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汉诗的眼光--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珞珈语言文学丛书
分类
作者 荣光启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导言 诗歌本体的谈论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经验、语言与形式的互动生成果效:评价新诗的“标准”

 一 辨析:“标准”与“尺度”

 二 当代诗歌:本体认识无“标准”

 三 “现代汉诗”:对新诗的一种谈论方式

 四 深度个体言说:经验的尺度

 五 对“现代汉语”的自觉:语言的尺度

 六 诗之本体的意识:形式的尺度

 七 当下汉语诗坛的状况

 八 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自由”与限度

第二章 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王光明的诗歌批评之旅

 一 批评的起点:“面向新诗的问题”

 二 本体话语:中国现代诗的“艰难的指向”

 三 批评的转型:“从基本问题出发”

 四 本体反思:从“新诗”到“现代汉诗”

 五 建构现代汉语诗歌的本体话语——《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之意义

第三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的互动”与新诗的发生(一):晚清诗歌的内在矛盾

 一 黄遵宪的《今别离》

 二 彰显矛盾的诗歌写作

 三 汉语言说方式的“维新”

第四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的互动”与新诗的发生(二):从“白话诗”到“新诗”

 一 经验对古典诗歌形式美学的冲决

 二 “自古成功在尝试”

 三 《女神》的独特句法

第五章 涅槃凤凰的今朝:“经验”的迷思(一)

 一 对当代诗的不同评价

 二 “失范”与寻求“标准”

 三 季羡林评新诗

 四 “单翅鸟”如何能飞?

第六章 “底层写作”与写作的“道德”:“经验”的迷思(二)

 一 “打工诗歌”引发的问题

 二 什么是文学的“底层”?

 三 当代诗歌写作和阅读上的道德化倾向

 四 什么是写作的“道德”?

第七章 女性经验与诗歌写作:关于诗人阿毛

 一 “女人辞典”:“创痛的经验”

 二 “午夜的诗人”:性别超越与写作焦虑(上)

 三 “午夜的诗人”:性别超越与写作焦虑(下)

 四 “午夜的私语”:以女性经验想象世界

第八章 从语言本身入手更新汉语言说方式:任洪渊诗的意义与问题

 一 “在语言中改变世界”

 二 “生命只是今天”

 三 诗与“诗学”的纠缠

 四 尚未“展开”的诗歌

第九章 汉语的“美声”唱法:张执浩与当代诗的语言

 一 不能“终结”的“爱”

 二 “美”与“苦于赞美”

 三 有限个体的艰难歌唱

 四 汉语在词根处的敞开

第十章 形式意识的自觉:闻一多诗歌写作的意义

 一 作为诗人的闻一多

 二 早期新诗的“形式”建设

 三 “形式”产生的意味

 四 “形式”意识的当下匮乏

 五 汉语诗人的“形式”探索

第十一章 一个典范性的文本:闻一多《死水》集的意义

 一 “困难”的写作

 二 哪些“困难”?

 三 如何“克服”?

 四 得何“喜悦”?

第十二章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新诗的重要“传统”

 一 “传统”的意思

 二 “新诗本身也已经是一个传统”

 三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

 四 节奏是诗歌的灵魂

 五 新诗“自己的传统”之于当下的意义

第十三章 不确定的“现实”:现代汉诗写作与阅读的难度

 一 “现实”:不同的理解

 二 “现实”:不同的态度

 三 “反诗歌”:以想象为“现实”

 四 重新理解“诗和现实”的关系

第十四章 诗本体的忽略:一个当代诗命名的问题

 一 “中间代”:问题的提出

 二 诗歌命名的“历史”情结

 三 “新”诗逻辑的推论实践

 四 “非代性”和个人化的写作

 五 “中生代”:一个可能的命名

第十五章 “典律”建构:沈奇的现代汉诗“诗学”

 一 “诗学”:批评话语背后的忧心

 二 “典律”:现代汉诗的本体想望

 三 “简约”:汉语诗歌的“正根”?

 四 现代汉语:能否回到古典形态?

 五 “本体”探寻:在经验与形式之间

第十六章 “汉语诗学”、“中国诗学”与“现代汉诗”:新诗批评中的“本体反思”话语

 一 郑敏“汉语诗学”的理论来源

 二 郑敏诗学对“新诗”的启示

 三 郑敏诗学带来的问题

 四 叶维廉“中国诗学”的西方资源与中国本位

 五 中国诗的语言策略与美学效果

 六 叶维廉对“新诗”的批评与建议

 七 郑敏、叶维廉诗学的共通性及问题

 八 一种参照:“现代汉诗”的眼光

余论 我们如何认识新诗?

 一 对新诗的理解

 二 新诗的来源

 三 新诗的目标

 四 新诗的问题

 五 新诗的未来

附录一 汉诗写作的精魂:台湾当代诗

附录二 诗能干的事: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感受性

后记

内容推荐

《现代汉诗的眼光--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是作者荣光启继《“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之后,又一部以“现代汉诗”为题的诗论著作。如果说第一部是在理论上探讨“新诗”作为一种“现代汉诗”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那么,本书则是以“现代汉诗”的眼光,来看待新诗的历史来源、文体特性及一些当代现象的批评实践。

在面对20世纪中国诗歌的问题时,本书力求紧紧抓住“现代”(现代人的经验)、“汉语”(现代中国的语言)、“诗歌”(一种文类特殊的形式要求)三个要素,强调“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之间互动及其中的诗意生成;这种方法重视诗歌的语言构成和形式特征、重视一种诗歌形态的生成(而不是成就与功用);对世间爱从经验(思想、文化、精神、生命……)等方面谈论诗歌的“诗学”,这种方法愿作为一种补充。

在理论的意义上,愿给人带来在新诗批评范式上新的认识;而在诗歌的写作与阅读的实践上,本书愿提供一些看问题的角度。

编辑推荐

荣光启所著的《现代汉诗的眼光--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是一本关于新诗批评方法的专著、关于新诗的历史来源和文体特性的综论。“新诗”乃现代汉语诗歌之一种,以“现代汉诗”的眼光读新诗,强调的是新诗的本体因素(诗之为诗的东西);在面对20世纪中国诗歌的问题时,力求紧紧抓住“现代”(现代人的经验)、“汉语”(现代中国的语言)、“诗歌”(一种文类特殊的形式要求)三个要素,强调“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之间互动及其中的诗意生成;这种方法重视诗歌的语言构成和形式特征、重视一种诗歌形态的生成(而不是成就与功用);对世间爱从经验(思想、文化、精神、……)方面谈论诗歌的“诗学”,这种方法愿作为一种补充。本书面对新诗的三个基本问题:新诗到底是什么?新诗(初期形态是“白话诗”)是如何发生的?当代中国新诗该如何评价?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新诗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是以现代汉语为基本语言形态,以自由诗为基本形式,在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境遇中言说中国人的情感、经验的文类。”所以谈论第二、第三个问题时,我们必须有对于现代汉语和汉语自由诗的认识、必须有对现代中国历史境遇的深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