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经常引起人们的讨论。孩子们作为无法想象的残酷事件的受害者,有时甚至也会变成加害者出现。
很多教育的议论是从“大处高处”着眼的,而本书所谈的正相反,可以说是从“小处低处”出发的论点。
河合隼雄编写的《孩子与学校(精)》是一本表面通俗、内涵深刻的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孩子与学校(精)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日)河合隼雄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孩子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经常引起人们的讨论。孩子们作为无法想象的残酷事件的受害者,有时甚至也会变成加害者出现。 很多教育的议论是从“大处高处”着眼的,而本书所谈的正相反,可以说是从“小处低处”出发的论点。 河合隼雄编写的《孩子与学校(精)》是一本表面通俗、内涵深刻的作品。 内容推荐 孩子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经常引起人们的讨论。学校的现状也是社会讨论的焦点。很多关于教育的讨论都是从大处高处着眼,河合隼雄编写的《孩子与学校(精)》所谈的正相反,从小处低处出发。比起怎样改变教育制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本书努力解决的是怎样帮助一个不上学的孩子,或从孩子所施加的“暴力”中逃出来的母亲等等。作者着眼于“小小”的孩子,讲述“小小”的故事,强调教育包含教导和培育两个侧面,其中培育和成长尤为重要,主张家长不要过度教导孩子,只要默默的守护,耐心的等待,孩子就会自然成长。 目录 I 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 1. 教育中的“价值” 2.“临床”的视角 3. 教育中的两个原理 II 大人与孩子的关系 1.“教”与“育” 2. 教育的今天 3.“女性的眼光”、“男性的眼光” III 教育方与受教方 1. 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的作用 2. 日本文化中的师生关系 3. 体育与哨子 IV 心灵成长的环境 1. 孩子的伦理与道德性 2. 性的理解与教育 3. 青春期的心理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对别人进行教育的时候,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某种价值,这可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实际进行教育时,价值的问题往往会引起困难的状况。 例如,如果有一个幼儿园把价值定位于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上,孩子的父母也许就会举出其他幼儿园教英语的例子,批评这家幼儿园什么也不教,这样根本就不行。 或者,也有这样的情况,拼命进行应试学习而考入有名的重点高中的高中生,觉得应试学习非常无聊,不愿意再去学校了。家长和教师想要进行说服,孩子却主张“我觉得就算考进好的大学,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事”。 上面举了两个例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差异,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一点已经将日本教育的现状逼入了举步维艰的状况。因此,这里我们首先来探讨教育中的价值问题。 价值的多元性这个词,最近常常听到。据说,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也相应地多样化了,果真是这样吗? 思考一下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全体日本人都感染了同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成绩好的孩子厉害”。不是吗?家长只把孩子的分数和排名作为评价的对象。分数稍微高一点,或者排名稍微靠前一点,就是“好孩子”。教师即使没有家长那么赤裸裸,差不多也是这样。 归根结底,这种观点的背后,存在着认为毕业于“好的大学”、在“好的地方”就业就会得到幸福的想法。而遗憾的是,“好的大学”都被按照几乎相同的标准排名,这也是事实。不是按照孩子的个性来选择大学,而是按照成绩来选择合适的地方,是一种普遍的想法。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一元性,这一点稍后再谈。这里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这种情况是如何严重地剥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嘴里说着希望孩子幸福,实际上却在满不在乎地亲手破坏它。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谋犯。 有位医生毕业于某一流大学的医学部,成为医生后不久却自杀未遂。他从小就有家庭教师——多的时候有五个之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并从被认为是“最好”的大学毕业。但是,一旦他作为医生开始工作,却怎么也搞不好与患者或护士之间的人际关系,因而感到悲观打算自杀。看到这种事例,我不由觉得,由于父母希望孩子幸福的心情被一元性价值观所束缚,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 即使不把学习挂在嘴上,日本人也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价值观,那就是“听话的好孩子”这种理想形象。简而言之,这就意味着完全按照家长或教师等长辈的指示去做。只要孩子做到这一点,就会一直被当作“好孩子”的模范,而在进入大学的时候,突然让他们以“自主的判断”来进行研究,是不可能做到的。有些孩子原本是优等生,进入大学后却马上受挫,其中就不乏这样的情况。这也可以说是一元性价值观的牺牲品。 对于日本人来说,多元性这一点究竟是被如何理解的呢? 前面举出了陷入困境的孩子的事例,这里让我们再来更为详细地探讨一下在学校中多发性的问题。对于学校里的问题,大众往往有着注意力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所吸引的倾向。就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在针对拒绝上学的孩子进行指导的“风之子学园”中,有两个孩子被迫长时间待在酷暑中,没有水和食物,完全被置之不理,最后死亡了。由于这起事件,拒绝上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稍微往前回顾一下,在神户的高中曾经有过迟到女生被教师所关闭的校门压死的事件。此外,欺负同学现象也一直存在,问题层出不穷。 校内暴力的问题虽然没有之前一段时期那么严重了,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出现了教师由于孩子们的暴力而患上神经衰弱的例子。教师的暴力也仍然存在。关于这一点,家长有时反而持肯定的意见。在校门压死事件的背后,可以说也有暗暗肯定教师暴力的想法在作怪。 孩子的身心疾患也在增多。连小学生中也有人出现了胃溃疡症状。苦于过敏性皮炎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孩子们完全暴露在精神压力之下。所谓身心疾患,往往不能非常简单地找出“原因”。如果很快就能在身体或心理上找出原因,也就不必特意称为身心疾患了。我觉得,这也显示了孩子们的问题有多么复杂。 在家庭中也会发生各种问题。家庭内暴力至今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孩子会打父亲和母亲。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前面稍稍提到过“好孩子”的问题,在这些实施暴力的孩子中,有很多原本是“好孩子”,这一点也经常被指出。P2-5 后记 孩子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经常引起人们的讨论。孩子们作为无法想象的残酷事件的受害者,有时甚至也会变成加害者出现。在与这些事件的关联上,学校教育的现状成了议论的焦点。对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谁都可以指手画脚,因此在整个日本,可以说遍地都是围绕着学校的议论。 很多教育的议论是从“大处高处”着眼的,而本书所谈的正相反,可以说是从“小处低处”出发的论点。这是因为我从事的是心理疗法这个工作,必然会是这样。心理疗法基本上是以个人为对象全力以赴的工作。比起怎样改变学校制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我们日日夜夜努力解决的,是怎样帮助一个吸毒的中学生,或一个从孩子所施加的暴力中逃出来的母亲。 不依赖任何事、不拘泥于小处,从大处高处着眼考虑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时也应该从小处低处来考虑一下。尤其是因为孩子本来就“小”,那些从大处高处议论的人,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根本就迷失了作为关键的孩子的影子。这种说法有些玩笑色彩,不必当真,我想说的是,在思考教育时,如果不总是对孩子保持一种相当细致的关照的话,即使是出于善意,往往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践踏孩子们的心灵。 与此相反,可以说我们心理疗法专家总是在进行着追求人们个人幸福的工作,需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关注社会和制度的存在状况等。因此,我在这里以临床经验为基础,对教育的整体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如果这些观点能对今后教育问题的思考作出一点贡献,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我就职于京都大学教育学部已有大约二十年了。今年3月我将退休离职。我的专业是心理学,但往往会牵涉到教育的实际问题,这也与我最后设立了“临床教育学”这门新讲座有一定的关系。从这一点上说,在我退休之际能够看到这本书出版,我也感到非常欣慰。一直以来,我从京都大学教育学部的各位前辈和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们也对我向新的方向发展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在此我想表示诚挚的谢意。我认为,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学互相协作,开创出“临床教育学”这个新领域,在思考日本的现状时,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有力推进这项计划的岩波书店编辑部柿沼正子和悉心完成全书编辑工作的坂本纯子的大力帮助。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还要对允许我转载的各家出版社说声谢谢。 河合隼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表面通俗、内涵深刻的作品。作为想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家长,一定要看;作为想了解人类儿童期心理发展、学习心理治疗丰富性的心理学家,一定要看;作为面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者,也一定要看。 一徐钧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督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