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爵士,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13年,卓别林随卡诺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一位电影公司的制片人兼导演看中,签订了为期一年、周薪150美元的合同,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影生涯。1914年1月,卓别林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卓别林1919年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拍了许多优秀电影。他成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美国戏剧电影界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个时代电影的一种标志。
本书是卓别林的人生传记,让孩子们可以汲取伟人的经验,来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自己设定高远的奋斗目标。
卓别林(全名为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爵士,昵称查理),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
一提到卓别林,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他所扮演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像只鸭子,这个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电影的标志,风靡欧美半个世纪。在过去,卓别林的电影可以让人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得笑中带泪而不知厌倦;到了21世纪的今天,卓别林的黑白默片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他的电影穿越时空依然光芒璀璨。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卓别林电影,请记住,你的反应和半个世纪前第一次看卓别林电影的人们的反应是一样的!
卓别林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母亲婚姻不幸,是一位过气的轻歌舞剧演员,后来罹患精神分裂症。父亲酗酒,37岁就辞世了。卓别林最亲近的家人是他那同母异父的哥哥。他在童年时代做过小用人,卖过花,干过各种各样的童工,也曾经是伦敦街头的一个小小流浪儿。
受到母亲的影响,卓别林从小就向往舞台生涯,渴望成为一名演员。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他的心愿都不曾动摇过。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自学过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技巧,甚至包括杂耍走钢丝。最最重要的是,由于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卓别林终生保持着善良的情操以及对小人物真诚的怜悯。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八十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
透过卓别林的电影,能够清晰地看出,卓别林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正如透过流浪汉夏尔洛的外表,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那真正的绅士气度。
一部权威的电影史著作曾这样评价卓别林:一想起卓别林就会想到电影。在美国电影史上,任何人都不曾像查理·卓别林这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卓别林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这个渺小的流浪汉做出了我们多数人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他的失败是人类的失败,他的成功是人类的成功。
母亲不再登台表演,小查理的童年生活开始陷入无尽的贫苦中。如果说在母亲走红的岁月里,查理也曾经有过舒适富足的日子,那么他对那时的回忆则少得可怜,大多数都是后来母亲和哥哥讲给他听的,因为那都是他五岁以前的事情了。
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别林出生于伦敦沃尔沃斯区。出生后不久,他们家就搬到兰贝斯区圣乔治路的西广场,那是一个上等人居住的地段。他们有三间豪华住房,客厅里挂着和真人一般大小的时尚淑女的画像,每当小查理看到那幅画像,总是要做个鬼脸,因为他厌恶那个画里的女人。餐厅的餐具架上摆放着一排精致的玻璃器皿,每当小查理走过那儿的时候,总是蹑手蹑脚,特别小心;家里还有一个昂贵的小八音琴,在珐琅表面上绘了几个云雾中的小天使,小查理看了总是觉得又欢喜又迷惑。然而在他儿时的记忆里,他最喜欢的却是一个非常便宜的才六便士的玩具,那是一把吉卜赛人手工制作的玩具椅子,可以随便把玩。他觉得那才是他真正的玩具。
查理的母亲是剧团里的一个喜剧演员,长得娇小玲珑,有着白皙的肤色和碧蓝的眼睛,淡棕色的长发一直垂到腰际。她能歌善舞,性情乐观,有一种迷人的风韵,从16岁起就在戏班里扮演主角,18岁开始走红,在英国各地巡回演出。母亲在给予查理无尽的母爱的同时,也成为他在表演艺术上的启蒙老师。
查理还有一个重要的家人,那就是大他四岁的哥哥雪尼。雪尼和查理同母异父。母亲18岁时跟一位爵爷私奔到了非洲生下了雪尼,后来那段感情结束,母亲就带着雪尼回到英国重新开始演艺生涯。虽然是同母异父,但是这对兄弟手足情深,这份深沉的兄弟情谊贯穿了他们彼此的一生。
在母亲走红的那些日子里,到了晚上,她总是把雪尼和查理安顿在一张舒适的床上,爱怜地为他们掖好被子,叮嘱女仆照顾好这对小兄弟,然后再去剧院表演。当母亲离开,而查理又无聊得还不能入睡的时候,就是雪尼逗弟弟玩的时候。雪尼会讲故事,也会在墙上玩猜黑影的游戏。
有一次七岁的雪尼兴高采烈地玩起了一个刚刚学来的新游戏——变戏法。
“瞧,查理,”雪尼举起手来给弟弟看手心里的一枚硬币,“我这儿有个半便士,现在我把它吃下去了。”
说着,在查理好奇又紧张的注视下,雪尼“啊呜”一口极为干脆地把硬币吞下去了。他还伸长了脖子,做了几次努力吞咽的动作。
查理紧紧地盯着哥哥,眼皮都不眨一下。
“好啦,瞧!现在它在这儿呢!”雪尼忽然大叫起来,灵巧地从脖子后面取出了那枚硬币。
查理倒吸了一口气,觉得哥哥非常有本事,但是他不甘示弱,向雪尼伸出手来:“把硬币给我。”
雪尼还沉浸在变戏法成功的喜悦里,没有多想就把硬币交给了查理。查理一拿到硬币也是“啊呜”一口极为干脆地把硬币吞了下去——真的吞了下去!然后他伸手到脖子后面去拿,以为硬币会从那儿溜出来。
雪尼吓坏了,掰开查理的嘴:“天哪,你真的吞下去了吗?噢,你这个小傻瓜!”
查理当然没有在自己的脖子后面找到那枚吞下去的硬币,他只是懊丧自己的戏法没有成功。当然,这个晚上母亲回来之后,发现了查理的情况,立刻就去请了医生。所幸没有严重的后果。但是从此以后,雪尼知道不能给弟弟表演变戏法了,因为这个小家伙天生就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和主动表演的欲望。雪尼可不希望自己可爱的弟弟再陷入类似的麻烦。
和雪尼一样,查理对自己的父亲几乎没有任何印象,因为他不大记得父亲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查理的父亲也是一位喜剧演员,据说长得像拿破仑。他嗓音洪亮,是一位公认的优秀艺人。他早年就认识查理的母亲,两人还曾经同台演出过剧目。当母亲带着雪尼从非洲回来时,他们旧情复燃,就结了婚。婚后第三年,小查理出世了。但是在小查理刚满一岁时,母亲就不得不和父亲离了婚,原因是父亲酗酒。
“当他喝起酒来,他就不再是他自己了,”母亲常常这么说,“脾气大着呢!唉,他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人。”P9-13
作家给孩子的礼物
朱自强
在儿童的课外读物中,传记文学应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门类。2001年颁布的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用较为宽阔的视野,看待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建议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那么小学生(包括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读什么?当然主要是阅读儿童文学,而传记文学正是儿童文学中特殊的、重要的一种类型。
传记文学中主人公的生存、成长方式具有典型性。传记文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主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事迹,能够唤起儿童读者的感动,引起儿童读者的思考。与一般的小说相比,传记文学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更大、更深刻的影响。孩子们阅读传记,除了求知,更希望汲取伟人的经验,来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自己设定高远的奋斗目标,一本优秀传记可以让儿童的阅读生活更加快乐;同时,一本传记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
传记对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而目前书店书架上众多的传记作品,在文学性和儿童性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传记是文学,给孩子们阅读的传记,则应该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应该成为儿童版传记所不能或缺的要素。
由范中华策划、出版社选定传主的这套传记文学丛书,是给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礼物。为了打造一套高质量、高品位的儿童传记文学丛书,同时也为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文类积累优秀成果,我特别邀请了管家琪、常新港、程玮、汤素兰、薛卫民、吴然、徐鲁、薛涛、萧袤、王一梅、林彦、李学斌、黑鹤、张洁、北董、李东华、董恒波、郝月梅、刘东、鲁冰等一批获得儿童文学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有陈玉彬、阎耀明、保冬妮、余雷、周宛润、侯颖、刘元举、杨毅、庄志霞等作家加盟创作队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在国内儿童版的传记丛书中,这样强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阵容还从未出现过。这些作家的人生智慧和艺术才华,给这套传记丛书提供了优良品质保证,也使目前传记文学的创作,实现了本质性的突破。希望这些书籍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009年3月
于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