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机构如何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全过程,并对如何根据标准化的内部风险度量模型确定金融机构的经济资本需求、风险调整的定价水平、资本分配方案和风险调整的绩效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保证模型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本书可供金融专业的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监管当局及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内部信用风险模型--资本分配和绩效度量/金融风险管理译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王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机构如何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全过程,并对如何根据标准化的内部风险度量模型确定金融机构的经济资本需求、风险调整的定价水平、资本分配方案和风险调整的绩效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保证模型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本书可供金融专业的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监管当局及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经典著作,被很多专业人士奉为在金融机构内部构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权威性指南。它详细阐述了银行机构如何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全过程,并对如何根据标准化的内部风险度量模型确定金融机构的经济资本需求、风险调整的定价水平、资本分配方案和风险调整的绩效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保证模型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该书的作者在风险管理领域从业多年,他从一名从业者的角度,通过简单的文字解释和易于理解的计量方法介绍了关于内部风险模型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弥补了我国信用风险模型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 本书可供金融专业的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监管当局及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简介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和市场回应——历史及现状 1.1 资本协议框架的起源 1.2 历史事件回顾 1.3 资本协议建立的历史原因 1.4 信用风险、监管资本与巴塞尔协议 1.5 资本监管的演进 1.6 市场回应:建立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呼声 1.7 博弈论:监管资本套利 1.8 资产证券化 1.9 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问题 1.10 信用衍生工具的作用 附录A 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摘要 附录B 监管资本规则 第2章 方法概论 2.1 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必备要素 2.2 模型构成要素概述 2.3 各章内容概述 第3章 构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3.1 信用风险要素 3.2 违约风险 3.3 违约概率的度量——实证方法 3.4 违约概率的度量——期权理论方法 3.5 预期违约频率理论与机构评级 3.6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3.7 风险负债价值 3.8 违约过程和信用等级转换事件 附录A 默顿的关于风险负债的期权理论方法 附录B 违约概率、违约点和至违约点距离 附录C 数理基础 附录D 多状态违约过程和违约概率 第4章 资产组合和预期损失 4.1 预期损失 4.2 调整的风险暴露:未清偿贷款和贷款承诺 4.3 承诺协议 4.4 调整的风险暴露 4.5 既定违约提用此例 4.6 既定违约损失和V1中的风险部分 4.7 预期损失的数学推导 4.8 信用风险模型的参数化 第5章 非预期损失 5.1 非预期风险的成因 5.2 非预期损失 5.3 经济资本与非预期损失 附录A 非预期损失的推导 第6章 资产组合效应:风险贡献和非预期损失 6.1 比较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6.2 分析期与偿还期 6.3 资产组合的预期损失 6.4 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 6.5 风险贡献 6.6 不可分散风险 6.7 风险贡献和违约相关性 附录A 资产价值变动的时间效应 附录B 资产组合非预期损失的数学推导 附录C RCk的推导 第7章 违约相关系数与信用质量 7.1 信用质量的相关系数 7.2 违约相关系数 7.3 违约相关矩阵与一些重要评论 7.4 行业指数和资产相关系数 7.5 估计资产相关系数 7.6 债务人的特定风险 7.7 多因素条件下分析框架的推广 7.8 评论和建议 附录A 违约相关系数 附录B 违约相关系数的首次穿越时间模型 附录C 行业违约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D 信用质量联合变动的相关性 第8章 信用违约风险的损失分布 8.1 选择恰当的损失分布 8.2 贝塔分布 8.3 经济资本和损失概率 8.4 极端事件:尾部拟合 第9章 损失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 9.1 模拟损失分布 9.2 从上例中获得的启示 9.3 为什么要将模拟技术与极值理论结合起来 附录A 损失模拟的数学推导 附录B 模拟违约和违约点 第10章 极值理论 10.1 损失的基本形式 10.2 极值理论——理论基础 10.3 广义帕累托分布 10.4 收敛准则 10.5 再谈临界值(门限) 10.6 平均余值函数 历史的回顾 第11章 风险调整绩效度量 11.1 风险调整绩效度量 11.2 定义RAROC 11.3 对RAROC方程的分解 11.4 度量方法:由上到下,还是自下而上 附录A 对RAPM的修正 第12章 内部模型在企业中的全面实施 12.1 信用资产组合样本 12.2 负的RAROC 12.3 内部模型的参数化和标准化 12.4 解释RAROC的计算结果 12.5 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与RAPM 12.6 信用组合样本 12.7 接下来的任务 第13章 信用集中与必要价差 13.1 信用悖论 13.2 风险集中的原因 13.3 信用集中与必要价差 13.4 贷款定价法 附录A 贷款定价法的数学推导 结语:下一步 E.1 内部信用风险评级 E.2 数据质量和数据的不透明性 E.3 计算极端损失分布的技术 E.4 风险调整绩效度量与风险调整定价 E.5 多状态违约过程,市价评估和多年分析期 E 6 由不同机构提供的信用风险模型之间的异同 E.7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整合 附录A 多状态违约过程 附录B 信用等级转换矩阵与历史数据的匹配 附录 附录1 对RAROC的修正(托马斯·C.维尔森) 附录2 几种绩效度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桑杰耶夫·旁遮比) 附录3 可调和的差异(H.乌古尔·科伊洛格鲁,安德鲁·希克曼) 附录4 对公共评级系统的精炼(罗斯·米勒) 附录5 度量信用风险的新方法(安吉洛·格里高利,约翰·厄凡尼提斯) 术语汇编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