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颜德馨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览百年大家评传,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

颜德馨,1920年出生,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祖籍山东,生于江苏,系先贤复圣颜渊之后裔,“无平不陂,无德不复”的颜氏家训是颜德馨生平学术思想的宗脉。颜德馨殚精竭虑逾70载,致力于中医药的临床、科研、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工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张镜源主编的《颜德馨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医学成就等。

内容推荐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由张镜源主编的《颜德馨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载了颜德馨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目录

幼承家学 刻苦学医

广开学路 志存高远

慎思明辨 衡法扬名

德医双馨 开拓创新

善治热病 抗击非典

培养后学 不遗余力

顺时和安 修心养生

试读章节

颜德馨,先贤颜渊后裔。192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丹阳北草巷31号颜氏老宅。父亲颜亦鲁为当地名医,得孟河医派真传,母亲汪兰珠系出名门。在严父慈母的关怀和教导下,颜德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20世纪初的中国主流文化转型期亦已开始,新旧共存、争斗、交替,中西碰撞、排斥、融汇的复杂文化环境,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家庭。颜德馨在典型的诗礼传家和新旧兼容的书香世家中逐渐成长起来。

父亲颜亦鲁(1897—1989),号餐芝,自幼体弱多病,遂有志于岐黄之术。初受业于丹阳鸿儒林墨舫,复薪传舅家名医魏东莱,1912年师从名中医贺季衡。颜亦鲁为人诚恳宽厚,行医讲究“仁风”,恤贫救寡不遗余力,扶危济困舍己为人。行医60余载,沉潜于医道,擅长治疗肠胃病、妇科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症。他以高尚的医德和对中医事业孜孜以求的执著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以医名流芳于世。

家庭的教育深深影响着颜德馨的成长,颜亦鲁既是严父,更是良师,在他的指导下,颜德馨走上中医之路。颜亦鲁常说:“知医必先明道,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学习中医的前提。”1926年,6岁的颜德馨开始读书习字,父亲主张颜德馨从读启蒙经典开始,家中延请宿儒林墨舫。父亲比老师更为严格,他强调习字要坚持不懈,要练出执笔书写的腕力。在寒冷的冬天,颜德馨被冻得手脚冰凉,砚台上的墨汁也总是随磨随冻,但他依旧一边磨墨,一边写字,很少叫苦。少年时期,颜德馨就表现出坚毅的性格特质。

父亲为了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经常以传统的方式在大庭中训诫,以至子女有些害怕经过大庭。年幼的颜德馨就是在私塾的戒尺和家父的呵斥声中,背诵了那些让他感觉深奥的经书,多数篇章都是烂熟于胸。在学习中,了解到当年孔子教育其子孔鲤而留下“庭训”的典故,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懂得父亲是遵循传统、课徒教子。父亲教育子女不仅严格,也注重传授读书的方法。他对颜德馨说:“读书要‘猛火煮,慢火炖’。”猛火煮,就是强调要博览群书,把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医著作作为学医人门的途径,通过泛读强记,打好理论基础的根底。任何学问初涉时必须默背强记,然后再反刍,再升华。慢火炖,就是读书学习一定要独立思考,反复研习,决不能生吞活剥,食而不化,光有博览群书还不够,还必须深思苦悟,才能有所收获。父亲教育的六个字对颜德馨一生的读书经历影响很大。

颜德馨8岁时入读白云街鸣凤小学,同时走读于精通儒学的周鲤庭老师,从汉儒的章句之学开始到宋儒的义理之学皆有涉足。小学毕业后,受教于杨锡甫先生。杨先生是江苏省有名的数学专家,曾任丹阳县教育局局长,满腹经纶且思想开明。杨先生对颜德馨在自然科学、逻辑学与国学方面的授业,影响并深化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良好的国学功底为颜德馨学习中医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他真正立志学习中医,还要从这样两件事说起。

P7-10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体魄康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内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传人、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总结完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制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医学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精诚合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为中华近现代百年来贡献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编撰出版了这部大型传记丛书。丛书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使这些宝贵的医学成就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丛书取名《中华中医昆仑》。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柱西北而瞰东南,立中国而凭世界,凌驾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迈、绵延起伏的磅礴气势,寓意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伟、高耸入云的恢弘气魄,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

丛书入选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

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就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空白;也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因入选传主已仙逝过半,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日见散逸,将之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功垂后世、利国利民;更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总结传主经验,传承中医药伟业,继往开来,光耀世界医学之林。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鸿篇巨制,对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及全球关注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参考和阅读价值。

丛书的编撰出版,是一项巨大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策划、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全书进行终审;数百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参与规划;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局(处)给予大力帮助;传主及其亲属、弟子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满怀、辛勤笔耕;编审专家尽心竭力、精工细琢;关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热心公益、慷慨资助;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一切使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和资料搜集困难,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端于远古,奔向于未来。百年对于历史,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百人对于万众,不过是沧海一粟。然本丛书所记载的百年百人,则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和光芒闪烁的璀璨星辰。

张镜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