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散文精选,超值收藏: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精选,收录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的散文作品四十余篇,特别收录作者荣获2011、2012年散文年度大奖的作品,以及2013年新作!
私人化的书写,感人至深:《原来》呈现的是犀利的理想主义者梁晓声的另一面,温情、感性、坦荡!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写母亲的逝,兄长的病,父亲的老……写润砾成珠的爱情、友情、亲情……在强烈的家国情怀之外,更多的是梁晓声的私人书写。
附赠精致纪念书签:最纯粹、质朴、细腻的散文集,随书赠送精致纪念书签一枚,精彩不容错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原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晓声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二十年散文精选,超值收藏: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精选,收录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的散文作品四十余篇,特别收录作者荣获2011、2012年散文年度大奖的作品,以及2013年新作! 私人化的书写,感人至深:《原来》呈现的是犀利的理想主义者梁晓声的另一面,温情、感性、坦荡!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写母亲的逝,兄长的病,父亲的老……写润砾成珠的爱情、友情、亲情……在强烈的家国情怀之外,更多的是梁晓声的私人书写。 附赠精致纪念书签:最纯粹、质朴、细腻的散文集,随书赠送精致纪念书签一枚,精彩不容错过! 内容推荐 《原来》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精选集。《原来》收录了关于个人成长、家族记忆、小人物命运、人生思索等方面的精美散文。梁晓声的文字朴素、真挚、忧郁、豪迈,他的散文展现最普通人的生活,又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善于表现人性在逆境中的亮光,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 目录 Ⅰ.一种圆满的滋味 慈母情深 我的小学 第一支钢笔 如何面对困境 “过年”的断想 丢失的香柚 初恋 16路公共汽车 婚姻 父亲与茶 父亲的演员生涯 母亲养蜗牛 母亲播种过什么 兄长 当爸的感觉 体恤儿子 心灵的花园 感激 Ⅱ.暗夜里的微光 从前的事 一个青年和他的青春期 离乡 喷壶 孩子和雁 “巴顿将军”的荣誉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玉顺嫂的股 老妪 歌者在桥头 羊皮灯罩 乘客与黑车司机 茶村印象 瘦老头 小垃圾女 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 带桔色袖套的人 Ⅲ.美丽心灵的院落 我养鱼,我养花 “十姐妹”出走 练摊儿 人生真相 让我迟钝 沉默的墙 一天的声音 我的梦想 读的烙印 解剖我的心灵 试读章节 母亲是住惯了大杂院的。 大杂院自有大杂院的温馨。邻里处得好,仿佛一个大家庭。故母亲初住在北京我这里时,被寂寞所囿的情形简直令我感到凄楚。单位只有一幢宿舍楼,大部分职工是中青年,当然不是母亲聊天的对象。由于年龄、经历、所关注事物之不同,除了工作方面的话题,甚至也不是我的聊天对象。我是早已习惯了寂寞的人,视清静为一天的好运气,一种特殊享受。而且我也早已习惯了自己和自己诉说,习惯了心灵的独白。那最佳方式便是写作。稿债多多,默默地落笔自语,成了我无法改变的生活定律了。 我们住的这幢楼,大多数日子,几乎是一幢空楼。白天是,晚上仿佛也是。人们在更多的时候不属于家,而属于摄制组。于是母亲几乎便是一位被“软禁”的老人了…… 为了排遣母亲的寂寞,我向北影借了一只鹦鹉。就是电影《红楼梦》中黛玉养在“潇湘馆”的那一只。一个时期内,它成了母亲的伴友,常与母亲对望着,听母亲诉说不休。偶尔发一声叫,或嘎唔一阵,似乎就是“对话”了。但它有“工作”,是“明星”,不久又被“请”去拍电影了。母亲便又陷入寂寞和孤独的苦闷之中…… 幸而住在我们楼上的人家“雪中送炭”,赠与母亲几只小蜗牛,并传授饲养方法,交待注意事项。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那么大,呈粉红色,半透明,隐约可见内中居住着不轻易外出的胎儿似的小生命。其壳看上去极薄极脆,似乎不小心用指头一碰,便会碎了。 母亲非常喜欢它们,视若宝贝,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装过茶叶的铁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有了那么几个小生命,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仿佛又变成一位责任感很强的年轻的母亲。她要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使那些小东西能够晒晒太阳。并且,要很久很久地守着,看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就好比一位母亲守在床边儿,看着婴儿在床上爬,满面洋溢母爱,一步不敢离开,唯恐一转身之际,婴儿会摔在地下似的。连雨天,母亲担心那些小生命着凉,就将茶叶盒儿放在温水中,使沙子能被温水焐暖些。它们爱吃的是白菜心儿、苦瓜冬瓜之类,母亲便将这些蔬菜最好的部分,细细剁了,撒在盒儿内。一次不能撒多,多了,它们吃不完,腐烂在盒儿内,则必会影响“环境卫生”,有损它们健康。它们是些很胆怯的小生命,盒子微微一动,立即缩回壳里。它们又是些天生的“居士”,更多的时候,足不出“户”,深钻在沙子里,如同专执一念打算成仙得道之人,早已将红尘看破,排除一切凡间滋扰,“猫”在深山古洞内苦苦修行。它们又是那么的羞涩,宛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名门闺秀。正应了那句话,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偶尔潜出“闺阁”,总是缓移“莲步”,像提防好色之徒攀墙缘树偷窥芳容玉貌似的。觉得安全,便与它们的“总角之好”在小小的“后花园”比肩而行。或一对对,隐于一隅,用细微微的触角互相爱抚、表达亲昵……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之倾诉和心灵之交流。而那些甘于寂寞,与世无争、与同类无争的小生命,也向母亲奉献了愉悦的观赏的乐趣。有时,我为了讨母亲的欢心,常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经常捧着那漂亮的小蜗牛们的“城堡”观赏。那一种观赏的眼神儿,闪烁着希望之光。都是希望之光,但与母亲观赏时的眼神儿,有着质的区别…… “奶奶,它们怎么还不长大啊?” “快了,不是已经长大一些了么?” “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呀?”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么?” “吃?……” “我们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哦……兴许吧……” “奶奶,我也要吃蜗牛!我要吃辣味儿蜗牛!我还要喝蜗牛汤!我同学的妈妈说,可有营养了!小孩儿常喝蜗牛汤聪明……” “这……” “奶奶,你答应我嘛!” “它们现在还小哇……” “我有耐性等它们长大了再吃它们。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它们。这样我不就永远可以吃下去了么?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你存这份念头!不许你再跟奶奶说这种话!难道缺你肉吃了么?馋鬼,你是一头食肉动物哇?” 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哄:“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了给你吃。”P73-75 序言 这是我在中华书局出的第二本书。 书名是编辑同志代取的——征求我的意见,我同意。 因为我喜欢。 “原来”有本真的意思。 “原来这样啊!”“原来如此。”都是指本真怎样。 文字不同于摄影。文字所呈现的本真,必然具有个人之感情色彩。即使摄影,感情色彩也是在所难免的,故都以作品日之——而这也正是一概作品的意义。 没有感情色彩的作品,我难以理解其产生过程的本真动念。 此集中的每一篇,都是我写时的某一种感情的记录。 近来我又每问自己——你已写了二千余万字,为什么仍写? 别人也每问——你就没有写烦的时候吗? 老实说,有的。 但我却越来越变成一头多愁善感,经常思绪联翩的动物了。 原来,我烦的只不过是写作时那一种使我大受颈椎病折磨的伏案姿态——对于我们人世间所怀有的那一份感情,非但未泯,反而加深。 我便还不能不写。 2013年7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