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文明大观(上中下)/品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孔庆东主编的《世界文明大观(上中下)/品读经典》对希腊、罗马、巴比伦、印度、埃及和玛雅六大文明的存亡兴衰及其发展的方方面面做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把掩埋在漠漠黄沙下的昔日辉煌重现在读者面前。编者试图以具体、形象的插叙形式逼真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结合考古研究成果,对几大文明的成就与未解之谜进行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内容推荐

孔庆东主编的《世界文明大观(上中下)/品读经典》经过精心策划与设计,从历史、宗教、文化、城市与建筑、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多个角度,集中展示埃及和玛雅文明杰出成就的各个侧面。

目录

世界文明大观一一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赠礼”一一埃及这片土地

沙海中的绿洲一一埃及

“埃及的母亲”一一尼罗河

文明的缔造者一一古埃及人

 充满魅惑的国度一一探索古埃及

初揭神秘的面纱一一拿破仑的意外收获

开启文明之门一一考古学家的探究

 权力之巅一一著名法老和王后

第一位女法老一一哈特谢普苏特

古埃及的拿破仑一一图特摩斯三世

阿吞神的膜拜者一一埃赫那吞

“幸福夫人”一一娜芙蒂蒂

众神的宠儿一一拉美西斯二世

一代艳后一一克娄帕特拉七世

 祭司的咒语一一古埃及宗教

与神共舞一一埃及人的信仰

神在人间一一宗教制度

死亡的盛宴一一宗教观念与仪式

万物有灵一一受崇拜的动物

 永恒的奇迹一一古埃及城市与建筑

尼罗河畔的珍珠一一古埃及城市

神圣的纪念碑一一埃及建筑三千年

古埃及的象征一一金字塔

众神的宫殿一一神庙

直刺苍穹的利剑一一方尖碑

安息的灵魂一一帝王谷及其他

消逝的奇观一一亚历山大灯塔

宗教圣地一一圣凯瑟琳修道院

 智慧之光一一古埃及科学技术

星空的奥秘一一天文历法

不朽的秘密一一木乃伊与防腐术

巫师的技艺一一医学

数字与图形的游戏一一数学

太阳神的马车一一造船术

璀璨之光一一玻璃制造业

世界文明大观一一玛雅文明

 叩问丛林一一玛雅文明寻踪

美洲中部孤寂的舞台

火山、谷地与丛林一一玛雅人的家园

河流与湖泊一一玛雅生命线

 千年一梦一一玛雅兴衰史

亚洲的狩猎者一一玛雅人的远祖

永不腐朽的编年史

玛雅文明三部曲

 新旧世界一一认识玛雅

哥伦布的偶遇

玛依雅一一玛雅

美洲遇到欧洲一一玛雅之死

醒来吧,玛雅

 有字天书一一诡异的玛雅

“魔鬼干的活儿”

饱经苦难的文化珍品

神秘的缪斯之歌一一玛雅文学

 玉米帝国一一玛雅社会

玉米神的馈赠

可可豆之媒一一玛雅的商业

 丛林明珠一一玛雅文明遗址

祭祀中心一一神灵佑护的城市

“美洲的雅典”一一帕伦克

“百声汇合之地”一一蒂卡尔

“伊家人的泉水”一一奇琴·伊察

峡谷明珠一一科潘

金星之城一一乌斯马尔

强盛一时的卡拉克穆尔

各领风骚

 入神之间一一玛雅的宗教

祭司掌控下的玛雅

玛雅人的虚幻世界

热血献祭

试读章节

尼罗河的泛滥不仅能使土地灌透一次,而且还留下了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淤泥。那里的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 “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就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让猪上去把这些种子踏进土里,以后只是等待收获就行了。”

每年6月17日或18日,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河水即将泛滥的先兆。这一天埃及人会举行一次欢庆活动,以庆祝“落泪夜”。河水涨水初期,河水转为红褐色,成千上万的人会排起长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簇拥着尼罗河之神“哈伯”的木雕像来到河边,举行祭河大典。到了河水溢出河岸的那天晚上,人们还要高举火把,在尼罗河上划船。在闪耀的火光和粼粼的波光中,人们尽情地歌唱,颂扬尼罗河赐予他们的恩惠。

尼罗河的泛滥,虽然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希望和生机,但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在人们尚未准确掌握河水泛滥的规律之前,他们认为是因为尼罗河发怒,才淹没他们的田地,冲毁他们的房屋的。于是,当时的人们决定每年为尼罗河选出一个漂亮的新娘,把她抛人河中,与河神完婚,以平息尼罗河的怒火。

尼罗河赐给埃及一份厚礼一一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它地势平坦、河渠纵横、土地肥沃。在灿烂的阳光下,河谷里的谷穗闪闪发光,青草生机盎然,葡萄红艳欲滴。在广袤的沙漠的包围之下,出现了一片花果丛生、丰沛富庶的“人间乐土”。

最早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被视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他们来自何方?长什么样子?有何过人之处?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漫漫时空,去认识一下那些将无数奇迹留给现代世界的人吧。文明的缔造者一一古埃及人

非洲被认为是整个人类的发源地,但是在埃及,至今尚未发现早期人类的化石。不过,早在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以前,埃及境内的尼罗河谷地和利比亚高原等地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那时候,非洲北部的气候湿润温和,雨水丰沛,绿草深林遍布,各种动物隐没其间。当时的居民主要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大约是在一万年以前,最后一次冰河退去,北非逐渐变成浩瀚无垠的沙漠,于是许多居民便向尼罗河两岸迁徙。

关于古埃及人来自何方、属于哪种人种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但不管学者们持何种观点,他们都一致认为,古埃及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可能是单一型人种,而是由多个人种混合进化而来的。

通常认为,最早移居到尼罗河谷地的是非洲的土著尼格罗人,也就是黑人,这一点在许多古希腊和拉丁学者的著述中都有所反映。之后,亚洲的哈姆人来到了尼罗河谷地,征服了这里的土著居民。接着,西亚的塞姆人接连不断地抵达埃及。这样,在长期融合的过程中,非洲土著人、哈姆人和塞姆人就同化为一个新的部族,这就是古埃及人。

“埃及”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Aigyptos。古埃及人则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思是黑土地,也就是经过尼罗河水灌溉过的土地,以有别于未经河流灌溉的“红土”一一沙漠。

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艺术作品中,古埃及人的样貌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他们有的身材伟岸、体魄健壮、颧骨高耸;有的身材矮胖、鼻子扁平、嘴唇较厚;有的鼻子大而直,略呈弓形。

在古埃及人漫长的氏族公社阶段中,已拥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除了石铲、石锄、石刀等石制生产工具,还有用天然铜制造的钢刀、铜锥等。

P6-7

序言

古人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本来说的是什么时间读什么书,从侧面看来,我们的前辈多么勤奋,每日读书,并不留空闲。

在一个号召“全民阅读”的时代,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成为新常态下的新课题。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我们的祖先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就是阅读经典图书。这套《品读经典》丛书,其旨趣、其志向,大概就是“打通”这样一个目标。

我也经常说,只有阅读经典著作,建立了平衡的知识结构,才能做到“风吹不昏,沙打不迷”。

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

在我看来,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

我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一次报告会上曾经谈过,要读书。读好书,也只有那些有独创思想的著作才能称为“书”,才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正的书”,它应具有独特性、原创性、思想性。独特性就是与众不同,是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原创性就是“我手写我心”;思想性就是必须加入自己个体的思考。

另外,经典书均为文史哲范围,因为这些书属于上游书,其思想辐射至其他专业,今天我们有几百个专业,它们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的。

我们要每天读点书,滋润自己的心灵。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之事,不能立马改变生活,它是个慢功夫。几天不读好像没什么,其实你已经落后了,而当你水平提高了又不容易下去。

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当中,用到一点就足够我们享用一辈子了。表里不一对于国家来说是毀国家前途,对于个人来说是毁自己前途。很多人总是发明新道理,但是我觉得旧道理够用。

知道了之后再实践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前提,“行万里路”是“实践”,把知识实际地运用。孔子讲的“忠、恕、仁”这几个概念,你能把它实践好就很不错了,懂了这些道理你读书就很快乐。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之后,你就会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读书最后还是为了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快活的人,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有劲。

我们既要“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更要读好书,读经典书。

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说,一本好的经典,“可以启迪人们的思考,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经典”,面对先贤的智慧,面对我们两千余年来的诸子百家、“孔孟老庄”,“我们必须谦虚,向经典学习”,也许这就是“品读经典”丛书出版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