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想合唱团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晴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10年4月24日,刮了一场17年未遇的黑风暴,天昏地暗的。

17年前,1993年5月5日,那场老风,我就处在中心。

那天妈妈在地里干活,我只有十二三岁,在一边玩,忽然就刮起了大风。朝西边一看,半边天都变暗了,又黑又黄的东西像海浪一样翻滚,像一个个巨大山头倒下来,压过来。妈妈丢了锄头,拉起我就跑:“赶紧,老风来了!”

二三百米的路,我们刚跑进院子,一个黑色的大疙瘩从半空中滚过,院子里瞬间就啥也看不到了。摸进屋,屋里就跟夜晚一样漆黑,电灯打开跟没打开没什么区别,60瓦的灯泡里只能看到红色的钨丝。我和妈妈坐在椅子上,隔了一米左右,能听见讲话却看不见人。我坐着,一动都不敢动。

老风刮过以后,天亮了,屋里墙根都是一堆堆的细沙,桌子、被子、身上全盖了一层土。那东西比面粉还细小。院子里,枯枝烂叶和细沙都堆成了小沙丘,被风刮来的屎壳郎也在到处爬。

后来我问哥,这是咋了,怎么刮这么大的风?

我哥很神秘地说,听人家说是罗布泊那边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我信以为真。村子里很多老人都传言说是原子弹试验……要不然,哪来那么大的威力呢?

刮老风时,正好是放学时间。我们邻县有些学生正好放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风暴中掉进水渠。死了好几个。

离我们家不远有一座山,有人承包了山脚下100亩地种了籽瓜。瓜苗刚长出三片叶子。这一年要是收成好了,能还掉几万元债务,还能挣不少钱。沙尘暴一过,全没了,所有的希望都没了。男人万念俱灰,在被风吹破的茅草棚里,点了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那场黑风暴,造成50人死亡,37万公顷庄稼受灾,倒掉的房屋不计其数。

2010年4月24日的强沙尘暴,比1993年那次还要强。晚上7点多,沙墙从天而降。几分钟之后,整个县城一片漆黑,漫天沙尘狂舞……真是太恐怖了。

民勤县气象局有一组数据,这次沙尘暴的黑灰色风墙高达。500米,从西向东,排山倒海,瞬间最大风力10级,风速达到28米/秒……地面能见度O米,持续3小时。

一夜间,树林子就被砍倒了。沙尘这个魔鬼,也被人亲手放出了笼子。

沙尘暴一起,全国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民勤。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指责的文章:你们民勤人为什么不保护好生态?为什么要种地,破坏植被,让全国人民吃风沙?

其实很早以前,民勤不是这样的。我家乡夹河乡国栋村,原先叫做“蒿子滩”。听听就知道,水多,还长着许多蒿子。老人们说,七八十年前,这地方也是河汉纵横,长年水流不断,沿着河道还有一大片胡杨林,到了秋天,胡杨林的树叶变黄变红,很好看。

村子边缘有许多柴湾,长着胡杨、沙枣树、梭梭、红柳、自茨、枸杞、沙米等高高低低的树木和蒿草,植物不断增多长大,阻截了流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生态群落。

小时候放学,我们就来到沙滩上,在树林子边沿抓小蜥蜴(蛇鼠子)、屎壳郎、刺猬。红柳繁殖以后,树根错杂,风吹沙埋,长成一个墩。在这样的树根洞里,躲藏着各种有趣的小动物。有时我们用棍子、铲子捅进刺猬窝,抓出好几只刺猬,拿柳条编个筐装起来。

树林茂密,灌木丛生,沙土就固定住了。

变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由于物价上涨,生活开支大,农民只有土地能生钱。当时我们那儿,就连私人商店都没有,也没有人外出打工,大家要开荒种地,就盯上了老树林子。相对盐碱滩而言,那片林子的土质要好很多,几十年的枯枝烂叶沉积下来,土壤肥沃,只需把树砍掉,地整平,打口井,就可以长出茂盛的庄稼。

似乎在一夜间,树林子就被砍倒了,成了种黑瓜子的田地,沙地上只能看见一垄垄被白色塑料膜铺成的瓜沟,树林子从此消失了。

市场上黑瓜子的价格一路飙升,顶峰时卖到每斤7块钱。为了多挣点钱,大家不顾一切毁林开荒。市县政府部门、大企业、有钱人,都没有闲着,都在跑马圈地搞农场。

从此,沙尘暴这个魔鬼,也被人们亲手放出了笼子,渐渐变得肆无忌惮。

很多年以后,很多人一提到沙尘暴就批评民勤。在我看来,当时的农民也很无奈,因为任何时候,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今天其他地方的人应该感谢民勤,因为有31万民勤人守在荒漠的最前沿,每年吹到南方去的沙尘才不至于太厉害。

2000年,我在昆明找了份搞促销的工作,从站街发广告、报纸开始,学习市场营销知识,一步步做促销员、业务员、主管、经理……

眼界宽了,也有了对比,我开始关注家乡的问题。

2001年7月,温家宝副总理看到一份关于民勤情况的报告,他写了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被这句话震撼了。若是民勤成了罗布泊,我上哪里去呀?我的家乡就没了。

后来我接触了网络,一有空就去网吧,不是玩游戏,而是看有关民勤、荒漠化之类的帖子,在论坛上有感而发地写些东西。四五年中,我一期不落地看《经济观察报》,读一些书,渐渐学会了怎么思考问题。

2005年我回到兰州工作,离家近了。每回家一次,我都会觉得情况更加严重了。沙漠正在向村庄逼近,每年推进十米二十米。我们那儿有句话,“沙压墙,羊上房”。刮了一夜风,第二天,沙子堆得墙一样高,房门打不开了,羊都上了房顶了。绝不夸张。另外,随着石羊河水量减少,村庄越来越缺水,人们生存都面J临着很大的危机。

再不能坐视不管了。可我能干点啥呢?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老乡,叫韩杰荣,1977年生的,大我4岁。他搞了个“拯救民勤网”。我俩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他懂技术,文采也好。我喜欢写作、摄影。我们就在网络上拉起一个大圈子。“拯救民勤”这个口号,是韩杰荣最早提出来的,在网上叫响了,后来从官方到民间都在用这个概念。

我们开始联合一些报纸,发起“拯救民勤”行动。民勤的自然环境差,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被灌输一种逃离的思想。民勤的教育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因为高考是逃离的最佳方式。

逃跑太容易了,但我回到了自己的村庄。P4-6

后记

“我倾听人生”是我的微博名,也是我的职业状态。

报社内刊做普鲁斯问卷,轮到我,其中一题是:“你的座右铭是什么?”我答:“雁过拔毛,贼不走空。”

本质上,我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每个人都一样,来尘世走一遭,只占时空一个小角落,无比渺小、短暂,跟春草秋虫没大差别,我却有一点好奇心,想窥看这世上百样人生风景——古今中外的人、名人和凡人、亲近的人和陌生的人。

不知前世修功有多深,我竟然有这般好运气,领导委派我做“倾听·人生”版的责任编辑。

所以普鲁斯问卷的另一道题“你最喜欢的职业?”我落笔就答:“‘倾听·人生’编辑。”

多年不见的朋友,问我在做什么?我戏说,在倾听人生。他说,你咋个嘎背啦。

我真当背,杭州话,就是背时。

年轻女子到草原写生,听说一件事:一只公狼被猎杀以后,母狼疯了一样,夜夜哀嚎,大白天往牧场里冲。猎人下毒肉诱杀母狼,想得到一张完整的皮,但它临死前自己用牙把背皮撕烂,爬回狼窝,守着它的狼崽一直到死。

女子要为人类赎罪。她收养了奄奄一息的小狼崽,悄悄养在家。小狼两个月,城市容不下了,她带着小狼重返草原,充当起“狼妈妈”,教它生存、捕猎,直到它长大。

最后,她把帐篷搭在狼山上,目送年轻的狼跟着同伴离去。“嗷——欧!”山那边传来一声悠长的狼嗥,女子泪流满面,孤独感油然而生,那是最后的告别。

20多年前,他当过兵,是一名真正的兵——上过战场,领教过枪林弹雨、见识过流血牺牲的兵。

他是卫生兵,在炮火硝烟中抢救过58名伤员,以二等功臣光荣凯旋,但20多年后的今天,在人群中,他普通到不能更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不合时宜。

他做着一件周围人看不懂的事情,认养了14位爸爸妈妈,那是死去的战友的父母。

当初他亲眼看见年轻的生命瞬间逝去,看见他们的嘴唇在蠕动,他今天所做的,就是为了那些无声的嘱托。

美丽的杭州西湖边,一个仅有13岁的女学生,爱上了英姿飒爽的笕桥航空兵。那是上世纪40年代。时局动乱,军令如山,他驾机起航,直插蓝天,等降落时,已在海峡那边。

半个世纪过去,她找到他时,他已经过了70岁,在遥远的他国。13岁的少女,也成了六旬妇人。爱情依然炽烈如火,分手仿佛就在昨天,每个电话都要打一小时以上,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当思念堆积得越来越浓,接下来的问题是:见,还是不见?

他有家室,她是单身,他说见,她说不见,商量好几个回合,最后达成一致——不见。

恐怕一见就无法收拾的恋情,最好不见。不见,就永远停在当初。

以上故事,都是当事人本人讲给我和我的记者听的,我们再讲给你听。

深夜的电话,网上的留言,掏心的长信……人们渴望讲述,却缺少一个安全的对象,他们想到了“倾听·人生”。

感激命运仁慈的安排,我何德何能,得到人间如此的信任与厚爱!

珍惜每份厚爱,理解各样人生,对得起所有人的信任,是职业操守,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多年以前的我,被冠以“小女人”,习惯“东张西望,在太阳下拾宝贝”。今天的我,在无意间撞开了一座金矿,忽然变得如此富有。

这里选择的,是金矿一角,那些放光芒的人生。

莫小米

2013年8月

目录

序 为了永不凋零的梦想

我的中国梦

拯救民勤:一个80后农民和他的绿色梦想/3

八百个艾滋孤儿的妈妈/12

从司令员到农民/21

滇池卫士张正祥/29

洗尽风尘/36

为死囚辩护/45

星星点灯/54

不让你轻生/63

我是阿里木/71

放牛班的孩子/80

李跃儿和她的芭学园/89

善终/98

中国人的梦

小狼格林和我/109

90后读家史/117

父亲的纪录片/125

黄土高原上的娃娃村长/134

梦想在路上/142

神偷阿正/151

烈士的战友/160

乱世佳人:在吉尔吉斯斯坦撤侨行动中/169

从北大保安到北大学子/177

哭泣的桂花树/186

在不是“王成”的日子里/194

活成大师/202

在中国做唐·金/2ll

往事如梦

红色特工的海外传奇/221

西路军女兵幸存者/229

潜伏在日本宪兵队/239

六百难童忆“梅华”/249

飞鹰远去,魂浸中华/258

拉斐德路422号/266

神游林东一中/275

来自50年代的情书/283

我的父亲王芳/293

千岛湖事件/301

触不到的恋人/310

跋我倾听人生/321

序言

2000年,《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栏目:“倾听·人生”。它以第一人称口述实录的方式,记录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大时代风云变幻,那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都是没有彩排的演出者,有的人默默无闻,有的人深夜痛哭.有的人历尽劫波,有的人终见彩虹。他们保持沉默,他们就和你我一样;他们讲出自己,叙述的尽头天动地应。“倾听·人生”,人们愿意讲,我们愿意听,读者愿意看。讲出来的是一个一个人的生命片段,记录下来的是一个一个人的梦想,打动的是还没有想到讲出自己的你和我。

这样的讲述和记录到现在已有14年,每年52篇口述实录,迄今已记录了700多个传奇人生。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经历了近百年历史的各个时期,真实具体的讲述,裹挟云朵和沙砾扑面而来。我们把这些记录结集成册,就像长期做田野调查的考古学家,用一件一件物证复原了一个断代的面目。我们可以说,我们听到的故事远不止700多个,每一个故事里都藏着一颗梦的种子。

有的梦是想通过民间的力量让沙漠穿上绿衣;有的梦是想让高原上的贫困孩子有学习的机会;有的梦是想还给小狼一个荒原;有的梦是想替死去的战友们照料好他们年迈的父母;有的梦是要铭记父辈师长为家国不惜生命的义举……这些梦想大大小小,上天人地,沾染尘埃,看到星空。它们众声喧哗,七彩纷呈,它们的某一部分是全人类共有的。把这些记下来就像记录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心跳,原始有力,证明他们和我们都在大时代中努力,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梦想照进现实,照亮人性中温暖的部分,照亮中国梦该有的样子。

不停地寻找和记录,抵御遗失和健忘,抵御时间带来的一切冲刷。梦想属于未来,记录缠绵过去,而亲爱的读者你,就是现在,唯有你此时此刻的动容可以把过去和未来贯通。在书页停顿的时候,我们或许听到又一个梦想盛放的声音。

我们将这14年的成果,结集以飨读者。2010年,我们推出过“倾听。人生”的十年精选辑《小人物史记》(I、II),受到读者的欢迎。转眼四年,“倾听‘人生,,记录了更多的故事,我们精选了特别好看的一些,再次与读者分享。  本书分“我的中国梦”、“中国人的梦”、“往事如梦”三个部分,它们就像合唱团中的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合唱团中的歌者,遇到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我们的荣幸,这是真正的中国梦之声。

也谢谢你的聆听,或许这个时候——

你也可以来一个。为了永不凋零的梦想。

万光政

2013年8月

内容推荐

《梦想合唱团》内容介绍:在绚丽的舞台之外.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一个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远比演出更精彩。

他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回到西北的荒漠,只为种下绿色的希望;她将最好的时光留在寒冷贫瘠的高原。为孩子们带去学习的机会;她曾为革命历经九死一生,纵被世人误解亦不改初心;深爱的恋人在动荡的年代失散,彼此等待与寻找了数十载,终却为爱选择不见……

爱与守护、迷茫与挣扎、选择与追寻,交织在他们的梦想中,照进了现实。世界纷繁嘈杂,但总有些梦想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净土,总有些梦想让我们深深其鸣。

《梦想合唱团》的作者是赵晴。

编辑推荐

《梦想合唱团》分“我的中国梦”、“中国人的梦”、“往事如梦”三个部分,它们就像合唱团中的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合唱团中的歌者,遇到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我们的荣幸,这是真正的中国梦之声。

《梦想合唱团》的作者是赵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