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纺织童工完美的人生四阶段 卡内基身处最好的创业时代。1835年,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13岁那年随全家移民到美国。后来的结果证明,卡内基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自由移民潮的最大受益者一族。 在美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卡内基捕捉到铁路基建工程全美铺开的巨大机遇,从英国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炼钢技术,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美国南北战争造就了大量的机会,30岁的卡内基紧紧抓住人生旅途这一关键阶段,辞去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令人艳羡的职位,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一科尔曼联合钢铁厂,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在创业大家的成长案例中,卡内基的职场人生接近完美,几乎从未遭受过挫折。卡内基完整地经历了当今职场升迁所需的全部阶段,可简要概述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来岁,努力工作,努力升职;第二阶段,30来岁,跻身白领,投资成主线;第三阶段,40来岁,转身做实业,且大有所成,成就了钢铁大王之名;第四阶段,60岁后,因“慈善”名垂历史。 卡内基12岁那年随家人迁移到美国谋生,没多久便与失业多年的父亲共同应聘到一家工厂,作为一名纺织厂童工开始职场历程。少年卡内基除了一颗上进心外一无所有,还好他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进取心。他从不需要别人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总是主动去争取,当机会悄然而至时,他便紧紧抓住不放。在成为当时最时髦产业中的一员时,因为接发电报的工作表现出色,他得以成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西部地区主管托马斯·斯考特的私人助理。再之后,当斯考特被提拔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副总裁时,卡内基接替斯考特任西部地区主管,那年卡内基年仅25岁。 可以这么说,从13岁到25岁的职场历程中,卡内基每次调岗都属于拾阶而上,都离不开他艰辛的付出。这还不够,年纪轻轻当上管理者的卡内基在工作之余还学会了投资,30岁就成功转型为资本家。他曾买过卧铺车厢发明者伍德拉夫公司的股份,成功参与过一家石油公司和几个金属公司的投资。 1872年至1873年是卡内基一生中的重要转变时期。正是这个时期,卡内基决定将以前的一切放到一边,集中自己的一切力量专门致力于钢铁制造事业。 一次英格兰之行让卡内基看到了钢铁产业的勃勃生机。他目睹贝西默酸性转炉的整个生产过程,看着铁一步步转化为钢,脑海中充满了无限的创业遐想。1872年,卡内基成立了一家全新公司,自己成为最大的个人股东,没多久,这家公司改名为ET钢铁公司。 由于1873年美国经济大恐慌以及其后续效应,ET钢铁公司的一些股东被迫撤股,卡内基抓住这一机会回购他们的股份,从而扩大了对公司的控制权。19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1/3的钢铁是由卡内基钢铁公司生产的。随着合伙人的先后去世或退出,卡内基理所当然地将他们的股权全部收购。最后随着ET钢铁公司的不断壮大,卡内基毫无争议地成为钢铁大王。 ************ 卡内基对技术并没有什么特殊偏爱之处,他没有“任何想成为发明家、化学家、探索家、机械师的想法”。后来人们发现这是经营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不拘泥于每一细节,却总能出乎预料地处理棘手的细节问题。卡内基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行,便决定雇用什么样的人,卡内基总能抓住更大的订单,能确保工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果,总能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 作为实业家,卡内基的突出特点是他的远见性、包容以及他对变化的欢迎与大度。比如说,投入成本是商业行为带来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巨大的投入需要冒险精神。一次助手施瓦布告诉卡内基,有更好的建设轧钢厂的设计方案,于是便他就让施瓦布拆除已建的轧钢厂并重建了一座崭新的轧钢厂,于是便有了后来闻名干世的埃德加·汤姆森钢厂的落成。埃德加·汤姆森钢厂成为卡内基的第一个“现代化”钢厂。 卡内基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拜机遇所赐,也不仅仅在于他懂得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并进入当时最先进的钢铁产业。他需要有足够高超的管理才能,才能打造出最成功的企业。 卡内基不断把他与钢铁相关的资产进行重组和合并,其中包括了埃德加·汤姆森钢厂、露西熔炉铁厂、联合铁厂,以及一大堆焦炭、煤炭和铁矿资产,最终用这些资产组建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并且,用20年的时间把这个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鼎盛时期,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产量大约相当于英国钢铁总产量的一半,在美国的钢铁产量中也占到了四分之一。卡内基钢铁公司成为行业内最能赢利的公司,也是公认的市场领导者。技术领域也是如此,到19世纪80年代,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结构钢手册,涵盖了钢梁和立面设计,以及负荷和应力表,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圣经”。 1848年,当卡内基开始创业时,英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的老大哥。19世纪70年代晚期,英国的钢铁产量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卡内基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了自己的钢铁企业。当卡内基于1900年隐退时,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此时美国的钢铁产量已是英国总产量的两倍,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出自卡内基的工厂。 P3-5 书评(媒体评论) 邱恒明的本书梳理了10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不同创业风口,是一本不错的参考读本。汽车领域、无线电领域、计算机领域……每一次的创业浪潮,都产生傲世群雄的创业大英雄。每位创业大英雄,都在浪潮掀起之初投身其中,占据先机。 ——杨宁,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乐搏资本创始合伙人 后记 中国世纪的可能 2014年全球商业重大事件中,中国的阿里巴巴于9月19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一事定占一席。这家由杭州一普通高校英语老师于1999年3月创建的企业,短短15年间,从50万元的起步资金成长为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的企业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历程,是中国公司崛起的最有说服力的样板。 阿里巴巴上市不到两个月即超过中石油和中移动成为中国在美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企业。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傲视群雄,先是B2B领域独领风骚,进而用淘宝、天猫同eBay、亚马逊比肩,与此同时,在掌舵者马云的布局中,支付宝、余额宝等创新举措不穷。(《创业大浪潮))的创作初衷,是为了描述从英国世纪到美国世纪过渡中创业大家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为了论证创业大家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同时创作该书,我还有一个潜在前提,那就是通过类似逻辑的指引,是否能推导出21世纪将由美国世纪过渡到中国世纪?这一可能性判断是否成立,供大家思考。 阿里巴巴是独特的,只有在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培育出如此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进而诞生出阿里巴巴这类巨型企业。阿里巴巴改变了中国,它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在改变着世界。据推算,阿里巴巴若稳健发展的话,它有望在2020年超过英、美、日、德、法等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总和,这一前景是惊人的。 中国的腾讯帝国也是独特的,一家以企鹅为标识的企业市值突破1.1万亿港币,它几乎垄断了中国人的连接及交往方式。联想集团也有着它的独特性和代表性。短短30年时间,它从一家毫不起眼的计算机代理商成长为全球PC第一强企业。华为更被诩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旗帜型公司。 …… 这些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意味着它们的创建者们是独特的。苏宁云商的创始人张近东、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张瑞敏、TcL集团的创始人李东生、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新奥集团创始人王玉锁……这些中国公司及中国的创业者们共铸着属于中国的21世纪。 ************ 提起中国企业家,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海尔创始人张瑞敏被视为商界三教父。柳、任、张三者的创业路径是不一样的。张瑞敏作为空降人才,因前几任厂长都不能挽救青岛电冰箱厂的颓势,张瑞敏恰是当时青岛市最重要引进项目电冰箱生产线的牵头人,便顺势成为接管者。这可是一家“大企业”,即便公司亏损连连,不断有人员流失,张瑞敏接手时公司还有600多人。 柳传志创业,是在中科院计算机所面临困境,需自寻出路,开辟经济效益的大背景下,在计算机所领导的各项优惠政策下,不安分地倒卖起计算机相关器件开始的。1984年创业之后,在计算机所几乎无事可干的柳传志,终于名正言顺地大干起来,且带动起好多不安于现状的科学家一起干。有钱赚,有荣耀感,这让柳传志找到了兴奋点,开始憧憬无限的未来。 张瑞敏和柳传志走背靠集体创业之路,任正非则完全是民办企业的路子。1987年,任正非以2万元创立华为,其进入通讯业的切入点是代理一款电话交换机。不过30多年后,华为被美国政府点名为有极深政府背景的公司,一直被禁止入美。而张与柳的公司几乎没有类似限制,甚至都收购了美国知名公司。 这便是商业的有趣之处。国资或是民资公司的划分不仅有资本的不同,也会因产品的不同,甚至是管理透明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可见商业事细解起来无限复杂。 比较起来,海尔的起步比联想高,联想的起步又比华为高。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上,最畅销的是以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产品。日本和德国的有关企业是中国的学习榜样,当时由政府部门主导从这些先进地区先进公司引进先进技术。所谓以市场换技术,主要针对这一产业而实施。海尔的创业直接源于此。 张瑞敏儒雅,柳传志圆通,任正非狼性。柳传志的教父气质更浓,更高调。张瑞敏学识渊博,喜欢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写文章,经常引经据典,用传统中华文化阐述管理智慧。柳传志经常能用老百姓的大实话讲出企业管理的大道理。任正非鼓动性极强,愤怒时声色俱厉,动情时热泪盈眶。 这样的印象是与他们的性格有关,还是与各自的业务有关,或是与媒体的报道与解读者的偏见有关,一时难以言明。最可靠的途径是,应该到各自创业历程的事件中、企业发展的脉络中去寻找。这也是我下一部著作《中国世纪的可能》需要详解的话题。 ************ 短短三十多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柳、任、张已被视作“旧世界”的英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众谈得更多的是“BAT”格局,这是一个由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主宰的世界。这三家巨型公司有技术、懂管理,拥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占据着全球高科技的前端。当然,我们可以说,BAT也仅仅代表着中国现在的希望,代表中国未来希望的公司正在孵化,正在出壳。 小米公司、奇虎360集团及它们的创始人雷军、周鸿祎,也已有了巨人的模样。 ************ 21世纪可能是中国的世纪,这是我下一部著作要论述的主题。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仅仅用了30年时间即在多个产业多个领域取得世界第一的位置。这些成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在当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疑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及论证。 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1500年后崛起并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国),要归因于一系列的体制革新。知名美国学者尼尔·弗格森总结出6个原因,他归纳为竞争、科学革命、法治和代议制政府、现代医学、消费社会和工作伦理。其中科学革命和消费社会与商业密切相关。不过,弗格森也承认,东西方的差距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始缩小,尤其是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开始崛起。其中一方面便是因为这些国家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经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东方已摸索出自己的模式。 当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取得的成绩,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成绩越发被承认的时候,人们开始回顾历史上中国的领先优势。 1420年,南京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数世纪来,南京一直是繁荣的丝绸和棉纺业中心。在永乐皇帝治下,南京还是文化中心,他启动的中国学问编修工程集合了2000多位学者之力,编纂而成11000多册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一直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百科全书,几乎整整600年后,才干2007年被维基百科所超越。 甚至在明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华文明一直不曾放弃过利用技术创新来领先世界。中国人于11世纪发明活字印刷术,远早已15世纪德国人的发明。通常认为,是英国的农业开创者杰恩罗·塔尔于1701年发明了谷物条播机。事实上,早在他生活时代的2000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谷物条播机。那种带拱形铁模板的罗瑟拉姆梨,也就是18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关键工具,也是由中国人率先发明的一种创新工具。 工业化革命也是更早地在中国出现萌芽。融化铁矿的第一架鼓风炉不是于1709年在科尔布鲁戴尔建成,在公元前200年的中国就已出现。即使到了1788年,英国的炼铁水平仍然低于中国1078年的水平。手纺车、摇纱机、化学杀虫剂、钓鱼竿、火柴、罗盘、扑克、牙刷和手推车……历史的中国创新无穷。 ************ 要使2l世纪成为中国世纪变为可能,一定需要中国创新家、创业大家的推动。有世界第一CEO美誉的通用电气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在一次中国行中,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恳切地说道:中国不应当受到西方理念的困扰,“中国应该自行其是,而且中国在成长和繁荣的过程中,将创立一些体系,这些体系会长久地成功地持续下去”。 商业世界,中国作为主角,是21世纪的可能。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商业的兴起 纺织童工完美的人生四阶段 现代公司源于铁路 最了不起的铁路大亨 十足的“英国世纪” 创业家史前史 美国崛起与赶超 全球第一大公司 银行家制造规模 第二章 电报、电话、电灯 “上帝创造何等奇迹” 电报主宰者 “声讯电报”篡位 公司化 搅局者古尔德 AT&T 帝国 白炽灯之美 创业大家爱迪生 管理型创业家 1900 新世纪 第三章 给世界装上轮子 法国渊源 汽油驱动 福特创业学 旧世界 新英雄 第三次创业 流水线震惊世界 悲剧英雄杜兰特 日薪5 美元 第四章 战争与商业 军火商杜邦 战时之需 无线电巨头 走进“错误的”门 播放广告 摩托罗拉的崛起 战机 营销启示 纨绔子弟战争重生 转型 第五章 大众消费者时代 天生竞争狂 刺猬沃尔玛 大众零售兴起 百货、邮购、连锁 零售之王西尔斯 双陨星 大众产品与麦当劳化 从产品到品牌 长寿公司 宝玛模式 零售新规则 第六章 新新事物 硅谷前传 “硅谷之父”之争 “创业家”批量制造 “三人团”模式 计算机革命 世纪豪赌 从小型机到PC 机 苹果“非同凡想” 微软崛起 软件驱动的世界 战略转折点 开放与封闭 第七章 日本可以说“不” 丰田纺织与第一次奇迹 创业苦难重重 自来水哲学 丰田造车 精益生产与第二次奇迹 当井深大遇见盛田昭夫 工程师乐园 盛田昭夫:发现美国 经营哲学之源 一胜九败 第八章 互联网世界 催熟剂 联网试验 创业是激情犯罪 门户模式 华人创业族 其他人都搞砸了 微软节节败退 哈佛坏小子 Facebook 效益 硅谷投资人 手机激发移动革命 凡存在,皆联网 手机激发移动革命 后记 中国世纪的可能 序言 下一个浪潮是智慧时代 十多年的创业投资经历告诉我,当一个大潮来临时,人们往往会低估科技进 步背后的革命性和颠覆力。 1999年我到北大、清华等高校演讲,问台下有多少人用过互联网,几乎没人 举手。我当时说,5~10年内,互联网就将彻底攻陷你们的生活。当时很多人都 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如今再看,很多人可以忍受一天没有饭吃、一 天没有水喝,但却不能忍受没有互联网的日子。 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颠覆性,而且这种颠覆性是不断纵深推进的:当初是PC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线下,如今则是移动互联网颠覆PC互联网,未来,移动互联网也将被颠覆,而且颠覆其实已经开始。 雷军认为,手机是未来连接一切的中心。我很尊敬他,但并不认同他这个说法。 我认为,手机这个设备在5年内就将消失。为什么?因为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 在智能一切的时代里,你的手表、你的项链、你的戒指、你的眼镜、你的汽车、你的桌子、你的房子……你的所有终端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当通讯、收发信息、各类应用和功能成为所有智能装备的标配,请问,你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装在裤兜里的手机? 当智能一切时代来临,我们将被各种智能设备和智能机器人所包围。 未来没有智能机器人的日子,你将难以适应,就像现在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你将无法生活一样。 从你睡醒睁开眼的那一刻,你已经生活在一个智能机器人充斥的环境中:你的家本身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智能卫浴会为你自动调整洗浴水温,智能厨房会为你自动烹饪早餐;等你出门上班时,交通工具会是一个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汽车;当你走进办公室,你的智能桌子会立刻感应到,为你打开邮箱和一天的工作日程表…… 作为开启一切智能的端口,你将根本不再需要一个笨重的手机,只需要一枚带感应和身份认证功能的戒指:如果你想打电话,只需走到桌子旁边,用戒指tap下桌子,桌子会自动调取你的个人通讯录,你想caU谁,桌子就可以直接打电话;你走到冰箱前tap下冰箱,冰箱会自动告诉你哪些水果没了,你可以在冰箱上直接下单购买;你走到衣橱前tap下衣橱,衣橱会自动告诉你哪几款适合搭配,你甚至可以通过衣橱直接进入网上商城选购新款衣服……就像一枚魔戒一样,戒指成了开启一切的根本。 这种智能场景是否太遥远?我可以告诉你,一点都不远,就在5~10年内。 颠覆的速度从来都是让人侧目的。3年前,我们还在说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个风口,可现在风口已经完全变了,移动互联网如果还有风的话,也只剩下点儿残风了。到了巅峰期,就开始盛极而衰,走下坡路。 5~10年内,手机就将消失,基于手机之上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都将被彻底颠覆。曾经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很多也可能会消失。 现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只是刚刚开始,这绝对是天大的福音,是大量投资布局的绝佳时机,等5~10年后上千亿的巨头产生,那时候就没你什么事了。 邱恒明的这本《创业大浪潮》梳理了10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不同创业风口,是一本不错的参考读本。汽车领域、无线电领域、计算机领域……每一次的创业浪潮,都产生傲世群雄的创业大英雄。每位创业大英雄,都在浪潮掀起之初投身其中,占据先机。这次智能领域也不例外。 智能创业领域,一开始最火的一定是应用层面的东西。智能机器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这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现在比较火。作为专业投资人,我肯定会投资这些领域。现在还没火,未来会火的、基础性的东西,我也会投资。 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绝不会是一家企业所有环节包打天下,有做机器人应用的、有做传感器的、有做芯片的、有做3D打印建模的、有做云计算的、有做系统的……作为一个开发者,只需要把各个环节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最终只需要做出一个成品,贴个商标,网上众筹一下,就开始卖了。 2014年初,我投资了一个做机器人眼的传感器公司,雷达扫描500米以内的各种事物,然后再传送给机器人。这种公司目前来看还没到火的时候,这种基础技术的东西只有当机器人大行其道的时候才会爆发。 下一个浪潮是智能时代,会颠覆很多产业。比如智能戒指产业,本质上就像现在的杀毒软件产业。杀毒软件本身不是一个基础产业,是依托于互联网计算机产业的,如果计算机没有全覆盖,杀毒软件产业也就不存在。同样的,智能戒指一定是基于智能产业链之上的一个产业,只有当所有终端都智能化之后,这个产业才会火。 智能领域的投资一定是系统性的投资,硬件、软件、云……这才叫系统。机器只要硬件就好了,但机器人、智能,必须是一个系统。这就是我们将步入的一个新时代——智能的时代。 杨宁 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乐搏资本创始合伙人 内容推荐 一本对每一位国内创业者、创新者、风险投资人来说不可多得的创业启蒙书。邱恒明的《创业大浪潮》是首部系统梳理百年创业史的著作。《创业大浪潮》以时间为脉络,详尽记述了从铁路时代、电力革命、汽车世纪、消费革命、计算机革命,到互联网浪潮六大关键创业潮;同时从人物故事出发,生动地刻画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中国等近百名创业风云人物;另外,《创业大浪潮》还透彻分析了管理发展的进程,还原出不同创业浪潮下管理理念不断进化的历程。 创业浪潮的更迭背后又是不同国家的力量对比,世界从英国世纪过渡到美国世纪、日本世纪。代表中国未来希望的公司正在孵化,正在出壳,阿里巴巴的成功样板使21世纪成为中国世纪变为可能。 编辑推荐 由邱恒明著《创业大浪潮》: 一部以创业为主线的商业正史,全景式地梳理百年来的创业历程。作者以六大关键创业潮为脉络系统地介绍了从标准石油、福特汽车、AT&T公司、摩托罗拉、沃尔玛、索尼、IBM到如今的苹果、Google以及Facebook等世界知名公司的兴衰成败。作者通过回顾创业史,揭示出创业公司成功的本质与规律性。是新时期的中国创业者、投资家创业成功的指南。 下一个创业浪潮会出现在哪里,没有人说的准,但通过此书回顾百年创业史,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涉及百余名创业大家,内容翔实、生动,以创业故事来贯穿。对产业更替、管理理论演进等商业相关话题深入探讨,还原出不同创业浪潮之下管理学不断进化的历程。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业大浪潮》为这个新时代注释。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10年财经书观察者,现为中国青年天使会总干事。中国青年天使会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各方面资源与支持,打造杰出优秀创业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