的。
——联利团工程师 艾里
你们是四战区维和部队的榜样,你们是其他维和部队学习的楷模。
——联利团四战区前任司令阿布瑞阿准将
中国维和部队提供的保障,为我们以后的授勋仪式树立了典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部队的标准。
——联利团四战区前任司令阿布瑞阿准将
中国维和部队为利比里亚和平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支技术精湛、素质全面的部队。
——联利团四战区前任司令阿布瑞阿准将
非常感谢你们为联利团四战区所提供的优质服务,你们以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作为联利团四战区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全体医护人员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联利团四战区司令穆罕默德将军
为和平铺路,为友谊架桥。
——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周欲晓
大雨挡住了其他国家的部队,却挡不住中国部队前进的步伐。
——利比里亚公共事务部副部长约翰
感谢中国工兵为我们修复了道路,江中校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甘巴村就是中国工兵的家,只要中国工兵来就会有最热情的款待。
——利比里亚甘巴村酋长 阿伯特
中国医院的技术很好,服务很热情,我喜欢中国医院,我只相信中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
——埃塞俄比亚士兵雅各
中国医院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获得了第二生命,你们是利比里亚人民生命的守护神。
——利比里亚妇女布尼丝
当我写完《从长城脚下到利比里亚》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时,已是采访那些维和战友两年之后。捧着20余万字的书稿,心里沉甸甸的。一份感动油然而生,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这两年生活发生了太多的变故,我爱人突患脑疾生命垂危,经过了26天的重症监护有所好转,但手术后至今生活不能自理,病魔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病人在生死边缘挣扎,好人也饱受痛苦折磨。从此,我这个从来没住过院(生小孩除外)的人,整天往各大医院奔走。可是,我为维和官兵著书的想法始终没有放弃,那是因为感动,维和战友的事迹和精神令我感动。
感动是人领悟世界、为之动心动情的心理状况。人作为万物之灵,属于情感动物,世界的真善美,影视中人物的命运坎坷悲欢,呈现出直面立体的艺术冲击力,也常常让我们感动而潸然泪下。
而今天,让我感动的是身边的战友,一批批为了世界和平长途跋涉万余公里赴西非执行任务的蓝盔战士。他们从富饶、生机勃勃的东方大国,来到战乱刚刚平息的西非,在这块满目疮痍、疾病肆虐、贫穷落后的热带丛林中,演绎着一个个大爱之举,创造了一个个筑路、架桥、救,死扶伤的奇迹。我的战友江汉刚、陈海花等,甚至用生命诠释着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我为有这样一群战友而骄傲,能为他们著书立传我感到自豪。
我非常珍惜这份感动,非常珍惜战友之情,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和平时期的英雄虽然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敌人屠刀酷刑,但是英雄的平凡、忠诚、执著、顽强和崇高,在西非的毒蛇、瘟疫、原始森林的恶劣环境中更为不凡而动人心魄。我面对真实的人物,面对维和的战友,听他们敞开心扉述说着一个个真实的事件和感觉,我心灵感动的频率和深度远远超过眼前影视剧中那些虚无缥缈、生造猎奇的“英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真情,而且感动就在身边,英雄就在眼前。
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英雄赞歌,看着英雄影视剧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看《英雄儿女》、《党的女儿》、《地道战》等影片,片中的歌我都会唱,王芳就是我的偶像……
也许华北这块热土上,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有太多的壮举,也诞生了许多享誉全国的战斗英雄,如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他们的英雄形象已融入民族之魂而流芳百世。因此我这些维和战友虽处和平盛世,但是那股争创一流的精神,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英雄情结,也已经成为我们这支部队的灵魂,在现代化建设中、在执行各种艰难险阻任务中都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坚强信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大任务,让世界震惊、让全国人民为之骄傲。2008年北京奥运会,军区官兵参加援奥任务,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尽到了应尽的责任。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我们又以一流的工作向党和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此外,军区在汶川、玉树、舟曲抢险救灾中,都是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我随野战方舱医院赴重灾区绵竹执行任务,与方舱医院战友朝夕相处,其中普外科主任邵德志、骨科主任杨克强每天手术都有十几台,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我采访他们,他们淡淡地说:“你看那么多人都在等着手术,累死也要倒在手术台上。”看到他们因反复消毒而皲裂的手、憔悴的脸,我感动,也为他们骄傲,后来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从唐山到汶川》。这本书记载了“生命方舱”成功抢救被困196小时的矿工赖元平,带领560余名山民从大山中走了8天8夜成功自救的英雄赵刚、姜明全……事过3年犹如昨天。因为紧张激烈的生死大营救,当时经媒体报道引起全国、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灾区的伤情挑战着我们的医术和装备,也挑战着医学极限,而他们凭借科学救援和坚定信念,取得了成功、创造了奇迹,也让作家收获了感动,《从唐山到汶川》就是感动之作。
历经40多年,我已过了那追求幻想的年龄,作为作家留给自己的只有一种责任和信念,为党的事业履行使命,用手中的笔讴歌我们时代的英雄,用优秀的作品激励后人、传承光荣。
维和的战友们虽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着人生的辉煌。李亚东副院长2003年在“小汤山”时,本可以在隔离室外工作,但他毅然冲到临床第一线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大家都知道SARS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人们谈SARS色变,可他明知有危险偏向一线)中,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军队白衣战士的崇高境界吗?
为救治命悬一线的非洲妇女、危在旦夕的友军士兵,我们的医生护士们冒着被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从因连续奋战而疲惫不堪的身体里,毅然抽血输给急需的病人,她们天使般的心肠同样让人感动!
汽车分队的郑剑清,高标准完成维和装备核查任务,以全部合格、一次通过的优异成绩,为国家节约经费2000多万元,联利团核查官员都深受感动!
我们的战士忍受着炙热太阳的暴晒,因劳累过度而晕倒在作业现场,醒来后对领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晕倒了呢?给领导添麻烦了!”一句话,感动得在场领导和战友们潸然泪下。看,这就是我们高尚可爱的战士,这样坚强的战士同样让我感动!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而英雄的背后是超常的付出,甚至是牺牲,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青春和健康奉献。英雄是民族之魂,是时代的领跑者。古往今来,无数个历史英雄为人们所崇拜,他们的英勇事迹,他们的思想和格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的社会不能没有英雄崇拜,也不能没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