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辻行人《替身》——2010年备受瞩目的杰作,各界盛赞满满!《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推理杂志》等日本各大权威媒体绝赞推荐!
当集体陷入恐惧和混乱,你该如何坚强冷静自救?
二十六年前,夜见山市夜见北中学三年三组某个非常受欢迎的同学突然因意外身亡,极度悲伤的师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全校人竟然决定演一场此人仍旧活在大家的周围,没有死去的“大戏”。那天开始,同学们甚至老师都开始向这个不存在的人打招呼。就连毕业的那天,学校也给那个不存在的人留出了一个座位。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毕业照上,那个“早已死去”的人却出现在照片里,站在那个拍照时空出的位子上,露出惨淡的笑容……
二十六年后,品学兼优的十五岁少年榊原恒一转学到了夜见山北中学初中部三年三班之前,在医院里结识神秘的同班女生见崎鸣。随后听了二十六年前的恐怖传说和死亡诅咒。
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完全陷入被无视、被排斥、被集体欺负的孤独之中!
《替身》——新本格派推理创始人绫辻行人新代表作,震动2011日本文坛、惊心动魄的心灵海啸!
《替身》被誉为日系恐怖悬疑作品中不可逾越的高峰、必读书。
她是死者的替身、玩偶的替身、恶意的替身、嫉妒的替身……只有聪明的榊原恒一知道,这是属于两个人的孤独,也是两个人的自由。当高智商的东京少年,遇见同样高智商的小镇少女,在孤独和恶意的重重包围下,奇异的情愫开始蔓延、上升。
表面上,本书讲述的是一桩发生在初中校园里的恐怖事件——品学兼优的东京少年榊原恒一转学到一所乡下小学的三年三班,听说了二十六年前的死亡诅咒,他从未如此接近死亡。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完全处于被无视、被排斥、被集体欺负的孤独之中。
本质上,这是一场极具力性质的集体虐待,却被所有人人为理所当然。因为集体的命令必须遵守,这是在学校里生存下去的铁则。被选为“替身”的学生,有的不堪精神压力,自杀而死,而今年的提升却分外强大而冷静,甚至因为自己的过分冷静而受到更严重的指控……
这年春天,我十五岁了。谁料刚过完生日,左侧的肺就发生了破裂。
那正是我离开东京住到夜见山市外祖父母家后的第三天。本来次日要去转学的新学校报到上课——无奈偏偏就在那天夜里发生了这档子事儿。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那个星期一本应是我第一天去新学校上课的日子,结果却变成了我人生中第二次人院。上一次发生在半年前,也同样由于左侧肺部的破裂。
“医生说,这次入院要住上个十天八天了。”
面对刚入院不久、独自躺在病床上忍受着持续胸痛和呼吸困难的我,一大早赶来医院探望的外祖母民江如是说道。
“医生还说,你的病虽然不至于动手术,但下午需要插根管子做个治疗。”
“啊……去年也做过。”
“像这种治疗做多了,会不会变成惯性啊。——怎么样?还觉得闷吗,恒一?”
“嗯……闷。”
其实和几小时前坐救护车来医院时的剧烈疼痛及胸闷相比,静躺了一段时间之后,人确实一点一点地轻松起来,可即便如此,也着实难熬。那张显示半边肺部凹瘪变形的X光片在我脑中时隐时现,挥之不去。
“也真是,才来这里就……唉。”
“……对不起啊,外婆。”
“说什么呢!你可别往心里去,生病也是没办法的事。”
外祖母微笑地注视着我,眼角皱纹倍增。虽说今年已有六十三岁了,身子仍不失硬朗,对我也爱护有加。不过两人像现在这般近距离说话,似乎还是头一回。
“那……怜子阿姨呢?上班没迟到吧?”
“不用担心,那孩子一向规规矩矩的。这不,她中间回来过一趟,然后又在平常的时间出门了。”
“替我转告她,说给她添麻烦了……”
昨日深夜,一阵似曾相识的异样感觉突然袭来:肺部深处犹如漏了气般躁动不安,特殊的剧痛伴随着呼吸困难。“莫非又犯了?”当时陷于半恐慌状态急于求救的我向客厅里的怜子阿姨求助。
怜子阿姨比我已过世的母亲小十一岁。了解情况后,她马上叫了救护车,还陪我一同去医院。
谢谢你,怜子阿姨!
很抱歉,真的。
本想当面说声感谢,无奈当时状况严重,没法子感谢。加上我向来不擅长和她面对面地交谈……或许不是不擅长,而是过于紧张吧。
“我还带了些替换的衣服来。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谢谢。”
看着外祖母将一个大大的手提袋放在床沿上,我用沙哑的声音道了谢。考虑到一不小心又会使得疼痛加剧,我不得不保持头部靠在枕上的姿势,只是略微点了点下巴。
“外婆,那个——我爸爸他……”
“还没跟他说呢。阳介现在不是在印度吗,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联系上他。今晚我就让怜子……”
“不用,还是我……自己来联系。手机……我忘在房里了……只要拿来就行。”
“哦,是吗。”
父亲名叫榊原阳介,就职于东京某著名大学,从事文化人类学或社会生态学的研究。身为一名研究者,四十出头就当上教授或许称得上优秀,可作为一位父亲是否称职,就不得不打上问号了。
说来说去,皆因他长期漂泊在外。
因为需要实地考察,父亲常常奔波于国内外,却将独子抛在家中不顾。拜父亲所赐,我自小学时起便拥有了一份特殊的自信:若论家务本领,绝不输给班上的任何人。
上周,父亲仓促决定去了印度。听说要留在当地开展近一年的调查研究活动。我这次突然寄宿到夜见山市的外祖父母家,很大程度上正因为这事。
“恒一啊,你和你爸的关系还好吧?”
“嗯,还行。”我回答道。尽管心中对父亲有些许不满,但还不至于讨厌他。
“话说回来啊,阳介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哪,”外祖母自言自语道,“理津子死后都过了这么多年,也不见他再成个家,还不时地来帮助我们……”
理津子是我母亲,和父亲阳介年纪相差十岁。十五年前——即生我的那一年,年仅二十六岁的母亲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从父亲的一位老友口中得知,父亲还在大学当讲师时就与身为学生的母亲相识并相恋了。“当时他出手可快了!”那位朋友来家中时,借着酒兴,狠狠把父亲调侃了一番。
母亲死后至今,父亲身边倒也不乏追求者。虽然这话由儿子来说有些欠妥,不过父亲确实是位优秀的研究工作者,以五十一岁的年龄来说,显得年轻英俊、温和大方,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再加上单身一人,又怎会不被人追?
P15-8
本书的创作,始于二〇〇六年春天。自月刊《野性时代》同年七月号起连载至完结,前后历时近三年。
在此期间,或许是岁月不饶人,公事私事上接连遭遇种种令人不快的变动,不论干什么,动辄气力减退·消沉。然而即便如此,在夜见山这一虚构的小镇里上演的剧目依旧保持着兴奋和张力——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与恒一、鸣他们,还有在那个小镇里生活的年轻朋友们分别时,心中略感失落和寂寥。
连载结束后,我又于今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开始了通篇的润色工作。这段时间恰巧与故事的高潮——他们的暑假重叠,于是不经意地,我也在Another‘中度过了难忘的夏天。
“Another”这个题目,是我从两部长期挚爱的佳片——托马斯·泰伦原作、罗伯特·马利根执导的《死亡游戏》(原题The Other,1972)和亚历桑德罗·阿曼巴执导的《小岛惊魂》(原题The Others,2001)中萌生灵感而得。尽管乍看并不相同,但在我心里,的确想写出一部与The Other、The Others同系列的作品。
正如The Other、The Others那般,从类别上分,小说Another属“恐怖”范畴。只是在我看来,Another还具有某种神秘的阴谋,亦是一部“谜小说”。
以下内容或许能吊起尚未翻阅此书的人的胃口。这部“谜小说”大致分为第一部分(Part1)和第二部分(Part2),在各个部分的起始处,设有两个疑问词。尤其是排在第四的“Who?”,相信一定能出乎大多数读者的意料。答案皆在篇末,敬请赏阅—一
最后,虽然Another写成了耗纸一千余张的长篇,但各方面与起初执笔时相比,都完成得更好。我希望能将这部小说送入更多读者手中。
在长期连载过程中,承蒙关照的角川书店的诸位编辑也历经几番调任,包括《野性时代》的历任负责人——金子亚规子、青山真优、足立雄一。制作单行本时的首任负责人金子小姐和连载开始时的《野性时代》主编堀内大示等都倾力相助。在此向诸位表示感谢。
另外,也向十几年来担任编辑、此次为促成Another出版而鼎力相助的三浦玲香献上我无尽的谢意——谢谢!
绫迁行人
二〇〇九年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