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绵延,时光在变迁,时间的考验把人类贪婪的本性毫不遮掩地显露出来。自然资源因人类的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而被疯狂地开采、挖掘;动物的生命因人类的爱钱如命而被残酷地猎杀和剥夺……看着鼎盛一时的地球,如今濒临着破灭的危机,我们是不是应该悔过和自责?难道当我们看到动物们恐惧的眼神,就不会产生一丝的同情和保护它们的冲动?难道非要等到江河干涸,树木枯死,动物消亡殆尽时,我们才想痛改前非吗?
跟我们来吧!阅读此书,走进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己任的世界中,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在茫茫的宇宙中,太阳系家族里有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它承载着万千生灵,默默地奉献并养育着生命和希望。
在这里,既是一个植物的世界,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然而,这个美丽祥和的生命乐园却伴随着人类对它的不断摧残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当有识之士奔走相告,摇旗呐喊环保的重要性时,我们无法不深刻感受这一重重危机。
沏一杯清茶在案头,嗅一嗅清新的空气,此刻,就让我们用心静静聆听这一个个动人的环保故事吧!
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拥有丰富生物和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可是由于环境污染,海洋却逐渐变为一个废污物的“仓库”,尤其是海洋石油污染,更加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当浑身沾满石油的海鸟寸步难行,只好坐以待毙时;当海豚、海龟、鱼类因为石油污染而无法呼吸时,作为地球的主人——人类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身呢?
海洋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其他各种合法活动、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和降低海洋环境的质量等有害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人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污染源广。除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外,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人海或通过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过程,最终都将汇人海洋。据资料表明,海上污染的80%来自陆地,陆地污染物向海洋转移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根源。其次是污染持续性强。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它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得以减轻,甚至消除。一旦污染物进人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它们可以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第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出现的污染,往往会扩散到周边海域,甚至扩大到邻近大洋,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第四是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较大,造成的危害会波及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人海洋,还有的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阀门将燃油排人海洋;海上事故污染源。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燃油外溢、油舱渗漏;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人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此外,陆地工厂和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对海洋的污染也很严重。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人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人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人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千米之大,是自193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来。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人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它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赤潮生物迅速繁殖的结果,会使海水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不仅如此,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再次大量死亡。此外,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污染外,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油污染。石油进入海水中后,对海洋生物的危害非常大。首先表现在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1升石油倾倒在海洋中,到完全淡化大约需要消耗海水中40万升的溶解氧。石油在海面会形成一层油膜,隔绝大气与海水的气流交换,并减弱太阳光透人海水的能量。这种耗氧和隔绝会导致海水严重缺氧,并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鱼贝藻类死亡,海滨生物结构破坏,海鸟饲饵消失。而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海洋生物体内致癌物浓缩蓄积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则更是无法估算。海湾是较封闭的生态环境,水域浅、海水流动缓慢,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将会导致海湾生态平衡失调若干年。专家们认为,波斯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其次,石油污染对幼鱼和鱼卵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被石油污染了的海水中孵化出来的幼鱼鱼体扭曲并且无生命力,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使其死亡。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的成年鱼类、贝类,体内会蓄积某些有害物质,当它们进人市场被人食用后会危害人类健康。不仅如此,海洋中的石油泄漏,会给鸟儿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石油会严重地污染它们的栖息地,使它们无家可归。1989年9月,装载近19万立方米原油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瓦尔迪兹以南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大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人海中,导致300万只海鸟死亡。
这些无休止的倾倒污染了海洋,造成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频发生,生物迅速减少或消失,成为海上“荒漠”……
鉴于海洋污染的状况愈来愈严重,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防止、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世界各国划分了专属经济区,督导各国切实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除此以外,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还相继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海洋保护区。
迄今为止,海洋仍然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种种海洋污染造成的后果无疑在向人类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P66-69
曾几何时,大地到处焕发着生命的光泽。森林郁郁葱葱,天空一碧万顷,河水清澈见底,草原一片碧绿;可爱的动物无忧无虑地漫步在无边的疆土上,矫健的身躯衬托着夕阳西下,为生机蓬勃的大地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历史在绵延,时光在变迁,时间的考验把人类贪婪的本性毫不遮掩地显露出来。自然资源因人类的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而被疯狂地开采、挖掘;动物的生命因人类的爱钱如命而被残酷地猎杀和剥夺……看着鼎盛一时的地球,如今濒临着破灭的危机,我们是不是应该悔过和自责?难道当我们看到动物们恐惧的眼神,就不会产生一丝的同情和保护它们的冲动?难道非要等到江河干涸,树木枯死,动物消亡殆尽时,我们才想痛改前非吗?
跟我们来吧!阅读此书,走进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己任的世界中,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