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本书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培根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培根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全书分为《论财富》、《论善良》、《论真理》、《论家庭教育》、《论权位》等近六十篇随笔。李丽琼编译的这本书选录了其中的五十篇。
政治家最善于发现政治风险的预兆。大自然中的风暴必有先兆,而政治动乱到来之前,也必定会有种种征兆,正如俗话所说:“月晕而风,础润则雨。”(引用俗语,指出政治动乱也和自然风暴一样,它们的产生必有预兆。)
所以,诸如诽谤与蔑视法律,煽动叛乱的言论公然流行,还有那些不胫而走的政治谣言,特别是当人们无法辨别其真假,仍然津津乐道的时候——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预示动乱即将来临的先兆。维吉尔曾这样描写谣言之神,说她属于巨人之家族——从地母对众神的不满中诞生,是巨人家族中最小的姐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谣言”形象化,突出表现了谣言作为前奏,对政治动乱的影响之大。)
从历史上看,谣言确实常常是政治动乱的前奏曲。维吉尔的见解是对的。从煽动叛乱到发起叛乱之间的距离甚小,正如兄弟之于姊妹,阳电之于阴电一样。谣言足以把政府说采取的最良好的意愿、最有益的政策涂抹得面目全非。正如塔西佗所说:“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引用塔西佗所说的话,指出谣言对政策制定产生了怎样不好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如果以为通过施用严酷的铁腕手段,就能压制住这些谣言,并可以防范或根除叛乱,那真是犯了致命的错误。因为这种举措只可能成为加速叛乱的导火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冷静处置这种谬言,比设法压制可能更有效。还应当分辨塔西佗所说的那种“服从”,即他们表面上看似服从,而实际上却在暗中挑剔政府的法令。争论、挑剔、对来自君主的命令随意批评指责,这种举动往往是走向叛乱的前奏,其结局必然导致无政府状态。尤其爆发全民大辩论的时候,如果那些拥护政府者不敢讲话,而反对政府者却可以畅言无忌的时候,形势就更加险恶了。
马基雅弗利的见解是对的。他说君主如果不被社会公认为各阶级的共同领袖,而只被看作是某一特殊集团的代理人,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像一条载重量不均衡的船一样,即将倾覆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当君主成为代理人时,国家也即将陷入危难。)在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的时代曾有过这种情况。因为当时国王自己也加入了宗教纷争中的一个派别,并且决心要消灭新教派。最后,他曾参加的“神圣同盟”却掉过枪头来反对他。而这时,他在国家的任何教派中竟都找不到支持者。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君主的权威变成了某一宗派集团为达到特殊政治目的而采用的手段,那么这个君主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
如果一个国家陷入无休止的冲突和党争之中,那也是一种恶兆,因为它表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已经消失。一个政府的各部门应当像天空中的诸行星那样,每个行星既有自转,但也服从于统一的公转。但如果各部门的人都各行其是,或像塔西佗所说:“其自由的程度与作为臣民的原则不一致。”那就表明行星运动的秩序乱了套。(把天文学中的自转和公转应用到政府的运作中来,形象地表现了政府部门合理运作的正常情况。)“尊严”是上帝授予君主的盾牌,因此上帝对君主最严厉的警告,就是解除这道保卫君主的屏障。
宗教、法律、议会和财政是组成一个政府的四大部门,当它们被动摇时,国家将面临解体的危险。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酿成叛乱的各种因素、动机和预防之术。
关于酿成叛乱的因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因为预防叛乱最好的方法(假如时代允许的话)就是消除导致叛乱的因素。只要有积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由于某一火星的进发而燃成燎原之势。导致叛乱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贫困,二是民怨。(对导致叛乱的主要因素做出了论述,为下文写贫困和民怨做铺垫。)社会中存在多少破产者,就存在多少潜在的叛乱者,这是一个定律。卢卡斯叙述罗马内战前的情形说:
是高利贷侵吞了人民的财产!
所以战争是对负债者的解放,
它的到来将鼓舞人心。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富人的破产和穷人的贫困同时存在的话,那么情形就更严重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叛乱煽动者就是饥饿。至于民众的怨恨,在社会中一直都存在,如同体质中不平衡的体液一样,足以酿成疾病。作为统治者,千万不要轻率地认为民众的某种要求是不正当的,因而无视在民众不满情绪中所潜伏的危险性。要知道人性的愚昧,常常会使民众辨别不清究竟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物。有一些不满,产生的原因与其说是疾苦,不如说是恐惧,所以这种不满的威胁性可能更大。正如前人所说:“痛苦是有限制的,而恐惧是无限制的。”任何统治者都不应看到民怨积蓄已久,却并未触发叛乱,而因此产生麻痹的心理。并非每一片乌云都能带来风暴,然而一切风暴,事前却必定有乌云。所以,要提防那句西班牙俗语所说的情形:“绷紧的绳子禁不住压。”(将政治动乱前的民怨,比作成风暴之前的乌云,形象地表现出了民怨对国家的影响,旨在增强统治者对民怨的重视程度。)
P8-10
阅读经典,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因为任何一些对经典的了解,都会使我们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不断地得到升华提高。通过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其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正如北大教授、儿童文学著名作家曹文轩所说:“读书必须读好书,尤其是少年儿童。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侵蚀过而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俗话说,“吹尽狂沙始到金”,时间长河大浪淘沙,最终留给我们的都必将是如金子般闪耀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如何进一步激发和增强阅读兴趣,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爱上纸质书,并能够有效地、深层次地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做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正是在如此大的背景下,我们为广大青少年读者们精心打造了这套青少版的名著,本套丛书就是根据“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由一批资深编辑编撰而成,是一套很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
本套丛书所选名著,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有些还是中小学生考试中常见的经典文学名著。同时,在体例设置上,编辑们在保证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和介绍,并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
愿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能从这套丛书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成长,愿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走向未来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
——美国作家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