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伟长校长的治校理念与治校之道/钱伟长研究书系
分类
作者 王福友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科学大师的教育情怀

钱伟长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家庭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对他后来从事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心理根源。但仅仅是教育世家这个早年的影响因素还不够。钱伟长之所以坚定地走着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的道路,还在于他早年经历过国家倍受凌辱、人民生活艰辛的生活体验。这给他的青少年时代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也就是说,钱伟长作为科学大师拥有的教育情怀是家庭环境、时代背景、国家贫弱受欺侮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

一、教育世家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的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s)。家庭群体对人施加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它“不仅是调节(加强或减弱)社会对个人影响的‘传导体’,而且也是个人实现对社会‘输出’、个人实现他的理想的舞台。”

毫无疑问,家庭因其独特的社会组织属性和血缘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先导性、长期性的影响。因而。考察一个人的某种品格或思想的根源,就离不开对其家庭生活情景的探究。“一个时代的家庭包含着广阔的文化内涵.它是许多社会现象的综合,涉及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伦理道德、婚姻、民族性格、心理、生理等许多复杂的问题。”钱伟长早期生活的家庭就包含着广阔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折射出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家庭的某些生活情景。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对钱伟长的成长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去探寻现实生活的历史根基。

清贫的教育世家培育了钱伟长刻苦自励、胸怀坦荡的做人品质。据周文斌和孔祥瑛所撰写的《钱伟长传略》所述,钱伟长的童年生活虽不富裕,但家庭的和睦生活、父辈们营造的浓郁文化氛围,还有江南水乡风光与乡村的田园生活。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氛围造就了钱伟长优秀的做人品格。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诞生于江苏省无锡县洪声里七房桥乡间。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不得志,靠教私塾为生。在钱伟长出生之前,仅及中年的祖父就在贫困中不幸去世了,而父亲(讳挚字声一)和四叔(讳穆字宾四)都只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便继承了教书的衣钵。先是在本村创办了钱氏私立又新小学,后来又在荡口镇的鸿模小学任教。他们以微薄的薪资负荷着家庭重担。上奉老母.下养妻儿,还教育两个幼弟(六叔讳艺字漱六,八叔讳文字启八,当时都值童年)。幼年的钱伟长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争着帮祖母和母亲养蚕、挑花、糊火柴盒和做各种能贴补家用的活计。

……

钱家虽清寒.但由于祖父、父亲和四叔都为人堂堂正正而笃实博学,并且热心公益,坦诚爱乡,肯为邻里排难解纷、主持正义,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在家里虽是粗茶淡饭,由于祖母治家有方,三代人聚居而其乐融融。这些钱伟长至今还能回忆起来:平日的夜晚,一灯荧荧,母亲在一旁纺纱,祖母教他识字,父亲和叔父在案头读书;节假日,父亲吹笙,四叔弄箫,两位小叔叔打击鼓乐,丝竹弦歌之声使他感到无限温馨。钱伟长的童年没有“黄金时代”,但是艰辛的生活、田野间的奔逐、和乐的家庭及长辈的楷模,都无形地给淳朴的心灵以启迪,使他接受刻苦自励的锻炼,得到胸怀无私坦荡的陶冶,濡染探求知识、高尚做人的教养,在他日后的成长中起了积极的影响。

……

P31-P34

后记

我们提出“钱伟长研究书系”的选题创意是在2006年底,系为庆祝2007年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士95华诞而策划。如今,一年多过去,我们策划的这套书第一辑选题品种从最初8种增加到如今13种。

这其中,既有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钱伟长院士治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的博士论文著作《钱伟长的治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冯秀芳著、戴世强审订),该书已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又有被列为上海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的《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及其总体结构》(周哲玮、安维复著)、《钱伟长大学模式与办学实践——以上海大学为个案》(叶志明、邵守先著)、《钱伟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曾文彪、王有英著)、《钱伟长校长的治校理念与治学之道》(王福友著)等四种;还有由钱伟长学术思想研究专家、上海大学戴世强教授撰著的《钱伟长的青少年时代》(1913—1956)、《钱伟长的中年时代》(1957—1983)、《钱伟长的老年时代》(1983至今)三部传记性作品,以及上海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蒋永新等编写的《钱伟长图影编年》和上海大学两名在职博士研究生撰写的博士论文著作《钱伟长的大教育观》、《钱伟长的科学观》等等。

我们策划这套书的出版目标是要打造国内第一套全面研究钱伟长院士的系列丛书,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系统而全面地深入总结钱伟长院士的科学思想、教育思想、科学成就和教育成就,以及人生活动的主要方面,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真实性与生活性、人物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力求给广大读者一个可敬又可近的大家形象。

同时,这套书在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述上追求一种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通俗化写作,力求通俗流畅,图文并茂,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以便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钱老、学习钱老。

我们在出版第一辑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出版这方面的著作,推出第二辑第三辑,力争三五年内能达到50种左右的规模,成熟一部出版一部,作者范围不局限于上海大学和.上海地区,而是面向国内外组稿,以求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钱伟长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开展,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积累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2007年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播出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钱伟长》,片中讲述了钱伟长在美国学有所成后依然放弃那里的优厚待遇,毅然归国献身祖国的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我们深为钱伟长作为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大学校长心灵深处所饱含的那种勇往直前的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这也是我们策划出版“钱伟长研究书系”的思想出发点。我们祈愿能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目录

“钱伟长研究书系”总序 周哲玮

前言

导论 一项抢救性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科学大师的教育情怀

 一、教育世家的影响

 二、良师益友的培育

(一)时断时续的小学初中生活

(二)艰苦的高中三年

(三)受益匪浅的清华岁月

(四)蜚声海外的留学生活

 三、回国献身教育事业

第二章 教育行政伊始于清华

 一、清华精神对钱伟长的影响

(一)清华精神

(二)清华精神之影响

 二、在清华的教育行政工作及其影响

(一)负责教学要务

(二)不合时宜的超前理念

第三章 发展于“上海工大”的治校理念与治校之道

 一、人生事业之转机

 二、“拆墙”理论折射出的教育思想

(一)哲学观

(二)管理观

(三)教师观

(四)学生(学习)观

(五)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观

(六)教育质量观

(七)教育系统观

 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

(一)寻求人才

(二)探索性的改革

第四章 成熟于“新上大”的治校理念与治校之道

 一、新上海大学的创业者

(一)学校蓝图的精心设计者

(二)大爱之于“上大”

 二、勇往直前搞改革

(一)学科建设

(二)完善与“三制”相适应的配套改革

 三、形成办学特色

(一)钱伟长治校的道德与治学的道德是统一的

(二)意味深长的校训

(三)开放办学

第五章 对钱伟长校长治校过程的若干思考

 一、钱伟长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一)萌芽时期:走向科学救国的道路

(二)形成与发展时期:破除陈旧思想观念敢为天下先

(三)成熟时期:提出并回答关于大学的关键问题

 二、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问题意识与意义

(一)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与问题意识

(二)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问题意识的缘起

(三)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问题意识的意义

 三、钱伟长治校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过程

(一)建构理念和愿景

(二)实现大学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三)合理使用权力

(四)获取资源

(五)遵从伦理

 四、影响钱伟长校长治校的因素分析

(一)两种传统的影响

(二)学术组织的特性和学术生活方式之影响

(三)科学大师的品质之影响

(四)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五、钱伟长校长治校的基本特征

(一)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力量

(二)实践性而非理论教条式的治校

(三)科学实效的兴国教育实践

(四)持续改革中的制度建设

 六、学习钱伟长教育思想重在实践

(一)在发展中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

(二)制约实践钱伟长校长治校理念的因素

结语 让我们共同完成钱伟长的心愿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领导处于人类经验世界的核心,是一个恒久而又常新的话题。政治、经济、军事诸领域的领导现象早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在教育领域,大学校长治校近年来日益成为国内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当然,从大学发展史来看,欧美国家的学者对大学校长治校的研究要远远早于我国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本国大学校长治校的研究最早始于张楚廷教授,其成果《校长学概论》于199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笔者的博士论文对美国大学发展史上的校长领导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一过程凝聚了笔者的研究兴趣。到上海大学工作后,我有幸遇到学校开展钱伟长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学习活动,并承担了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本书便是研究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

研究钱伟长校长的治校问题绝非易事。因为钱老几十年的治校实践非常丰富,并不是十几万字就可以准确地概括出来的。但笔者还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对钱老的敬重而欣然接受了课题组的分工。虽然经过近一年的写作书稿已成,但相对于钱老的治校实践而言,研究成果还是显得多少有些稚嫩。对于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同时,笔者愿意接受同行专家对书中内容和观点提出批评和建议!

钱老自1983年任原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到今年正好25周年,这一过程几乎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同步。本书在向钱老和上海大学献礼的同时,也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献出一点点智慧。

在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上海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曾文彪老师带领笔者寻找当事人或专家进行访谈研究,笔者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感谢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运超博士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这对笔者的研究在思路上具有启发作用;感谢原上海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晓初老师,对他的访谈给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口述史材料。笔者还要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姚铁军社长和责任编辑李旭老师,他们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汗水!

王福友

2008年6月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钱伟长教育思想与上海大学的发展及启示研究”和上海市200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钱伟长教育思想与上海大学的发展研究”系列成果之一,专门论述钱伟长校长自1946年回国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自1983年任职大学校长以来的冶校历程。钱伟长作为著名科学家治理大学,与其他大学校长冶校相比,有他们治校的共性特征,但更多的是展示其独特的治校特征。本书以钱伟长校长的冶校实践为基础,重点研究钱伟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问题意识与意义、钱伟长校长治校过程的五个方面、钱伟长校长冶校的实践特征以及影响钱伟长治校的因素等问题。

本书纳入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策划推出的国内第一套系统研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七的“钱伟长研究书系”。该书系作为国内第一套系统研究钱伟长院士的系列丛书,本着客观、全面、科学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人物性与思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努力给读者一个可敬又可近的大家形象。该书系由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教授撰写总序。

本书作者系浙江大学毕业的博士,现就职于上海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编辑推荐

领导处于人类经验世界的核心,是一个恒久而又常新的话题。在教育领域,大学校长治校近年来日益成为国内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书所要关注的人物是一位大学校长——作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钱伟长院士,以及他的治校理念与治校之道。本书探讨了钱伟长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之源泉,回顾了钱伟长执教于清华大学的历程,考察了钱伟长校长执掌原上海工业大学时的治校历程,分析了钱伟长引领上海大学跨越发展征程中的治校经验,本研究经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之后进行一系列关于钱伟长校长治校实践的若干思考。书中最后表达了对钱伟长校长提出的将上海大学建设成像加州理工大学那样水平的远景规划的期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