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上海沦陷、南京弃守之后,武汉实际上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结束战争,这就构成了当时中日双方在战略上的一场决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作为亲历记录,再现了武汉会战战事的英勇与壮烈。

内容推荐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是原国民党将领关于抗日战争武汉会战之亲历记录。本书原书名为《武汉会战》,丛书名为《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现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要求,将该书纳入《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丛书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设计,内容不作改动。

目录

第一章 武汉会战

 第一节 综述

武汉保卫战李宗仁

以全力保卫大武汉陈诚

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统帅部

武汉会战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统帅部

第九战区作战计划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

武汉卫戍部队作战计划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第五战区作战命令白崇禧李品仙

马墙要塞长山阵地保卫战杜隆基

马墙阻塞工程始末刘嘉

贵池、青阳阻击日军航运战斗经过邱行湘

武汉会战时期的军事船舶运输陈良屏

长江下游布雷战骆周能

 第二节 南浔会战

南浔会战薛岳

武汉会战及赣北之役赵子立

德安马回岭激战经过王启明

万家岭战役胡翔

赣北南浔线战役片段叶方华

庐山阻击战李觉

我亲眼看到的万家岭战场残景唐永良

出敌不意巧袭制敌廖运周

麒麟峰战斗周错

庐山孤军抗战记胡家位

 第三节 阳新、半壁山战役

阳新、崇阳阻击战余建勋

阳新作战概况王光纶

阳新作战日记片断张轸

半壁山守备战马骥

阳新阻击战夏时

阳新三溪口战斗刘殿武

转战在阳新、大冶、通城各地黄福荫

黄鄂要塞战守记瀛云萍

 第四节 田家镇保卫战

田家镇保卫战简记王惜时

保卫田家镇要塞经过解云祥

守备田家镇要塞赵炳

第一三师保卫田家镇要塞简记万式炯

松山口作战纪实赵旭

 第五节 黄(梅)广(济)会战

广济地区的阻击战王长勋

广济战役梁津

黄广会战概况凌压西

川军参加武汉会战及大洪山战役经过岳冠军

武汉外围抗敌记邱正民

九狼山战斗李裱

黄广会战简记许维新

从攻克渡埠到湖广大捷陈扬汉

皖中阻击李介立

 第六节 信(阳)罗(山)战役

信罗战役简记熊顺义

豫南信罗抗战陈仕俊

富金山、沙窝战役宋希濂

 第六十一师固始抗敌记胡汉文

沙窝、马鞍山歼敌记张辉亭

四顾坪山及双河口战斗杨赞模

潢川防御战简记陈芳芝

罗山参战记湛先治

大别山阻击战邓旺熙

柳林战役方靖234.

 第七节 空战

武汉地区空战纪实吴鼎臣

武汉空战大捷刘汝用

第二章 随(县)枣(阳)会战

武汉弃守后之新形势与随枣会战李宗仁

随枣会战概述尚奇翔

随枣会战回顾凌压西

参加随枣会战的经过梁津

随枣会战中的亲身战斗陈仕俊

襄河东岸的截击战陈芳芝

在襄河沙洋东岸地区作战片段许绍宗

襄河之战及大洪山之役许维新

策应随枣会战的一次战斗滕维平

第三章 枣(阳)宜(昌)会战

欧战爆发后之枣宜战役李宗仁284。

枣宜会战纪略尚奇翔

枣宜会战纪实莫树杰

在敌后战斗十二天凌云上

随北、枣阳、樊城战斗凌压西

襄阳失而复得真相张宣武

襄河冬季攻势和枣宜会战李裱

襄河冬季攻势中的两次歼敌战栾升堂

随枣地区第三次大捷栾升堂

狮子山战斗栾升堂

渡河追击襄东日军的战斗徐延瑞

枣宜会战简记过家芳

宜昌战役经过方靖杨伯涛

宜昌战役简记马千毅

记枣宜会战宋瑞坷

随县烽火山截击战罗泽桓394.

第四章 反攻宜昌之战

宜昌失陷后的几次重要战斗宋瑞珂

进攻宜昌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宋瑞珂

第二军反攻宜昌的战斗王惜时安锡钊

反攻宜昌策应湘北之战解云祥

策应宜昌作战的襄西攻势苏文钦

反攻宜昌之战饶启尧

对宜昌守敌的一次夏季攻势柯竹

第五章 鄂西会战

鄂西会战经过宋瑞珂

第七十九军驰援鄂西会战经过徐光宇

鄂西清江战斗片段饶启尧

防守三游洞小记张京师

石牌要塞保卫战邱行湘

鄂西石牌柳林战斗马千毅

石牌天险敌胆寒高德焊

第六战区挺进军进攻沙市之战凌兆矗

进攻沙市战斗纪实陈其谁

鄂西空战肖锡纯

附录

一武汉会战大事记

二随枣会战大事记

三枣宜会战大事记

四鄂西会战大事记

五敌我双方指挥系统表

六附图

图1武汉会战前双方态势图

图2武汉会战要图

图3潜(山)太(湖)战役要图

图4南浔路战役要图

图5阳新地区战役要图

图6大别山北麓战役要图

图7信(阳)罗(山)战役要图

图8随(县)枣(阳)战役要图

图9枣(阳)宜(昌)战役要图

图10反攻宜昌战役要图

图11鄂西战役要图

试读章节

甲、敌情判断:

按日前敌之行动而判断,其最近之企图在先求打通津浦线已甚显然。唯故人打通津浦线后当以郑州及武汉为其作战目标,且判断其侵袭郑州及武汉之路线约有三:

(1)以一路沿陇海线西进图取郑州,以断我平汉线之联络,同时安阳方面之敌沿平汉南下,以夹击黄河北岸之我军。

(2)以一路由合肥经六安,潢川趋信阳,以图截断平汉线,再转而南下进逼武汉,或待陇海一路占领郑州后,再沿平汉线南下取信阳,武胜关,同时以一路由合肥、六安经商城、潢川,再南转经麻城、黄安,与平汉路之敌会攻武汉。

(3)以一路沿长江北岸经大别山脉南麓,由安庆、太湖、佰松、黄梅与海军协同而会攻武汉。

再,敌若兵力许可,则待浦信(合肥、六安线)及平汉两路作战得手后,更转移一部兵力沿京赣、浙赣两路趋南昌、长沙或于九江登陆,沿南浔路进攻南昌,以截断浙皖我军之后方联络线。

敌无论取上述判断中之任何一策而彼占领南昌后当向长沙、武汉前进。此时敌或以一路沿湘赣攻长沙,或由南昌经武宁越幕阜山脉而逼武汉,或两路并进,当视情况而定。唯根据敌之兵力及时间性之关系并过去攻南京时所取之策略而论,则似由江南方面西进之一路公算甚少,盖浙皖赣边区地形复杂,利于守不宜于攻,敌果若由此方面而来则必须甚大之兵力与时间,在以速战速决为主义之敌军未必出此。又彼攻南京时亦仅能由江南方面包围,如江北一路兵力始终甚单,唯当时因我扬州,六合方面备而不周,故微弱之敌得略有进展而已。至由九江登陆而攻南昌,占领南昌后再转向长沙、武汉前进,则仍需较大之兵力,且在未将浙皖方面之我军压迫之前则不能不顾虑其侧背而贸然向武汉直入也。且该方面路迂而缓,费时必久,故判断敌之将来必先图略取大江以北之地域而继以攻犯武汉也。

至闽粤方面,则判断敌为牵制扰乱之行动,唯对粤因欲阻我海上交通之关系,敌或有以一部实行登陆以图封锁我海口之企图,证以日来之情况或有可能。

乙、我军作战之预测:

根据上述之敌情判断,更按目前国军之配置,将来我军之作战,若处处得手自无容言,倘就不利方面一加考量,则我各战区在不得已之情况下当成如下之局势:即第五战区在安庆方面之部队将沿江北岸、在合肥方面之部队或将沿浦信线而西移,在津浦路方面之部队,或沿陇海路西移,或由徐州、商丘西南转经亳州、淮阳而转移至平汉线郾城、信阳间。至江南方面,第三、第七两战区则将形成浙皖对东及沿江对北之两正面。

由前述之假想,我应未雨绸缪,预为适切之筹划,若就全盘言,将来之战况,果如我所不利之假想而推移,则此时由湘赣之幕阜山脉至豫鄂皖境内之大别山脉,尤以在大别山脉之东北两正面应预为布置,盖该方面预想为将来之主战场也。

按现在丁炳权、刘膺古、徐源泉、孙连仲及关麟征等部之配置对于各要地均已预有准备,且位置亦甚适当。刘膺古部可就现在位置积极准备将来对南(沿江)、北(麻城、黄安方面)两方面均可策应。又徐源泉部似以推进至双门关、经扶、大胜关一带为宜,敌若分由商城、潢川趋麻城、黄安时,则可凭险固守,若由潢川趋信阳时则可侧击其背。此外信阳虽有布置,但武胜关为鄂北门户,敌若由西进攻信阳之同时以一部由罗山南下,则武胜关之险难保,而鄂北门户已去,敌将直窥堂奥矣,此宜注意者也。

(甲)关于作战指导者:

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唯武汉三镇之不易守,而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而知,更以中隔大江外杂湖沼,尤非可久战之地,故欲确保武汉则应东守宿松、太湖,北扼双门关、大胜关、武胜关诸险,依大别山脉以拒敌军,并与平汉北段之积极行动相呼应。若敌悬军深入则可临机予以各个击破,或在大别山预为隐伏待其深入,出奇兵以腰击之。如此方可制胜,方可以确保武汉,否则据三镇而守、于近郊而战,则武汉对我政治经济资源上之重要性已失所保者,仅此一片焦土而已矣,且受敌之包围,则势如瓮中之鳖,困守南京之教训实殷鉴之不远,故欲确保武汉而始终保持武汉为我政治经济资源之中枢,则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如一九一四年秋季欧战时东战场之作战,德国在该方面之兵力仅为一部,为确保其柏林首都,且初有退守外克塞尔网之计划,待兴登堡将军莅临后,不唯不采此消极之策,抑且作惊人之举,盖鉴于俄第一、第二两军为湖沼地带所分离,乃决心转守为攻,集结优势兵力于南方而造成坦能堡之空前歼灭战。迨百余战,德军在东战场始终占于有利之地位使西战场之德军无后顾之忧,而柏林得以无恙也。但德军若依当初计划退守外克塞尔河,则东战场之资源既失而首都之能否安全保障亦成疑问也。虽以衡目前之形势未必为当,但其以攻为守之精神则一也。若我万不得已而战于武汉近郊时,亦应于武汉以北地区,如孝感、花园及广水、武胜关间配置重兵,使成掎角之势,敌若以主力趋武汉则可依武汉之既设工事坚韧抵抗,以吸引敌之兵力,同时由孝感、武胜关间击其侧背。敌若不直攻武汉而先攻武胜关、孝感时,则以武汉之守备部队出击,.是为中策。如一九一四年马尔纳河会战,法军依其巴黎要塞为依托,待德军由巴黎东侧侵入时,乃由左翼转移攻势,击德军之右侧背,结果德军不支而退,亦属良好之战例。P13-15

序言

一、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奋斗和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热情支持下取得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和国民党广大爱国将士,在抗日最前线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并配合有关方面敌后抗战史料的出版,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④丛书,包括《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晋绥抗战》、《中原抗战》、《武汉会战》、《湖南四大会战》、《闽浙赣抗战》、《粤桂黔滇抗战》、《远征印缅抗战》十二册。

二、本丛书的编辑方针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这一方针,本丛书既如实地反映国民政府中央统帅部在抗日战争各阶段所采取的方针和态度,也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国民党部队广大爱国官兵的战绩。这样,读者将从本丛书记述的史料中,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以及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的历史教训,从而认识当前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本书的编排方法基本上按照各个重大战役发生的时间顺序,但也照顾到地区之间的联系,如《湖南四大会战》即包括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和湘西会战;《闽浙赣抗战》则指发生在福建、浙江、江西的战役。这种编法,将更有利于读者了解整个抗日战争史的历程。

四、本书除了选用在大陆征集到的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文章外,还转载了一些在台湾和海外的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文章,这样可使资料更加完整,同时对加深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也是不无裨益的。

五、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加上本书作者多年事已高,对某些战役的具体情节及人名、地名、时间等,记忆不甚准确,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核实工作,难免还会有一些疏漏之处。对一些难以核实的问题,我们尊重作者意见,多说并存,留待继续研究。敬请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

委员会《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编审组

一九八五年八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