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群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典范之一,是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古代历史演义小说。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残暴奸诈的曹操,一身正气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周瑜和司马懿。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是由罗贯中编写的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黄巾军蜂起。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征战,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又挥师南下,准备趁机统一全国。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大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从此形成。不久,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刘备为了报仇,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方针,先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不久,司马氏掌握了魏国政权,并先后来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最后合于秦;秦灭之后,楚汉纷争,最后又合于汉;汉朝自刘邦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之后又分为三国。
种种事实,均证明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这部《三国演义》绝大部分内容,是合久必分的故事。当然它也逃不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最后还是分久必合。
汉建宁二月某日,皇帝登温德殿。刚升座,殿的一角狂风大起,只见有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下来,蟠在龙椅上。皇帝惊倒,左右急救皇帝入宫,百官都吓跑。不一会儿,蛇不见了。忽然雷雨交加,夹着冰雹,下到半夜方止,损坏房屋无数。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发生大地震,海水泛滥,沿海居民,尽被大风大浪卷人海中。到了光和元年,母鸡打鸣。六月,又有黑气十余丈,飞人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
种种不祥之兆,接踵而来,非止一端。由于宫廷腐败,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河北巨鹿有兄弟三人: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张宝,老三张梁。一天,张角上山采药,遇见一位老人。这位老者,碧眼童颜,手执拐杖,把张角唤入一个仙洞之中,授予张角天书三卷,书名为《太平要术》。老人告诉张角:“你得此天书,乃上天的旨意,一定要普救世人。若你萌发异心,必获恶报。”张角拜问老人高姓大名,老人说:“吾乃南华老仙也。”说毕,便化了一阵清风而去。
张角自得了这三卷天书,昼夜攻读,能呼风唤雨,号称“太平道人”。
中平六年正月,瘟疫流行,张角散发符水于民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张角的徒弟逐渐发展到五百余人,云游四方,都能治病救人。后来他的徒弟越来越多,张角便立了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又立首领,把这些首领,统统称为将军。他们还广为散布这样一句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还与他的二弟张宝商议说:“最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我们不乘势取天下,真是错失良机,实为可惜。”张宝很赞成哥哥张角的看法,于是他们便私造黄旗,约定起义日期。由于起义之事提前败露,张角当机立断,星夜举兵,他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为“地公将军”,三弟张梁为“人公将军”,并布告天下:“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我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纷纷响应,头裹黄巾而跟随张角三兄弟造反者达四五十万之众。这就是我国历史有名的黄巾起义。
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起义大军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溃。汉王朝摇摇欲坠。皇帝吓破了胆,连忙令大将军何进调兵遣将镇压。何进急令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俊三人,各引精兵数万,分三路讨之。
张角的黄巾军打到幽州界内。幽州太守刘焉急忙把校尉邹靖召来商议对策。邹靖说:“贼兵多,我兵寡,只有速招军应敌。”刘焉赞同邹靖的主张,随即贴出榜文,招募义兵。
榜文贴到涿县,便引出涿县的一个英雄。此人不甚好读书;性情宽和,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看见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房下子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刘备之父刘弘,早丧。刘备事母极孝。他的家景到他这一代已经败落,家境贫寒,以贩卖草鞋和织席为业。刘备家住涿县楼桑村。他家的东南,有一棵大桑树,高五丈余,枝叶非常茂密。看相的人说:“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的时候,与本村的小孩在大桑树下游戏,曾对他们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刘备的叔父听到他说此言,说:“此儿非常人也!”
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了。 P11-13
1987年至1995年的八年中,我在写童话之余,“不务正业”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改写为少儿版。初衷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15岁以后看的《红楼梦》也挺喜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始加重,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减少,对很多孩子来说,阅读大部头的中国古典名著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于是我就将四大名著缩写为少儿版,让孩子们有时间看完。
2011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希望能重新出版我改写的四大名著少儿版。我从各种渠道获悉,今天的小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了,课外阅读的时间更少了。于是,我改写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少儿版再版。希望这四本书能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兴趣。对祖先心怀敬意是做人的底线。
2011年1月9日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