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中国人同心协力(精)》编著者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强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汇集大师毕生心血,引领事业人生至高境界
传世文化瑰宝,尽揽领袖智慧,馈赠、收藏首选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国式管理全集》首次结集出版,精心修订,集中展示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系统理论与系列方法,内容之丰、规模之全、编撰之精,同类书无出其右者。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透彻领会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从容驾驭复杂局面;从易经管理的智慧到三国的奥秘,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实质,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设计精美典雅,豪华圆脊精装,内文印刷采用品质最佳的80克纯质纸,实属阅读精品、收藏珍品。
3. 馈赠佳品
全球限量发行,倍赠收藏价值。集传家之宝,搜赠友之礼,《全集》乃不二之选!
《如何使中国人同心协力(精)》编著者曾仕强。
《如何使中国人同心协力(精)》内容提要:中国人灵活多变的特性决定了照搬所谓科学的管理理论来管理中国人是行小通的,只有了解中国人,才能管好中国人。
中国式团队不等于中国人的团队,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中国人的优缺点,以及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才能构建和谐、和乐、合理、合适的中国式团队,而这样的团队才是真正高效能的团队。
绝对服从型的日本式团队一、不必羡慕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为什么谈中国式团队的管理时还要分析日本人的团队呢?因为世界上组织力最强的就是日本人的团队。日本人基本上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没有太多个人的意见,绝对服从组织。这种团队的优点是易管理,但是它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由于成员都是盲目服从的,只要决策失误,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收拾的。所以,员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生存环境导致日本人必须团结一致日本人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其生存环境造成的。日本人生活在一个四周环海、面积不大、多山的狭长岛国里,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矿产资源贫乏,而且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饱受台风、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日本人只有团结起来,借助群体的力量,共同抵抗天灾,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日本人的房子紧密相连、彼此支撑,就是为了抵御风灾。面对大海和贫乏的自然资源,古时候的日本人多依靠出海捕鱼为生,而这种工作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因此,正是不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人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团队精神。社会约束要求日本人绝对服从集体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对日本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久而久之,日本社会形成各种行为准则,用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些准则都是自发形成的,人们遵守的程度非常高,约束力也非常强。一旦某人违反了这些准则,就会受到周围人的一致指责和唾弃,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在日本的乡村,到了傍晚,大家都回家后,一旦发现某个人没有回来,全村的男人都会提着灯笼去找。这样的情形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日本人多么重视团队。在日本,如果预约出租车,出租车一定准时报到,不会差一分钟。我很好奇,因为交通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很难控制,出租车司机是如何做到分秒不差的?司机老实告诉我,分秒不差地到达是谁也做不到的事情,他提前十分钟就到了,一直躲在树底下,等到时间正好才出来。日本社会的这种高度一致性使得日本企业的员工都不敢跳槽。跳槽在美国是平常事。美国的年轻人进入某公司后,两年得不到升迁,他就会跳槽,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没有希望。但是,日本企业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员工一进入公司,就会一直工作到退休。每一个民族都有高度的约束力。中国人的高度约束力是什么?那就是中国人很现实,重功利。美国人不同,美国的学生并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们考大学很容易,当然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除外。美国人大学毕业后,随便找个工作就可以轻松地生活。他们认为职业没有贵贱,所以不必辛辛苦苦争取高薪工作。中国人也常说职业没有贵贱,但是心里还是有贵贱之分。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读名牌大学,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在美国问一个妇女,她的丈夫是做什么的,她会诚实地告诉你。而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中国的妇女在谈到自己丈夫的时候,如果她丈夫所从事的工作不能使其面上增光,她就会含含糊糊地说:他有他的事业……中国人还有一点势利眼。美国人看到一个小孩子,只会问:“你叫什么名字?”而中国人却常问:“你爸爸是谁?”有个穷爸爸还是有个富爸爸,境遇截然不同。这种差别使得中国人从小就很争气,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然一辈子让人家看不起。基础教育培养日本人注重团队意识日本人为了保持这种社会约束力,在教育方面花了很多的工夫。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服从集体。日本大多数时候天气都很冷,但是,日本的小学生都穿短裤。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一队小学生来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如果红灯亮了,就排队等着,冻得实在受不了,就蹲下。等绿灯一亮,又都站起来,动作非常整齐,根本不需要有人发号施令,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一致性的行为。我曾经问过一个日本人敢不敢闯红灯,他说:“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基本上日本人是很少闯红灯的,但是如果我所在的团队闯红灯,那我就跟着闯。
”可见,日本人的高度团结,是经过长期的培养所形成的,并非天生如此。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是世界一流的。当然,现在已有所变化。我认识一位日本人,他在英国牛津大学当教授。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看到一群日本人正走过来,他毫无动静,没有任何表现。我问他为什么不去打个招呼,他说:“我没有必要打招呼。日本人应该稍微调整一下,为什么到哪里都是一群人,难道是在标榜什么吗?”他的这种想法已经超出日本人的思维习惯,这说明,一个人难免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改变价值观。全世界所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互动,都在发生一些变化,很少能够完完全全保留以前的东西,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可见,日本人浓厚的团队意识、高度一致的团体行为,不是天生如此的,而是从小教育的结果。曾有美国人问我,中国人和日本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我说,分辨中国人和日本人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东方人来到美国,因为比较陌生,领队的人通常会拿一面小旗子。这一点,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如此,但差别也在于此:领队的人拿着旗子,后面跟着一大群人的,是日本人;而领队的人拿着旗子,后面时常有人掉队的,是中国人。领队的人眼睛只看着前方的,是日本人;而领队的人边走边回头看后面还有没有人的,是中国人。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这么糟糕。其实不然,凡事都有两面性。难道日本人就不想溜走吗?他们也想溜走,只是不敢,他们虽然也知道其他的地方比较有趣,但是只能跟着领队的人走,即使领队的人走错路,也要一直跟下去。所以日本的团队管理很轻松,只要确定目标,做好计划,执行起来就会很顺利。但中国人不同,管理者不但要确定目标,而且要保证目标正确,否则的话,下面的人就会各行其是。二、终生雇佣制对日本人影响大众所周知,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其实这种制度是从中国引进的,其源头就是中国的长工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存在着长工制度。一个人长期到别人家里做工,就是长工。但是现在中国人很少有人认同这种制度,试问:如果一家公司很器重你,要跟你签一个终身雇佣的契约,你会签吗?没有人会签。中国人愿意一辈子在同一公司,但不愿意签合同;日本人如果愿意在某一公司,就愿意签合同;美国人如果愿意留下,就会跟公司签短期合同,到期再续约。在日本的企业中,终身雇佣制是其管理制度的基础,并且这种制度从精神层面上对塑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由于存在限制人性的缺陷,所以日本的很多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也正在发生转变。尽管如此,这种制度对于塑造日本团队精神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和不可忽视的。青年慎选就业对象受终身雇佣制的影响,日本的年轻人在念大三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地寻找他要服务一辈子的企业。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日本人认为一旦开始在某家企业实习,毕业后就会到这家企业服务,并下定决心服务一辈子。他们会非常谨慎,不敢有半点差池。他们不敢轻率地选择大企业,一旦进入大企业,而自己的能力不够的话,前景会非常渺茫。因此,日本的年轻人会谨慎地选择合适的企业,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公司重视企业形象日本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和日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发现,他们爱面子、怕丢脸,把自己的形象照顾得非常好。同样,日本的企业也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首先是受终身雇佣制的影响,因为只有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有可能吸引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日本,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且相互强化的。其次,日本人的思维比较细腻,换句话说,他们是高度挑剔的。我曾对一些生产企业的人讲:“你们的产品只要打进日本市场,就表示产品的品质很好。”赵耀东先生在负责台湾“中钢”的时候,曾作过一个决定,“中钢”的第一块钢板要销往日本,因为当时其他国家的人都怀疑中国人的炼钢能力,只要日本人认可了,“中钢”产品的品质就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跟日本企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如果想从日本人那里学技术是绝不可能的,日本人对于技术是高度吝啬的,尽管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从美国学回来的。此外,日本企业付款非常准时,这也是它们注重形象的一个表现。
主管关心下属员工在日本企业中,雇佣关系表现出如下特点: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一个日本的年轻人,进入他理想中的企业之后,他所想的、所做的,就是如何才能受到重用,如何才能发挥才能。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他不能适应公司的环境,就会向主管寻求帮助。主管也很关心下属,因为大家一辈子都要在一起工作,彼此之间必然要磨合,相互适应。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员工已经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从员工进入企业的那一刻开始,就努力对其进行全面、长久的照顾,为其尽可能多地解决困难。日本的企业正是通过这种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其内部团队运作的高度一致性。日本人不跳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喜欢招聘没有经验的新人。当一个人和企业变成命运共同体的时候,他只好与企业荣辱与共、同甘共苦,没有任何要跳槽的想法。即使跳槽,也没有其他企业愿意接收,除非自己创业。当然,现在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强制性的规定不太符合人性,在这一点上,日本慢慢地向中国靠拢。
P3-P11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到了日本,势必又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古人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这就是“中国式团队”。
一、不是所有的团体都能称为团队
在论述团队管理之前,首先要明晰一个概念——什么是团队?团队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很多人把“团队”挂在嘴边,但是并未真正理解“团队”的含意。实际上,“团”和“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团”是指团体,不是所有的团体都能够叫做团队。要形成团体很容易,三人为众,就是说,把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团体。而团队并不简单,不但有“团”,还要有“队”。这里面牵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叫组织,一个叫组织力。一个团体能否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有没有组织力。有组织力的就称为“队”,即具有协同一致的力量的团体才有资格叫做“队”。真正的团队既要有组织形式,又要有巨大而有效的组织力。否则的话,就是一盘散沙,组织里的人貌合神离,严重的还会天天内斗。
这就是团体和团队的不同。既然团队是有力量的组织,是不是所有的团体都应该发展成为团队呢?其实不然,应视情况而定。有的只形成团体就足够了,例如一些民间团体,或者一般的棋友、酒友之类,这些人随兴而来,乘兴而归,合则留,不合则去,自由自在,并不需要很强的组织力和约束力。而有些组织,如企业、军队以及政府部门等,它们有共同的目标,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必须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发展成团队。
形成团队并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领导者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经常讲,一个团队的成败,领导者要负70%的责任,虽然他只有-d-z,.。这一点也符合二八定律,就是20%的人要负80%的责任,而80%的人只负20%的责任。
日本人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企业由少数人负责,由少数人维持,但是他们又强调全员经营。这两句互相矛盾的话如何能并存呢?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任何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必须联系起来。全员参与、全员经营,少数人负责、少数人维持,这两句话应该统一处理,过于强调企业是少数人来维持的,就变成专制,基层员工和高层主管就会离得越来越远,根本谈不上团队精神。如果强调全员经营,大家一起来负责,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大家一起负责的话,那么领导凭什么领那么多薪水呢?
因此,要综合考虑,大家都有责任,但是最后的责任要由领导承担。领导要分权,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这时应当注意“度”的问题,即参与的人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决定的人应该决定到什么程度。把握好“度”,才能找到平衡点。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共识,否则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话,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立场,那就无法买现目标。而能否达成共识,领导是关键。
其次,团队必须要有核心。换句话说,既然让领导者肩负重大的责任,就要确保他的核心地位,尊重他的最终裁决权.
再次'要有一致对外的态度。对内可以全员参与,大家多商量.但是对外的时候,只能有一个态度、一个说法。对外声音不一致的话.外面的人就会莫衷一是。
汉语中还有一个词与团队相似,就是“队伍”。“队伍”这个词很有意思,既然三个人就成队了,那为什么不叫“队三”?因为一只丰上有五个手指头,全面掌握就叫队伍,换言之,队伍就是能全面掌握的组织。
二、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
构建中国式的团队,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社会上流传看“多学习没坏处”的观点,我并不赞成这一点。人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如果不择良莠,什么东西都学,最后就会把自己的脑袋变成垃圾桶,乱得一塌糊涂,根本整理不出头绪来。
有一个时期,人们总有一种标杆的意识,哪个公司做得好,就把它当成标杆,在各个方面都以它为榜样,这其实是高度危险的。要学哪家公司,永远也学不像,就算学得很像,效果也不会好。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就算有70%是相同的,最起码也有30%是不一样的。到底是相同的部分重要,还是不同的部分重要?
很多企业的目标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怎么去实现企业目标.却是各不相同。为什么?因为这牵扯到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学习是件好事情,但是要学我们要用的、能用的知识,看见什么学什么只会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