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名句是每个中国人所必备的。
知道古典名句越多的人往往是一个高雅而有修养的人。
一个谈吐不俗、语惊四座的人往往令人折服,瞬间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如果再能适时地引经据典,来几句古典名句,必然是口吐莲花,影响力倍增,让你获得众人的青睐。
阅读本书,让古典名句为你拓展人脉、走通人生助一臂之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一定要知道的古典名句全集(典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邵勋潜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名句是每个中国人所必备的。 知道古典名句越多的人往往是一个高雅而有修养的人。 一个谈吐不俗、语惊四座的人往往令人折服,瞬间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如果再能适时地引经据典,来几句古典名句,必然是口吐莲花,影响力倍增,让你获得众人的青睐。 阅读本书,让古典名句为你拓展人脉、走通人生助一臂之力! 内容推荐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名句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 本书精选了200多个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古典名句,以每个名句背后的历史故事说解名句的来龙去脉,并有名句的出典探源,名句的白话文解析,名句的原作全貌,以及名句创作者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让你在兴趣盎然的阅读快乐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并享受智慧的启迪。 古典名句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智慧,是3000年来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明积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读之让你受益终生! 古典名句是千古绝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造就了无数有智慧、有修养的龙的传人! 目录 唐诗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冗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由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宋词卷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妲娥真体态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古诗卷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少年易老学难成,~寸光阴不可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古文卷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百闻不如一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多行不义必自毙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大事不糊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苛政猛于虎 克己复礼为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吾日三省吾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小不忍则乱大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挟天子以令诸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试读章节 故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到长安后,与诗人贺知章成为好友。那时,李白想参加进士考试,贺知章于是找主考官杨国忠和太监高力士说情,希望给予关照。这两人是贪得无厌之辈,收取了考生的不少贿赂,一听贺知章说情,心想,贺知章肯定受了李白的金银,却来我们这里白讨人情,到时不论好歹,偏不录取他。考试那天,李白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杨国忠见卷上有李白的姓名,冷笑着在试卷上乱涂:“这样的书生,只好给我磨墨。”高力士接口道:“磨墨也不配,只能给我脱靴。”李白满腔怨气,回到贺知章处,整天闲居无事。 不久后的一天,唐朝的邻国渤海国,派使者送来一封国书。国书中的文字很奇特,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认识。唐玄宗龙颜大怒,说:“我堂堂天朝,济济百官,连一封番书都不识,岂不是丢了大国体面,被小邦耻笑?”于是下令:“三日之内无人认出,满朝文武一律罢免停职。”圣旨一下,百官默不敢言,玄宗更怒。 贺知章散朝回家后,闷闷不乐。李白询问原因,贺知章叙述了事情经过。李白笑道:“有何难!可惜我不能上朝去看看。” 第二天,贺知章上朝奏明玄宗,玄宗大喜,立即召见。李白接过番书,朗朗而读,像行云流水。番文中要唐朝割让土地城池,不然就要起兵攻打。这一下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乱作一团,拿不定主意。李白说:“此事简单,待臣写一封回信,恩威并施,晓以利害,让渤海国拱手称臣。” 玄宗大悦,命人马上准备好笔墨纸砚。李白说:“臣以前多次遭到太监高力士、右相杨国忠的中伤侮辱,今天二人站在眼前,臣的才思得不到发挥。臣今代皇上起草诏书,非比寻常,乞圣上降旨命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以示宠信,也使外邦使者不敢轻视。” 玄宗在这个时候,当然只有下令照办。于是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李白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使者出宫后,偷偷向送行的贺知章问道:“写诏书的不知是谁?竟让宰相磨墨,太尉脱靴。”贺知章回答说:“李学士是谪(zh6)仙,偶然下凡来到人间,宰相、太尉怎能和他相比呢?”番使大吃一惊。回国后又添油加醋地禀报,渤海国知道唐朝大有能人,不敢轻举妄动,从此臣服于唐朝。 从这件事以后,李白与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矛盾更加尖锐。李白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上书请求“还山”。天宝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开始了以东鲁、梁宋为中心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当李白准备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为了向友人倾吐遭受政治打击之后的抑郁心情,在愤懑(men)之中,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这诗中的名句。 故事 乾元三年(760)的春天,历尽沧桑,受尽坎坷的大诗人杜甫,求亲拜友,在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上盖了一座草屋,总算有了个落脚之处。 一个秋天的下午,天阴下来了。突然又刮起大风,草屋上一层层的茅草被卷上天空,有的飞到江对面,洒落岸边,有的挂在树梢,随风飘摆,有的落到水塘,沉入水底。杜甫拄着拐杖,眼巴巴地看着大风逞凶,无可奈何。一群孩子捧起地上的茅草,追追打打,往竹林里跑去。杜甫急得连声呼叫:“别把草拿走呀,我还得补屋顶哪!”嘴都叫干了,顽皮的孩子谁也不理睬他。他想追赶,可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了,孩子们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风渐渐停了,天上布满了乌云。夜里,老天好像专门与他作对一样,下起瓢泼大雨。可怜老人屋漏偏遭连夜雨,家里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小儿子缩在潮湿的旧棉被里,熟睡中又伸胳膊又伸腿,棉被里子也给踹破了。外面大雨倾盆,屋里滴滴答答,破被子怎能挡得住寒气啊。杜甫一声声叹息,无法入睡,心想,普天之下还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挨冻受苦呢?诗人含着热泪吟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描画了风卷茅草、雨夜屋漏之后,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盼望出现奇迹,什么时候高大的屋子造起来,天下挨冻的人都有地方住,自己就是屋破冻死也情愿啊! 故事 秋浦,现今的安徽省贵池县西郊,是当时唐代银和铜的主要产地之一。 诗人李白在公元753年到南陵(安徽)一带漫游。 南陵的西面有个风景优美的秋浦湖。湖边是山峦叠起、山路曲折的群峰。在茂林深处是座座山民的村庄。群鸟在蓝天上展翅翱(ao)翔,俯瞰(kan)下面碧波荡漾的湖面,水边上小船悠悠,伴随姑娘们的歌声漫漫漂游。 由于这里盛产矿石,官吏们在这附近山村招来了许多民工采矿炼铜,并在秋浦湖边架起了不少高炉烧石炼铜。炭火日日夜夜把湖面映得一片通红。 这天晚上,月朗星稀,52岁的李白随朋友来到炼铜矿前,观看民工们炼铜。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多么想回到年轻时,投入到劳动人民火热的干劲中去,可长时间郁积在他心里的痛苦始终没有消失。 前一年,李白在幽燕地区看到了安禄山在那里招兵买马,制造兵器,堆放军粮,李白感到国难当头。这种忧郁至今没有消除,他又想到了宫廷里皇帝饮酒作乐,饱食终日,不关心国家大事,不问百姓的生活困苦与死活,那些忠心耿耿、报效国家的忠臣深受排挤,一个个被流放在外不能奉献忠心。他现今已年过半百,事业上却无所成就,至今还身居在外。这怎能不令人悲愁交加。于是,李白写了《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这首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就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P3-7 序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中华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典籍。几千年来虽历经沧桑变乱,依然传诵不衰。它们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发着我们的心智,呵护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人格,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生活节奏却日益加快。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彻底地钻研这些文化宝藏。因此,阅读、品味、领悟典籍中的名句,则无疑是通向传统文化宝库的捷径;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纲挈领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所谓名句,杜甫称之为“佳句”、“秀句”或“清词丽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千百年来,尽管物换星移、沧桑世变,依然能够传诵至今,成为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重要一环。具体而言,有的名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是作者饱经沧桑坎坷之后,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加工,令我们今天读来仍然能够得到启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的名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抒情真挚,感人肺腑,读来令人或胸襟洒脱、壮怀激烈,或缠绵悱恻、感情深挚,或感慨震撼、刻骨铭心。有的名句写景出奇、想象新颖。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 作为中国人,不能不具备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不论是与人谈话还是写文章,恰当地引用一句古典名旬,往往可以使我们的谈吐生色,文字增辉。可以说,经典的名句或如画龙点睛,一语中的;或则言简意赅,意在言外;或则妙语解颐,趣味横生。20世纪50年代初,在讨论北京市的旧城改建工作时,面对一些民主党派老先生的反对意见,周恩来总理引用了唐诗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表明了态度,又以情动人,使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等古诗名句,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的时刻,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也鼓舞了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士气。在古今著述中,引用前人名句,从而取得突出效果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因此,我们本着取精要而略繁杂,留经典而去一般的原则,在文化典籍中去粗取精、披沙拣金,精选了200多个古典名句,按照创新的体例编排,编写了这本《人一定要知道的古典名句全集》。我们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就能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引用最多和最为经典的古典名句,帮助读者奠定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必备基础。 本书在内容上,古典名句选择的范围包括了唐诗、宋词、古诗和古文。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古代典籍的主要文本形式,保证了名句来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多角度解读名句的方法,围绕每一个名句分为七个部分:一是“名句和出典”,标明了名句及其作者和出处。二是“注释”,名句中有不易理解的词语,均有恰当的释义。三是“译文”,每一个名句都有白话译文,便于读者理解。四是“原作”,每一名句出自何处,都有原作附录其后(有的是文章的节选)。五是“作者小传”,名句的作者在第一次出现时都作了简要介绍,在后面出现时则标明小传在本书中的页码。六是“故事”,每个名句都附有一个与该名句有关的故事,故事内容或是名句出处的故事,或是名句作者的故事,或是关于名句内容的常识;读了这些故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关于每个名句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名句。七是“赏析”,告诉读者这个名句好在哪里,如何欣赏,以提高读者的艺术鉴赏力。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本书精选的这些名句,无疑是为读者达到“腹有诗书”的境界提供了一扇方便之门。可以说,读者如果能够把这些名句记忆在心,使用时能够信手拈来,必定能够让自己受益终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书的体例和内容难免未能尽如人意,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能够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编 者 2010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