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上我的课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
分类
作者 刘善娜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有魅力、有幸福感的教师,是一位有智慧、有爱心,执着、勤奋、快乐的老师!

《爱上我的课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作者刘善娜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她默默思索,积极体验,追求专业发展的同时报以师爱拳拳。她以日志为镜,日日观照、反思,收获了真正的职业幸福与自我发展。

内容推荐

由刘善娜所著的《爱上我的课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以日记的形式、散文随笔的创作手法记录了作者执教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三年来的数学教学生涯感悟。日志内容涉及个人课堂教学反思、培训学习收获、个人思考等,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受挫折的低落,真实可感。《爱上我的课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作为一本真实的教师手记,可以引起一线数学教师共鸣,也能让家长更好地触摸与理解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状况。

目录

序一 做小的东西得大的收获

序二 教学之道本在家常

四年级第一学期

2009年9月

9月1日  崭新的三年,我来啦

9月3日  大数,读、读、读

9月7日  一串教学印迹

9月8曰  读写法练习课

9月10日  调整难度来教学

9月11日  不断强化难点、重点内容

9月16日  课堂是宁静美好的心灵港湾

9月17日  根据不同班情,采取不同教学方式

9月18日  会用计算器了

9月23日  第一次过关练习

9月24日  坚持自己的守护

9月25日  对无限性的感知

9月27日  学习量角

2009年10月·

10月10日    “想象力”要加油了

10月14日    算乘法小练

10月16日    有甜蜜,有抱怨

10月19日    我该作检讨

10月20      我们的表现好吗?

10月22日    开始“听写布置”作业

10月26日    由仿到悟,几何直观有效归纳和应用积变化的规律

10月27日    说得好,做得差

10月29日    超级乐观的孩子们

2009年11月

11月6日  充满童趣的孩子们

11月9日  今天学画垂线和平行线

11月10日  计算过关错例分析

11月11日  别样“光棍节”

11月12日  这一课,堪比满汉全席

11月20日  鸡兔同笼,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

11月23日  一个人先乐呵

11月25日  基础不可不实

11月26 日  感谢感谢!欢呼雀跃! 

2009年12月

12月3日  答题过程很重要

12月7日  给自己也减负

12月9日  感慨分数的珍贵

12月10日  今天学统计 

12月11日  一起来“烙饼”

12月14日  今天学统筹

12月18日  错题随感

2010年1月

1月4日  近期错题收集

1月6日  转移“心疼”

1月12日  再次查漏补缺

1月18日  狂欢的冲动

1月22日  充实的一天 

1月25日  忙“新” 

1月26日  信息量一大就难了 

1月27日  “冲啊” 

四年级第二学期

2010年3月

3月1日  走入新学期

3月3日  简算思考一:序列调整

3月4日  简算思考二:全方位沟通

3月6日  简算思考三:迁移促内化

3月9日  连线成网,把握运算律概念本质

3月16日  简算思考四:错例反思

3月25日  简算思考五:简算的评价

3月26日  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单元错例分析

3月29日  发现作高好办法

3月30日  作高练习

2010年4月

4月1日  给三角形分类

4月6日  教学巧埋种

4月7日  当了回灭绝师太

4月1 2日  喜悦之情

4月13日  培训时间临近

4月16日  植树问题

4月19日  听公开课有感

2010年5月

5月5日  数位扩张

5月11日  新鲜的体验

5月12日  再遇丁杭樱

5月13日  潘红娟风暴

5月18日  聆听郑仁东校长的讲座

5月19日  触摸浙大附小的数学文化

5月20日  走进竞舟小学

5月21日  课前心情复杂

5月24日  今天我上课

5月25日  要把孩子越教越聪明

5月26日  这就是幸福

5月27日  观赛课之拙评

2010年6月

6月2日  入校实践最后一天

6月4日  从“分数的定义”反思专业素养不足

6月7日  感受认真的美好

6月8日  牵手汪培新

6月10日  幽默与智慧并存的俞正强

6月11日  拷问当前教育

6月12日  魅力“泰斗”吴卫东

6月17日  省教研员斯苗儿

6月18日  心有大数学的唐彩斌

6月22日  两日散记

6月23日  喝了一碗心灵鸡汤

6月24日  走进学困生的世界

6月25日  笑识章宏俊

6月28日  有理想、有数学才是生活 

6月29日  终于见到朱乐平

6月30日  打开你的数学思维

2010年7月

7月1日  对比,拓宽视野

7月2日  结束培训之旅

五年级第一学期

2010年9月

9月1日  五年级了

9月2日  家常课,直切重点

9月3日  小数乘法新授

9月7日  参加上课培训

9月10日  通过迁移学简便计算

9月13日  复习也开心

9月14日  口算大练兵

9月17日  尚田一行之收获

9月20日  有助教的日子

9月21日  爱添麻烦的“0”

9月26日  对症的“行为投入”会助推计算方法的掌握

9月27日  积极的“情感投入”助益学习目的的理解

9月28日  多元的“认知投入”会助力计算方法的掌握

9月29日  “解决问题”带来的冲击

9月30日  学习循环小数

2010年11月

11月1日  “66”是36!

11月3日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真要命

11月4日  数量关系要多分析

11月5日  辛苦,总有收获的那一刻

11月8日  平衡

11月15日  如何让x变成“孤家寡人”

11月19日  解方程中的脱衣服

11月22日  不用教却要做的练习

11月23日  前方有陷阱

11月25日  双x,要先合并再解决问题

11月29日  我为方程狂

11月30日  求解路径要一致

2010年12月

12月1日  孩子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

12月6日  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重点是“转化”

12月12日  倍拼法怎么教? 

12月13日  孩子解题是否灵活,教给他们何种策略是关键

12月17日  同门兄弟

12月21日  过关前渗透一下并无妨

12月24日  悠悠然的日子

12月29日  准备杀尾

2011年1月

1月4日  学习密铺问题

1月5日  “缉凶”有收获

1月6日  今天开始期末复习

1月11日  “不可能!”的背后是轻视细节

1月18日  数形结合是救命稻草

1月19日  构思寒假作业

五年级第二学期

2011年2月

2月19日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

2月21日  课堂上不应有孩子受挫

2月22日  对比中凸显核心问题

2011年3月

3月1日 因数、倍数概念引入需要借助直观吗?

3月2日  规避不如辨析

3月3日  2、3、5的倍数特征,你问为什么了吗?

3月5日  寻找命题套路

3月7日  难点一步步攻克

3月9日  感受数学听课周(一)

3月10日  感受数学听课周(二)

3月14日  分数意义数学思考

3月16日  借助数量关系理解分数意义

3月17日  区分真假分数靠数轴

3月18日  化整是基础

3月22日  立足现有经验,沟通性质内联

3月28日  从“顶”到“抛弃”短除法

3月29日  直入主题学约分

3月30日  精力优化

3月31日  孩子放开了我的教学视“限”

2011年4月

4月7日   35分钟的课堂真紧张

4月11日  追寻宁静

4月14日  学数学有时也需要背诵式“死记”

4月15日  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4月22日  空间观念需要积累、需要想象

4月25日  期中复习

4月27日  一方润泽的课堂

2011年5月

5月3日  针对学情上新课

5月10日  对比,是发现特点的最佳手段

5月11日  补0,是为了什么?

5月17日  复式折线统计图重在理解其优点

5月18日  “电话”拨通“烙饼”

5月19日  找次品,为什么要尽可能均分3份?

5月24日  不该遏制求知欲

5月26日  观察,想象,迁移——建立体积观念

5月30日  遇到难题,装傻是个好办法

2011年6月

6月3日  再逢袁晓萍

6月20日  “舍”之痛

六年级第一学期

2011年9月

9月6日  分数乘整数,我教什么?

9月8日  明天,练,练,练

9月15日  画线段图是学习分数乘除法的好办法

9月19日  判断有助于概念形成

9月21日  啰唆也是手段

9月23日  分数除法的难点

2011年10月

10月9日  认识比,比就是分数

10月10日  割裂求比值和化简比

10月12日  多问“我有什么收获”

10月27  幸福源于自己的体验

10月28  杭城听课受益匪浅

2011年11月

11月4日   探析百分数内涵

11月14日  只教一种方法

11月16日  思考成功榜

11月28日  平实的日子

11月30   感激,反省

2011年12月

12月9日  表面积和天气一样冷

12月13日  少了那声“啊?!!”

12月15日  3倍关系

12月21日  评录像课的收获

12月30日  孩子,如果你是没吸饱的海绵该多好啊!

六年级第二学期

2012年2月

2月7日  新学期的课前准备

2月15日  比例的意义值得花一课时

2月24日  明明很慢,怎么还是觉得急? 

2012年3月

3月4日  概览后的解答

3月5日  错要说出来

3月6日  “小心”煮了锅夹生饭

3月8日   扒去旧衣关注新知重点

3月14日  毕业总复习当新授课教学

3月20日  测试课

3月27   有感于“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月29日  练习题预估

3月30日  预估水平一流

2012年4月

4月11日  结束基本功竞赛

4月12日  教学失策

4月17日  钻题,具有可持续发展力

4月18日  抓住基本模型解决空间知识问题

4月19日  复习教研活动,且听且思 

4月20日  培养空间观念,解读概念先行 

4月27日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4月30日  激发已有经验,激活新知重点 

2012年5月

 5月2日  精确到5.0,黔驴技穷

5月7日  “一题多用”的思考

5月17日  读与思并行

5月18日  难度可不一样了

5月21日  坚持画图

5月22日  利用草图解决图形面积问题

5月24日  作图解决求立体图形体积难题

5月28日  近聆胡惠闵

5月31日  探讨复习妙招

2012年6月

6月9日  絮叨复习

6月13日  难题的探究重在平日

6月15日  如愿完成复习计划

6月21日  阅读扫尾

6月25日  一轮结束

后记

试读章节

早上翻看孩子们过关卷的订正情况时,看到有位家长在卷子上写道:希望老师能告知本次过关全对几人,95~99分几人……以便家长了解孩子在班级中处于哪个水平。

这种做法我以前也用过。后来,因为一个眼神,我改变了做法。那次班里一个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孩子得了91分,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其实,是因为过关题相对简单。在“嚓嚓”写上各得分区间的人数后,他还是倒数第二。孩子沮丧的眼神,瞬间震动了我。我马上告诉孩子们,写在黑板上的数据不必抄在卷子上。此后,我再也没写过。

难得有个理想的过关分数,何必再告诉他是倒数第二?家长又何必在意排名的先后?只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吧?小学,哪有那么多的名次可言?让孩子快乐成长,不是彼此共同的目标吗?我不希望测试后开怀大笑的只有那些全对过关的孩子。但是遇到过关卷偏难,为防有些家长因不熟悉情况苛责孩子,我会有选择地书写一下最高分或者过关人数。

但这毕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是有很多家长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名次。对于这一点,我也不敢说自己做的一定是对的,我也会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过于呵护,是否符合现行教育的规律,符合教育的原则。

只是,不管是与否,我知道自己在守护什么,我想坚持我的守护。

9月25日 对无限性的感知

“直线、射线和角”是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有关线段、角的知识,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如在以前直观描述直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

儿童空间观念形成会呈现一些明显的心理特征,如对直观的依赖较大,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如果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与图形本质特性一致就能促进图形概念的抽象,反之就可能会干扰图形概念的抽象。  在以往的直线和射线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边说边演示:一条直直的线,它的两端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直线,从它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此时学生耳朵接受的语言信息和眼睛接受的图例信息往往是不一致的。由于图例信息比较具体、直观和形象,它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一条有限长度的线段,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直接干扰了用语言揭示的直线、射线概念的本质——无限性。即使教师反复强调“无限延长”,学生还是会借助黑板上显示的图例来认识射线和直线——它们只是从线段的一端或两端向外延长一点或再延长一点。即使学生能从各种图例中辨析出射线、直线图例,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对直线、射线的名称与图例建立了联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关于直线、射线的表象,实质只是直线、射线图例的表象,而非真正意义上直线、射线的表象。

而课堂实践又表明学生已具有想象直线和射线形状的基础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简单的直观经验支撑下逐步经历“感知一表象一想象,,过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逐步掌握直线、射线的无限性。

学生在感知了简单的直观表象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图形画出来。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再大的纸也无法画出想象中的图形全部,让学生从“画不完”的现象中,在自我寻求中逐渐理解和接受一种数学规定——用一种有限性的“直线、射线画法’’来表达具有无限性的直线、射线。将纯抽象概念与表不抽象概念的图例建立联系,适时降低了图例的有限性对直线、射线的本质——无限件的负面影响。

P10-11

序言

认识刘善娜老师才两年。去年,她通过了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考试,成了我的徒弟。几次活动下来,我感觉她是个非常用心的老师。

当我看到她厚厚的书稿,我感觉到她的用心超过了我的想象。她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品出了“真真实实的教学滋味”。透过这浸润着汗水和智慧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乐在其中的数学教师形象。她的这本书,算不上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书”,却俨然是一本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书”。细细捧读,感悟有四:

一、用心

她用心、用情随时记录下了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课堂教学的所思所悟,有作业常规的所思所为,有培训学习的所感所叹。平常的日子,坚守着自我经验的不断更新,坚守着对孩子持续发展力的关注,坚守着家校携手共进……她真的是个热爱教学的人,在用心谱写着教学人生。

二、思考

她将一群孩子从四年级带到六年级,三年里,她有“咬牙切齿”,也有“欢呼雀跃”,她有“大呼小叫”,也有“润泽宁静”。她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点”展开思考,并与人分享,三年感悟化成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她的每一份思考,是她与自我的对话,也是经验成长的琢光。

三、真实

她的文字影响了124个家庭,每天都会有很多家长跟读她发的帖子,并积极配合她的教学。这自然是无比幸福的事情,这也使得她的文字必须真实。高段的孩子,即便没有“洞若观火”的能力,也能将真假分辨得清清楚楚。孩子的家长们尽管来自各行各业,却都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网络,让她在无形中引入了学生、家长、同行的监督,让我们真实地看到她一直盯着自己的两个班,不企望树起一根标杆,只念想着点滴的建设能快乐有效。

四、引领

书中有很多关于数学教学的想法,都无关高深理论,仅仅是她多年教高段数学的经验感言,很朴实,但源于实践,关注生本,可贵,相信会给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尤其是年轻教师带去颇多助益。

她很关注家校互动,书中也有很多面对小学高段儿童成长的教育思考,相信会让有小学高段学生的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数学学习。她很喜欢搜集错例,感觉这些错例是她的宝贝,也是家长们的宝贝,当然,现在也成了我们所有读者共同的宝贝。

文字无心植下了柳枝,原本是希望博得“自己白发苍苍时翻页文稿欣然一笑”,但收获显然不止于此。当这群孩子以拔尖的数学成绩毕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她的喜不自禁。的确不容易,处于如此忙碌的成长阶段,太多的人放弃了日常课堂的钻研,瞩目公开课的华丽,她却在此处令人讶异地收获芬芳。这便是因了教学之道本在日常课堂的道理。

此刻,书稿即将出版发行,她的收获愈加丰满。

坚守理想的教师总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祝愿徒弟的教育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完整。

后记

五年前,我开始零散地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活。会从随意走向坚持,源于自己对“携手家长共进”的期待,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

每个人都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我也是。但我好像既没有独特的课堂演绎能力,也缺乏抛却一切埋头钻研的毅力,成长期必定缓慢,不过,再慢,也可以是一曲饱含乐趣的、暖暖的、平实的教学之歌。

我是个喜欢码字的人,尽管笔下的文字因才华所限难以华美,但我喜欢体味文字中荡漾着的岁月静好的美妙气息,所以写的时候很快乐,写的目的很单纯——

当时当日,让家长们跟着我一起触摸孩子的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酸甜苦辣”。

退休时日,一方暖阳下,一个精致的老太太捧读着自己厚厚的教学日志,回望自己三十几年的教学生活,即便她自己是书稿唯一的读者,她也依然觉得如此幸福。

然而,经过不断的积累,我却惊讶地感受到了日志撰写所带来的专业推动力。

首先,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自己的实践、阅读与思考。每日的教学实践、自己肤浅的思考、教学中的温馨瞬间、难以抛去的烦恼与遗憾构成了日志的各种滋味。每逢培训,因为想记录想分享,潜意识中就聆听得格外认真,收获自然也在无形中增加。反是在领雁工程脱产培训期间,我就写下了4万多字的培训日志。

其次,分享的过程也是接受“监督”的过程。我撰写的教学日志贴在自己的QO空间后,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成了最忠实的读者。原来,我在无意之中已经引入了家长们、同事们甚至不认识的教育网友的“监督”。我的所言、所行、所记自然都真实可触,它们是家长们,感受孩子数学学习情况的信息。家长们给予了我无尽的支持,和我携手共进。三年来,我得到他们无数次的肯定和帮助,我觉得自己做着、想着、写着,都是那样快乐。

常有同伴不解我哪来的时间去记录。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时常会遇到很多培训、比赛之类的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六岁男孩的妈妈,我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陪伴孩子。其实,没有经历过才觉得困难,经历过就会明白,内心真喜欢了,时间就一定能挤出来。我的打字速度和行文速度都被锻炼得极快,只要不遇上额外事务或突发状况,我一般上完课就能迅速写完并发表。每次点击空间的“发表”键,我都有一篇大作发表般的喜悦。

一篇篇教学日志能结集出版,我做梦都不敢想。如今,竟然成真,内心激动却也惶恐万分。没有陈近老师的引荐,没有陈静编辑的肯定,没有梁建建编辑的指导,那仍然是一个梦。我感激特级教师林良富、王国元百忙之中作序引领,感激吴卫东教授、陈洪杰主编关爱小“草根”大力推荐,感激教研员宋煜阳、名师吴光辉多年关爱,感激王剑勇、李蓉等校领导的鞭策鼓励,感激奉化实验小学美妙的教研氛围,感激同伴尤其是张明娟和胡优辉两位搭班老师三年的支持……还有奕舟奕凯的妈妈、任宁、方巧娟、网友徐开岳作为第一批阅书者专为书稿提出了建议,对此铭感于心。

真希望自己三年积累下的教学手记,在带给自己幸福和满足的同时,也能让每一位翻读者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属于日常教学的淡淡的幸福澎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