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徐志摩作品精选/中国新文学大系
分类
作者 徐志摩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曾留学欧美,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清新优美,情感真挚充沛,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在徐志摩短暂如轻烟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本书《徐志摩作品精选》收录的就是徐志摩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18则、散文28篇和日记1篇。

内容推荐

《徐志摩作品精选》一书收录了徐志摩的部分诗歌、散文、小说和日记佳作。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徐志摩的文学功底和多彩的人生阅历,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及艺术趣味,令人重新沐浴美的光辉,经受自由的牵引。

《徐志摩作品精选》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之一。

目录

前言

诗歌

 《两尼姑》或《强修行》

 笑解烦恼结(送幼仪)

 月下待杜鹃不来

 去罢

 沙扬娜拉十八首

 问谁

 雪花的快乐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海韵

 她是睡着了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再休怪我的脸沉

 偶然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再别康桥

 我等候你

 山中

 别拧我,疼

散文

 艺术与人生

 曼殊斐儿

 雨后虹

 我的祖母之死

 罗素又来说话了

 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

 丹农雪乌

 欧游漫录

 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的彼得

 “迎上前去”

 论自杀

 巴黎的鳞爪

 我所知道的康桥

 伤双栝老人

 卢梭与幼稚教育

 再谈管孩子

 我们病了怎么办

 海滩上种花

 天目山中笔记

 吸烟与文化(牛津)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波特莱的散文诗

 小说

 “浓得化不开”(星加坡)

 “死城”(北京的一晚)

 家德

 “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

日记

 爱眉小札(节选)

试读章节

我的彼得

新近有一天晚上,我在一个地方听音乐,一个不相识的小孩,约莫八九岁光景,过来坐在我的身边,他说的话我不懂,我也不易使他懂我的话,那可并不妨事,因为在几分钟内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他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他的手,一同听台上的音乐。他年纪虽则小,他音乐的兴趣已经很深:他比着手势告我他也有一张提琴,他会拉,并且说那几个是他已经学会的调子。他那资质的敏慧,性情的柔和,体态的秀美,不能使人不爱;而况我本来是欢喜小孩们的。

但那晚虽则结识了一个可爱的小友,我心里却并不快爽;因为不仅见着他使我想起你,我的小彼得,并且在他活泼的神情里我想见了你,彼得,假如你长大的话,与他同年龄的影子。你在时,与他一样,也是爱音乐的;虽则你回去的时候刚满三岁,你爱好音乐的故事,从你襁褓时起,我屡次听你妈与你的“大大”讲,不但是十分的有趣可爱,竟可说是你有天赋的凭证,在你最初开口学话的日子,你妈已经写信给我,说你听着了音乐便异常的快活,说你在坐车里常常伸出你的小手在车栏上跟着音乐按拍;你稍大些会得淘气的时候,你妈说,只要把话匣开上,你便在旁边乖乖的坐着静听,再也不出声不闹——并且你有的是可惊的口味,是贝德花芬是槐格纳你就爱,要是中国的戏片,你便盖没了你的小耳,决意不让无意味的锣鼓,打搅你的清听——你的大大(她多疼你!)讲给我听你得小提琴的故事:怎样那晚上买琴来的时候你已经在你的小床上睡好,怎样她们为怕你起来闹赶快灭了灯亮把琴放在你的床边,怎样你这小机灵早已看见,却偏不作声,等你妈与大大都上了床,你才偷偷的爬起来,摸着了你的宝贝,再也忍不住的你技痒,站在漆黑的床边,就开始你“截桑柴”的本领,后来怎样她们干涉了你,你便乖乖的把琴抱进你的床去,一起安眠。她们又讲你怎样喜欢拿着一根短棍站在桌上模仿音乐会的导师,你那认真的神情常常叫在座人大笑。此外还有不少趣话,大大记得最清楚,她都讲给我听过;但这几件故事已够见证你小小的灵性里早长着音乐的慧根。实际我与你妈早经同意想叫你长大时留在德国学习音乐——谁知道在你的早殇里我们不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毛赞德(Mozart):在中国音乐最饥荒的日子,难得见这一点希冀的青芽,又教命运无情的脚根踏倒,想起怎不可伤?

彼得,可爱的小彼得,我“算是”你的父亲,但想起我做父亲的往迹,我心头便涌起了不少的感想;我的话你是永远听不着了,但我想借这悼念你的机会,稍稍疏泄我的积愫,在这不自然的世界上,与我境遇相似或更不如的当不在少数,因此我想说的话或许还有人听,竟许有人同情。就是你妈,彼得,她也何尝有一天接近过快乐与幸福,但她在她同样不幸的境遇中证明她的智断,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与胆量;所以至少她,我敢相信,可以懂得我话里意味的深浅,也只有她,我敢说,最有资格指证或相诠释,在她有机会时,我的情感的真际。

但我的情愫!是怨,是恨,是忏悔,是怅惘?对着这不完全,不如意的人生,谁没有怨,谁没有恨,谁没有怅惘?除了天生颟顸的,谁不曾在他生命的经途中——葛德说的——和着悲哀吞他的饭,谁不曾拥着半夜的孤衾饮泣?我们应得感谢上苍的是他不可度量的心裁,不但在生物的境界中他创造了不可计数的种类,就这悲哀的人生也是因人差异,各各不同,——同是一个碎心,却没有同样的碎痕;同是一滴眼泪,却难寻同样的泪晶。

彼得我爱,我说过我是你的父亲。但我最后见你的时候你才不满四月,这次我再来欧洲你已经早一个星期回去,我见着的只你的遗像,那太可爱;与你一撮的遗灰,那太可惨。你生前日常把弄的玩具——小车,小马,小鹅,小琴,小书——你妈曾经件件的指给我看,你在时穿着的衣,褂,鞋,帽,你妈与你大大也曾含着眼泪从箱里理出来给我抚摩,同时她们讲你生前的故事,直到你的影像活现在我的眼前,你的脚踪仿佛在楼板上踹响。你是不认识你父亲的,彼得,虽则我听说他的名字常在你的口边,他的肖像也常受你小口的亲吻,多谢你妈与你大大的慈爱与真挚,她们不仅永远把你放在她们心坎的底里,她们也使我,没福见着你的父亲,知道你,认识你,爱你,也把你的影像,活泼,美慧,可爱,永远镂上了我的心版。那天在柏林的会馆里,我手捧着那收存你遗灰的锡瓶,你妈与你七舅站在旁边止不住滴泪,你的大大哽咽着,把一个小花圈挂上你的门前——那时间我,你的父亲,觉着心里有一个尖锐的刺痛,这才初次明白曾经有一点血肉从我自己的生命里分出,这才觉着父性的爱像泉眼似的在性灵里汩汩的流出:只可惜是迟了,这慈爱的甘液不能救活已经萎折了的鲜花,只能在他纪念日的周遭永远无声的流转。

彼得,我说我要借这机会稍稍爬梳我年来的郁积;但那也不见得容易;要说的话仿佛就在口边,但你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又不在口边;像是长在大块岩石底下的嫩草,你得有力量翻起那岩石才能把它不伤损的连根起出——谁知道那根长的多深!是恨,是怨,是忏悔,是怅惘?许是恨,许是怨,许是忏悔,许是怅惘。荆棘刺入了行路人的胫踝,他才知道这路的难走;但为什么有荆棘?是它们自己长着,还是有人存心种着的?也许是你自己种下的?至少你不能完全抱怨荆棘,一则因为这道是你自愿才来走的;再则因为那刺伤是你自己的脚踏上了荆棘的结果,不是荆棘自动来刺你。——但又谁知道?因此我有时想,彼得,像你倒真是聪明:你来时是一团活泼、光亮的天真,你去时也还是一个光亮、活泼的灵魂;你来人间真像是短期的作客,你知道的是慈母的爱,阳光的和暖与花草的美丽,你离开了妈的怀抱,你回到了天父的怀抱,我想他听你欣欣的回报这番作客——只尝甜浆,不吞苦水——的经验,他上年纪的脸上一定满布着笑容——你的小脚踝上不曾碰着过无情的荆棘,你穿来的白衣不曾沾着一斑的泥污。

但我们,比你住久的,彼得,却不是来作客;我们是遭放逐,无形的解差永远在后背催逼着我们赶道:为什么受罪,前途是哪里,我们始终不曾明白,我们明白的只是底下流血的胫踝,只是这无思的长路,这时候想回头已经太迟,想中止也不可能,我们真的羡慕,彼得,像你那谪期的简净。

在这道上遭受的,彼得,还不止是难,不止是苦,最难堪的是逐步相追的嘲讽,身影似的不可解脱。我既是你的父亲,彼得,比方说,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的生前,日子虽短,给你应得的慈爱,为什么要到这时候,你已经去了不再回来,我才觉着骨肉的关连?并且假如我这番不到欧洲,假如我在万里外接到你的死耗,我怕我只能看作水面上的云影,来时自来,去时自去:正如你生前我不知欣喜,你在时我不知爱惜,你去时也不能过分动我的情感。我自分不是无情,不是寡恩,为什么我对自身的血肉,反是这般不近情的冷漠?彼得,我问为什么,这问的后身便是无限的隐痛:我不能怨,我不能恨,更无从悔,我只是怅惘,我只能问!明知是自苦的揶揄,但我只能忍受。而况揶揄还不止此,我自身的父母,何尝不赤心的爱我;但他们的爱却正是造成我痛苦的原因:我自己也何尝不笃爱我的亲亲,但我不仅不能尽我的责任,不仅不曾给他们想望的快乐,我,他们的独子,也不免加添他们的烦愁,造作他们的痛苦,这又是为什么?在这里,我也是一般的不能恨,不能怨,更无从悔,我只是怅惘——我只能问。昨天我是个孩子,今天已是壮年;昨天腮边还带着圆润的笑涡,今天头上已见星星的白发;光阴带走的往迹,再也不容追赎,留下在我们心头的只是些挪揄的鬼影;我们在这道上偶尔停步回想的时候,只能投一个虚圈的“假使当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教训,即使有,也不能给我们利益,因为前途还是不减启程时的渺茫,我们还是不能选择取由的途径——到那天我们无形的解差喝住的时候,我们唯一的权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丢一个虚圈更大的“假使”,圆满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

(原载1925年8月15日《现代评论》第2卷第36期;  收入《自剖》,新月书店1928年1月出版)

P150-153

序言

谈论民国时期的文人们,不可能越过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已成为我们对新诗的印象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徐志摩“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朱自清语),在历史的洪流中驾驭着热情的创作之舟,在自由的空中扇动着诗、文的翅膀,怀揣着爱、自由和美的梦想而云游。

志摩是一位生前死后都引争议的诗人,他的诗亦如此。《秋虫》、《西窗》均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在这种革命情绪高涨的时期,二诗多为世诟病。茅盾以为,志摩的诗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然而仅凭一两首诗,我们不能就这样给诗人贴上“唯美”、“消极”、“感伤”乃至“反动”的标签。事实上他在同时期的日记中却对时事有相当尖锐的评说。我们且先来念他的一首诗: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清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这是我们熟悉并时时吟颂的诗句,它直白、上口,形式感强且诗意充盈。细看志摩此诗,“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诗人的惶惑之感,迷茫四顾之态,已是力透纸背。这种低回的诉说,配以梦中清波、温存迷醉,将无法突围的无可奈何凝成了化不开的雾。如将诗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联系,此诗的意味则犹为绵长。有人曾批评徐志摩的诗不是诗,只是歌词。在中国诗歌的童年时代,诗和歌本为一体。《诗经》、《古诗十九首》里相当一部分古诗开初都只是单纯的有感而发,是富于韵律和节奏的歌唱。

徐志摩是一个复杂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也随着年龄和际遇而有所改变。“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猛虎集序》)剑桥岁月的诗风自然而然地受到英伦之风的熏陶,清新流畅,柔和轻盈,充满着想象力。新诗以质朴无华的自由诗风为典型特征,然而也因其决裂于旧诗而有了散漫化的危险,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时又主张“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他的试验与探索,是以“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为指导的。徐志摩写过很多抒情诗,他的抒情诗也为他带来了最大的名声,尤其是那些爱情诗,在他与陆小曼的爱情的映照下,更显炽烈耀目。然而茅盾也曾说,我以为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来当作单纯的情诗看的;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这些诗使得徐志摩作为诗人更为纯粹了。

除了有感于宁静美好的异域生活,受爱情冲动的驱使,写下大量抒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一些着眼于底层民众生活的诗歌,融入了一些劳动号子等元素。也许是因为时代的影响,他也写过一些风格颓废、晦暗的诗。这些诗并非徐志摩所擅长的,所以没有收入本书。

徐志摩的散文大致有这样几种主题:记游、记人、论事、抒情。《欧游漫录》、《巴黎的鳞爪》等文章记录了他旅行欧洲的见闻感受,《天目山中笔记》等文章则记录了他在国内游历的观感,这些作品都是他在自由自在的漫游生活中的一些记录。《伤双栝老人》、《我的祖母之死》反映了他深沉的友情和亲情,《我的彼得》则反映出他性格当中复杂的一面。尽管他出于礼貌对张幼仪有公允的评价,“就是你妈,彼得,她也何尝有一天接近过快乐与幸福,但她在她同样不幸的境遇中证明她的智断,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与胆量”,但他并没有怎么管过自己的这第二个儿子,直到孩子死后他才说“心里有一个尖锐的刺痛,我才初次明白曾经有一点血肉从我自己的生命里分出,这才觉着父性的爱像泉眼似的在性灵里汩汩的流出”,才开始想起自己父亲的身份,来抒发这一通伤感。就语言风格而言,徐志摩的散文多数都显得华丽夸饰。激情奔放的文字在敞开的心灵间自由穿行,美妙密集的意象翻飞于想象与现实的交接处,这些特点使得志摩散文的读者能享受轻松自由的美感。徐志摩笔下真实的景与事,往往被拉开一定距离,被巧妙地转化为贮蕴情感的有无限张力的想象符号,这大概是诗人的应有之义。

徐志摩的思想是富于理想主义的、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于他的理想主义,好友胡适在悼念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徐志摩的浪漫主义和诗人本色,可从1931年11月19日他坠机身亡后,蔡元培所作挽联的精彩表述中窥见一斑: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徐志摩又不仅是追求艺术之美的诗人、散文家,他对世道人心也有着敏锐深刻的判断,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见解,这些在他的杂文中有所体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普遍“左转”的情况下,他曾引用萧伯纳的话说“一个三十岁以下的人不相信社会主义是良知有问题”。他受罗素和韦尔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在1921年即发表两篇关于苏俄的文章,认为苏联模式终会崩溃。在一书评中,他写道:“苏俄之招待外国名人,往往事前预备,暴长掩短,类如此也。”在1925年的《欧游漫录》中,他更以亲身体验写道:“入境愈深,当地人民的苦况益发的明显。”虽然此前他也曾热烈地赞扬过苏联的革命:“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示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

此选集确定选录范围时对各种文体都有所涉及,力求让读者不仅能欣赏到徐志摩的艺术成就,了解他的个人生活,也能发掘他的思想内涵。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希望读者们可以从徐志摩的诗人、散文家、中西文化交流中介、丈夫、前夫、父亲等多重角色中,了解到一个真实而复杂多面的徐志摩。

编者

2011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

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独于志摩诗念得下去。

——林语堂

志摩有六朝人的潇洒,而无其怪诞。

——梁实秋

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

——朱自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