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商人邵尚勤(书中的名字邵勤俭)不与日本人为伍,并告诫邵家子女不要为日本人做事。他的骨气,他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商人的典范。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天兴福商号的资产不仅在东北排列第一,在全国也排在前列。天兴福商号对大连城市解放的贡献以及对大连人民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的。徐铎创作的《天与福》写好大连商人的形象,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大连,了解大连的历史,了解大连的本土文化。尤其是让更多的大连人了解本土历史人物和故事,为大连的今后发展发挥正能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兴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铎 |
出版社 | 大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爱国商人邵尚勤(书中的名字邵勤俭)不与日本人为伍,并告诫邵家子女不要为日本人做事。他的骨气,他的创业精神,是中国商人的典范。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天兴福商号的资产不仅在东北排列第一,在全国也排在前列。天兴福商号对大连城市解放的贡献以及对大连人民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的。徐铎创作的《天与福》写好大连商人的形象,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大连,了解大连的历史,了解大连的本土文化。尤其是让更多的大连人了解本土历史人物和故事,为大连的今后发展发挥正能量。 内容推荐 徐铎创作的《天与福》是以二十世纪初期大连商人的发展经历为创作题材,以百年老字号天兴福的发展史为创作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天兴福创建于邵氏家族,发源于辽南古城金州,兴盛于东北。邵氏家族的邵勤俭和邵老五弟兄俩,秉承父兄遗志。虽然以打鱼为生,却不失做人本分。因为一次偶然的发海机会,邵家兄弟卖鱼而挣到一笔钱,由此便萌生出了经商的念头,在辽南金州创建了天兴福商号。邵老五借着日本与俄国在旅顺的那场战争,与汉奸刘雨田相识并由他过穿针引线,发了一笔战争财。而邵勤俭则一路向北,通过海参崴口岸,打开了北方经商渠道。患难与共的妻子马兰花也甘愿留在东北,辅助天兴福商号的大掌柜刘佩之在哈尔滨创建了天兴福分号,并在东北购置土地万垧,奠定了天兴福的基业。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尾声 试读章节 大榷子靠帮,舱里的鱼卖给鱼贩子。剩下的鱼,邵读耕就让老四和老五俩人一人一条扁担两只筐,挑着鱼到城里去叫卖。 开始哥儿俩都不愿意做买卖,走街串巷当小贩,脸上无光。放着伙计不用,让自家兄弟出力丢丑,两个兄弟想不通。 大哥说,邵家的先人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吴三桂?吴三桂从不亏待部下。他的部下几辈人都死心塌地为吴家父子出力卖命,咱们邵家也一样,用的伙计也不管穷富跟着咱们老邵家干。记住了,邵家也不亏待人,大哥是对你们好,才让你们去卖鱼的,不是丢丑,吃不得苦的懒汉才丢人呢…… 邵勤俭和邵持家从青少年开始做买卖,哥儿俩从一条鱼两条鱼开始经商,有人叫他们哥儿俩“鱼贩子”,也有人叫他们“鱼挑子”,开始听着觉得脸上发烧,不好意思,叫得久了,也习惯了。叫就叫去吧,眼睛朝上翻,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就冒了,几次过后,脸皮就厚了。当一手钱一手货成交生意时,那感觉也不错。邵家的男子小时候都要读书认字,但并不会算术,算账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当鱼贩子时练成的。一退六二五,过去的老秤都是十六两一斤,算起账来分外麻烦。邵老四和邵老五的算账本领都是与买鱼的人斤斤计较、两两计较时练成的,不是他们小心眼儿,而是买家要算计,三一三十一,剩下的那个一归谁?亲兄弟明算账,何况买家与卖家。 西海头的鱼把头亲眼看着邵家人这些年是怎么走过来的。邵家兄弟一天天长大,直到成长为闯海汉子。在他眼里,能驾船出海的男人未必就是闯海汉子,可邵家兄弟名副其实。海头上也把闯海汉子叫成“海狼”,是大海上惹不起的人。与西海头的海狼不同的是,邵家兄弟小时候都读过书,天不怕,地不怕,大海也不怕,怕的就是山狼海贼有文化。邵家兄弟骨子里的家传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西海头,鱼把头见的人老鼻子啦,像邵家人这样一身正气、善待伙计、买卖公平的,打着灯笼难找。 日子一天天地过,英俊少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大小伙子。邵读耕两口子这时才觉得愧疚,光顾让兄弟出海打鱼,却忘记了给兄弟定下亲事。 老四说,不急,先立、峨后成家。 老血谠,娶媳妇像到市场上抓猪崽子,手到擒来。我可不要媒婆提亲的姑娘,我要自己找老婆。我要找可自己心的姑娘,这个姑娘家最好能出将拜相,老邵家日后也能背靠大树好乘凉。 邵读耕对自己的兄弟姊妹,可谓宽严相济,严而不厉。人尚未过中年,他就染病在身。这些日子,他经常跟四弟说说心里话,他当家的这些年,他一直盼着能发家,靠着勤劳致富,太难了。多少年来,他就盼着能遇到一次发海,发一次海,就能发家,就像老陈家,发海以后,能拿得出一斗金子,买下一个蚂蚁岛。即使不买岛子,手里有钱,可以买地,可以建造一座大宅子,一家老小衣食无忧,遇到再大的风雨也不犯愁。可惜啊,他命不济,运也不济,闯海这些年,没能遇到一次发海。所谓的发海,就是遇到了好潮头。能打到很多很多的鱼虾。心事越重,他的病情也越重。挨过了春节,没到正月十五,邵读耕头一次没能早起…… 邵读耕已经病人膏肓,老四和老五给大哥请来城里康德记的坐堂医生。医生看过之后,说邵老大患的是肝病,病情十分危重,病人膏肓,神药也难治愈,为你们兄长准备后事吧。 过了二月二,正是阳气上升之际。二月初三那天晚上,邵读耕把邵勤俭和邵持家叫到了自己的跟前,他有一种预感,他将不久于人世,在谢世前,他想跟自己的兄弟说说话,留下他的最后嘱托……大哥不在人世时,我相信,你们哥儿俩一定能赶上发海……咱爹去世时,他嘱咐我,一是将你们哥儿俩养大成人,大哥做到了;二是要修咱们老邵家的祖坟,记着,邵家先人的遗骨,就葬在荞麦山上,发家致富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祖坟,让邵家的先人入土为安,我没做到的事情,留给你们哥儿俩做吧;三是要让咱们邵家兴旺发达,光宗耀祖。老四、老五,你们哥儿俩记着,家不和,外人欺,你们哥儿俩要抱成团,齐心协力,兴业兴家,大哥走了以后,老四当家,老五要听你四哥的话…… 邵老五跪在大哥跟前,他像孩子一样哭泣起来,大哥放心吧,我听四哥的话……P6-7 序言 这5部长篇小说是年度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的成果。 2012年,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东北地区文化领军城市和东北亚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组织实施了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即每年以5部长篇小说、5部影视剧(包括电影、电视剧、动漫剧、广播剧、纪录片)、1部舞台剧、1套文艺丛书为重点的文艺创作生产项目,旨在推动大连文艺的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是一项导向性工程。它立足本市,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精神为文艺创作的灵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创作生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的文艺作品。“5511”工程是大连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大连文艺的重要工作载体和平台。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也是一项品牌建设工程。它汇聚全市优质文艺创作生产资源,依托大连作家森林的“下午茶”“讲评会”“记忆写作”等多种多样的展览、展评、推介、评奖、研讨,尤其是各种规模和形式的文艺评论,不断深耕城市文学土壤,涵养创作生态,推介宣传有特色、有新意的文学作品,展示大连文艺创作生产成就,凝聚人才队伍,培育扶掖大连文艺出“名作、名人、名品”。推动大连文艺走出去,树立大连文艺新坐标。 入选年度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的长篇小说,是大连本土作家创作、未经正式出版的原创优秀作品。“5511”工程评审委员会按照严格规范的评审程序,在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的基础上,由专家库抽取人选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初评上来的作品。进行认真的审读、评点、论证、遴选,终经评审委员会批准编辑出版。这些入选作品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创作视角不同,作者的身份、职业、经历甚至创作水平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这些作品饱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切,对生命的尊重,他们用作品着力书写人们寻梦的理想和追梦的奋斗,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悉的身边日常故事,描绘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骨。 值此文艺精品创作生产“5511”工程长篇小说入选作品出版之际,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联主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