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四史(精选)/品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孔庆东主编的《二十四史(精选)/品读经典》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实。本书精选其中的精华篇目,为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提供借鉴。

内容推荐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尽管刀光剑影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暗淡,鼓角铮鸣也已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中,但史籍的光辉却穿透时间的阻隔,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古老的往事带到了我们面前。了解国史,领悟国史,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责任。

孔庆东主编的《二十四史(精选)/品读经典》从《二十四史》中擷取最精彩的篇章,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力图使读者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感受国史的耀眼光彩。

目录

史记

 五帝本纪/六

 项羽本纪/一一

 高祖本纪/二三

 越王勾践世家/三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七

 屈原列传/四九

汉书

 武帝纪/五八

 李广传/六二

 苏武传/六七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七七

 班超列传/八三

三国志

 武帝纪/九二

 董卓传/一〇三

 吕布传/一〇七

 先主传/一一一

 诸葛亮传/一一四

 关羽传/一一八

 张飞传/一一二

 吴主传/一二四

 周瑜传/一二七

晋书

 高祖宣帝纪/一三七

宋书

 前废帝本纪/一四三

南齐书

 谢跳列传/一四九

梁书

 范云列传/一五三

陈书

 周文言列传/一五七

魏书

 崔浩列传/一六三

北齐书

 魏收列传/一六十

周书

 苏绰列传/一七三

隋书

 炀帝纪/一七九

南史

 陈后主本纪/一八五

北史

 高祖神武帝本纪/一九一

旧唐书

 太宗纪/一九七

 狄仁杰列传/二〇三

新唐书

 则天武皇后列传/二一一

 杨贵妃列传 /二一四

 杜甫列传/二二〇

 李白列传/二二三

旧五代史

 安重霸列传/二二九

新五代史

 汉高相本纪/二三五

宋史

 太祖本纪/二四一

 包拯列传/二四四

 苏轼列传/二四七

 岳飞列传/二五〇

 陆游列传/二五四

辽史

 耶律大石传/二六一

金史

 元好问列传/二六七

元史

 太祖本纪/二七一

明史

 太祖本纪/二七七

 李时珍列传/二八〇

 郑和列传/二八二

 李白成列传/二八四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试读章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一鲁迅。

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贯通古今,网罗百代: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忠实于历史事实,一向被称为“实录”。

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古代散文的楷模。

《史记》是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叙事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结束,记载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前145一前? ),字子长,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他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 《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司马迁二十岁,他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他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他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他有感于自孔子作《春秋》之后再无系统的历史著作出现,而战国至秦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未能写入史书,因此,打算修订一部历史著作,一方面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同时也弘扬有汉一代的辉煌,然而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就去世了.,临终的时候,他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开始修史时,其动机和目的与父亲基本相同,为的是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寡不敌众,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便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这就是对《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的“李陵之祸”。

经历“李陵之祸”以后, 司马迁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摧残,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他的修史动机也有所调整充实。他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颂赞,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一一磊落而多感慨。司马迁修史过程中前后心态的巨大变化,赋予《史记》这部书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和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

大约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司马迁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多万字的不朽名著公之于世。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对我国史学的贡献,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点。

一、首创“纪传体”史书体例,成王朝“正史”规范。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纂方法,这是司马迁的首创。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史传文学便已粗具规模,记言如《尚书》,记事如《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司马迁以纪传体修成《史记》之后,这种体例为历代史家沿用,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史学体例之一。

P2-4

序言

古人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本来说的是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从侧面看来,我们的前辈多么勤奋,每日读书,并不留空闲。

在一个号召“全民阅读”的时代,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成为新常态下的新课题。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我们的祖先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就是阅读经典图书。这套《品读经典》丛书,其旨趣、其志向,大概就是“打通”这样一个目标。

我也经常说,只有阅读经典著作,建立了平衡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风吹不昏,沙打不迷”。

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

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

我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一次报告会上曾经谈过,要读书。读好书,也只有那些有独创思想的著作才能称为“书”,才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正的书”,它应具有独特性、原创性、思想性。独特性就是与众不同,是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原创性就是“我手写我心”;思想性就是必须加入自己个体的思考。

另外,经典书均为文史哲范围,因为这些书属于上游书,其思想辐射至其他专业,今天我们有几百个专业,它们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

我们要每天读点书,滋润自己的心灵。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之事,不能立马改变生活,它是个慢功夫。几天不读好像没什么,其实你已经落后了,而当你水平提高了又不容易下去。

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当中,用到一点就足够我们享用一辈子了。表里不一对于国家来说是毀国家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是毁自己前途。很多人总是发明新道理,但是我觉得旧道理够用。

知道了之后再实践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前提,“行万里路”是“实践”,把知识实际地运用。孔子讲的“忠、恕、仁”这几个概念,你能把它实践好就很不错了,懂了这些道理你读书就很快乐。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之后,你就会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读书最后还是为了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快活的人,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有劲。

我们既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更要读好书,读经典书。

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说,一本好的经典,“可以启迪人们的思考,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经典”,面对先贤的智慧,面对我们两千余年来的诸子百家、“孔孟老庄”,“我们必须谦虚,向经典学习”,也许这就是“品读经典”丛书出版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9: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