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康我做主》是中央电视台大型中医药健康栏目——《中华医药》的书面表现形式。书中,邓铁涛、王绵之、焦树德、任继学、吉良晨,中国当代五位大医生为你把脉健康保健之道。本书为《我的健康我做主》之《常备国药》。书中,介绍了26种家庭必备国药,并讲述了一代医圣张仲景的治病传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健康我做主(常备国药)/中华医药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的健康我做主》是中央电视台大型中医药健康栏目——《中华医药》的书面表现形式。书中,邓铁涛、王绵之、焦树德、任继学、吉良晨,中国当代五位大医生为你把脉健康保健之道。本书为《我的健康我做主》之《常备国药》。书中,介绍了26种家庭必备国药,并讲述了一代医圣张仲景的治病传奇。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华医药》系列丛书之一《我的健康我做主(常备国药)》。《我的健康我做主(常备国药)》共分四章,内容包括:同仁堂的由来及其制药特色,经典名方,张仲景与各种疾病,张仲景的故事。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话说国药 同仁堂的由来 供奉御药的同仁堂 同仁堂制药特色 配方独特 选料上乘 工艺精湛 疗效显著 第二章 经典名方 六味地黄丸 演变过程 补肾经典 临床应用 古方今用 调理亚健康 牛黄清心丸 安宫牛黄丸 紫雪散 大活络丹 乌鸡白凤丸 再造丸 局方至宝丹 护骨药酒 国公酒 愈风宁心片 感冒清热冲剂 板蓝根冲剂 感冒软胶囊 藿香祛暑软胶囊 牛黄解毒片 银翘解毒片 西瓜霜 片仔癀 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 第三章 张仲景与各种疾病 张仲景与传染病 独辟蹊径治肝病 张仲景与类风湿 张仲景论治失眠 张仲景论治哮喘 张仲景与糖尿病 张仲景与脾胃病 张仲景与急性肠炎 张仲景与慢性结肠炎 张仲景与膀胱炎 张仲景与痢疾 张仲景与抑郁症 张仲景与痛经 第四章 张仲景的故事 盛名吴日惊奇技——张仲景从医经历 博及医源著《伤寒》 泽被后世谈医圣 临诊审病话“坐堂” 人杰地灵医圣祠 张仲景和他的世界第一 辨证论治抓病机 《金匮要略》详内科 张仲景对气的认识 “张仲景”与“张机”名字的由来 张仲景与时间医学 张仲景逸事 不为良相,亦为良医 辨识病机活用经方 利水祛寒治水肿 服药饮食看仲景 煎药选水有文章 酒与中药 君臣佐使话药量 “三因制宜”定药量 中医与急性病 病分寒热服药有则 病治上下服药择时 巧用蜂蜜治便秘 猪肉与美容 医圣与减肥 饺子的来历 试读章节 同仁堂的由来 一提起同仁堂,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同仁堂的创始人——乐家。明朝燕王朱棣扫北后,从南方迁来许多能工巧匠,一个叫乐良才的铃医便是其中之一,他就是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的始祖。 铃医是旧社会的一种民间医生,他们手摇串铃,周游四方,负笈行医卖药,因此又称串铃医、走方郎中、草泽医等。铃医治病与坐堂医不同,其针药独特,治病取其速效,有验、便、廉的特点。铃医一般都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也具有相当的治病经验。 从乐良才开始,乐家人一共做了四代铃医,到了乐显扬这一代发生了变化。由于乐显扬秉性诚朴,喜阅方书,善辨地道药材,因此在清朝初年被选为太医院的吏目。在此期间,他选取太医院的配方,开始制售丸散。乐显扬毕生致力于方药,精研修合之道,颇有理论建树,凡经他制售的丸散,必求道地药材,谨遵炮制之规,药效颇佳。由于乐显扬具备了很高的学识、经验和条件,于是在1669年(康熙八年),他开了一家药店,起名为“同仁堂”,同仁堂由此诞生。 时光流转,日月变迁,到了1702年,作为乐家第五代传人的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药铺。他利用乐氏两代搜集的秘方、古方、验方362首,配制各种中成药,他对于同仁堂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同仁堂的堂训,即“遵肘后,辨物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堂训为同仁堂建立起了严格的造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同仁堂制售的各种药物,对症服用,无不应验,这在患者中迅速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一时间,同仁堂声誉大振,不但一般病家时常光顾,更有各路商客云集至此,以至于雍正的御药房也到同仁堂挑选用药。 位于前门的同仁堂老药铺是在1702年开张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的同仁堂药店,营业面积达到9600多平方米,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它还是一个只有三间小门脸、购药面积30平方米的药铺,当时的职工也只有80余人。 作为老字号的同仁堂能在300年问长盛不衰,首先靠的就是它的高品质药品,他们严格遵照“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生产着疗效显著的中成药。由于同仁堂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同仁堂老药铺在经营药品时,有着别的药店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经营品种的齐全。李荣福(前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副总工程师)指出:“乾隆年间的‘药目’大概是332种,光绪年前后发展到490多种、14个科,其中包括风、痰、暑、湿、燥、火、妇科、儿科、五官科等”。 同仁堂老药铺能在顾客中赢得这么高的声誉,除了品种齐全、药效显著外,还有一点就是它周到规范的服务,这种周到和规范表现在每一件小事上,像中草药的包装,在当时就有严格的规定。赵从儒(前同仁堂药店经理)说:“过去的包装有几种:一种是‘倒僧帽’,一种是‘一口印’,还有一种是‘抄手包’。一般要求是包得好看、漂亮,另外要求字号都要包在同一个位置,捆好以后要好看。” 历史上的同仁堂一直都是以“前店后厂”的形式进行经营,实行着家规、店规合一的管理方式,为了使同仁堂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当时的同仁堂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措施。对此,蓝荫海指出:“同仁堂为了把家里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采取了一些做法。比如为了让家里的小姐、太太、儿媳妇、女儿知道制药的艰苦,就派她们到药房里去包药,让她们知道祖上从事这个事业的艰辛。” 历史上的同仁堂之所以声名显赫,首先因为它是清宫的御药房,此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同仁堂都十分重视宣传自己,在这方面同仁堂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 科举考试的时候,各地的举子都到北京来会考,同仁堂就给举子们送了很多药,像四季平安散、清凉药等。这些举子们来考试时大都紧张上火,吃完败火的药后,心情挺好,考得也好。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而且他们考中以后到全国各地为官,当然就记住了同仁堂,这无形中就给同仁堂做了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位于前门的百年老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96年,同仁堂药店经过再次整修后,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经营面积达到了4 800平方米,在全国可以算是最大的中药店了:在这充满着浓郁民族特色的大楼里,经营着一万多个品种的中药。这里既有几十万元一支的野山参,也有几毛钱,甚至是几分钱的小买卖。 人们一走进同仁堂药店,首先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同气同忾济世济民,仁心仁术医国医人。”它时刻在告诫着同仁堂的员工,要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诚心来善待购药者。 在历史上,同仁堂的中药,无论是中成药还是饮片,都以货真价实而著称,以信为本,以信求利,这是几百年来同仁堂药店遵循的经营原则,同仁堂正是靠它在购药者中赢得了长久的声誉。今天的同仁堂药店为了继承这一传统,专门请来许多老药师,严把中药质量关。被人称为“人参王”的贾贵琛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现在他已去世了,但却留下了许多以诚待人的故事。 祖舜华(贾贵琛弟子、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城批发部副经理)回忆说:“有一个香港的董事长,每年都到同仁堂来买一斤野山参。来了以后贾老给她开完票,付完款,她说您给我轧粉。贾老拿去给她轧粉,回来以后,她拿手捻一点面儿放在嘴里尝一尝,说行,您给我包起来吧,二话没说。后来时间长了,贾老就问她,您怎么每年都来买,在香港不是也能买吗?她说在香港我也能买到,为什么我舍近求远,是因为同仁堂的信誉和您贾老的信誉。” 正是良好的声誉为同仁堂扩大经营规模创造了条件。今天的同仁堂药店在经营中药的同时,还开设了西医药、医疗器械以及保健品的服务项目,其中西药的经营品种已经达到了2 000多个。 李广辉(北京同仁堂药店经理)说:“百姓到同仁堂买中药,是慕名而来。但是,现在的百姓也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到同仁堂能够买到货真价实的中成药,也希望能买到货真价实的西药、医疗器械等,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增加了新的经营内容。” “坐堂医”是过去中药店中的一项传统服务项目。1996年,同仁堂在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创办了同仁堂医馆,把传统的坐堂医请进现代化的医馆,这在全国的中药店中是一个创举。至今,他们聘请的名老中医已经有50多位,不仅方便了前来买药的患者,也扩大了药店的影响,今天同仁堂医馆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海内外。 同仁堂药店还增加了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如夜间售药、问药咨询、邮购药物、代客煎药等,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一直保留至今,其中代客煎药尤为受到人们的欢迎。 历史上的同仁堂药店,一直只有前门一家,但新中国成立后,一家店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今天,同仁堂药店在北京已经发展到30多家,它们分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同仁堂的员工正以老药店传统的“德、诚、信”为更多的人服务。 (徐方方) P2-6 后记 2006年1月,一封从美国旧金山寄出的信件,越过太平洋,到达了它的目的地——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 “本人是旅居美国旧金山的华人,《中华医药》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为我们华侨、华人所偏爱,每周我们都一定要收看此节目,并为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远播海外而感到自豪。在今天的美国,无论医学界还是普通的美国人,都愈来愈多地感受到中医中药的神奇魅力。 “我们一致希望,贵栏目新年播出的两集特别节目《我的健康我做主》能够重播,最好能帮我们寄来节目光盘。” 对于《中华医药》栏目全体人员来说,每次看到这样的信,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观众的热情和喜爱,一直都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持。 “我能够在《中华医药》得到需要的治疗资料,实在是太幸运了,我正如在绝望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重新有了希望。洪涛小姐主持的《中华医药》栏目,更是济世救人,让我们受惠良多,衷心感激。”一位患病多年的澳大利亚朋友在《中华医药》帮助下和名医联系后,经诊治恢复了健康,他的心声,更让我们感到,做传播健康的使者,肩负的沉重责任。 《中华医药》栏目开播近9年来,收到过多少观众的来电来信,早已经无法计数了,我们只记得已经回复了海内外来信70000多封,电话近20万个,电子邮件近3万个。正是因为有海内外众多观众的关心、支持和喜爱,栏目的创作人员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不辞辛劳,专心制作节目,带着回报观众的心情而努力工作着,“中国彩虹奖”(政府奖)栏目评比一等奖、全国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等多个奖项的获得,就是栏目所有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果。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在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中国传统医学可能是其中最经典的。《中华医药》栏目向海内外观众传播这种人人都可能直观接触到、感受到、体验到的医学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非常具有人类意义和世界意义,因为健康是世界各国所有人都需要的。尤其是中医中药,对海外五千万华侨、华人而言,具有极强的民族亲和力和文化凝聚力。 在这个资讯高速传递的年代,《中华医药》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医药界的最新临床成果和健康实用资讯。而令人忧虑的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不惜歪曲事实,传达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信息混淆视听,误导民众。一直以来,栏目始终坚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向观众传播权威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把专业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告诉观众,在中国传统医药传播领域产生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力。 由于《中华医药》栏目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色彩和现实社会意义,观众们对它的喜爱随着栏目的成长而日渐深厚。在海外各地,在能够收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地方,《中华医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权威的健康信息服务,也为许多中医师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材”,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一直以来最受欢迎和关注的栏目之一。 我们认为,把握健康的程度和自己掌握的正确健康知识成正比,每一一个人不仅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要健康地活着,愉快地生活,把健康而高质量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正是出于这个共同的愿望、永远的梦想,观众们才把《中华医药》当成自己生活中最可信赖的健康向导。 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并付诸于行动,这就是得到健康的方法。应广大观众的需求,我们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支持、合作下推出这套《中华医药》栏目图书版丛书,希望观众和读者朋友们通过收看和阅读《中华医药》,能够使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在此,《中华医药》所有工作人员向海内外观众朋友们长久以来对栏目给予的厚爱和支持表示谢意,我们会始终如初地不懈努力。 2007年1月1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