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撇捺编著的《昨夜西风》内容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适逢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将于宁夏银川召开,本书编者特将牛撇捺作品依出版或创作时间顺序重新汇辑编目、校勘整理,按主题分类,编为八卷文集,集中展现作者近三十年的创作成果,以飨读者。
牛撇捺编著的《昨夜西风》内容介绍: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昨夜西风》是该丛书之一。
我是一个理论工作者,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为“生活之友”专栏写稿,内心十分不安。但又架不住编辑热心相约,几番催促,也就写了,权当与青年朋友们神聊一通。
三十而立,朋友们说我立起来了。我在否定的同时,确实也有几分满足。
说三十而立,只是取其大略,其实我的年纪已超出了孔夫子界定的标准。我已三十有二。
我立起来了吗?很难说,因为“立”的标准并不是那么清楚。我想也用不着那么认真,“立”与“未立”,其本身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想不想“立”及其为了“立”起来是否作了努力。
我这个人的一切都很简单,但与同辈比,却也有复杂的一面。
首先,我的经历较复杂。我从5岁至15岁,在黄土高原上一个最贫困的山沟沟里生活了整整10年。我剜过野菜,打过山柴,也代替哥哥当过临时小羊倌。正因为有过前后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体验,有对比,有反差,所以才觉得那段生活实在太苦。冬天背冰化水,夏天接雨水解渴。村前小河里流的,是含氟量极高的苦咸水。这水,我的先辈们世世代代在吃,我也被城市下放的风卷回来,也吃了10年。我刚刚懂事,即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残酷的“阶级斗争”,大队书记跳水窖,生产队长被枪毙,疯狂的武斗,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成群结伙的要饭队伍,这些是我童年、少年时代的精神“养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农民,有农民的经历、感受和审视世界的角度。但我却又是个工人,我比儿时的伙伴们幸运的是,由于我父亲在青藏高原搞地质,我跳出了那个穷得让人心痛、又“富”得让人难以割舍的故乡,那个令人爱、令人恨、令人想永远忘记、却又难以忘记的地方。在青海,我寒暑假当过临时工,卸过水泥,拉过沙子,装过煤,修过路。虽说没有正式上山下乡,但下乡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少于半年。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多地质工人,又当了一年多宣传十事。接着上大学,而后从事今天的职业。在和平的年代里,我自认为我的情感历程还是复杂的。谁说只有文学才需要丰富的生活,理论探索同样需要。
其次,我涉猎的知识领域比较庞杂。我上高中时,有一学期在“红医班”学医学知识,学注射针灸。为了下乡时能当个“赤脚医生”,我学得很起劲。到了地质队,赶上“七·二一工人大学”时髦,又学了一年多地质,古生物学、普通地质学、岩石矿床学、地质力学,等等等等,装了一脑子,上大学学的是历史学,可我偏又爱好文学,因此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外,我又自学美学、文学史、文学概论、现代汉语、文学评论等课程,比本专业的课程学得更有兴趣。到了工作岗位,由于工作需要,更成了“万金油”,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什么都看。真可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换个好听的字眼,也可以叫做“博”吧。P95-96
《牛撇捺文集》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0余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主编了《中国西部经济》《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新闻出版史存》《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等专著或丛书,并相继出版了《中国人的宰一刀》《中国人生气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非理性中的理性》《拟谏官文化》等十三部作品集。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适逢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将于宁夏银川召开,本书编者特将牛撇捺作品依出版或创作时间顺序重新汇辑编目、校勘整理,按主题分类,编为八卷文集,集中展现作者近三十年的创作成果,以飨读者。
各卷均以初版书名或所收篇名之一作为卷名,个别卷名略有改动。其中,第一卷《民族情怀》、第二卷《中国精神》、第三卷《意识荒草》、第四卷《犹抱琵琶》、第六卷《倒提笏板》为杂文作品;第五卷《历史碎片》为历史散文;第七卷《昨夜西风》收录作者不同时期的随笔散文和诗歌作品,初版各书的前言后记以及为他人所作的序言、书评、文学评论等亦收入本卷;第八卷《文化尊严》收录的是作者各个时期关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专业的学术论文。文集每篇文章均注明最初发表于何时何处或创作时间,全部文章除改正少数印刷舛误,均保持完整原貌。第一卷第二卷中部分文章早年发表或出版时有所删减,本次编入文集时,在作者的帮助下查遗补漏,还原了最初的创作风貌。同时文集也收进了作者近期创作尚未发表的若干作品。
编辑工作,历时一载,犹感各方相助之雅,然编者能力有限,如有阙漏,咎何能辞,恳请作者、读者多加谅解。春风大雅,秋水文章,文化艺术的繁荣复兴未能尽知,然文集问世,幸作者半生的思想结晶之得传。读其书,知其人,书缘起于此。壬辰岁初,编者谨记。
2012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