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片是新影一个重要的题材创作种类。数十年来,新影先后推出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系列共和国领袖人物的传记,这些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波澜壮阔的一生陆续被搬上了银幕。
《走近毛泽东》以平实的叙述手法从细节入手,形象地刻画出一位可亲可近的伟人毛泽东形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近毛泽东(经典珍藏作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物传记片是新影一个重要的题材创作种类。数十年来,新影先后推出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系列共和国领袖人物的传记,这些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波澜壮阔的一生陆续被搬上了银幕。 《走近毛泽东》以平实的叙述手法从细节入手,形象地刻画出一位可亲可近的伟人毛泽东形象。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原有纪录片的基础上,结合纸媒介的特点,对影片的故事和细节作了进一步丰富补充,并配以大量珍贵的照片插图和注释,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带领读者重温祖国的历史,领略伟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具的人格魅力。 目录 序 1.“我就是一位农民” 2.“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 3.“孩儿立志出乡关” 4.出路,在广告的诱惑中寻找 5.奇男子“二十八画生” 6.身无分文“打秋风” 7.“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8.心潮逐浪高 9.“三山五岳联合起来总是大队伍” 10.“放掉他,一切为了抗日嘛” 11.白崇禧拍案赞赏:“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 12.“你们有你们的生产任务,我有我的生产任务” 13.相隔二十年后,毛泽东又一次与蒋介石站在了一起 14.“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15.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16.“红烧肉就是补脑子嘛!” 17.“人民万岁” 18.“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9.“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0.“我也喜欢雪,我们都喜欢雪” 21.“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22.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2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4.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25.“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26.怜子如何不丈夫 27.“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你快快回到爸爸身边来” 28.“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 29.父亲、母亲,我看望你们来了! 30.“我到莫斯科来,不是单为斯大林祝寿的” 31.“你的太漂亮了,我还是用我的讨饭棍好” 32.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33.“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 34.“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 35.“你们不走,我也不走” 36.“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 37.“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后记 试读章节 9 “三山五岳联合起来总是大队伍” 在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转兵南下时,一路的艰苦战斗,致使指挥员牺牲,伤员增加;连夜行军,长途跋涉,疟疾流行,病员增多。起义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永新县三湾村的。这里群山环抱,追敌已摆脱,又没有地方反动武装,比较安全。在这里,毛泽东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在三湾,毛泽东总结秋收起义的教训,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当地的绿林军结盟,争取袁文才、王佐,以便在井冈山地区建立根据地。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距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在当时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井冈山确实是一块理想的落脚点。 但这里活跃着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两支队伍分别驻扎在几个要塞山头上,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袁、王部队的人数虽不多,但在当地有相当的社会基础,许多群众拥护他们。二人虽然参加过大革命,但对前来的这支工农革命军毕竟不了解,他们担心这支大部队上山来“火并山寨”,夺取他们的地盘。 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得不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有人提议收缴他们的枪支,解除他们的武装。毛泽东认为,这太狭隘了,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着呢!三山五岳联合起来总是大队伍。毛泽东说服大家,不能只看到几十个人、几十杆枪的问题,对他们不能蛮干,要积极地争取和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真正的革命武装。 怎样说服和争取这两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决定先从已经加入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毛泽东从袁文才的代表那里了解到他们最看重枪。于是,他向前委提议,准备送给袁文才他们一百支枪。前委成员听到这个大胆设想,很多人表示怀疑,经过毛泽东的反复说明,才以多数通过。毛泽东知道绿林重义气、多猜疑,因此他只带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袁文才心存疑虑,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二十多人,他见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也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见面后,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目前的困难。双方谈得很投机。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一百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很使他感动。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六百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同时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 由此,毛泽东顺利地收编了那里的农民武装,建立起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绵延起伏的井冈山,就这样成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摇篮。 10 “放掉他,一切为了抗日嘛” 1935年11月28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党的战略方针是实行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一开头,毛泽东就指出,“目前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党的基本策略任务“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4月,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通电没有再提“讨蒋”、“反蒋”的口号,专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且将旧称“蒋贼”改为“蒋氏”,公开宣布中共的“抗日反蒋”政策已转变为“联蒋抗日”政策。 毛泽东亲自给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51军军长兼甘肃省主席于学忠写信,同时又与周恩来一道联名给张学良写信,建议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争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高级将领,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初步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秘密协议,开始形成互不侵犯、互相通商、互派代表的新格局。毛泽东还请著名的爱国人士朱蕴山到山西做阎锡山的工作,后来又指派专人到太原专做公开、合法的统战工作,促使阎锡山与中共建立起特殊的抗日统一战线。对阎锡山开展统战工作,毛泽东告诫说,要像“制钱”那样“内方外圆”,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精诚合作,同时还要时刻警惕对方翻脸。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指示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帝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之下蒋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在指导中共中央代表同南京政府进行谈判外,毛泽东还直接致信南京方面的军政要员宋子文、邵力子、孙科、陈立夫和王均、朱绍良、毛炳文等,力陈抗日救国大义。他多次写信给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知名人士,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敬佩。他还努力同地方实力派取得联系,分别写信给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傅作义、宋哲元和各派政治势力代表冯玉祥、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争取他们理解与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是,蒋介石顽固地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变本加厉地调集三十万军队准备“围剿”红军。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给张学良、杨虎城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服从“剿共”命令。张、杨被逼至绝境,痛下决心,乃于12月12日采取非常手段,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爆发后,陕北的红军欢欣鼓舞,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朱德等在毛泽东的窖洞里开会,商量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复杂形势,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决定由周恩来等抵达西安,协助张学良、杨虎城处理事变。行前,毛泽东叮嘱周恩来,在谈判中务必把握两点:一是蒋介石不能杀;二是内战千万不能打。 有人想不通,跑到毛泽东住处,十分惊奇地质问:“怎么!要放掉蒋介石?”毛泽东耐心地解释说,现在对蒋介石不能记私仇,亲日派何应钦之流,正想利用西安事变,搞掉蒋介石,取而代之,挑起全国范围内的战争。如果这样,就会使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和混乱,只能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不利于中国人民。“放掉他,一切为了抗日嘛!” 听说保安红军大学里有不少学员心存疑虑,毛泽东就去大学里作一次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毛泽东作了一个赶毛驴上山的生动比喻。他说,陕北的毛驴很多,小毛驴有很多优点,有耐力、负重,是农民很好的交通工具。赶毛驴上山,老百姓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在抗日的问题上,蒋介石不愿拿枪打日本,我们怎么办呢?就得向老百姓学习,拉他和推他,再不干就打他一下。要抗战就要联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这就是团结和联合的办法。但是,陕北的小毛驴也有缺点,很倔犟,有时不听话,还会抬起腿子踢人,我们也要提防着这一点。 经过多方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P28-38 序言 2009年,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庆典。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足迹,中央新影一直在用胶片记录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光荣历史的电影纪录片制作单位,可以说,新影的历史是和新中国的历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新影人薪火相传,积累、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摄制的纪录片可谓题材丰富、数量可观、种类多样。 人物传记片是新影一个重要的题材创作种类。数十年来,新影先后推出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系列共和国领袖人物的传记,这些领袖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波澜壮阔的一生陆续被搬上了银幕。 其中,关于毛泽东的传记片,新影曾在1983年毛泽东诞辰90周年摄制《毛泽东》,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摄制《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03年又推出《走近毛泽东》,由于角度不同、立意不同,虽然同样的题材,做出的片子却各有特色。《走近毛泽东》以平实的叙述手法从细节入手,形象地刻画出一位可亲可近的伟人毛泽东形象。关于邓小平,新影1998年创作的《丰碑》记录了邓小平一生的丰功伟绩,影片为人们纪念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提供了载体。《小平您好》是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lOO周J年摄制的影片,影片以邓小平一生的经历为主,穿插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细节,其中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都是第一次向广大观众披露。这些影片都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赞誉。 正值新中国庆祝华诞之际,新影决定联手中华书局出版《走近毛泽东》和《小平您好》。这两部图书都是在原有纪录片的基础上,结合纸媒介的特点,对影片的故事和细节作了进一步丰富补充,并配以大量珍贵的照片插图和注释,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带领读者重温祖国的历史,领略伟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具的人格魅力。 此前《情归周恩来》是新影依据资源优势出版此类图书的一次成功尝试,这次我们推出《走近毛泽东》、《小平您好》,将来还会择机推出更多领袖人物、英雄模范乃至文化名人的书籍。希望大家在今天浮躁的“读图”时代,亦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相信会有收获!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后记 义是一年好时节。 京城老故事餐吧的庭院里海棠花盛开。 令人欣喜的不仅是春色,还有刚刚捧在手里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新书《情归周恩来》。 周总理夫妇爱海棠,去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就是以邓颖超在海棠花盛开时节念及相濡以沫的老伴儿,情不自禁的一段独白开始的,又在这个时节推出同名的图书,自然令人感慨。 于是由周恩来想到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大家一致同意,在新中国迎来60周年华诞时,应该再以图书的形式来纪念共和国的奠基者与领导者。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的解放可能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一段时间;没有邓小平,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可能不会如此的成功。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英名将永存史册。 新影记录和保存了两位伟人丰富的影像资料,近年推出的《走近毛泽东》《小平您好》《丰碑》,不仅再现了他们创建新中国,带领人民走向富强的光辉业绩,也从平民的视角表现了领袖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间的细节与亲情,银幕上的领袖形象不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他们的机智、幽默、坚毅、果敢、大情大爱,莫不令人感到亲切、自然。 我的同事说,这样的书出来,他会送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重温并珍藏流淌在血液中的红色记忆;他还要送给自己的孩子,让他认识并永远尊崇这些民族的英雄。 感谢徐肖兵、侯波等老一辈的影视工作者,他们留下的影像使我们的创作有了丰厚的依托;感谢李振羽同志,年届八旬,冒着酷暑数次专程来厂帮助年轻的编写者辨认老照片并提供资料;感谢莫常红同志对于本书编辑与设计方面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及所有参与毛泽东、邓小平不同时期传记作品的相关人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借鉴、吸收了你们的智慧。 最后提到中华书局的领导和编辑同志,他们从图书策划到编辑出版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他们真诚的合作态度与敬业精神,我们心存感激。 6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手捧这样—本书,心中会有所浸润,有所感念。 郭本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