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军阀割据/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志坤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从三皇五帝,迄于民国,数千年来,发生的战争不可胜计,而较大的战争就达1000余次。这些战争,既有部落之间的相互厮杀,又有诸侯之国的激烈兼并,既有王朝内部的你争我夺,又有周边民族的侵略扩张:既有农民起义的燎原烈火,又有革命战争的风雷激荡。其中,封建军阀之间的割据大血战,构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历史画卷。《军阀割据》一书就是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本书由张志坤编著。

内容推荐

《军阀割据》一书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军阀割据》在强调割据战争的反动性、残酷性、野蛮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从军事研究的角度去考察,几千年来,在军阀混战中,涌现出很多著名军事家,创造了大量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如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军阀顺应历史潮流,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国家由乱到治,由分裂达到新的统一,这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本书由张志坤编著。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韩赵魏三家分晋

平群雄刘秀称帝

官渡之战 袁曹争霸

赤壁鏖 兵天下三分

侯景乱梁 武帝毙命

安史之乱 玄宗幸蜀

藩镇连兵 兵连祸结

朱温削藩 藩削唐亡

陈友谅 自称草头王

吴三桂 挑起三藩乱

袁世凯专权窃国

段祺瑞黩武穷兵

吴佩孚逐鹿中原

张作霖入关问鼎

试读章节

有一天,智伯召集家臣密谋其事。谋士郄疵进言道:“四卿势均力敌,一家先发,三家拒之。今欲谋取晋室,必先削弱三家的势力,方能获得成功。”智伯问道:“用什么办法去削弱他们呢?”郄疵说:“现今越国强盛,晋国已失去霸主地位,主公可借口扩大军队,与越国争雄,假说晋侯有令,让韩、赵、魏三家各献地百里,所得赋税以为军资。三家若老老实实把地交出来,我坐增三百里之封,这样则智氏更加强大,而三家却被削弱了。如果三家有不从者,主公可假托晋侯之命,率大军先除灭之。此‘食果去皮’之法也。”智伯连称:“妙计!妙计!请问三家之中先拿哪家开刀?”郄疵回道:“智氏睦于韩魏,而与赵有隙,宜先韩次魏,韩魏既从,赵则不敢不从。”智伯遂首先派其弟智开向韩康子索取土地。智开来到韩康子府中,对韩康子说道:“我主奉晋侯之命,整治军队,准备伐越,令三卿各割地百里,人于公室,取其赋以充公用。我兄命我前来致意,愿乞地界回复。”韩康子对日:“你暂且回去,明日我将亲自向你家主公报命。”智开走后,韩康子召集家臣计议此事。他气愤地说:“智伯打着晋侯的旗号,以割地为名来削弱三家。我欲兴兵讨伐此贼,卿等以为如何?”谋士段规忙说:“不可!不可!智伯贪得无厌,打着晋侯的旗号来削我土地,若用兵,是抗君也,他将借机加害于我家。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把土地割给他,他得吾地,必又去向赵魏索要,赵魏不从,必相攻击,我可收‘坐山观虎斗’之利。”韩康子听从了段规的意见,第二天亲自携带地图,献于智伯。智伯见图大喜,当即设宴款待。饮酒中间,智伯得意忘形,命人取出一幅“卞庄刺虎”的画卷,让韩康子观看。只见画上题着一行小字:“三虎啖羊,势在必争,其斗可俟,其倦可乘,一举兼收,卞庄之能。”韩康子一看,身上顿时冒出冷汗。心中暗想:“莫非智伯已识破我的计谋?”正在此时,智伯指着画上三虎戏嚎韩康子道:“我时常翻阅史册,列国中齐有高虎,郑有罕虎,加之足下韩虎之名,三虎全矣。”这时站在一旁的段规趋前而言道:“按照周礼的规定,卿大夫间不直呼其名。今日君对我主所开之玩笑,未免太过分了吧。”段规身材矮小,站在智伯面前,尚不及其乳部。智伯以手拍着他的头顶说:“小儿何知,亦来饶舌!三虎所吃之余,莫非就是你吗?”说罢拍掌大笑。段规怒而不言,韩康子佯醉,闭目而言道:“智伯之言是也。”即时回府。智国听说这件事后劝谏道:“主公戏其君而侮其臣,韩氏恨之必深,若不备之,祸将至矣。”智伯哈哈大笑道:“我不嫁祸于人就算不错了,谁敢嫁祸于我?”智国急道:“蚋蚁蜂虿,犹能害人,况且君相乎?主公不备,异日悔之何及!”智伯说:“我将效法卞庄子,一举刺三虎,蚋蚁蜂虿,我何惧哉!”

过了一天,智伯再派智开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起初也打算拒绝。他的谋臣任章说:“智伯向韩氏索取土地,韩康子已把百里之地割给他了,现在又向我们索要,还不如早点给他算了。”魏桓子气愤地说:“毫无理由就想夺取我的土地,我就是不想给他。”任章规劝道:“正因为毫无理由就强迫人家割地,大家一定惧怕并怨恨他。我们让出一块土地,智伯就会更加骄傲起来。一方因为得地而傲慢、放肆并丧失警惕,另一方因失地而恼怒、愤恨并精诚团结。这样以团结一致的军队来对付骄纵轻敌的人,可以预料,智伯的生命不会长久了。《逸周书》说‘想要打败敌人,一定先助桀为虐;想要夺取敌人的东西,一定先送给他们一些甜头。’主公不如满足智伯的要求,以此来骄纵他。然后我们再选择盟友,联合起来对付他。如果现在我们一口拒绝,就必然会激怒他,那么我们就要成为他的首要打击对象了。”魏桓子领悟了这些道理,也送给智伯一座万户居民的大城。

智伯见韩魏两家相继屈服,心中洋洋得意,于是想趁热打铁,去夺取赵氏的土地。当智伯的使者指名索要赵的蔡地和皋狼地时,赵襄子不假思索地予以断然拒绝。为什么赵襄子敢于抵制智伯的无理要求呢?一则是赵的力量比韩魏强,因此不像韩魏那样惧怕智伯;二则赵襄子赵无恤曾多次遭受智伯的侮辱,积怨很深,不肯屈服于他;三则赵襄子自以为才能谋略均超过智伯,他在赵封地内治理有方,深得百姓拥护。故此才敢于同智伯相抗衡。原来,赵襄子是他父亲赵简子宠爱的女奴所生,这个女奴是赵简子在攻打翟族时俘虏来的。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鲁,幼子就是赵襄子无恤。为了测验两个儿子的才智,有一次,赵简子对他们说:“我藏了宝符在常山之上,先取得者有重赏。”伯鲁与无恤二人便骑马跑到常山寻找。伯鲁一无所得,很快回到家中。而无恤回来时却向简子禀告说:“我已得到宝符了。”简子问:“宝符在何处?”无恤说:“从常山居高临下远眺,可以望见代地(今河北蔚县、山西大同一带),越过常山,代地是可以取得的。这就是常山上藏的宝符。”听了无恤的话,简子感到他的才智确实超群,便有废长立幼的想法。后来,赵简子把一段训诫的话分别写在两片竹简上,交给伯鲁和无恤,让他们谨慎收藏,切记在心里。三年过后问他们时,伯鲁没记住几句,追问竹简在哪里,已不知何时丢失了。再问无恤,他却能全部背诵出来,而且对答如流。问其竹简在何处,他立即从袖中掏出呈上。这样经过反复比较,赵简子感到无恤的才智品德确宴远远超过他的兄长,这才确定立无恤为他的继承人。为了让赵无恤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在智伯率晋军围攻郑国时,赵简子派无恤带兵前往。作战中无恤虽尽心尽力,但智伯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有一次智伯喝醉酒后傲慢无礼,强行向无恤灌酒。无恤不喝,他就用酒壶对无恤进行毒打,并辱骂无恤是奴婢生的贱种。赵氏群臣要为无恤报仇雪耻,请求把智伯杀死。无恤虽心中愤恨,却劝说他们不得鲁莽行事。他说:“主君所以立我为继承人,并命我率兵伐郑,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如果在此时此地相互残杀,岂不贻误了国家大事。”晋军回晋国后,智伯不仅毫无悔改之意,反而劝赵简子废黜无恤。过了6年,赵简子死去,无恤即位为晋卿,就是赵襄子。这也是赵襄子不肯割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智伯在赵氏那里碰了钉子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调集智氏全部兵马,同时派人邀请韩魏二家共攻赵氏,并约定灭赵之日,三分其地。韩康子、魏桓子一来惧怕智伯之威,二来贪图赵氏之地,便各引一军,随智伯伐赵。智伯自率中军,韩军在左,魏军在右,气势汹汹地向赵府杀来。赵襄子见情况紧急,忙召唤赵氏谋臣张孟谈,对他说:“智伯为人非常阴险毒辣,表面亲近,其实疏远。最近三次派人邀请韩魏二家密谈,不让我参加,一定是商议出兵攻打我。如今为避其锋芒,我们退守何地为好。”张孟谈说:“董安于乃是先主简子手下有才智的谋臣,镇守晋阳多年。后来尹铎继承他守晋阳,采取减轻赋税,充实战备等措施,把那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晋阳城池坚固,民心向赵,依我之见,最好是退守晋阳。”赵襄子猛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叮嘱他的话:“晋国一旦发生变乱,你要记住,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以为晋阳距离遥远,一定要把那里当成退路!”于是同意张孟谈的意见,命部下延陵生率骑兵先到晋阳,然后率赵氏群臣前往。赵襄子到晋阳后,立即视察城廓、府库、粮仓,对张孟谈说:“晋阳城池坚固,府库充盈,粮食丰足,只是缺少箭矢,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臣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宫室垣墙外围都是用芦苇、栝木扎成,高至丈余,主君可以用作箭矢。”于是赵襄子命人察看,果然如张孟谈所说。这些芦苇和栝木非常坚硬,是做箭矢的好材料。赵襄子亲自检验后说;“这些材料够做箭矢用了,缺少兵器怎么办?”张孟谈说:“臣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宫室的柱子都是用炼过的精铜制成的,可以用来打制箭头和铸造武器之用。”赵襄子按照张孟谈的建议,预先准备好一切防御工具,人心日益安定。他深有感触地说:“治国之需贤臣,这太重要了。得董安于而器用备,得尹铎而民心归。上天如此垂顾赵氏,赵氏怎会灭亡呢!”

再说智伯假借晋君的名义,胁迫韩魏两家,共同出兵进攻赵襄子,很快攻到晋阳城下,时在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赵襄子见三家联军把晋阳围得铁桶一般,便与张孟谈商量抗敌之策。张孟谈进言道:“现在敌众我寡,主动出战未必获胜,不如深沟高垒,坚闭不出,以待其变。因为韩魏过去与赵无仇,此次前来参战,完全是智伯所逼迫的。另外,两家被强行割地,心中已对智伯产生仇恨情绪。所以三家同兵而不同心,不出数月,内部定会生变,待他们自相猜疑之际,再予智伯以狠狠打击,智氏还能不失败吗?”赵襄子认为张孟谈的意见是对的,便亲自抚谕百姓,表明同心协力固守城池之意。晋阳的百姓互相劝勉,同仇敌忾,虽妇女儿童也都欣然愿效死力。每当敌军攻至城前,辄以强弓短弩射之,敌至城下,则以滚木礓石击之。如此相持一年有余,晋阳城岿然不动。

智伯见晋阳久攻不下,心中十分烦闷,一日驾小车在城外巡游,行至一处叫龙山的地方,发现泉流奔涌,水势甚急。问当地居民,得知此乃晋水源头,距晋阳不足十里。智伯沉思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得破城之计矣!”忙驱车回营,召韩康子、魏桓子商议破城办法。智伯说:“晋水发源于龙山,转而东流。如在山北开渠,将晋水西引,然后筑一高坝,待春汛到来之时,决堤放水,倒灌晋阳,赵氏将顷刻而亡。”当即命韩部守东路,魏部守南路,智伯将大营移至龙山,兼守西、北二路,以防止赵氏突围逃跑。然后以主力人马掘渠筑坝。不出三月,诸事完成,晋阳城西北的高地上,好端端地多出了一个人工湖泊。适逢春雨连降,山水骤涨,蓄水已与堤平。智伯派人决堤放水,只见那滔滔洪水,直泻而下,向晋阳城灌来。P2-5

序言

尽管人类厌恶战争,但战争却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进程。

在中国,从三皇五帝,迄于民国,数千年来,发生的战争不可胜计,而较大的战争就达1000余次。这些战争,既有部落之间的相互厮杀,又有诸侯之国的激烈兼并,既有王朝内部的你争我夺,又有周边民族的侵略扩张:既有农民起义的燎原烈火,又有革命战争的风雷激荡。其中,封建军阀之间的割据大血战,构成了一幅幅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战争历史画卷。《军阀割据》一书就是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割据战争的产生,既有深刻的政治根源,又有深厚的经济基础。首先,割据是在朝政腐败、文恬武嬉、奸臣当道、中央政权无力控制地方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战国时期,晋国衰弱,出现了以韩、赵、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与智氏之间的兼并战争:秦末农民大起义后形成的以项羽、刘邦为首的武装军事集团;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天下大乱,乘机而起的刘秀兄弟;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以后的藩镇连兵,等等。其次,封建社会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军阀割据势力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获得滋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他们只要霸占一州一郡的土地,掌握那里的政权和财权,就有了扩大军队、发动战争的物质保证。因此夺取土地,实行割据,是封建军阀之间相互混战的直接目的。第三,掌握军队,是封建军阀产生野心、包藏祸心、拥兵自重、对抗中央的前提条件。一些掌握军权的将帅,把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军队,变成一己私有之物,并驱使军队为实现个人野心服务,利用军队割据地方,利用军队抢夺地盘,利用军队夺取中央政权,利用军队实行军阀统治。如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唐朝末年的朱温篡唐;元末方国珍自称草头王;清初吴三桂挑起的三藩之乱等,都是野心勃勃的将帅,利用手中军队进行叛乱或实行武力统治的。他们“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致使战火连年,兵燹频仍,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封建军阀的残暴统治,较之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割据战争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危害。无论是军阀与军阀之间的战争,还是军阀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场劫难。这主要表现在:

一、战争严重破坏了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春秋战国之际,中国步入了封建社会。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开始由诸侯割据的封建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但是封建军阀割据战争,却造成中华民族的长期分裂状态,使统一的中国出现了金瓯残缺、山河破碎的局面。这种割据状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如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灭吴为止,割据战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南北朝时期的分裂状态持续了170年;唐安史之乱至北宋建国前,割据状态持续了200余年。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分裂是历史的倒退。从这一意义上说,割据之战完全是对历史的反动。

二、割据之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军阀战争都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为了准备发动战争,封建军阀拼命搜刮民财,增加税收,从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的境地。其次,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或藏进深山密林,或逃奔异国他乡,造成田园荒芜,百业凋敝,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军阀在作战中,纵兵劫掠,兵燹之后,往往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出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的凄惨场景。正像《中国历代战争史》所描述的:“所至屠灭,焚荡无遗,军行未尝转粮,车载盐尸以从……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三、割据之战严重阻滞了人类的生息与发展进程。战争,对人类自身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相残杀活动。割据战争较之其他战争,其残暴虐杀程度则更为剧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则更为严重。大规模战争,使成千上万的士卒暴尸荒野;连年的战火,使无辜百姓惨遭屠戮;不断地扩军,使人口发展受到严重阻滞。战国时秦灭赵,一次坑杀降卒20万;东汉末年,曹操曾将徐州百姓全部屠杀,后又坑杀袁绍降卒8万余人;南北朝时,侯景乱梁,数十万居民暴尸街头;唐朝藩镇割据,田承嗣大肆扩军,州县之中几无男子。总之,在军阀长期混战中,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争的人无以计数,人力资源受到极大损失,人口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人口总数为65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人口总数为5291。9万人,锐减1200余万。而到唐文宗时,全国人口总数进一步下降到2500万人。从人口的急剧减少,可以看出军阀割据战争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作用。

四、割据之战严重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但是一些封建军阀,为了实现自己的狂妄野心,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往往勾结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派军参加军阀混战,从而破坏了各民族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破坏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唐代宗时,仆固怀恩反叛,曾勾结吐蕃、回纥军队进攻唐中央政权,他们一路烧杀,一路劫掠,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唐德宗时幽州节度使朱滔,召回纥兵3000人随军作战,后为李抱真、王武俊率领的官军击败,回纥兵几乎全部战死。五代时后晋的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相助,自己甘当儿皇帝,结果造成后来宋辽间的长期战争。所以像这样的古代封建军阀就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并发生嬗变,但这种嬗变进展得十分缓慢,农业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新旧两种经济因素的消长和冲突,使近代军阀仍有着滋生和存在的基础,然而又不能不打上时代的深深烙印,具有古代军阀所没有的许多特点。

近代军阀起于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迄于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这一时期由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构成了两大军阀体系。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主要来自“小站旧人”。据统计,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参谋队,58人中先后出了2个总统、3个总理、10个陆军总长及次长、2个巡阅使、23个护军使,他们是北洋军阀的中坚力量。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两大派系,以及稍后以张作霖为首领的奉系军阀。西南军阀主要由辛亥革命后的都督演变而来。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在中华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在与北洋军阀对抗中他们自身也变成了军阀。西南军阀以滇、桂、黔系为主,包括川、粤、湘系在内。此外还有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如盘踞于山西的阎锡山、占有陕甘的冯玉祥等。

近代军阀割据的主要特点:一是北洋军阀始终操纵北京政府,打着统一的旗号,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其内部的勾结与对抗,也是围绕争夺中央政权而展开的。西南军阀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割据地方为其主要目标。二是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内部组织结构,均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性。他们依靠血亲、同乡、同僚、故旧、师生的关系网,来把持军事和民政,实行封建家长制统治。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宗族性实体。皖系军阀倪嗣冲督皖期间,其主要血亲不下50人,“都蒙其提拔,掌握了安徽的军权政权和财政等,组成一个倪氏统治安徽的大集团”。三是近代军阀都或多或少与帝国主义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由于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所以能代表国家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卖国条约,故其卖国的罪恶更大一些。帝国主义的“分治政策”使其纷纷在中国寻找他们的代理人,而近代军阀也都找一个帝国主义作靠山。如皖系、奉系与日本相勾结;直系则与英美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人们往往把近代军阀称作帝国主义的走狗。四是近代军阀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由清代职业军官转化而来者有之:从行伍中脱颖而出者有之;在国内或国外受过近代军事教育者有之;出身于土匪、绿林者有之。不同的出身,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五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枪炮等武器比古代的刀枪等冷兵器要优越得多。因此近代军阀割据战争的破坏力、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也比古代战争大得多。

护国战争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拥兵自雄,自成派系。或连省以为己有,或盘踞一省称为督军,或割据某地区自称“镇守使”。大军阀往往网罗小军阀以壮声势,小军阀常常投靠大军阀以求自保。各军阀之间或相互勾结,合纵连横;或矛盾冲突,明争暗斗。“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大小兵燹,连绵不断,枪炮之声,不绝于耳。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下,百业俱废,民生凋敝,人民陷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据《护法运动期间南北军阀在湖南造成的祸害》一文所载:湖南宝庆“城厢内外,及各乡百里问,凡兵队经过驻扎之处,几使家无幸免,女无完节,户少炊烟,路断行人,伤人惨目,天日为暗”。环顾国中,如宝庆者不知凡几!频繁的战乱,又造成政局的动荡。控制中央政权的军阀头目,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变换。从1912年到1928年的17年间,内阁变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们在强调割据战争的反动性、残酷性、野蛮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从军事研究的角度去考察,几千年来,在军阀混战中,涌现出很多著名军事家,创造了大量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如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军阀顺应历史潮流,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国家由乱到治,由分裂达到新的统一,这在客观上也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