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兄弟同心--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共和国的历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士华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方士华编著的《兄弟同心--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共和国的历程》是一本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本书又是一本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内容推荐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把敌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在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生死与共,发挥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用生命保卫了朝鲜的每寸土地,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由方士华编著的《兄弟同心--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共和国的历程》主要讲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浇灌友谊的感人故事。

目录

一、患难与共

 彭德怀与金日成会谈

 中朝联军同甘共苦

 左勇的话广为流传

 携手并肩冲出封锁线

二、联合指挥

 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员

 彭德怀提出两军应统一领导

 达成联军统一指挥共识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成立

 中朝空军联合指挥作战

 设立联合铁道司令部

 成立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

 联军司令部指挥战役作战

三、同赴敌后

 决定组建联军游击支队

 任命刘振华为联合游击支队支队长

 联军游击支队人员编制

 游击支队整训待命

 执行翁津半岛剿匪任务

 彭德怀听取支队工作汇报

四、军民情深

 增产节约支援前线

 慰问团慰问中朝官兵

 各界踊跃捐款捐物

 “中朝军民一家人”

 “最难忘的国际友情”

 军爱民民拥军

试读章节

1951年6月,随着第五次战役的结束,敌我双方进入防御相持状态。

只是在战役的后期阶段,从汉江北岸回撤过程中,六十军一八。师由于各种原因,惨遭重创,全师8000多人,包括负伤、阵亡、失散及情况不明的,达7600多人。

那些失散而没有被俘的志愿军官兵,后来慢慢地聚集起来,在一八。师政治部主任的带领下,在“三八线”以南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间,开始了长达300天的敌后游击战。

这些失散的志愿军战士,利用美军和南朝鲜军怕打夜仗的心理,夜间主动偷袭一些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哨所或单个哨兵,得以补充弹药和一点食物。他们一面派人四处侦察,哪里有可以突围的地点,一面派人到赤根山里寻找朝鲜老乡,设法搞粮食。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不得不四处寻找机会,下山截击对方的运输队,围歼一些小股美军和南朝鲜军,以伺机突围。这样一来,便引起美军和南朝鲜军的注意,他们知道这赤根山上还有志愿军部队,就开始对赤根山进行围剿扫荡。

由于这些志愿军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对在敌后打游击战有一套办法,美军和南朝鲜军的几次围剿与扫荡,都躲了过去。

1951年10月,朝鲜刚刚进入寒风刺骨的冬天,寒风呼呼地刮着。战士们选择了两个相距10公里左右的向阳山坡,挖了两个山洞。当他们把山洞挖好后,大雪就封山了。

然而,为了解决吃的问题,他们不得不下山去截击小股的美军和南朝鲜军运输队,以便生存下去。游击队不断的行动,使得美军和南朝鲜军十分不安。

1952年3月,美军和南朝鲜军请来曾侵略过中国的日军做顾问,采用在中国使用过的“铁壁合围”战术,出动3000名美军和南朝鲜军,将赤根山口边的所有村庄都烧光,然后向山上扫射,轰炸了一阵,接着冲向山林间。

志愿军游击队在这次突围中,仅冲出了20多人。

……

喊:“你们是不是志愿军同志,我们是人民军敌后侦察

队,请志愿军不要误会。”

志愿军游击队一声不吭地趴在山林间,没有回答。那队人一看志愿军不回话,知道他们不相信,于是站在小路中间解开外面的伪军衣服,露出里面的人民军制服。

原来,这是一支朝鲜人民军第三军团的敌后侦察队,完成任务后返回路过这里,偶然发现这一队带着武器、长发盖脸的士兵,于是便悄悄地跟了下来。

等到跟近时才发觉这是一些被美军和南朝鲜军围困在山上的志愿军同志,于是放心大胆地跟了上来。

这支人民军侦察队的队长叫朴正林,他和志愿军敌后游击队领头的一八。师政治部主任,经过协商研究,决定一起冲出封锁线。

人民军侦察队有15个人,志愿军游击队有18个人。

朴正林说:

我们地形熟悉,把部队分为3个小组,第一组由我们和志愿军中还能打得动的编成混成组。第二组由我们派几个领路的和志愿军中负伤有病的编为一组。第三组殿后。

由于人民军语言畅通、地形熟悉,志愿军游击队的官兵们也一致同意了朴正林的意见。

P13-P15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一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7: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