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晋朝南北朝故事(修订版)/中国历史故事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雪岗编写的《晋朝南北朝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内容推荐

《晋朝南北朝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雪岗先生秉承林汉达先生的文风,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本书上起“行赏争功”,下至“靡靡之乐”。

目录

行赏争功

可惜此座

富人斗富

百日血灾

周处赴难

藩王之祸

二十四友

刘渊立汉

青衣行酒

渡江击楫

共坐天下

磊落丈夫

无功北伐

大秦天王

兵败淝水

世外桃源

复晋亡晋

修史遭祸

盱眙之围

如此皇家

西邸答辩

迁都易俗

舍身入佛

两面高欢

侯景作乱

自毁藩篱

改制兴周

靡靡之乐

试读章节

公280年,晋朝灭了吴国。晋武帝司马炎在洛阳听说吴主孙皓投降了,咧开嘴直乐,接着又抹眼泪。大臣们忙问他怎么了,晋武帝叹着气说:“我是想起了去世的羊祜老将军,要不是他当年的计策,哪会有今天呐?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于是,他下令加封羊祜的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还赐给帛一万匹,谷一万斛。晋武帝又说要对将士们论功行赏。朝廷上上下下议论起来,都觉着这次灭吴功劳最大的,要数杜预、王溶和王浑他们三个。

杜预虽说没有最先攻进建业,可他一直镇守江北,又打到广州,还出了不少主意,所以挺让大家佩服。晋武帝就封杜预为当阳县侯,爵位不算高,可杜预不看重这些,很快就回驻地去了。他知道天下平定之后,君王对武将往往存着戒心,索性又上书,请求免去自己的军权。上书好几次,晋武帝都没答应,杜预只好还当荆州都督。可他把精神头儿放在兴修水利上,带着军民挖渠引水,灌溉农田,还开了几条水道。末粮食增加了,交通方便了,当地老百姓高兴得什么似的,都管他叫“杜父”。杜预还有一个外号,叫‘‘杜武库”。因为他平日爱看书,研究各种学问,自己也写了不少书。学问多了,他对名利那些事儿看得就淡了。晋武帝知道杜预的脾气,对他挺放心。

王溶和王浑就另一样了,晋武帝为他俩费了大心思。王溶率水军沿长江东下,直奔建业,逼得吴主孙皓投降,按说功劳应排在第一。王溶自己也这么看,满以为能把王浑比下去。可王浑不服气。王浑在朝廷上有势力,是晋武帝的儿女亲家。晋武帝的女儿常山公主从小两只眼就瞎了,晋武帝疼她,老想给她找个好人家。王浑就让儿子王济娶了常山公主,了了晋武帝的一件心事。他仗着这层关系,地位一个劲儿往上升,许多朝臣也来巴结。

这回灭吴,王浑的功劳本来也不小,在江北领兵把吴国丞相张悌打得大败,消灭了吴军好几万人。他对手下人说:“不是我打败了吴军主力,王溶能那么顺就攻下建业吗?如今倒让他占了上风,我能服他吗?”还有一件事,让王浑想起来更气不打一处来。王溶水军快到建业的时候,朝廷下诏书,让他听王浑节制。王浑派人驾小船找见王溶,要一起商量攻打建业的事,可王溶不但不听,还敢拿主意进攻建业,抢了头功。这么一想,王浑就向晋武帝上书,告发王溶违背朝廷,对抗上级,应当治罪。

晋武帝想了想,下了一道诏书给王溶,批评他没有按朝廷旨意办,不听王浑指挥。王溶看了诏书,别提心里有多别扭了。想着自己七十多岁还率水军打仗,为国家立了大功,临了儿不但没落好,还被王浑告了一状,他气得直哼哼。他很快上书给晋武帝,为自己辩白。信写得挺长,大意是说:“陛下让我攻吴的时候,说出兵要猛气十足,直达建业。我没敢耽搁,立刻出兵东下。后来又接到诏书,让我归太尉贾充管,没叫我受王浑指挥。快到建业的时候,王浑派人来说要先停下来,等他过来商议再说,可也没有提起要我受他节制的话。我那会儿就说,水军顺流直下,气势正盛,如果中途停住,就会首尾断开,误了军机。这么着才继续进军,攻下了建业。我当天中午进建业城,下半晌儿才接到让我受王浑节制的诏书,当时孙皓已经投降了。王浑他们在江北驻扎那么多日子,一直没过江取建业,还说是小过失。我一到就得胜,反而受责怪,真让人想不通,希望陛下明察。”

王溶以为说明真相就没事了,哪承想王浑又把部下周浚写的一封信抄下来,报给晋武帝说:“王溶的兵将进建业以后,放火烧了吴主孙皓的王宫,还抢了许多库房里的宝物,这罪过实在太大了。”王溶听说以后,只好又写了一封信解释说:“伪吴的君臣都活着,陛下可以查对,是不是我的兵将在放火抢劫。据伪吴的中郎将孔摅说,孙皓的侍从嚷嚷着要替他决一死战,孙皓就把库房里的财宝分给他们,没想到那些人拿了财宝都跑了,孙皓这才决定投降。侍从还放火烧了王宫,倒是我进城后派部下去救火的。我素来治军严明,您都知道。我的部下先到,秋毫无犯。有个别军士犯了军法,被我斩了十三个。别处来的军队有抢东西的,让我的部下马潜抓住二十多个,一问都是那个周浚的部下。我马上叫人把他们送还周浚,让他处置。万没想到他反来诬告我。”

晋武帝看了王溶的信,心里明白了一大半,不想再追究。可王浑不死心,到处说王溶的不是。他儿子王济依仗是皇家的女婿,也四处散布流言,说王溶在益州当刺史的时候,就很会收买人心,现在打下建业,又在收买当地的人心,说不定要造反呐!晋武帝根本不信这些话,可又不想让亲家下不了台。过了两个多月,晋武帝才决定给功臣评功行赏:王浑晋爵为公,拜征东大将军;王溶为侯,拜辅国大将军。明摆着,王浑在王溶之上。

这么一来,王浑得意了,王溶差点儿气破肚皮。过了些日子,王溶回到洛阳,一想起自己平白无故被压制,就气不平,见人就发牢骚。每次见到晋武帝,他也是阴沉着脸,不住嘴地说受了冤枉,说封赏不公平。那一天,他越说越来气,忍不住提高了嗓门儿吼起来,说着就转身“嗵嗵”走出去了,连个告辞的话也没有。晋武帝虽然很不高兴,可一寻思,人家是功臣,快八十岁的人了,就没有计较。P1-4

序言

1978年初春,我来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这本是一次自找上门又“走错门”的工作调动。我当时是想去中国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报到那天,人事部门告知安排到中少社,我才知道内情。在此之前,我对少儿读物既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记得第一天到中少社上班,一位社领导接见我,我还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想法,希望有机会转到中青社。没想到,这次进了中少社大门,竟干了二十多年没有动,反倒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少儿读物的感情。事业留人,回想起来,最早引我“献身”于此的,就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

入社后不久,编辑室主任就把修订重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工作交给我。当时说好的是做这么两件事:一是对已经出版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进行修订,重排出版;二是编辑加工已经写好尚未出版的《东汉故事》。

据社领导讲,《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构想和组织的一套书,准备一个时代写一本。选择作者的时候就找到了擅长写通俗读物的林汉达先生。林先生曾写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后又写了《前后汉故事新编》,很有名气。约稿之后,他很快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和《西汉故事》并出版。《东汉故事》也已写完,因“文革”发生,没有出版。与此同时,林先生还写了更为简短的《上下五千年》,也没有写完。

中少社出版的这几本历史故事,是林先生著作中的精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是通过写历史故事来尝试用普通话写作,所以这几本书既是历史读物,也是语文读物。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合写起来是个难事。林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联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口头化语言,极少形容词和现成话,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我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也翻看过《春秋故事》,有很好的印象,现在能亲手编辑它,自然感到亲切。在仔细钻研过这几本书的写作方法之后,就很快进入了“角色”。除对前三种书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之外,还根据当时的修订方案,模仿林先生手笔,写了一篇“周游列国”替换《春秋故事》中“夹谷之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了他编排故事一线贯穿的方法,掌握了他的语言特点和用词造句的一些习惯。林先生写过一篇谈语言使用的文章,我也仔细阅读过。

……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与这套书结缘以后,虽有间隔,但我从没有忘了它,大家也希望让它有个圆满结局,而不要成半截子工程。我多次表示:历史是常存的,历史读物是常青的,希望不至于落空。现在我兑现了诺言。留给今后编者和读者的话有三句:一要踏实编书,用心读书,学真知识,长真本事。二要掌握读历史书的方法,既要把人和事放在当时环境中分析,也不要被古人言行所牵引,做冷静的读书人。三是记住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凡书,必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套书不例外。能发现其中的局限和纰漏,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二○一五年一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

——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

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

——吴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

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

——雪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