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布鲁克林(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09年英国科斯塔年度小说奖获奖作品!

2009年英国布克奖入围作品!

约翰·克劳利执导、尼克·霍恩比编剧、西尔莎·罗南主演!

同名改编影片2015年11月起全球热映!

科尔姆·托宾创作的《布鲁克林(精)》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满的杰作。

内容推荐

一九五零年代初,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小镇姑娘艾丽斯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国工作的机会降临时,人人心里都知道,她必须去。艾丽丝告别亲人和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布鲁克林,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这里有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有其他租房的姑娘微妙的妒忌和猜疑,令她愈发感到孤独。

全新的生活节奏令艾丽丝渐渐淡忘背井离乡的痛楚——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跳舞——她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正当她陷入热恋之中时,家乡来的消息令她必须赶回家;她将面临的,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必须在家乡新的生活与布鲁克林奋斗、扎根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科尔姆·托宾创作的《布鲁克林(精)》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满的杰作。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弗莱瑞街的房子,楼上的起居室里,艾丽丝·莱西坐在窗前,看到姐姐迈着轻快的步伐下班了。艾丽丝望着罗丝穿过街道,从阳光下走到暗处,挎着她在都柏林克莱瑞百货商店①促销时买来的新皮包。罗丝肩披乳白色开襟羊毛衫。她的高尔夫球杆在大厅里。艾丽丝知道,几分钟后,会有人来接姐姐,她不到夏夜消磨殆尽是不会回来的。

艾丽丝的簿记课程即将结束。她腿上搁着本会计系统的书,身后桌上有一本分类账,她的作业就是把一家公司的日常交易记录在借方和贷方的栏目上,上周在职业学校,她已经给这家公司做好了详细笔记。

艾丽丝一听到前门开了,就下楼去。罗丝站在大厅里,脸前举着一面化妆镜,细细地端详自己,涂口红和眼影,然后在大厅的全身镜里瞄一眼自己的整体形象,理一理头发。艾丽丝默默看着姐姐润过唇,又照了一回化妆镜才把它收起来。

她们的母亲从厨房来到大厅。

“罗丝,你真漂亮,”她说,“你会是高尔夫俱乐部之花啦。”

“我快饿死了,”罗丝说,“可没空吃饭。”

“等会儿我专门为你做茶点,”母亲说,“艾丽丝和我现在要去喝茶了。”

罗丝伸手从包里拿出皮夹子。打开,取出一先令纸币放在衣帽架上。“如果你要去看电影就用。”她对艾丽丝说。

“那我怎么办?”她母亲问。

“她回家后会告诉你故事情节的。”罗丝回答道。

“说得好听!”母亲说。

三人都笑起来,这时她们听到一辆车开到门口,按了按喇叭。罗丝拿起高尔夫球杆就走了。

后来,母亲洗碟子,艾丽丝擦碟子,这时候又响起了敲门声。艾丽丝去应门,看到一位姑娘,是她在教堂旁边的凯莉杂货店里认识的那位。

“凯莉小姐叫我捎个口信给你,”姑娘说,“她想和你碰个面。,,

“是吗?”艾丽丝问,“她有没有说是什么事?”

“没说。你今晚就过去吧。”

“但她为什么找我呢?”

“天啊,我不知道,小姐。我没问过她。你要我回去问问她吗?”

“不用,没事儿。但你确定这口信是捎给我的?”

“是的,小姐。她叫你去找她。”

艾丽丝已经决定改日再去看电影,又厌烦了分类账,于是换了裙子,穿上羊毛衫,离开家门。她沿着弗莱瑞街和拉夫特街,走到集市广场,又沿着山坡往教堂方向走去。凯莉小姐的店已经打烊,艾丽丝敲了敲旁边通往二楼的门,她知道凯莉小姐就住在楼上。来开门的是早先去过家里的小姑娘,她让艾丽丝在客厅里等着。

艾丽丝听到楼上人的说话和动作,接着小姑娘下来了,说凯莉小姐很快就会过来。

她见过凯莉,母亲不在她店里买东西,因为价钱太贵。她觉得母亲不喜欢凯莉小姐,虽然她想不出理由。据说凯莉小姐卖的火腿是镇上最好的,纯奶油也是最好的,包括乳酪在内的所有货品都是最新鲜的,但艾丽丝觉得自己并没有来过这家店,只在经过时朝里张望一眼,见过柜台后的凯莉小姐。

凯莉小姐徐徐走下楼梯,走进客厅,开了盏灯。

“嗯。”她说,接着又嗯了一声,好像在打招呼。她面无笑容。

艾丽丝正想说自己是被叫来的,想礼貌地问一下这个时间来是否妥当,但凯莉小姐将她从头打量到脚的目光,堵住了她的嘴。凯莉小姐这种态度,艾丽丝寻思会不会是因为她被镇上某人冒犯了,然后错怪到自己头上。

“你来了。”凯莉小姐说。

艾丽丝注意到衣帽架上靠着好多把黑色雨伞。

“我听说你没工作,但头脑对数字很灵光?”

“是吗?”

“哦,整个镇子,不管是谁都来店里,我什么都知道。”

艾丽丝想,这是不是暗指她母亲一直在另一家杂货店买东西呢,但她吃不准这点。凯莉小姐的厚镜片使得她脸上的表情难以琢磨。

“每个星期天,我们这里都忙得脚底朝天。当然了,别家都不开门的。我们什么样的顾客都有,脾气好的,坏的,无所谓的。按照常规,我七点弥撒之后就开门,从九点弥撒结束直到十一点弥撒尾声,店里挤得水泄不通。我有玛丽静畦,但她老是反应迟钝,所以我在找一个利索人,要认识大伙儿,还能找对零钱的。但注意了,只在星期天。其他时间我们忙得过来。有人推荐你来。我打听过你的情况,每周七先令六便士,大概能帮衬点儿你母亲。”

艾丽丝发现,凯莉小姐说起话来,每句话末尾都紧抿着嘴,好像有人怠慢了她。

“我的话说完了。这个星期天你就可以开始了,但你明天就得来熟悉价目表,我们会教你怎么用秤盘和切片机。你得把头发扎在后面,再去丹·波尔格店或者伯克·欧李瑞店买一件好点的工作服。”P1-3

后记

《布鲁克林》是托宾继《大师》之后的长篇小说新作。与托宾以往的作品相比,《布鲁克林》较为好读,人物和线索简单,情节也不复杂。说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爱尔兰小镇姑娘艾丽丝,独自去美国工作求学的经历。小说跨度不过一两年,其间没有惊心动魄的曲折故事,发生的爱情也称不上浪漫,除了艾丽丝姐姐罗丝的猝然故世,一切都平易犹如四季寒暑。但这种平易对熟悉托宾的人来说,并不意外,这本是他风格的一部分。他把极大的热情和天赋都倾注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擅长从沉默和空白中发掘出微妙的气氛。这点读者在他的《大师》中便已领略。偶尔,仍能在《布鲁克林》中发现《大师》的影子,当艾丽丝去到美国,将生活细节如数写入家信,并在吸纳新事物时不断地排检着哪些可以告诉亲人,哪些不能,我们可以会心一笑,那个老是谋划着利用八卦来丰富自己写作素材的詹姆斯又回来了。但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如此,艾丽丝是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女子,阅历浅薄,循规蹈矩,思想也传统,透着爱尔兰小镇的风土气息,也许与那个年代很多怀着迷惘和希冀去美国碰运气的移民没什么两样。但她在托宾笔下获得了非凡的自省能力。她不停地思考着生活的种种境遇,她对异国和家乡的感觉时时发生着变迁,尤其是对阔别许久的家乡,从刻骨的思念,不经意间的释怀,到回家乡后的陌生感,到重新熟悉和自如起来,这些在书中都细微可呈。

艾丽丝的爱情,和她的去留绾合在一起。艾丽丝始终在做一个选择,选择留在美国,或是回到家乡。她在布鲁克林的爱尔兰人舞会上遇到托尼,与之相恋并在她回国奔丧前秘密结婚。之后,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她,蓦然发现出国前对她冷眼相待的另一个男人吉姆,实际上与她扮演了《傲慢与偏见》里的角色,她或许更偏爱吉姆一些,更要紧的是,吉姆代表了她的家乡,是“在小镇的街道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当她开始在去留之间摇摆不定时,吉姆在她内心的天平一端加了砝码。

她此刻希望未曾与他结婚,并不因为她不爱他,不想回到他身边,而是因为没有告诉母亲和朋友使得她在美国度过的每一天都好似一场梦,没法与她在家中度过的时光相提并论。她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自己分裂成了两人,一个奋斗过布鲁克林的两个冬季和许多艰难时日,并在那里陷入爱河,另一个是她母亲的女儿,是大家都认识、或是大家都以为认识的那个艾丽丝。

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遥远的距离,造成了艾丽丝的分裂感。这或许是托宾的意外收获,因为就我个人感觉,他似乎并没有着意于文化风俗的对比,更或许是,有意避开了这样的写法。然而爱尔兰小镇和纽约布鲁克林地区的两种生活,鲜明生动,艾丽丝正如封面上那个女孩,处在阳光下,眼神略带迷惘,仿佛不知何去何从,又仿佛已知自己的宿命,只是宁愿暂时搁置这一想法。于是小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时间上的延续,是单一的线索和接近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另一种则是人物和生活的断片。

书里许多人物,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对于一部表现手法较为传统的小说而言,这似乎有些诡异。但细想来,是作者的诡计吧。艾丽丝在跨大西洋海轮上遇见的同船女子,在布鲁克林学院读法律的授业老师,在教堂爱尔兰人舞会上看到的歌手,还有那几个与她关系若即若离的房客……他们都不缺乏精致的细节和在艾丽丝心中产生的回响,但没有各自的故事,仿佛是艾丽丝生命中的过客。

艾丽丝最终的选择,也和大部分的情节一样,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在美国和家乡,在已有名分的丈夫和新认识的男友之间,她选择了前者。这一选择半是无奈,因为道德的惯性使然,但是做出决定的整个过程,无异于一场被拉长了的心理战役。好友结婚、母亲的期待、在小镇上为人赏识,重获自信,众多的生活细节都加入到这一选择中来,从而使得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从一贯的淡然中露出锋芒,爱情开始得容易,过程却布满了权衡与动摇。到了最后,说不清艾丽丝究竟如何踏上归程,她甚至已知道做出了令自己后悔的决定:

“她回布鲁克林了。”母亲会如此说。当火车驶过通往韦克斯福德的麦克迈大桥,艾丽丝想到多年之后,这句话对听到它的男人而言意义越来越浅,但对她却越来越重。她想着差点笑了起来,随后合上眼,什么都不去想了。

然后命运的车轮,又岂是她能明白的。她知道的只是昨天和今天,却不知道明天。这就是艾丽丝,一个和我们如此仿佛的女孩。愿她能得到幸福。

柏栎二○一○年二月

书评(媒体评论)

托宾讲述了一个非常饱满的故事,用节制、简洁而有力度的文笔,令最细小的心理颤动都能感动人心。透过女主人公艾丽丝小心翼翼的眼睛,即便布鲁克林最老套的日常活动都带上一种微妙的陌生感。在这部以漂泊他乡为主题的小说中,托宾摒弃夸耀与感伤的情绪,让我们重新领悟到:漂泊他乡,就会在故土与他乡都成为异乡人。

——《纽约客》

读托宾的书就好像观看一位画家一笔一笔地画,突然问,完成的画面就呈现出令人震撼的效果。《布鲁克林》可与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相提并论。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优美呈现了一幅五十年代布鲁克林和爱尔兰乡镇生活的画面……我认为,托宾对于女性的真实刻画在当世男性作家中无人能及。

——《丑闻笔记》作者卓依·海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