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随笔》编著者王科健。
《红叶随笔》是作者外出考察学习的记录。书中收录的44篇文章,是近几年外出考察学习时的散文、游记和考察报告,其中散文和游记居多。以前也有一些散文、游记,整理时觉得大多数很稚嫩和单薄,就没有好意思放进去;还有许多考察学习报告,觉得年代久远,不能与时俱进,也就没有收入。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新诗、诗词,准备另行编辑,也没有收入其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叶随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科健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叶随笔》编著者王科健。 《红叶随笔》是作者外出考察学习的记录。书中收录的44篇文章,是近几年外出考察学习时的散文、游记和考察报告,其中散文和游记居多。以前也有一些散文、游记,整理时觉得大多数很稚嫩和单薄,就没有好意思放进去;还有许多考察学习报告,觉得年代久远,不能与时俱进,也就没有收入。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新诗、诗词,准备另行编辑,也没有收入其中。 内容推荐 《红叶随笔》编著者王科健。 《红叶随笔》是一部个人文集。红叶是作者笔名。书稿主要收录了作者在甘肃、陕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新疆等地工作和学习考察期间的所思所想,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讴歌,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可读性。 目录 一、行走在陇原大地 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 现代文明中的伏羲文化与秦文化 武侯祠与大堡子山 千古名刻西狭颂 梅园沟散记 二、辽阔的新疆 乌鲁木齐与昌吉 千峰骆驼走奇台 北庭故城吉木萨尔县 三、陕西寻梦 几回回梦里去延安 延安旅游印象 民歌是延安人心灵开出的花 古都明珠放异彩 四、山东印象 从黄土高坡到黄海之滨 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下午登泰山 一鼓作气的红色莱芜 龙城诸城 我们来到了寿光 齐鲁上九县邹平 五、江南的浙江 义乌随想 杭州西湖散记 烟雨西湖 黄土情韵与江南小镇 六、到韩国学习考察农业 十月高丽秋正浓 人类的绿色梦想 韩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韩国新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和农村发展的启示 朝鲜民族之痛——北纬38°线随想 青瓦台印象 多姿多彩济州岛 蓝蓝的大海蓝蓝的梦 我们来到釜山 韩国与韩国人 别了,酋尔 赴韩国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报告 七、赴法国学习考察农业 没落的贵族 访问法国谷农业合作社 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和法国对农业劳动者的扶持 访问法国瓦片农场 法国的生态农业发展 浪漫的巴黎清淡的月 法国农业发展模式与扶持政策的研究与借鉴 后记 试读章节 天水居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交界之地,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西部是西秦岭山地,重峦叠嶂,山险谷深。从流域来讲,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为黄河之水分的渭河流域,南部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从战略地位来讲,东南西北四通八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天水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证明,早在83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属雍州;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邦戎、冀戎置邦、冀二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两个县级建置;汉武帝元鼎三年(114年)由陇西郡置天水郡,天水始而得名;三国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220年),称秦州;西晋署秦州;隋名上邦;唐复为秦州;五代、宋、元、明沿用,秦州之名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国以后,改秦州为天水,并一直沿用至今。天水得名,源于与天河相通的天水湖、天水井,即“天河注水”这一美丽的传说:汉武帝时期,在今天水市发生了地震,地面塌陷,有天河之水注入其间,形成大湖,于是在湖边建城,取名天水。岁月荏苒,传说中的大湖早已干涸,但天水泉水之多、水质之甘洌却是得天独厚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滑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嗥庖牺所生之处也。”成纪是天水的别称,庖牺即伏羲。夭水的历史,与伏羲联系在一起,就延伸到了混沌初开的传说时代了。在中国远古神话中,流传着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和轩辕氏的传说,反映了中华先祖在混沌初开的岁月里艰难生存和探索成长的过程。其中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就是驯养百畜、制作工具、创造文字、演画八卦、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将早期中华人类从茹毛饮血的黑暗时代带入文明门槛的伏羲氏。史载:“太□庖牺(伏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日华胥……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由此可知,被中华民族视为“人文初祖”的伏羲的诞生地确是成纪。虽然成纪县治在历史上曾经屡屡搬迁,但并没有离开从静宁到天水这方圆百公里之内的陇右热土。孕育在成纪历史中那浓浓的中华血缘,那持续不断的文化传承,并没有因县治搬迁而中断,反而历久弥新,并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随着成纪县治在北宋初年落脚于天水,这里就逐渐成为纪念、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的中心。我以前几次到过天水,但从来没有今天的这种感觉,被浓浓的伏羲文化氛围所包裹。城外数十公里处,有传为伏羲画卦的卦台山,相传伏羲当年在此观日月、察天象,绘制出了代表中华民族朴素哲学思想的八卦图形。城内则有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专用于纪念伏羲的庙宇——伏羲庙。此外还有与伏羲有关的女娲祠、羲皇故里砖刻、白蛇□以及风沟、风台等与伏羲“风姓”有关的遗迹遗物。因为是“人首龙身”人文初祖伏羲的诞生地,是龙的故乡,所以天水又称龙城。《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郡有成纪县,故天水有“羲皇故里”之称。城内的伏羲庙。初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里南天殿的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六十四卦图及河图图形,即伏羲八卦。太昊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天水人喜欢把伏羲庙称之为人宗庙。 伏羲氏,被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称为羲皇。伏羲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开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后来被星象家用来占卜;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龙的传人即由此而来。伏羲教人用火烹饪食物,这是艺术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始。在天水三阳川西北,有一山叫做卦台山,也称画卦台,相传是华夏人文初祖伏羲氏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的地方。 P12-P13 后记 不知不觉中,我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了。由于工作的关系,期间有许多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因此走了很多地方,国内国外、境内境外、省内省外。这其中,自己主动外出的时侯倒是很少。也缘于爱写的习惯,就写了许多。这其中,有散文游记,也有考察报告。在写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丰富了对人生的思考,也帮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因此,外出考察学习,让我受益无穷。 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明朝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如果说读万卷书为了金榜题名,那么行万里路就是要大展宏图、学为所用。由此我们知道,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对于在实践中学习,我们通俗地理解为“行路”。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获得重大发现。“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可见,“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外出学习考察和旅游观光的机会越来越多,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当然也就感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语言文化、饮食习惯、发展状态等,增加了对外界的感知,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这也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世界的和平;另一个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考察学习或是旅游观光,有的人习惯组团游览,有的人习惯自己游览;有的人爱坐飞机,有的人爱自己驾车;有的人找机会参加单位组织的公费考察,有的人到假期自己安排外出;有的人在旅行中喜欢摄影,有的人在旅行中喜欢写作。而我,就属于爱写的这一类。以前没有电脑的时候,外出从来都是随身携带笔记本,抄写楹联、铭文,记录今天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晚上还要稍加整理。后来有了电脑,出门从来都是“电脑不离羊U盘不离口(袋)”,一天走下来,尽管回到住地已经九点以后,但还要打开电脑,写下一天的所见所闻,有时是为团队写考察学习报告。许多时候,外出考察学习的报告,自己都是主动承担的。每当团队的组织者,为写考察学习报告找不到人,无法安排落实发愁时,我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承担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并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每当一次学习考察将近结束时,团队领导总是牵挂此事,关心地问询我,有时我面露难色,让领队着急一下,但总是在考察结束的那一天早晨,在向队友道别的时候,向领队提交了考察学习报告。 《红叶随笔》是我外出考察学习的记录。书中收录的44篇文章,是近几年外出考察学习时的散文、游记和考察报告,其中散文和游记居多。以前也有一些散文、游记,整理时觉得大多数很稚嫩和单薄,就没有好意思放进去;还有许多考察学习报告,觉得年代久远,不能与时俱进,也就没有收入。另外,还有数量不少的新诗、诗词,准备另行编辑,也没有收入其中。外出考察学习的时候,每到一地,我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四类: 一是当地的历史沿革特别是地名的由来和演变。哒些情况主要从当地接待时的简介材料、宾馆房间的旅游指南上得到,其中特别有名气和重要的,一般接待过程中就介绍清楚了,因为每到一地,接待者总是先说当地最有名的、最好的,值得炫耀的。有的知识,则需要自己留意,才可以掌握,这是有心者的事。如,我参加省农牧厅组织的农业考察团去法国考察农业,对法国的历史作了全面的了解,并用了好几个晚上,写了《没落的贵族》。“如果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在图书室里用一周时间就够了;如果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到这个国家生活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的国家崛起了,有的国家没落了,还有的国家消亡了,就是这样。”这是我对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理解。这篇文章从公元前1世纪高卢人占领高卢写起,到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查理曼帝国,到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戴高乐被推选为法兰西首位总统,到法国的工业、农业发展以及语言文化宗教、福利制度等,资料非常详实。文章末尾还有一点体会:“时至今日资本主义仍然很强大,并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竞争法则所致。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它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东西,而不再是完全自由的经济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大量地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中优秀的内涵。人类社会总是在文明的不断融合中前进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是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的我们在教科书或者自己学习中早已了解,但到事件发生地实地感受,感觉自然会有所不同。如,我参加省上一个新农村考察团,到山东莱芜考察学习,才知道历史上的“长勺之战”原来发生在这里,而解放战争期间,这里又发生了著名的“莱芜战役”,于是就写了《一鼓作气的红色莱芜》。莱芜古称赢、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产生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99。今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鼓作气的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以临沂一座空城,换取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到山东诸城考察学习,了解到苏东坡在此任太守两年,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千古绝句,而且历史上诸城名人辈出,古有春秋七十二贤士之一、孔子的学生公冶长,《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宋代宫廷画家张择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体仁阁大学刘墉,《四库全书》总阅窦光鼐等名士重臣;近有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一代诗翁臧克家,文学巨匠王统照、陶钝、王愿坚名垂青史。由此写下了《龙城诸城》。 三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状态和产业结构。外出考察学习,大都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我们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内考察学习多数去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改.革开放以来较快的,考察的许多县区都在全国百强之中,有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的东西。 在《我们来到了寿光》一文中,详细记录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寿光市三元朱村,这是中国冬暖式大棚发祥地;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他是著名的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1989年,王乐义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十年来,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讲课;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个省市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引进、试验新技术、新品种十多个种类,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92年获中国改革勋章,曾连续当选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由此我们想到,如何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把农业这篇大文章做大做活是任何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思索的大问题。有时候,一个地方的发展,其实是关键的某一个人。在浙江义乌,对义乌的小商品产业形成有了深入了解。义乌以小商品特色产业著称于世,已培育出服装、饰品、拉链、毛纺、针织、印刷、制笔、2r_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以至于使义乌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港,全球最齐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全世界拥有商品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城市。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多个,是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由此,我在《义乌随想》中,写了“义乌成了一个小商品转动地球的城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应该把市场主体培育放在第一位。 四是当地的文化现象和内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与文化特质息息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是文化的积淀,风土人情和经济繁荣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在《烟雨西湖》中,对宋代词人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了深刻理解;对西湖的个性气质、风俗人情、文化内涵,通过一山一水、一舫一舟、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一砖一瓦、一字一联、一音一韵,还有江南女子的一伞一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有了更深的认识。由此想到,江南的一切,可以用“温润”来概括。并进一步体会出,“温润是一种品质,一种意境,一种心情。当我们想起温润,就会想到:生活需要温情,需要滋润;需要文化,需要修养。不要担心温润会消磨我们的意志,不要担心温润与我们遥不可及,当我们处在艰辛的时候,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心情烦燥的时候,更应该把温润作为生活的底色,用温润树起我们追求生活品质的目标,用温润坚定我们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念。”在平凉考察学习时,对黄帝问道进行了一番研究,写了《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由黄帝问道这一传说,我们感悟到:人类要探索宇宙真理,要寻找神灵,寻找自己的归宿,首先要先诚其意,摆正心态,这是个修心的过程。当我们处于21世纪时,与黄帝问道的年代已相去甚远。时至今日,人类探索的道路远未停止。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内心矛盾无法得到解答,只能在生活中苦苦寻找自己理想的答案。我们只有以虔诚的态度,特别是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多听多看多思考,达到心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境界,我们才能解开自己的心结。此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永不停息! 王科健 2013年11月1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