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八路军战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岳思平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铁流两万五千里,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八路军战史》(作者岳思平)一书,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八路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上进行叙述、概括和综合。全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摇等内容。

本书编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力图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即充分记述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及其先进事迹,又真实反映部队曾经遭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从而使本书成为一部信使,以飨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八路军战史》(作者岳思平)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八路军战史》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力图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既充分记述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及其先进事迹,又真实反映部队曾经遭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第一节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和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二、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二节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通电就职” 

一、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二、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的设立 

第三节 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八路军成立后的任务和部署 

一、适应全国抗战爆发的新形势,八路军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二、八路军的任务和战略部署 

第四节 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首战告捷 

一、日军展开战略进攻,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二、八路军第师发起平型关战役,首战告捷 

第五节 八路军在华北日军侧后作战,参加保卫忻口、太原 

一、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正面防御战,在雁门关、阳明堡等地连战皆捷 

二、八路军第师转战正太铁路沿线地区,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娘子关争夺战 

三、八路军第、第两师主力掩护娘子关方向国民党军撤退,保卫太原 

第二章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 

第一节 太原失守后的华北战局,八路军的任务和部署 

第二节 八路军第师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围攻 

一、八路军第师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成,晋察冀军区在第师主力等部配合下粉碎日军空前大规模围攻

第三节 八路军第师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首次围攻

一、八路军第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扩大主力部队 

二、八路军第师主力粉碎日军首次围攻,收复晋西北七城 

三、八路军第师一部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 

第四节 八路军第师创建和发展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首次围攻和“九路围攻” 

一、八路军第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冀豫军区成立

二、进行正太、邯长路破袭战,粉碎日军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首次围攻和“九路围攻” 

三、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发展晋冀豫军区部队 

第五节 八路军第师主力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并与第师配合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一、八路军第师主力挺进晋西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二、八路军第师主力与第师配合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六节 八路军一部挺进冀鲁豫平原,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八路军第师一部、第师主力创建冀南、冀鲁豫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二、八路军第、第师各一部发展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三、八路军第纵队在中共冀热边特委配合下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 

第七节 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地方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和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 

一、山西新军协同八路军开展地方抗日游击战争 

二、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三、八路军第纵队兼冀中军区成立,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 

第八节 加强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和八路军部队的全面建设 

一、坚持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加强政治工作 

二、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抓紧进行军事教育和训练 

三、树立独立自给的思想,改进后勤保障工作 

第三章 八路军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华北 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 

第一节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一、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二、广州、武汉失守后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第二节 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豫地区,完成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任务 

一、八路军第师主力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共同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二、八路军第师主力帮助第纵队兼冀中军区巩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三、八路军第师主力挺进冀南、冀鲁豫地区,巩固平原抗日根据地 

四、抗大总校迁至华北敌后办学,大力培养八路军干部队伍 

第三节 粉碎日伪军的连续“扫荡”,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粉碎日伪军对华北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二、粉碎日伪军对冀中、冀鲁豫边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第四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一、国民党顽固派重蹈反共覆辙,中共中央确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二、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八路军和山西新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 

三、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继续保持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局面 

第五节 八路军进行整军,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一、八路军各部队分期分批进行整训 

二、在整训的基础上,八路军进行整编 

第六节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一、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战役决策 

二、百团大战的战役意图和敌我双方的部署 

三、百团大战的经过 

四、百团大战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华北敌后抗战 

第一节 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及八路军的方针、任务 

第二节 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八路军展开反“扫荡”作战 

二、八路军开展反“蚕食”斗争 

三、八路军反对敌第一、第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第三节 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二、八路军反对日伪军春、夏季“扫荡”,打破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 

三、八路军反对日伪军秋、冬季“扫荡”,打破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四、八路军的反“蚕食”斗争 

第四节 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进一步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 

二、八路军第师和山东军区等部开始攻势作战,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第五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三次反共高潮 

第六节 八路军部队深入贯彻党的“十大”政策,渡过难关 

一、实现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整体力量 

二、实行精兵政策,提高部队质量 

三、参加全党整风运动,增强全军团结统一 

四、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五、开展拥政爱民运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五章 参加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一节 八路军发动年攻势作战,开始局部反攻 

一、晋察冀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二、山东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三、晋绥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五、晋冀鲁豫边区部队发动攻势作战 

第二节 八路军一部挺进河南,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一、发展豫东、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河南军区 

二、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成立湘鄂赣军区 

第三节 八路军进行军政大整训,准备全面反攻 

一、中共中央关于军队整训的指示 

二、八路军进行军政整训与加强后勤工作,全面提高部队素质 

第四节 八路军发动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 

一、八路军发起大规模春季攻势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八路军再次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三、八路军发动猛烈的夏季攻势 

第五节 八路军参加全面反攻,向敌占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 

一、参加全面反攻时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任务 

二、适应新的军事战略转变需要,八路军大力扩建主力兵团 

三、八路军大规模进攻华北交通要道和沿线大小城市 

四、继续进逼敌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重点夺取中小城市和控制广大乡村 

第六节 歼灭拒降之敌,八路军扩大全面反攻战果 

一、继续夺取华北中小城市,破袭主要交通线 

二、八路军一部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 

八路军大事纪要 

后记

试读章节

日本频繁的经济危机,加深了尖锐的政治危机。工人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广大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国内政局动荡不安。1931年至1937年,就更迭七次政府内阁。尤其是一批军国主义分子不断发动军事政变和进行谋杀活动。1931年3月和10月,两次发动军事政变未遂后,继于1932年5月偷袭首相官邸,枪杀了首相犬养毅。从此,日本结束了政党内阁时代,逐渐形成由日本军阀主宰内阁的新体制。由于对实行法西斯的手段和步骤的严重分歧,因而日本军阀内部分裂为皇道派和统制派。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发动军事政变,致使政府中枢瘫痪。统制派乘机掌握了政府大部分权力,进而通过肃军统一了皇道派。从此,军部主导内阁大权,正式确立起法西斯统治体制。这一切情况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处于经济和政治矛盾的旋涡之中。

当时,中国自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尤其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虽出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新局面,但全国性抗战的时机还没有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也使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有机可乘。

与此同时,国际绥靖主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英美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集团虽然与日本帝国主义有矛盾,但一方面为了自身应付经济危机和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在西方的挑战,另一方面又惧怕日本帝国主义损害他们在中国乃至亚洲的权益和中国人民革命危及他们在华利益,并且企图把日本侵略的矛头指向苏联,则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所谓“中立”和“不干涉”的绥靖主义政策,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援助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从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催化剂。

为了摆脱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危机,并在英、美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和支持下,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的决心日渐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和步伐。

首先,修改其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大力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5月新修改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军队用兵纲领》,提出了大规模扩军的计划,规定陆军步兵扩充到50个师团,航空兵扩大到142个中队;海军主力舰扩大到12艘,航空母舰12艘,其他舰艇194艘,航空兵65个中队。实际上,仅陆军总兵力,至1937年上半年,即由1930年的25万人发展到40余万人。1937年7月时,日本陆军共有17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集团,1个航空兵团;海军共有各种舰艇199艘、计77.1万吨,航空兵37个中队,各种飞机685架。

其次,制定(《国策基准》,亦称作《国策大纲》和《基本国策纲要》。1936年8月7日,有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和藏相参加的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其基本精神是:对内加强法西斯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陆军准备北进苏联,海军南进与英、美争夺太平洋地区,当前则是与德国合作,与苏联和解,与英美加强亲善关系,以便集中力量解决中国及华北问题。实质上是采取中间突破先打中国,为尔后北进或南进建立战略基地。 再次,制定了1937年度全面对华作战计划,规定:对华北,除过去的两个军(5个师团)外,再增加3个师团,在包括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和山东五省在内的华北地区进行作战;对华中地区,以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调新编第10军(2个师团)在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对华南,大致用1个师团的兵力。侵华的总兵力计划扩大到14个师团。

第四,急剧增加军费。直接军费由1931年的4.6l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31.2%,骤增至1936年的10.78亿日元、大于国家总支出的47%。1937年军费开支高达32.7亿日元,在国家财政开支中大于69%。

第五,积极发展以军需为主体的重工业,大力扩建生产飞机、坦克和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的大型企业,吸引新老经济财阀增加在军需方面的投资比重,促使国民经济转入“准战时轨道”。1931年至1937年,日军的汽车由434辆增至9462辆,扩大了20.8倍;飞机由410架增至1580架,扩大了2.8倍;火炮由90门增至478门,扩大了4.3倍;坦克由12辆增至479辆,扩大了38.9倍;军舰由5100吨增至51724吨,扩大了9倍。

第六,以青年学生和士兵为主要对象,加紧灌输“八绒一宇”的侵略扩张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强化军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其成为其全面侵华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形成之初,一度主张交友守信,得主尽忠,但自融入作为日本国教的神道教后,就诱使信徒在人格上滋生了极端的双重性:一方面,讲究仁义忠孝,恪守举止儒雅和顶礼膜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妄自尊大,嗜杀成性。这种思维模式与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相结合,从而把反人道和反人性推向极端化,集大成为灭绝人性的好战、残忍的虐杀和剖腹自杀、轻生,其侵略性、野蛮性和毁灭性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向中国本部进逼。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开始了对华中地区的进犯。1933年1月,突破山海关,开始入侵华北。2月侵占热河(今属河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3月进攻长城各口,5月侵占河北、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东部地区。接着,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11月,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6年2月,建立伪内蒙古自治政府。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扶植伪政权的阴谋,连连得逞,华北殖民化的危机日趋严重。一场全面侵华战争,已呈一触即发之势。

至1937年7月上旬,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中双方总的实方对比是敌强我弱,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中国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47、44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敌强我弱表现在经济力量方面,日本占有绝对优势。至1937年,日本虽然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危机,但其现代工业总产值仍达60亿美元,而中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为13.6亿美元,两者的比率约为4.4:1。以几种主要工业品为例:钢的总产量,日本为635万吨,中国为55.6万吨;生铁的总产量,日本为239.7万吨,中国为95.9万吨;石油的总产量,日本为39.3万吨,中国为0.02万吨。P4-6

序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国革命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和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931年至1945年长达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其中,1931年至1937年为中国局部抗战;1937年至1945年日本签字投降为中国全国抗战,即通常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进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作为多年专门从事抗日战争研究尤其是人民军队历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撰写了这部《八路军战史》。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记述这支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总结和借鉴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

近几年来,有关单位和部门已经编写、修订与出版《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八路军山东纵队史》、《八路军第115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第120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战争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革命史》及《牺盟会和决死队》等书籍,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基本上反映了八路军所辖部队和各有关战略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但至今尚未看到一部从整体上反映八路军的战史。

《八路军战史》一书,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八路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上进行叙述、概括和综合。全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援等内容。

本书的撰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力图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既充分记述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及其先进事迹,又真实反映部队曾经遭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

1995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本人曾经撰写了全国第一部《八路军抗战史》,填补了军战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大空白。如今十几年过去,关于八路军的研究在党史、军史界又出现了一些富有价值的新的学术观点,对很多重大史实进行了考订和修正,形成了若干新的学术成果。这部《八路军战史》,系在《八路军抗战史》的基础上,综合借鉴,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考证成果,著成的一部新的史书,是一部信史,以飨广大读者。

编著者

2010年12月

后记

中国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坚决执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战略方针,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包括民兵、自卫队(自卫军)的人民武装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英勇战斗,打击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日战争的一支生力军。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战略防御阶段,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同时在战略和战役、战斗上,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发挥了战略支队的作用。在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与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共同抗击了58%-75%的关内侵华日军和90%-100%的伪军,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八路军在全国八年抗战期间共作战近10万次,以伤亡54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700余人)的代价,消灭日伪军125万余人,占人民军队歼敌总数的75%,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八路军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在抗日战争中,她依托陕甘宁边区这个战略总后方,创建、巩固、坚持、发展了包括晋察冀、山东、晋绥、晋冀鲁豫在内的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解放了东北大片国土,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空前规模的连续性的“扫荡”、“蚕食”、封锁和“治安强化运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多次掀起的反共高潮。同时,以一部兵力挺进华中、华南和东北,有力地支援了这三大敌后战场的斗争。

八路军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而来的。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继承和发扬了红军的光荣传统,坚持了共产党的绝对领导,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全面加强了军事、政治、后勤建设,经过发展、收缩、回复和再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全国抗战之初改编时的近4.6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02.8893万人,进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历史犹如一条长河。中国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1 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抚今追昔,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斗争的岁月,永远不能忘记为了共和国的今天而牺牲的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也永远不能忘记要把昨天血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今天加强共产党与人民军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在昨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建设今天和发展明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编著者

2011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