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
分类
作者 东子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父教”理念创始人,中国“好爸爸家庭计划”理念创始人。

《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由东子所著,你是一个好父亲吗?你想成为孩子喜欢的好父亲吗?东子告诉你做好父亲的20个条件。

爸爸去哪儿了?中国“父教”理念创始人,中国“好爸爸家庭计划”形象代言人,好爸爸东子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爸爸!

内容推荐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乐观、自信、大度、坚韧、勇敢、果断等性格品质的形成。因为父爱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钙片。

《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由东子所著,本书是著名父教专家东子关于父教的最新思索,是他20年父教研究的集成。针对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状,东子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指出父亲缺位是孩子的终生之痛,并倡导父亲回归家庭,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不要让孩子总是发出“爸爸去哪儿了”的无奈感慨。

另外,在内涵上和方法上,《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主要从好父亲不抱怨有方法、好父亲会思考有担当、好父亲言必信行必果、好父亲给孩子正能量、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等几个方面给予父亲一些切实的指导。

这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指导父亲参与家教的方法宝典。

目录

自序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

第一课 东子关于父教的思索

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

我所接受的父亲教育

什么是科学的父亲教育

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第二课 爸爸去哪了?东子带你寻找遗失的父教

中国的“父亲们”都在干什么

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父爱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钙片

父亲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不该忽略的父教群体——男性教师

“中国父亲参与”创始人——温志刚

第三课 好父亲不抱怨有方法

抱怨也是一种家庭暴力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不足

肯定孩子,放手给孩子机会

父亲总会有办法的

父亲要陪孩子“玩”着过

感恩于孩子给我们的幸福

第四课 好父亲要回思考有担当

父亲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孩子喜欢会思考的父亲

换位思考做个好父亲

父亲必须要有责任感

父亲一定要敢想敢为

父亲要做孩子的好老师

第五课 好父亲要言必信行必果

父亲要诚信做人

父亲要少说多做

父亲要果敢坚强

父亲要一诺千金

第六课 好父亲要给孩子正能量

父亲要真诚正直

父亲要宽容大度

父亲要积极进取

父亲要自强自信

父亲要健康阳光

第七课 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亲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父亲让孩子充满自豪感

父亲对男孩女孩的不同影响

父亲的书架与孩子的成长

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八课 父母合力为孩子营造未来

男人应承担的家庭责任

父亲在孩子不同时期的主要角色

母亲支持父亲好实践

父教、母教要相互补充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做好配角

附录 起航——向远方

跋 感谢有你

后记

试读章节

说起父亲教育,不得不提到我的父亲。

关于他,我曾有过两次文字记述。第一次是20年前,我在《海南青年报》做记者时,感念当年,遥想故乡,写下了《写给父亲》;另一次是在2011年,那是父亲去世3周年时,写下了《想你了,我的老爸》。

时至今日,依旧是感慨万千,我深知仅靠几篇几千字的小文,是无法承载我的父亲的。因为,他不光是东子的父亲,他同时还成就了东子这部关于父亲教育的新作。可以说,没有父亲,就没有东子这部书。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我们:“在你的一生中,或你所经历的成长(成功)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于是某伟人、某名人、某老师、某领导等就成了备选项。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集中在父亲或母亲这里。为何要把父母分开呢?因为他们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即便是同胞兄弟姐妹说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也不可能都是父亲或母亲。在我家的七兄弟中也是如此,对三哥和弟弟而言,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最大;而我则不然,父亲对我的影响超越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深爱着的我那伟大的母亲。

那么,我的父亲究竟是个怎样的父亲呢?

其实,和大多数父亲一样,作为一家之长的他,为了养家糊口。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可对我而言,他和大多数的父亲又不一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父亲,名叫范永兴,1928年出生于东北平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的太祖父于咸丰年间(1851年左右)从山东逃荒至东北,此后几代均为田农。我的祖父不甘心一直过这样的苦日子,曾下海经商,结果赔得精光,靠邻人接济度日。此时,我的父亲来到人世,那时正值中秋。

生不逢时的父亲,幼年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七八岁时,更是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学堂,自己却只能下地干活,一边干活一边流泪。祖父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却通晓孔孟之道,他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呢?怎奈力不从心。父亲为此苦苦争取了三年,祖父答应从11岁起,干半年活,读半年书。为了能读书,本来不愿意干农活的父亲在干农活时,也铆足了劲。祖父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于是此后的三年中,父亲一直半工半读。断断续续地把三年私塾读完了,父亲正式下地干活,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民。

17岁那年,父亲被日本鬼子抓去做劳工,光复后回到家乡以做大豆腐、干豆腐等豆制品为生。建国初期,中国农村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读过两年书的父亲由于能识文断字,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后来还被调到公社农场当会计。自此,开始了他三十几年的财务生涯。其问,父亲由于工作认真,多次受到表彰奖励,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尊重。

每个人都是多面体,父亲也是如此,他既有正直、坚强、乐观的一面,也有暴躁、吝啬的不足,应该说是一个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人。

父亲在公社农场当会计时,有一次,公社为直属单位书记、场长、会计分内部指标木材,让相关人根据需求自己向党委上报。大家有的报l立方米,有的报1.2立方米,还有的报1.5立方米,可父亲只报了0.8立方米,并详细注明这0.8立方米木材的用处。最后,公社党委给父亲批了1.2立方米,而其他人却都在1立方米以内。

还有一年秋天,农场的水稻获得大丰收。公社一位党委副书记到农场检查工作时,连连称赞这里生产的大米好吃,决定购买100千克,并当即随车带回了大米,说过段时间让人把钱捎来。这位书记走后,一直未付大米款。一个月后,父亲到公社开会,特意找到书记问那100千克大米的事,书记说过几天派人送去。可又过了一个月,仍无音讯,父亲终于沉不住气了,在腊月二十八到书记家要回了大米款。

父亲的正直在当今是少有的,他的乐观和坚强也不是人人具备的。他78岁时,查出患有肺癌,我们几兄弟都赶回老家看望,刚待了两天,父亲就催我们走。见我们闷闷不乐,他却乐呵呵地劝慰我们:“我没啥大事,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你们该忙啥忙啥去。再说了,都快80了,死了也是喜丧。”父亲乐观豁达的心态,使他比医生的预期多活了两年半。  在父亲临去世前的一周,半夜里有好几次他疼得受不了起身而坐,双手紧紧地按着胸口,不发出声响,怕影响母亲和我们睡觉。可每当我起来问他是不是很疼,他却咬着牙摇头。我想陪他坐着,可他坚持让我躺下。我长泪不止,一方面为眼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为父亲的坚强和为别人着想。

那几天,父亲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就向我交代他的身后事。父亲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走后,与他相依相伴62载的老伴——我的母亲的未来生活。他知道母亲不能进城随儿子生活,对五哥五嫂这些年的侍奉也比较满意,所以他建议母亲不要挪地了。除去丧葬费(父亲几年前就在银行里自己存下了这笔钱),又给母亲留了一笔生活费,即便没有子女出抚养费,母亲活到百岁也无忧。第二件事,便是关于房产和家产。对此父亲也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样也免去了子女因老人后事而起是非,使兄弟和睦相处,都尽其所能地为母尽孝。此外,关于丧葬,父亲交代较多,当年几次回去探望,他都不住地嘱咐我出殡的时间、招待酒席的规格、棺椁的材质样式……

P3-5

序言

当下中国,一档亲子生存体验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了全民热议的狂潮。节目通过体验活动,考验了父亲带孩子的能力,拉近了父子间的距离,增进了父子情感,使亲子关系更融洽。同时,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让家长对育儿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再结合东子20多年的教育研究体会和10多年的教子感悟,我们由此得出两个结论: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同等重要。

东子并不否认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大量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多为父亲或母亲。教师的传道授业主要是言教,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是身教,后者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会更大些。

可现实中,很多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认为老师是万能的,孩子成才全靠老师,由此推卸自己的育人职责。即便有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主要是依靠孩子的母亲进行教育,父亲似乎成了摆设。

“父亲”何以被漠视?因为人们没有发现父亲,没有真正认识父亲。

“父亲”是什么?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称谓;是一个家长,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一棵大树,也是一座山峰……其实,“父亲”不仅仅是这些,更昭示着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那么,我们的父亲们又担了几分责任,尽了几分义务呢?

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下,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书店里,亲子教育图书专柜前,在专心挑选书籍的,大多是母亲;家庭教育报告会场上,在专心听报告的,也大多是母亲;学校家长会上,围着老师询问孩子学习状况的,也多为母亲;学校大门口,等待接孩子放学的,还是母亲的身影……

在东子近20年作过的1000多场家庭教育报告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大多时候是2:8;而在家庭教育咨询中,绝大多数是母亲打来电话,满怀焦虑地谈及孩子的各种问题……

可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国都是一个以母教为主的国家。母教是指主要施教者为女性,在家里是妈妈、奶奶、姥姥,在学校是女性教师。

“养不教,父之过”早已被“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伟大的母教所淹没。现在的中国,母亲教育正以其强大的气势吞噬着父亲教育!

近些年,母教中心、母教研究所、母亲学堂等母教机构和母教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同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父亲却暗淡无光。

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父亲们只有靠边站,由此导致了父亲教育在中国的进一步缺失。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结果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柔弱脆弱、害羞胆怯、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过分内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5年,跟踪调查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得出的结果。

男性的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特点往往是女J眭所不具备的,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维上,女性形象思维比较好,男性逻辑思维比较强,这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勇敢者的天下。”因为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来源于从小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大多来自父亲,因此,必须重视父亲教育。

然而,现在的孩子正感受着过剩的母性教育,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面对的全是女老师;上小学基本上是接受女老师的教育;初中阶段又多是女老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能不阴盛阳衰吗?

女性教育代替不了男性教育。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他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而孩子则是父亲最大的事业,男性的性格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还是大量的事实,综其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一个合格的父亲,胜过100个优秀的教师!

东子

2013年岁末于长春

后记

受去年《做父亲的幸福》和《一路玩来是长大》(女儿范姜国一的作品)招标成功的影响,今年《发现父亲》和《教育36法》两部书脱稿前,我也想到了招标。于是,7月底,我将招标资料发送给向我约稿的出版机构。

和去年一样,一些有兴趣的出版单位与我商谈具体合作事项。此时,南方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家教编辑孙宇婷,通过电子信箱给我发了一封信,说得知我的新作《发现父亲》和《教育36法》正在招标,对此很感兴趣,想索取一份相关资料。

次日,一个短信从北京发到我的手机上:“东子老师您好,很冒昧和您联系……”这条短信是南方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编辑部主任师建华老师发来的。

当日下午,我和师建华老师通了电话,电话中,她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她们公司的情况,重点介绍了以前出版过的一些作品及营销策略,希望能够参与招标。当晚,我将此次招标的有关资料发给师建华老师。

此后几日,他们和其他几家出版机构一样,一直与我保持沟通,谈版税、印数、营销推广等相关话题。

在与大家谈得热火朝天时,受公司总经理的委托,师建华携孙宇婷专程来到长春,与我面晤。经过一天轻松愉快的沟通,达成了合作意向。此次合作,不仅是招标的两部书稿,同时将女儿范姜国一已经到期的《玩过小学》和《快乐初中》的升级版,也一并授权给予他们出版。她们返京后,第一时间寄来了图书出版合同,至此成功签约。

为了两部书稿,专程到作者所在地登门洽谈,这种诚意,着实令东子感动。由此,我婉拒了其他正在商议合作的出版机构,决定将这套书“嫁”给南方出版社。

为了能够做好这套书,2013年10月上旬,我应邀到北京就该书的编辑、推广等事宜,会晤了公司总经理等相关领导,并与编辑部、市场部、发行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与各部门的沟通中,通过大家集体讨论,认为《家教兵法》更适合这套书的内容、定位,所以当天确认《教育36法》正式更名为《家教兵法》。  于是,就有了您面前的这两本书:《发现父亲》和《家教兵法》。

借这套书出版之机,向为其付出辛劳的师建华老师和孙宇婷老师,及我的女儿范姜国一和她最好的姐妹汪苗同学表示感谢。

愿《发现父亲》能够使更多的为人之父觉醒,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给予孩子一份营养充足的父爱,与妻子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愿《家教兵法》能够使家长掌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从而科学育儿,理性爱子。

愿孩子们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东子

2013年岁末于长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