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何理智地追求梦想”提供了一个可贵的视角。很多追寻梦想的励志类书籍通常会说“趁现在有能力,赶紧去旅行吧”“请坚信所有梦想终将变为现实”之类的。《喂养你的梦想直到梦想可以养活你》作者乔·阿卡夫作为一个在8年间换了8份工作并最终找到梦想职业的“跳槽专业户”,提倡的却是“保留自己的正职,并使之成为梦想工作的有力支持”。
对于如何“找到梦想工作”,作者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寻找梦想是一种重新发现的过程”:找出你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找回已经被埋藏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旧爱。本书阐述了“找到自己的特别之处”与“找回自己的特别之处”之间的重大区别,单是这一点,用来购买这本书的钱就值个回程票了。
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技巧,包括:如何寻找当下工作和梦想职业的相似之处,比如星巴克员工和注册会计师的共通之处,从而让工作为梦想做练习;在遇到转折的时刻,怎样衡量自己是否准备好了,等等。是非常有趣又实用的一本书,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一直长居职业类畅销书排行榜。
《喂养你的梦想直到梦想可以养活你》将改变你看待工作及生活的方式。
我们常认为:工作通常都苦不堪言。
我们常认为:我们能区分开工作中和工作外的自己。
我们常认为:要摆脱苦役,追寻梦想,成为想要成为的人,首先要辞掉工作。
事实是这样的吗?
追寻梦想的励志类书籍常会以一个充满鼓动性的章节作开头,比如“梦想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或者“请坚信所有梦想终将变为现实”之类的。
也有些好心但想法比较简单的人这样告诫我们:及时行乐吧!去欧洲求学,或者趁自己有能力,赶紧去旅行吧!
就好像只要递上辞呈,离开现在的生活,外出走一圈,美好而明晰的未来就会在眼前徐徐展开。
本书作者、《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家乔·阿卡夫,曾经在8年间换了8份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思唱了个反调:只是为了心里一个模糊的想法就辞了工作,这更像是一种冲动,而非勇气。如果还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辞职就已经辞职的话,那就只是从一份工作跳槽到另一份而已。在前一份工作中所不喜欢的那些东西,在下一份中也同样还会出现。
怎样明智地追求梦想呢?
乔说:你可以用更明智的方法去争取梦想工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的是保住自己的正职。
职业的变化意味着风险。当你开始追寻梦想时,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降低你所面临的财政危机、个人危机和职业风险。而最令人吃惊的就是那个可以学到这类技巧的地方,通常是大多数梦想家们最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在你的全职工作岗位上。
如果把正职妖魔化并且一直抱怨的话,它就会成为你急欲逃脱的牢笼。但如果你足够耐心且从容,学着培养对当下工作的好感,寻找它和最想做的事情的共通之处,把它作为梦想的练习和赞助者,你的正职将会变成开启梦想工作的绝佳平台。
Part 1 辞职本身很“性感”,但还是要保住正职
Part 2 说“我是”时,别再说“但是”
Part 3 正职与梦想工作间的差距
Part 4 培养对不喜欢的工作的好感
Part 5 “激情—练习—计划”模式
Part 6 “抓紧时间做”的简单规则之一:多做热爱的事情,少做喜欢的事情
Part 7 成功地应对“成功 ”
Part 8 “准备好辞职了吗?”记分卡
后记 三个理由将使你无视刚才所读到的一切内容
致谢
唐尼困境
唐尼曾是我最差劲的一个老板。当然唐尼不是他的真名。我小时候上学那会儿,校车上有个叫唐尼的混混儿。他总向我展示自己指关节上的伤疤,那是他在打其他跟我一样穿着背带裤的小孩子时留下的。有天下午放学后,他把我的书包扔到了校车的后车轮底下,书包被车轮碾坏了。没准就在那天,马萨诸塞州休斯敦市的唐尼还曾想过把一个人往车轮下面扔。因此我觉得用他的名字来称呼我那个最坏的老板再合适不过了。
要知道我们单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美国职棒大联盟,可他却在办公室嚼烟叶,还总是把可乐瓶子当成烟灰缸,把嚼剩下的烟叶渣吐到里面。除了他,大家都很干净整洁。跟我另一个堪称绅士典范的老板完全不同,唐尼丝毫不会为这种事感到羞愧。他甚至能一次性把有猴子拳头那么大的一坨烟叶都塞到嘴里嚼干净。每次当他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的时候,那种浓郁的万宝路烟草味道,甚至全国人民都能闻到。
他还超级粗鲁,经常大声斥责他唯一的直属下级,也就是我。如果你有一个掌控欲望强烈的老板,而你又是他唯一的直属下级的话,那一定糟透了。
我曾经一度只要想到自己要去上班,或者一看见唐尼的车,就会觉得浑身难受。就算我没看见他,也会想象他正开车躲在哪个路边,随时准备跳出来找我麻烦。
我在唐尼手下干了将近一年,那段日子相当悲惨。我迫切地想跳槽,那种感觉强烈到使我经常做白日梦,幻想着自己跟他提出辞职时的场景。
我急切地渴望从他身边逃走,以重获自由。那时的我以为只要辞掉工作,就再也不用跟这么坏的老板打交道了。
难道这样不好吗?再见唐尼!再会吧,你这控制狂!拜拜了,绩效评估!
我们以为在没有唐尼的世界里,就可以尽情享受自由和美好。我们预测自己从前想做的一切很快就能变成现实。也许不会一次性地全都实现——我们也没那么天真——但至少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之前,不必先去请示什么人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做主。我们的老板就是自己!才不是其他人!
可不幸的是,没有唐尼的世界只是“乌托邦”。事实上,在摆脱一个坏老板之后,你还会遇见更多的新老板。而有些新老板甚至会比刚被你摆脱的唐尼要求还要多。
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辞职了,离开了那个被用放大镜监控,满地都是控制狂的地方。我逃出来了,再也不用拿着公司表格到处请人批准签字了。脱离公司之后我才是自己的老板。
你是。但也未必。你也许摆脱了唐尼,但之后你还得去跟无数的小“唐尼”打交道。
在你的“个人企业”里,新“唐尼”们会是些什么人?
电费单。
水费单。
大通抵押贷款。
120片装帮宝适。
威瑞森无线。
乔氏连锁超市。
汽车修理。
康卡斯特有线电视。
在你有稳定工作的时候,所有这些开销都能无声无息甚至很神奇地就被全部付清了。一旦辞职,它们忽然间全变成新的,并且更苛刻的“唐尼”老板们了。前往自由之地的旅程感觉更像是一时头脑发热的漫游。现在你又开始为一堆新的事情焦虑,人生之船又被凿出了许多细缝。除非你经济独立非常有钱,买一箱子这本书只是为了向阿卡夫一家示好,否则你花在修补裂缝上的时间绝对要比你划船驶向自己梦想的时间要长得多。
你经常要打交道的“上司们”可不仅仅是那些没有生命的账单。如果你真想刺激一下自己和配偶及家人的关系,那么就辞掉工作,使他们成为你的“上司”。
哪怕你只是没从图书馆里借,而是花了10美元从网上买了一本书,都能导致你跟妻子间产生一场持久、激烈的争吵。没什么会比这个更“浪漫”了。你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并在心里想:不过才10美元而已!我们真的把我花多长时间洗澡这事都拿出来吵了!结婚多年,这还是我们第一次为了水费吵架。但是你们真的会为此而吵架的。我敢打赌,你们肯定会。
由于失去了经济来源,金钱忽然就变成了一个重大问题。你们就算不会为了这个吵架,可在如何支配你自由时间的问题上,也一定会有冲突的。
当你全身放松躺在电视机前休息时,一定不要奇怪为什么曾经对你全力支持的另一半正在用审视的眼光打量你。在你失业之前,这根本不算什么。无论是在平日的晚上还是在周末,只要你想,就可以尽情地看电视。亲爱的,只要你愿意,就尽可以享受休闲时间。
而你一旦失业,休息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时间一下变得很紧迫,充满了压力和经济限制。休闲时间忽然也成了应该用于优化简历或者追求新前途的时间;成了你必须用于取得成功、追求进步的时间;成了你不应该用来看《广告狂人》电视剧的时间。其实这部电视剧就是讲述一些有思考能力的男人们的故事,是男版《泽西海岸》。酗酒?有。滥交?有。北方口音?有。心碎的凝望?有。
你觉得我在夸大其词,但是当你辞掉正职以后,可以看看自己的经历是不是跟我说的这些有着诡异的相似之处。
我的一个朋友此时正在经历我所说的这一切。他辞掉了自己的全职工作,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却发现他的妻子突然间开始关心起他一天发了多少封自荐信和求职简历。什么也没有,我是说你的爱情生活之所以会变成跟自己的另一半讨论你是否已经发完了该发的简历这个话题,并非是由任何原因造成的。可我敢打赌,假如我朋友有份正常工作的话,他妻子一定不会去关心他上一天班一共处理了多少份报告单。
这是辞职后我们会碰到,可之前却没能预见到的最大的困难。在追寻梦想时,你一定离不开另一半的支持。你会希望自己前进中的每一步都有对方的陪伴。作为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你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即使面临危机也不会动摇。梦想工作需要你去投入、去折腾,因此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不能再折腾出什么状况。尽管有时候这也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
想把简单的二人关系搞得一团乱吗?辞掉正职吧。
从来不曾为钱发过愁的妻子开始遭遇财政恐慌,一个从不过问你如何支配自己时间的丈夫突然变成了一个如影随形的考勤钟。就算是全世界最镇定从容的人,一旦听说你正面临类似房屋抵押贷款之类的难题时,也会忍不住焦虑得直冒冷汗。一切都源自你的梦想。梦想?梦想能帮你付账单吗?你能打电话给那些公共设施部门询问自己能否用梦想支付欠款吗?跟一个梦想家结婚之后,你就能发现一条通往食品区的密道,让你不掏钱也能拿到吃的吗?事实证明,不能。
与父母的关系也好不了多少。他们指望你很早就结婚,并且一气呵成连孩子都要了,这已经够糟的了;可你现在还要在感恩节家庭聚餐的时候,一边翻着火鸡,一边向你那70岁的阿姨汇报自己的收入计划。而你那个博学的叔叔,也会一边吃着自己的土豆泥,一边对着你们就国民经济问题侃侃而谈。
这种“三输”的局面,对大家都没好处。
我是真的希望你能冲唐尼扔一枚“辞职炸弹”。可不是现在。至少不要抱着“辞职后就能进入再也不受老板管制的天堂”这种念头去辞职。你还可以用更明智的方法去争取自己的梦想工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你首先要做的是保住自己的正职。
P7-12
三个理由将使你无视刚才所读到的一切内容
当我开始写这本书时,我向自己博客的读者们问了“我是____,但是____”的问题,并且请求他们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发给我。比如:“我是一名教师,但是我想当一名艺术家。”我原本问的是:“你有没有感觉自己陷在正职与梦想工作之间进退两难过?”一开始我以为最多也就会有几十个人回复我,因为我提问的时候正值假期,而且我想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人纠结于这个问题。
有600多人给了我回复。
他们中的有些人很看得开:“我是一名记录员,但我从12岁起就梦想着自己能变成一名WwE(摔跤运动员)。差别太悬殊了,我知道。”
他们中的有些人则很悲伤:“昨晚我试着想发点东西给你,但却哭了。也许我会在一天左右的时间里再试试。”
这好几百条的回复使你跟独特的一群人因为一件独特的事情而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在看这些博客回复和评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直都有一些很强烈的反对的声音穿插其中。与其不停地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内容上面,并且还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卸下它们所带来的压力(我从自己的心理辅导员那里学到的这个说法),我宁可直接把它们放到一边置之不理。因为我认为除了单纯的反对之外,还会有三个原因,会使你无视刚才从本书中所读到的一切东西。
1.你认为生活存在于你办公室的那四面墙壁之外
这很容易就会成为最常见的一个用来反对本书所有内容的原因。这个观点主要认为,你可以在回到家之后放空自己。你可以“不把工作带回家”,然后再去享受自己的“真正的生活”。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我曾上百次地这么提醒自己。当我的博客在2008年开始取得成功时,我的的确确一直在想:我的博客,我的个人写作,我的家人,我的教堂,这些才是我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种想法真的特别容易迷惑人,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出发点。我不想在回到家之后还要承担工作上的压力。我希望我的家人们能感觉到我的存在以及对家庭的投入。之前我的妻子曾经在吃晚饭的时候对我说:“你现在心思飞到哪儿去了?”她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我还在惦记着工作,心思还没放在家人身上。因此有不把工作带回家的能力是一件好事。但当我们把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时,就会觉得真的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工作中的我”和“生活中的我”。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将这二者分得清清楚楚,但我们做不到。
你不可能在每周花了40个小时去做一件事之后,还觉得这件事不会对你造成影响。
你不可能在把自己清醒时间的一半都消磨在一个地方之后,还觉得这不会对你造成影响。
你不可能把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外在工作完全隔离开来。
如果你曾在工作时受到严厉斥责,我敢担保哪怕在不工作的时候你也绝不可能把那一幕完全忘掉。如果女朋友跟你分手或者你的丈夫有了外遇,你绝不可能因为这些闹心的事情发生在工作时间之外,就还能继续愉快地工作一周。你只是一个人,一切都很混乱,你很容易就会把工作带到家里,或者把家中的事情带入工作。
如果你仔细想想的话,就会发现“那只是份工作而已”的想法非常傻。想象一下你跟一个朋友说:“我一周有五天要去一个地方,把我大部分的清醒时间消磨在那里,由它来决定我的假期和旅行计划,以及决定我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它并不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你朋友肯定会认为你疯了。它不仅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将会是你生活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另一个跟这种想法很类似,并且也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我的事业不能决定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换句话说就是“工作是我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我本人。我做会计工作,可我不是会计师”。我部分同意。我同意你的工作不代表你的个性,也同意你的工作头衔并不能代表你的整个人生,可我觉得工作的确定义了你。
诚实点说出你的真实意思吧:“我现在的事业不能定义我。” ……
那些说法也许都非常令人沮丧,但是有一点却没说错。我们的确需要谋生。我们确实有账单需要去付,并且尽管我一直试图在本书中强调各种出彩的地方,但我恐怕你还是没能从里面找到一个能治愈所有生活难题的黄金解决方法。
但谁说追寻梦想会一直充满乐趣?我没这么说过。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不等于做那些一直都很有趣的事,甚至不等于做一直都能使你感觉良好的事。尽管是你的梦想,但也肯定会有一些难熬的时候。你可能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一定喜欢,甚至也不一定很容易做的事情。如果有任何人告诉你完全不是这样,那么那个人一定跟一个名叫科尼利厄斯的独角兽有交情,独角兽会用眼泪帮助他实现愿望。
这么想存在的一个风险就是,这种想法通常会让人为自己伪装出一种努力工作或是乐观进取的心态,可通常情况下,它更像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掩饰恐惧的方法。其原因在于,这种逻辑最后会导致这样一种言行,当有人说“谁说工作就一定得总是充满乐趣”这句话的时候,其没有明确说出的画外音是“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指望能改变现状了吧”。
没人会这么想:谁说工作就一定得总是充满乐趣?但是我敢说我们在有些时候一定可以使它变得非常有趣!有些人应该会这么想。好吧,我会这么想。
基本上,我同意工作不可能会一直充满乐趣,但我也没指望总做那些有趣的工作。我只希望这份工作能一直都有意义。就算你正在做一个完全屈才的卑微的工作,我也希望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
知名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中最微小的事情只要有意义,就比那些虽然伟大但却毫无意义的事情更有价值。”
我知道有时候我们的正职会使人感觉毫无意义。但它们通常会是梦想起步的绝佳之处。同样它们也是一个开始改变世界的绝佳平台。
当我最终下定决心要消除正职与梦想工作间的差距时,就经历了这样的情形。就在近代史上最坏经济环境之一的前提下,就在从事一份全职并整天埋首于繁重工作、奋战于文书及公司备忘录写作的过程中以及就在明知道“我不可能将整个余生都花在做这种事情上面”的觉悟下,我改变了这个世界。我和《基督徒之偏好》的读者们一起,在25天之内募捐到了6万美元的善款,并在越南建立了两家幼儿园。
所有这一切都是从一个格子间里起步的,从正职与梦想工作之间的冲突上萌芽的。我没有辞掉自己的工作,因此我可以不需要向朋友和家人借钱就搬去哥斯达黎加。我有一份兼职梦想外加一份全职工作。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保证这条件完全够你现在就开始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了。只要足够聪明地开始做事,那么在这些条件下你的梦想完全可以发展起来。
从你此刻的所在之地开始。从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开始。从今天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