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堪称中国第一养生宝典与第一生命智慧百科全书。是每一个追求健康长寿人都不应该忽视的一部奇书。
《黄帝内经》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向您呈现这部中华巨典,并配以艺术性的图解方式,使本书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让您轻松把握书中的每一个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别具一格插画的独特风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帝内经全集(全译图解版)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紫图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堪称中国第一养生宝典与第一生命智慧百科全书。是每一个追求健康长寿人都不应该忽视的一部奇书。 《黄帝内经》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向您呈现这部中华巨典,并配以艺术性的图解方式,使本书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让您轻松把握书中的每一个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别具一格插画的独特风格。 内容推荐 传统需要珍视,经典需要回归。作为享有盛誉、流传久远的古代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一直传承至今。两千多年来,它被认为是东方传统医学的源头,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医全方面的经验和智慧,阐明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相应的规律,以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对中国人的健康养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解黄帝内经全集》分为《素问》、《灵枢》两卷,共162篇,其中《素问》侧重于用理论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灵枢》则更侧重于实践与应用。全书采用通俗、流畅的白话全译形式,并配有详细的插图图解,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并掌握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 目录 上篇黄帝内经·素问 卷一摄生论 篇一·上古天真论篇:长寿者养生秘诀 33 篇二·四气调神大论篇:四季养生法 37 篇三·生气通天论篇:不生病的智慧 40 卷二藏象论 篇四·金匮真言论篇:疾病从哪里来 44 篇五·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五行与疾病诊治 47 篇六·阴阳离合论篇:三阳三阳的离合 55 篇七·阴阳别论篇:从脉象阴阳断疾病轻重 57 篇八·灵兰秘典论篇:十二脏腑功能简述 60 篇九·六节脏象论篇:气候也能致病 62 篇十·五脏生成篇:详诊五脏之病 66 篇十一·五脏别论篇:五脏分类及诊病方法 70 卷三色诊论 篇十二·异法方宜论篇:地域气候影响治病 73 篇十三·移精变气论篇:治病方法同时而异 75 篇十四·汤液醪醴论篇:五谷养生法 77 篇十五·玉版论要篇:察色诊治方法 79 篇十六·诊要经终论篇:人气、天气、地气决定针刺 81 卷四脉候论 篇十七·脉要精微论篇:望闻问切四诊法 85 篇十八·平人气象论篇:健康的脉象 92 篇十九·玉机真脏论篇:四季脉象与五脏疾病 97 篇二十·三部九候论篇:三部九候断疾病 105 篇二十一·经脉别论篇:疾病的形成及治疗 109 篇二十二·脏气法时论篇:五脏的保养 113 篇二十三·宣明五气篇: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118 篇二十四·血气形志篇:郁闷的根源所在 120 篇二十五·宝命全形论篇:顺应四时规律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122 篇二十六·八正神明论篇:针刺也要有规律 125 篇二十七·离合真邪论篇:环境也影响经脉气血 128 篇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要分清疾病的虚实 131 篇二十九·太阴阳明论篇: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关系 135 篇三十·阳明脉解篇:阳明经的病变 137 卷五病能论 篇三十一·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 140 篇三十二·刺热篇:针刺可以治热病 143 篇三十三·评热病论篇:热病的变症与治疗 147 篇三十四·逆调论篇:注意调理保养不生病 151 篇三十五·疟论篇:疟疾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153 篇三十六·刺疟篇:用针刺法治疟疾 159 篇三十七·气厥论篇:如何治疗五脏的寒邪和热邪 162 篇三十八·咳论篇:咳嗽的中医原理 164 篇三十九·举痛论篇:各种疼痛的病因 166 篇四十·腹中论篇:腹内的多种疾病 170 篇四十一·刺腰痛篇:各种腰痛的针刺方法 173 篇四十二·风论篇:风邪侵入人体引发的疾病 176 篇四十三·痹论篇:痹病分析与治法 179 篇四十四·痿论篇:痿证的分析与治法 182 篇四十五·厥论篇:剖析厥证 184 篇四十六·病能论篇: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187 篇四十七·奇病论篇:奇病怪病的治疗 191 篇四十八·大奇论篇:特别少见的奇病怪病的治疗 195 篇四十九·脉解篇:不同经脉的病变情况 198 卷六针刺论 篇五十·刺要论篇:针刺的规律和法则 203 篇五十一·刺齐论篇:针刺的讲究 204 篇五十二·刺禁论篇:不是所有部位都适合针刺 206 篇五十三·刺志论篇:针刺的补泻手法 208 篇五十四·针解论篇:针刺的补与泻 210 篇五十五·长刺节论篇:各种疾病的针刺准则 213 篇五十六·皮部论篇:皮肤内的经脉分布 217 篇五十七·经络论篇:看经络的颜色断病 219 篇五十八·气穴论篇:三百六十五穴在人体分布情况 220 篇五十九·气府论篇:个别经络的个别穴位 223 篇六十·骨空论篇:骨骼部位孔窍的论治 225 篇六十一·水热穴论篇:治水肿病和热性病的穴位 228 篇六十二·调经论篇:经脉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231 篇六十三·缪刺论篇:经络病变的缪刺方法 239 篇六十四·四时刺逆从论篇:六经病证与四时针法 244 篇六十五·标本病传论篇:疾病的标本与针刺 247 卷七运气论 篇六十六·天元纪大论篇:五运六气话养生 251 篇六十七·五运行大论篇:五运六气对人的影响 255 篇六十八·六微旨大论篇:天地之气与身体健康 262 篇六十九·气交变大论篇:五运适中才健康 270 篇七十·五常政大论篇:引发疾病的多方面原因 279 篇七十一·六元正纪大论篇:引发疾病的多方面原因 297 篇七十二·刺法论篇(亡佚) 344 篇七十三·本病论篇(亡佚) 345 篇七十四·至真要大论篇:人体与天地变化 346 卷八论治 篇七十五·著至教论篇:学医之道 376 篇七十六·示从容论篇:从容治病是良医 379 篇七十七·疏五过论篇: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 382 篇七十八·征四失论篇:医生诊治最易犯四种错误 386 篇七十九·阴阳类论篇:阴阳与疾病的关系 388 篇八十·方盛衰论篇:梦境所反映的盛衰 391 篇八十一·解精微论篇:为什么会迎风流泪 394 下篇黄帝内经·灵枢 卷一针刺 篇一·九针十二原:针刺的一般规律 399 篇二·本输:人体的重要腧穴 406 篇三·小针解:针刺的艺术 416 篇四·邪气脏腑病形:邪气对脏腑的侵袭 419 篇五·根结:经脉的根结部位 432 篇六·寿夭刚柔:寿命与体质 437 篇七·官针:九种重要的刺法 441 篇八·本神:“神”是人体的根本 446 篇九·终始:两处脉象的诊察 448 篇十·经脉:主要经脉的介绍 458 卷二经脉 篇十一·经别:十二支脉的循行 483 篇十二·经水:经脉与河流 486 篇十三·经筋:经筋的路线 489 篇十四·骨度:骨骼的长度 496 篇十五·五十营:营气运行的循环 498 篇十六·营气:营气的运行规律 500 篇十七·脉度:经脉的长度 501 篇十八·营卫生会:营卫与气血 504 篇十九·四时气:四季与针灸 508 篇二十·五邪:邪气对五脏的侵犯 510 卷三论治 篇二十一·寒热病:寒热病的治疗 512 篇二十二·癫狂:癫狂病的治疗 515 篇二十三·热病:热病的治疗 517 篇二十四·厥病:逆乱引发的疼痛 521 篇二十五·病本:标与本的选择 524 篇二十六·杂病:杂病的治疗 525 篇二十七·周痹:气滞血淤的疾病 528 篇二十八·口问:生活小病的治疗 530 篇二十九·师传:问诊的技巧 535 篇三十·决气:六气的功能 538 卷四藏象 篇三十一·肠胃:消化道的介绍 541 篇三十二·平人绝谷:肠胃的功能 542 篇三十三·海论:人体中的四海 544 篇三十四·五乱:五乱的治疗 547 篇三十五·胀论:胀病的治疗 549 篇三十六·五癃津液别:津液的病理 553 篇三十七·五阅五使:五官与五脏的关系 555 篇三十八·逆顺肥瘦:胖瘦对针刺的影响 557 篇三十九·血络:血络的变化 560 篇四十·阴阳清浊:清浊之气的介绍 562 卷五藏象 篇四十一·阴阳系日月:人体的阴阳之分 564 篇四十二·病传:疾病的传变 567 篇四十三·淫邪发梦:梦境的原因 570 篇四十四·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治疗要顺应四时 572 篇四十五·外揣:通过声色判断病变 575 篇四十六·五变:五种特殊的病变 576 篇四十七·本脏:脏腑的重要性 580 篇四十八·禁服:诊脉的技巧 585 篇四十九·五色:面部的五色 589 篇五十·论勇:勇怯的分别 594 卷六摄生 篇五十一·背腧:背部的腧穴 597 篇五十二·卫气:营卫的运行 598 篇五十三·论痛:对疼痛的忍受力 601 篇五十四·天年:影响寿夭的因素 602 篇五十五·逆顺:经气运行的顺逆 604 篇五十六·五味:食物的五味 605 篇五十七·水胀:胀病的治疗 608 篇五十八·贼风:虚邪贼风的侵袭 610 篇五十九·卫气失常:卫气失常的治疗 611 篇六十·玉版:痈疽等疾病的治疗 615 卷七色诊 篇六十一·五禁:针刺的禁忌 620 篇六十二·动输:脉搏的介绍 621 篇六十三·五味论:五味对人体的影响 623 篇六十四·阴阳二十五人:二十五种类型的人 625 篇六十五·五音五味:五音与气血的联系 632 篇六十六·百病始生:疾病产生的原因 636 篇六十七·行针:针刺后的不同反应 639 篇六十八·上膈:膈症的治疗 641 篇六十九·忧恚无言:失音症的治疗 643 篇七十·寒热:淋巴结核的治疗 644 卷八运气 篇七十一·邪客:失眠症的治疗 646 篇七十二·通天:阴阳五种类型的人 651 篇七十三·官能:针刺之前的准备 655 篇七十四·论疾诊尺:尺肤的利用 659 篇七十五·刺节真邪:五节刺法的介绍 662 篇七十六·卫气行:卫气运行的周期 670 篇七十七·九宫八风:虚风对人体的影响 674 篇七十八·九针论:九针的功能 677 篇七十九·岁露论:疟疾的治疗 683 篇八十·大惑论:眩惑症的治疗 687 篇八十一·痈疽:疮症的病理 690 试读章节 中国传统养生的瑰宝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学又叫“岐黄之术”,不过可能却不知道岐黄二字的来历,其实岐黄就是《黄帝内经》中的岐伯和黄帝。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在中医学中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部托名中华民族先祖黄帝的医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家之宗”,与《伏羲卦经》、《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 近来有很多人推崇《黄帝内经》,不是因为其记载的治疗技术有多么的先进,而是为了学习疾病预防知识和养生观念。为了更好地说明医疗与养生的关系,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敷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呼应了《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现代社会,等疾病找上门再看病吃药的养生观念已经落伍了,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治病吃药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交战的过程,就像战争免不了流血牺牲,在疾病的痊愈过程中人体也会受到损耗。因而最佳的养生方式是通过掌握养生知识,安排好生活节奏,顺应自然四季的变化等来预防疾病的产生。 《黄帝内经》是一部统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它提出了养生学的两个要点,即保养和补养,认为“精气”是万物的根本,懂得保养并贮藏精气,就可以长寿;万事万物有阴阳和谐、五行生克制化,懂得调和阴阳五行就可以不得病;人与自然、季节气候的和谐与呼应,是四时养生的根本等内容。总之,从微观的人类日常饮食起居、劳逸寒暑,到宏观的四时气象等,《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人体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疗法,以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法。 本书采取了白话全译加图解对照的方式,向读者全面而立体地展示这部千年养生巨著。本书的特色在于现代的图解手法,以图文对应的方式逐篇解读《黄帝内经》中的深奥理论,其中包括了200多幅手绘插画、插图、图表和直观图解,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人体、自然与养生的奥秘,便于读者轻松阅读。《黄帝内经》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读者不但可以学到医学及养生的知识和观念,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等思想,这些不是本书所能深入探讨研究的,本书能做的却是启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燃读者的思考灵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